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賺500 億,打臉狗不理!這家農民開的小破店,憑什麼火了 20 年?

2021-01-08 砍柴網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沙縣小吃!

這家土裡土氣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店,早已經遍布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小吃 NO.1"!

沙縣小吃如今在全國有近 9 萬家店,是肯德基的 5 倍,麥當勞的 10 倍。

沙縣小吃全國分布圖

麥當勞全國分布圖

可以沒吃過肯德基和麥當勞,但只有吃過沙縣小吃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打工人。

而且沙縣小吃不僅在中國火,2018 年,開到日本後,店內兩層近 40 個座位瞬間坐滿,日本民眾頂著烈日排起長隊,堪比網紅奶茶店。

不僅僅是日本人民,對沙縣小吃的熱情,誰都比不過美國人民。

沙縣小吃開到美國後,開業第一天,僅僅營業了 3 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被迫關門。

而且和老乾媽一樣,我們看來很 low 的沙縣小吃,在國外屬於高端餐廳,拌麵 3 美元,蒸餃 6 美元。

在葡萄牙,當地的經理說,沙縣小吃屬於中高端餐廳。

20 幾年來,看似平平無奇的沙縣小吃,早已經暗暗成長為小吃屆的王者。

1

最土的小吃店

門店卻是麥當勞的 10 倍

沙縣小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土。

無論是時髦的大都市,還是小縣城,沙縣小吃的招牌都是大紅大黃配色,幾個大字配上貪吃豆的 logo,就能開門營業。

而最開始的沙縣小吃比這還土。

四根竹竿,撐一塊塑料布,兩個煤爐,伴只扁肉鍋,就是沙縣小吃的雛形。

最開始的沙縣小吃,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

1992 年,躲債在外的鄧世奇在廈門擺了個路邊攤,僅有一塊斑駁的小黑板,上書歪歪扭扭的四個大字:沙縣小吃。

他給小攤的定位是:一元吃飽,三元吃好。

因為便宜又好吃,小攤很快就火爆起來,一碗拌麵賣 1 塊錢,1 天賣三四百碗。

後來他湊錢開了第一家門店,沿襲一元進店,3 元吃飽,8 元吃好的特色,很快就得到了附近工人們的青睞,雖然便宜,但流水量大,每天能賣五六百塊。

短短幾年,他就在廈門開了 4 家分店,這事傳回村裡,大家紛紛效仿。

畢竟在貧困的山村裡,除了種地,做點小吃幾乎是每家每戶的拿手活,很快,更多的沙縣人背起鴛鴦鍋拎著木槌,奔向城市。

那個時候,賺到錢的沙縣人回到家鄉,還債的還債,蓋房的蓋房。

當時也不辦理證照,開小吃店的門檻極低,工商局抓到只罰款 500 元,並不妨礙經營。

沙縣小吃開始了野蠻生長。

在 20 世紀 90 年代,福州城裡最多時有 2000 餘家沙縣小吃。

福州市場飽和後,村民們開始往閩南廈門、泉州、漳州等地擴張,最後迅速佔領省內市場。

後來沙縣小吃更是迎來了後臺最硬的爸爸——沙縣政府。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沙縣小吃成了正兒八經的國企。

1997 年,為了推廣沙縣小吃,沙縣政府成立了 " 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簡稱 " 小吃辦 ",為沙縣小吃的發展保駕護航。

除了小吃辦,沙縣政府還在全國有 29 個城市設立了沙縣小吃駐外聯絡處。

新人不會找店面,聯絡處會指導;新人上崗,政府培訓;店面有糾紛,聯絡處會調解。

聯絡處,成為沙縣小吃的情報中心。

除了出力,政府還出錢。

2004 年沙縣小吃打入上海市場時,開一家店,縣政府補貼 1000 元。2007 年,沙縣小吃打入北京市場,前 100 家店,每家店鋪補貼 3000 元。

在全沙縣人的努力下,沙縣小吃快速向全國擴張。

2

沙縣小吃," 窮人 " 的深夜食堂

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沙縣小吃開遍全國的最強武器,就是四個字:" 大眾路線 "。

