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學的語言和這個世界談談

2021-01-08 麋鹿啜飲書香

「一切皆數。」---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

《萬物皆數》封面

01 我為什麼拿起了這本書

「你有多久沒做數學題了?」

先說說我自己的答案吧:高考之後就再沒做過。。。

何止如此!

想當年,我又何嘗不是「受數學拖累的女同學」呢?唉,掬一把辛酸淚……

那麼,對於這本《萬物皆數》,又有何等勇氣來挑戰呢?

很簡單,身為一名6歲小童的家長,為了不在家庭作業面前露怯,一些數學基本的思維和邏輯,還是應該再重新拾起,於是乎,拿起了這本《萬物皆數》。

出乎預料地,對這本書有著本能地好感;而不是談起數學題和數學書時的忐忑與敬而遠之。書是硬裝的,封面非常簡潔,鸚鵡螺簡單的曲線表現出一種原始質樸的美感;而隨著閱讀的深入,逐漸了解到,這本書展現的就是數學思維的美感,是一部數學史話、一種數學之美,一種思維方式。

02 只要改變自己看世界的眼光,數學就會在你眼前出現

本書的作者米卡埃爾.洛奈,是一名年輕的法國數學家,出生於1985年。作為一名「80後」,這位概率學博士深諳用外行人「看得懂」的語言來介紹自己的職業,以及自己熱愛並為之奉獻了大量熱情與精力的研究課題。在本書的開頭,米卡埃爾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我為什麼非得成為數學家,或者具有特別出眾的『智慧』,才能學一點數學,才能讓代數或者幾何的美挑逗我們的心靈呢?」

身為一名數學家,作者有著異於常人灼灼眼光;提出這個問題,也是在警醒他自己。在他的認知中,數學太有意思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很多學科,都與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自從上古時期以來,有很多的藝術家、創作者、發明家、匠人,或者只是單純的夢想家和好奇者,他們都在無意中踏入了數學的領地。他們是不自覺地數學家。」

也就是說,很多學科、藝術,都在不知不覺間運用了數學的知識,而作為一名數學家,米卡埃爾自覺地擔負起了一個職責:做一名科普工作者,告訴外行人數學到底有多麼有趣。

由於是寫給「外行」看的,米卡埃爾的語言也特別有趣、平實、生動;中譯本的翻譯也加成不少,「老鐵」、「迷弟迷妹」、「搞事情」、「凌波微步」,諸如此類……近些年的流行語和中國讀者習慣的俗語,令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屢屢會心一笑。米卡埃爾在書中也說到,如果寫的太枯燥、太高端,那麼讀者還咋對數學產生興趣呢?這不是趕客呢嘛!

米卡埃爾是從巴黎中心位置的羅浮宮博物館開始徵程的。從這裡開始,回到史前時代,去看看史前文明中蘊藏的數學知識,用講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告訴讀者在我們並不知曉的文化背後,有多少暗藏其中的數學奧秘:

在1萬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直立起來的遠古人類們用石頭琢磨出了第一件手斧,有了手斧,無論是打獵還是取火都更容易了;越用越順手,手斧的樣式也越來越多,但不管是水滴形還是蛋形,還是三角形,這些手斧的外形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對稱。

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遠古人類的腦海中完成了數學思維的一個飛躍式的進步---抽象思維。他們自發地選擇將勞動工具塑造成對稱的外形,儘管還沒有明確的意識,但數學思維在遠古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已經開始起到正面作用。

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式樣美觀實用的房子、裝飾品也逐漸進入了遠古人的生活。在作者米卡埃爾的引導下,我們得知陶器上的花紋和房屋的外形,其實蘊藏著完美的幾何模型;陶器腰身上的花紋為什麼如此美妙?是因為它們呈完美的對稱或規律延伸……

類似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簡直數不勝數。正如作者米卡埃爾所說:

「只要改變自己看世界的眼光,數學就會在你眼前出現。尋找數學是迷人的、永無止境的過程。」

03 數學史、數學思維是怎樣形成的

雖然是一本講述數學史的書,但書中詼諧的語言、輕鬆地敘述方式,屢屢給人一種錯覺:這簡直就是一本披著數學外衣的科學故事集嘛!那我們就來看看,隨著文明的發展,數字是怎樣出現抽象性的: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日漸繁榮的市鎮逐漸形成,西亞地區古老的城市烏魯克城裡,牧羊人為了方便記錄自己擁有多少羊,逐漸地發明了籌碼和記錄的方法;而將數字的概念從計數方式中抽離出來,則被認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飛躍,數字正是因為「抽象性」而稱其為數字;有了「數字」的概念,學者們創造出了運算法則及概念;有了數字,人類逐漸才明白,他們發明了一種可以用來書寫、分析和理解周圍世界的工具,也正是在數字概念的基礎上,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形成了他的基本哲學概念,並提出了那句著名的「一切皆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數學思維的星星之火,很快將隨著人類文明史的發展,而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算術學、邏輯學、代數學的萌芽紛紛開始產生,並成為一門獨當一面的獨立學科。其中,幾何學的發展勢頭最為轟轟烈烈。

