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豔)1月8日,全國首個活體交割品種——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生正式掛牌交易,一批為生豬養殖企業保駕護航的「保險+期貨」模式或產品在廣東密集應聲落地,其中包括全國首單綠色金融支持生豬「保險+期貨+銀行」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僅1月8日當天,廣東就有人保財險、太保產險、中華財險、華泰期貨、建信期貨、國聯期貨、光大期貨、建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聯手推出生豬「保險+期貨」產品並完成籤單,為生豬產業的穩產保供提供風險管理、信貸融資等金融服務。
「我們一口氣在廣東4個地市籤下了當地首單生豬價格『保險+期貨』保單,為養殖企業和農戶提供了188萬元的價格風險保障。」太保產險廣東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華泰期貨透露,已在廣東落地了3單生豬價格「保險+期貨」項目,其中與人保財險合作的項目的投保方是位於清遠英德市的正邦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該公司2020年出欄生豬956萬頭,是全國第二大生豬養殖企業。
長期以來,生豬價格波動劇烈且頻繁,養殖企業和消費者都深受「豬周期」的困擾,如今,生豬期貨的上市,為養殖企業抵禦市場風險提供了金融解決方案。人保財險負責人介紹,通過「保險+期貨」模式,買入場外看跌期權,能實現以較小的成本規避價格下跌的損失。「若市場價格上漲,投保人可直接以高價銷售生豬;若價格下跌至目標價格之下,則得到相應的差價補償,從而保障了養豬企業的收入。」
1月8日上午10時,在廣州花都區綠色金融大廈內,生豬養殖企業廣州市天生衛康食品有限公司與人保財險廣州市分公司、建設銀行廣州分行、建信期貨廣州營業部籤訂「生豬價格保險+保單項下融資」一攬子服務。「這是我們第一次與這麼多的金融機構合作。」副董事長劉根燁坦言,作為一家養豬企業,這是他過去不敢想的事情。
「保險、期貨、銀行等金融機構聯手起來,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機制,為生豬養殖企業創新出這款簡單易懂的金融產品,即購買保險鎖定銷售收入,這相當於企業獲得了增信,然後申請無抵押的貸款用於生產經營。」人保財險有關負責人解釋,這是金融機構齊上陣,為養殖企業搭建起從生豬價格風險轉移到融資貸款支持的金融支農閉環。
廣東去年以來新建改擴建生豬規模養殖場833個,全部建成達產後生豬存欄達1454萬頭。截至去年底,全省生豬存欄1800多萬頭,生豬規模養殖企業12000多家,規模化率達6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生豬穩產保供和產業轉型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