有知乎博主說:沙縣小吃,就是窮人的深夜食堂。

吃沙縣小吃的人,很多就是吃不起麥當勞肯德基的人。

比起其他快餐店動輒幾十甚至上百的價格,沙縣小吃大部分的產品都只要幾塊錢。

憑藉產品單價 10 元左右的價格優勢,抓住了數量龐大的消費群體。

沒有收入的學生、外出打工的體力勞動者,乃至寫字樓裡工作的中產階級,都是沙縣小吃的常客。

能以很低的價格,就能吃到一頓熱氣騰騰、營養美味、口味多元的飽飯,是對一天辛苦勞作的最大慰藉。

沙縣小吃在全國各地,承襲了本地經營到深夜的習慣,到了北方,門前的燈十一二點依舊亮著。

對勞作良久、剛剛下工的人們來說,沙縣小吃才是窮人的深夜食堂,是一個城市的歸屬感。

那沙縣小吃憑什麼能賣這麼便宜呢?

主要是沙縣小吃幾個爆款產品的獨特搭配。

一個樣式的菜品可以既可深加工,又可組合銷售,產品之間相互搭配,提高菜品的豐富程度,還能降低食物的壞品率。

比如,一口大鍋裡煮上 50 個鴨腿,可以做成鴨腿飯、鴨腿面、鴨腿粉,顧客進門幾分鐘就能熱騰騰的端上來。

批量化生產的同時還能兼顧多樣化品類,實現控成本與提利潤的雙重目標。

沙縣小吃能走向全國還有一個原因是:口味本土化。

很多吃過沙縣小吃的人都說,不同城市的沙縣小吃味道不一樣,這是因為沙縣小吃會根據地方調解口味。

魯菜偏鹹,青島的沙縣小吃便多放鹽;滇菜嗜辣,昆明的沙縣小吃裡常加紅辣醬。

有些店除了扁肉、蒸餃等地道沙縣小吃外,還賣炒菜、炒飯等食物,所以沙縣小吃在進入新市場時,總能在最短時間克服水土不服。

沙縣小吃能夠快速鋪滿中國,除了本身的口味和價格,還在於其開店的門檻低。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大部分的沙縣小吃都是夫妻店,很多都是老公下廚,老婆收帳。

很多學歷不高的務工人員,投入個 5、6 萬,就能在學校、社區等人流較大的地方,開個24 平的小店。

這個模式容易複製,在福建可以開,在長沙也可以,在北上廣深也可以。

所以沙縣小吃 " 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並不是口號而已。

3

20 幾年不漲價

就是它最好的服務

有人喜歡沙縣小吃,也有人吐槽它。

人們對沙縣小吃最大的吐槽就是服務不好,飯菜口味不穩定。

其中最狠的是,在消費升級的今天,沙縣小吃已經配不上現在的消費者了。

確實,現在消費升級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對食物追求精緻,對價格的要求也不那麼敏感了。

很多裝修豪華,餐品精緻,花樣服務,價格奇高的網紅餐廳成了人們的新寵。

很多以平價,親民發家的餐飲企業也開始衝擊高端市場。

像以平價小火鍋起家的呷哺,裝修越來越像網紅快餐店。

內部裝修一改原來的流水線風格,加入了更多文化元素,試圖從原有的快餐向輕正餐過渡。

2016 年,呷哺還推出了高端品牌 " 湊湊 ",對標海底撈,進軍高端市場。

呷哺的這些努力中,湊湊在適應市場,寄託了呷哺去低端化的希望,但消費者買單嗎?