測量地表、丈量土地、建築房屋……都需要用到丈量及換算的相關知識,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認知的「幾何學」。幾何學的知識如此重要,以至於古希臘人在自己的文化中為結合學賦予了崇高地位。據說,柏拉圖就非常推崇幾何學,在柏拉圖學院的正門上刻著一句話:

「不習幾何者不得入內。」

在幾何學發展的基礎上,定理、公理、猜想、證明過程的概念及思維模式逐漸確立起來;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撰寫了13卷本的《幾何原本》,主要討論了幾何學與算術的問題;也正是在《幾何原本》裡,歐幾裡得確立了定義--公理--定理--證明的幾何學思維路徑。

圖片來自網絡

到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數學現代化思維的發展,引入了代數語言。與幾何學不同的是,代數學的目標,是提出方法解決一些「純數學」謎題,並逐漸進入抽象領域。當然,米卡埃爾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用抽象思維來吊打我們普通讀者的認知力,恰恰相反,作者講了很多日常生活中饒有趣味的事件和故事,並告訴我們,數學和數學思維,是認識周圍世界的多麼有力的武器!也許,節選自伽利略於1623年撰寫的《試金者》中的文字,最能說明這個道理:

「哲學寫在這部成為宇宙的大書上,這本書永遠打開著,接受我們的凝視。但要是我們不先掌握它的語言,不去解讀它賴以記錄的字符,那我們就不可能理解這部大叔。它以數學語言寫就,其字符是三角形、圓形和其他幾何圖形。沒有這些,凡人連一個詞也讀不懂;沒有這些,人們就在暗黑迷宮中徘徊。」

圖片來自網絡

04 多麼奇妙!用數學的語言和這個世界談談

現在,再回頭想想,那些在我們的學生時代似乎不那麼「友好」的數學和物理定理、公式吧!牛頓的力學公式,原來是物理學家通過數學語言對周圍世界的分析;許多個經典的數學模型在科學家的手中轉化為具體的物理應用;電磁現象、基本粒子的量子技能、時-空的相對變形……這些概念似乎看起來有點暈,可是從收音機到手機、從汽車到電視機,可都是建立在這些基本的數學模型以及物理應用的基礎上呢!

圖片來自網絡

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將目光聚焦到了數學在今天的最新應用:計算機以及人工智慧。2016年3月10日,人工智慧「阿爾法狗」和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圍棋選手李世石的「人機大戰」還令人記憶猶新。數學語言作為人類優秀的抽象思維方式,是我們人類與這個世界「談談」時的有力工具,而面對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的電腦又會做出什麼?也會學會用數學的抽象思維改造世界嗎?也許在目前而言,數學語言對電腦來說還太過抽象和複雜,但以後會不會超越技術和計算層面,只能留待未來來證明了。

翻完這本小書的時候,我居然有些依依不捨;要知道,我可是不折不扣的「被耽誤在數學上的女同學」啊!可是正是這本科普小書,讓我領略到了數學與藝術的美、數學思維的實用性,以及數學發展過程中那一個個妙趣橫生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也許這也正是本書的作者米卡埃爾.洛奈的目的所在:讓「數學盲」也能愛上數學,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的樂趣。

