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散文家林青玄寫過一篇散文,他說一個朋友向他要一幅字,掛在自己書房裡。朋友一再要求他,寫得簡單些,而且這句話每天都對他有所提醒。後來他就寫了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常想一二」。並且解釋說人們都說這個世上「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常常想想那些讓你開了的一二吧。
世上的一些事很多都是憂心煩亂的事物,常常拋開這不愉快的「八九」 常常想念給人帶來愉悅的「一二」,只有智慧、快樂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取捨。如果身邊多有幾位常念「一二」的人,是不是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醒和鞭策。把快樂放大,用快樂驅散心中的不快。使自己生活在陽光快樂的每一天。
有一則小故事有位國王每天都過著衣食無憂、歌舞昇平的日子,他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一切。享受著天下的至寶美物。可是他一點都不快樂,他非常想擁有快樂。於是向御醫討要快樂的方子。後來御醫說:只要是國王穿上這個國家最快樂的人的衣服,後來大臣們找到了這個國家最快樂的人,卻找不到這個快樂的無可救藥之人的衣服。國王問為什麼?大臣們說,原來這個最快樂的人是個窮光蛋。他沒有衣服穿,一年四季都是光著膀子。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是心靈深處擁有的一種開朗和豁達。這快樂不受外在物質的限制。是人心的富足與豐滿。是來自於一種植根與骨血裡面的修養。更是得利與身邊常有快樂豁達的良師益友的提醒和感染。
身處物質豐富的現代的人,猶如哪位不快樂的國王一樣,辛苦的尋找快樂,其實快樂就在身邊。只是沒有能體會快樂的心境而矣。
不要被人生「八九」事物遮蔽住陽光;阻礙視線。放眼美好事物,憧憬美好的景象,將心放逐在令人愉悅的「一二」的事物上。圓潤豐滿的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