如今的呷哺被吐槽的最多是,平價火鍋之王,不再平價了。

幾年前,呷哺的小料還是 4 元一位,底料 2 元,人均 30 就能吃飽。

而現在鍋底從 4 元到 6 元、9 元,特殊的更是要 16 元,不斷挑戰消費者的底線。

呷哺成功的底層邏輯是快和價格低廉,一旦打破這個邏輯,即便再怎麼說品牌升級,消費者也不那麼容易買單。

還有之前火到經常排隊的意式餐廳巴貝拉,在剛剛有大批顧客的時候,就開始漲價以凸顯自己的風格。

但本來三流的口味,非要給自己定位米其林的價格,最終消失在市場上。

與他們不同的是,薩莉亞餐廳,從一開始就靠十幾元的意面,三十元的披薩圈粉,如今二十年過去了,價格仍然沒變。

便宜又好吃成了薩莉亞的靈魂標籤,牢牢地印在顧客腦海中。

而沙縣小吃同樣如此,很多人說沙縣小吃沒有服務,可刀哥覺得,能堅持二十幾年不漲價,就是沙縣小吃最好的服務。

畢竟沙縣小吃從一開始就定位鮮明,低價就是他的強價值錨。

結語:

還記得年初狗不理被罵上熱搜,作為一家百年老店,為什麼會引來那麼多罵聲呢?

因為狗不理一開始是一家親民的,正宗的,價格實惠,面向普通大眾的包子鋪。

本來 1 塊錢的包子,非要賣到幾十塊錢,消費者怎麼可能買單。

顧客也不是傻子,同等價位完全可以選擇更高端的餐廳。

沙縣小吃確實有很多不足,產品單一,口味多變,服務粗糙,環境簡陋。

但能堅持這麼多年不漲價這一點,就足夠讓更多的 " 打工人 " 走進他的店裡。

就像網友說的:沙縣小吃店面雖小,也不夠華麗,但他們始終保持著統一的裝修風格,相對統一的消費價格,總有沙縣的氣息。

吃老本的老字號沒有未來,守初心的小吃店卻能暖人心。

畢竟,市井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來源:金錯刀 雲搖

相關焦點

  • 年賺500億,打臉狗不理!這家農民開的小破店,憑什麼火了20年?
    而且沙縣小吃不僅在中國火,2018年,開到日本後,店內兩層近 40 個座位瞬間坐滿,日本民眾頂著烈日排起長隊,堪比網紅奶茶店。不僅僅是日本人民,對沙縣小吃的熱情,誰都比不過美國人民。沙縣小吃開到美國後,開業第一天,僅僅營業了 3 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被迫關門。
  • 河南第二大富豪:87年,狂賺500億!
    2020年12月11日,他帶著創辦了10年的泡泡瑪特,在香港成功上市了。 開盤當日,泡泡瑪特股價暴漲100%,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作為創始人,王寧和妻子持有49.8%的股價,個人身價暴漲500億元。 年紀輕輕,王寧的財富在河南省排名第二,成為了河南最年輕的超級富豪。
  • 「狗不理因差評『難吃又貴』報警」深陷輿情危機分析簡報
    近日,狗不理王府井店就微博博主@谷嶽 發布視頻評論「難吃價貴」而採取不妥行為引發輿論持續關注,致百年老字號「狗不理」深陷輿論危機。輿情概述9月8日微博博主@谷嶽 一則探訪狗不理包子王府井總店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網友關注。視頻博主稱該店在大眾點評網上的評分是2.85分,「難吃價貴」。
  • 5旬農民種地1年賺500萬 他3次用計度過難關迅速發財 方法簡單易學
    當前農村土地棄耕已經是普遍現象,在許多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眼中,農村土地通過農業種植產出的價值簡直不堪一提,一年的收益抵不過打工一個月的工資,為了它而留在家鄉絕對是得不償失;然而一窮二白欠債纍纍的5旬農民宋喜卻通過在農村種地,3次使用巧計,度過難關迅速發財致富,最終發展到1年純賺500萬,他是怎樣辦到的呢
  • 一夜狂賺200萬!中國最土網紅店火了
    在李佳琪的直播間,僅僅15秒,就賣空了18萬份板慄,一夜狂賺200萬!知乎上,有個「中國板慄品牌影響力十大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就是粒上皇。甚至還得到央視專門報導,可以說是妥妥的超級網紅。這個小破店,究竟有什麼魔力?1一個小破店,如何徵服央視?
  • 1991年出生,白手起家逆襲?19歲創業第1年賺20萬,29歲身價45億
    聶雲宸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2020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顯示,29歲的喜茶聶雲宸以45億財富首次上榜,成為榜單上唯一一位「90後」白手起家企業家。喜茶,作為最新興起的茶飲品牌,在各大城市已經超過了五百家的門店,估值超過了160億。而作為創始人的聶雲宸,今年只有29歲。小編在網際網路上搜索「聶雲宸」,五花八門的文章非常多,劃重點「白手起家」。其中例如《29歲身價40億,他不是富二代而是白手起家》、《專科生29歲掙40億,他創辦喜茶,被稱為 「最懂奶茶的男人」》、《揭秘!喜茶憑什麼這麼火,真相不簡單!》
  • 算命佔卜:一個「悶聲賺大錢」的千億市場要火?
    算命佔卜,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行當,仿佛一下子在創投圈火了。  2019開年,不少華南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密集地給高淨值客戶舉辦風水講座;一家鮮為人知的廣東文化公司靠著算命年收入純利5億,被金融圈瘋搶;過去4年時間竟然有至少20家佔卜命理創業公司獲得了融資……不少人發現,網際網路+算命這門生意似乎開始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 年收入為2144億,淨利潤283億,為何還哭窮:日子沒法過?
    印度在軍火採購方面非常的大方,自然給人們一個富豪的形象,但是印度卻總認為自己的財政捉襟見肘,在2020年,連續投資巨額外購軍火,印度政府無奈賣掉HAL股份換取資金,分二次出售了HAL15%的股份,籌集約500億盧比的資金。
  • 現代與蘋果合作八字沒一撇 鄭氏父子狂賺20億美元
    不過,由於投資者考慮到現代汽車有可能成為蘋果傳聞已久的汽車項目的合作夥伴,這家汽車製造商的股價正在飆升。根據數據提供商Refinitiv的數據,該股在首爾市場上漲超過20%,創下了至少20年來的最好單日漲幅。現代與蘋果合作的概率有多大此前有多個傳聞稱,蘋果將與其他製造商合作生產Apple Car,但在此之前,還沒有蘋果可能與哪家廠商合作的消息。
  • 大賺120%,這家外資機構火了!7年前便看準特斯拉,去年猛賺2000億!還...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李迪 因投資特斯拉而出名的Baillie Gifford(柏基投資)又火了。去年,這家英國百年老牌資管機構回報率達120%,僅靠投資特斯拉就大賺了2000億人民幣。這家機構多年以來在中國較為低調,但近期卻動作頻頻。
  • 2015年,那個撿到140斤「太歲」賺了300萬的遼寧農民,後來如何
    2015年,那個撿到140斤「太歲」,賺了三百萬的遼寧農民,後來怎麼樣了呢?一、成為百萬富翁開始創業從一個農民變成百萬富翁,這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很多人都想要一夜暴富,而這個來自遼寧省的農民王承德,他就實現了這樣的願望。在2015年,王承德發現了一個140斤的「太歲」,這麼重的一顆「太歲」是非常罕見的,所以王承德就憑藉了這個「太歲」賺了三百萬。
  • 瀋陽火了33年的灌湯包,皮薄肉多湯香,20元1籠生意大不如前
    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推薦的這家店鋪,主營地卻不是雞架,而是全國各地都很常見的早餐小店——包子。瀋陽地處北方,對於各種麵食自然也是相當歡迎的,雖然說瀋陽並不像天津一樣,有「狗不理」這種本地特色包子,但是也有一些評價頗高的店鋪,這種包子就深的本地人的喜愛和青睞。
  • 上市二十年,才靠小鼠賺了錢-虎嗅網
    這家在國內鮮為人知的生物製藥公司是從一張餐巾紙開始的,成立僅僅3年就上了市;在之後20年間卻一直只聞科研、沒有落地,資金鍊幾度在斷裂的邊緣,但又能被賽諾菲、拜耳等巨頭看中並選為合作對象。 實際上,由於醫藥行業的特性,跟再生元一樣經歷錢荒、研發折戟、戰略調整的公司,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還有很多。
  • 現代與蘋果合作八字沒一撇 鄭氏父子狂賺20億美元 - 新聞詳情...
    不過,由於投資者考慮到現代汽車有可能成為蘋果傳聞已久的汽車項目的合作夥伴,這家汽車製造商的股價正在飆升。根據數據提供商Refinitiv的數據,該股在首爾市場上漲超過20%,創下了至少20年來的最好單日漲幅。 現代與蘋果合作的概率有多大 此前有多個傳聞稱,蘋果將與其他製造商合作生產Apple Car,但在此之前,還沒有蘋果可能與哪家廠商合作的消息。
  • 10塊錢雞排也能年賺100億?秘密在這裡
    年賺100億的小生意做對了哪三件事?疫情期間,許多餐飲行業九死一生,正新雞排卻是一個逆勢擴張的例外。別看就是一家小店,正新雞排默默努力了20年,光是門店數量,就是當之無愧的「下沉市場連鎖餐飲NO.1」。截至2020年中,正新雞排全國門店數已經達到了22030家,是肯德基中國的3倍,麥當勞中國的7倍。就算是在疫情肆虐的去年4月,正新雞排也堅持開出了近600家門店。
  • 十年1億戶農戶加入農民合作社 2016年分紅總額達824.6億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汪亞 陳伶娜)自2007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農民合作社走過了十年方興未艾的發展道路。在9月22日召開的農民合作社發展論壇上,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介紹,到今年7月底,全國在工商部門依法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93.3萬家,是2007年底的74倍,年均增長60%;實有入社農戶超過1億戶,約佔全國農戶總數的46.8%;產業涵蓋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產品生產,並擴展到農機、植保、民間工藝、旅遊休閒農業等多領域。
  • 2016年爆火的直播,2017年的看點又在哪?
    為什麼直播能持續這麼火?如果說2015-2016年因為4G網絡、行動支付和智慧型手機這些技術紅利,那麼2017年直播要吃的紅利恐怕就是中國人的「精神消費崛起」了。觀察2016年直播平臺的成績單不難發現,爆發的多,但賺到大錢的少,且都集中在秀場類直播平臺,驗證了上述結論。
  • 中國最大照明企業只值56億?雷士照明賤賣背後的20年興衰史
    其發布公告顯示,KKR與雷士照明達成戰略合作,並以約7.94億美元股權對價收購後者多數股權(估值56億元)。交割完成後,KKR持有雷士70%的股份,成為這家中國最大照明企業的實際控制人。這個價格被外界視為「賤賣」。
  • 亞洲第一「翻倍家」川隆—7年將自己資產翻1萬倍,賺到175億
    到2001年時,小手川隆的資產已達到6100萬日元,到2004年底直接被翻倍至11億日元。而在2005年,他遇上了一次驚天的機遇,那就是當時世界證券史上百年都難得一見的重大失誤錯單事件,即「J-COM事件」。
  • 開年被立案調查,北京文化攤上什麼事兒了?
    影史票房冠軍《戰狼2》背後,排名聯合出品方第四位的北京文化曾發公告稱其出資1.4億,包含關聯方聚合影聯投了6000萬元宣發費和7759萬元保底費,以及作為出品方投資的500萬。《戰狼2》票房賣出56億,為北文創收3億,毛利潤1.6億,加上作為出品方的收益,北文總回報應該在2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