圖片

相關焦點

  • 只要懂數學邏輯和語言,人人都可以成為預測未來的「大師」
    不過,大部分比較了解人性和語言藝術的人都能很好的「解卦」,因為這本質上是一門數學和語言的綜合藝術,讓求卦的人感到滿意就可以。我先舉個例子來說,為什麼算卦是一門「數學和語言的綜合藝術」。以前有三個書生結伴進京趕考,路過一家號稱很靈的道觀,於是就找道長算算三人能不能考中進士。道長看到他們以後,伸出了一根手指,但是不肯多講一句話,於是三位書生帶著疑惑走了。
  • 搜狗王穎:用「語言」讓世界更智慧
    搜狗高級副總裁王穎受邀參加並發表題為「用『語言』讓世界更智慧」的主題演講,與故宮、阿里等各方共同探討智慧社會的建設之道。王穎表示,語言的邊界就是人類的邊界,搜狗將充分利用自身在自然語言處理和交互方面積累的深厚技術,幫助每個人打破語言的邊界,從而讓社會變得更智慧,讓每個人都真正的共享智慧社會。
  • 翻翻書|如果讀過這套書,夢見數學考試就不會被嚇醒了
    在我們身處的當下網絡時代,數字思維、數學素養,更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所以,別光談大語文了,談談大數學,也很有必要。數學語言是一種精確的語言,就像詩人運用語言和想像創造出新的表達,我們可以通過熟悉和領會數學語言,更有創造力地去學習,更有效地去與他人交流。曾經,你對數學的打開方式不對但是,數學好像不那麼容易親近。
  • 金克木:語言是一個魔鬼 | 鳳凰副刊
    這有點像鳩摩羅什和玄奘翻譯的佛經,讓人由漢文讀出原文。舊譯白話《新舊約全書》也類似。這是叫中國讀者用漢語講外國話,同梁啓超、郭沫若叫外國人講中國話恰成對照。兩者各有千秋,都不像現在流行的翻譯。我舉幼年所讀書的例子,想說明語言和文體能顯出不同花樣,使知道世界不多的孩子發現不同的語言世界。
  • 在這個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會是誰呢?
    他擁有當今世界最高智商,從出生就一路開掛,獲得數學最高獎的他卻說自己只是個熱愛數學的普通人,他的名字叫做陶哲軒。1975年,陶哲軒出生於澳大利亞,父母都畢業於香港大學,都是高知人群。陶哲軒在小時候就展現出不一般的智力,年僅2歲的小哲軒就已經拿著數字積木在教別人如何用積木計算。然後3年就開始上小學。
  • 世界上第一個文言文程式語言誕生,創造它的是一個大學生
    社會風氣上第一個文言文程式語言落草,創造它的是一個大學生▲ Lingdong Huang而在上個月, Huang 行使卒業前的末後一周的時間,完成了這套程式語言的核心效益,世界上首個用古文的程式語言正式出世。儘管文言文程式語言出生只有一個月,但已經吸引了好些人用它來寫先來後到。
  • 中文與英文的數學思維對比:來自三千年前的降維打擊!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對比世界九大語言的數學效率,我得出結論:中文的數學效率是英文的兩倍,是俄文的四倍,是阿拉伯文的五倍。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嘲笑中國數學落後,我本想一笑置之,但一想這事事關中文的尊嚴,必須說個明白!中國是世界最早形成嚴謹十進位數字思維的國家!
  • 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對於柏拉圖而言,世界上的每個對象都是其形式本身,或者自身概念的不完美的顯性表現。也就是說世界上的每個對象都具有某種普遍性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理念。這些基本是先驗,在事物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而且理念是永恆的。最純粹的形式便是真理,假定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存在真理。但由於我們的感知工具具有誤導性,我們的眼睛,鼻子,存在局限性。
  • 通過九宮格問題談談數學思維方法
    經典的九宮格問題  學習數學,不能只滿足於知道答案,重點是如何分析、如何推理,九宮格問題的解題過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題目沒有說,這個相等的和到底是多少,如果能夠知道具體值,顯然就前進了一步。不難發現,無論採用何種順序去填,這9個數總和是不變的,易知1+2+3+4+5+6+7+8+9=45,所以這個相等的和為45÷3=15。  第二步,觀察圖形特徵,大膽猜想。九宮格本身是一個對稱圖形,如果說九個格子有一個較為特殊,相信大多數人立即就能指出,是正中央的格子。另外,1至9若排成一行,顯然正中央的數是5。
  • 幼兒數學啟蒙思路及方法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很難用語言準確描述數學到底是什麼,但數學卻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無一不跟數學有關。數學,能將問題化繁為簡,用符號幫助我們更迅捷的解決問題。因此,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數學啟蒙,也並沒有那麼令人生畏,隨時都可以開始,不需要太多的儀式感。
  • [趣味數學]如何引導學生「做」數學
    因此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是創設適合的問題情景,在問題情景之下發揮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探究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新問題,再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這個過。這個過程是學生以問題為主線進行數學的學習,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在互動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的良好數學素質。
  • 天雨粟,鬼夜哭——語言掀開世界的面紗
    在文字出現之前,已經有了口頭語言。但口頭語言不易於記憶、保存和傳播,而且從效率上看,對人類認知世界的幫助也不太大,不利於啟迪、發展人類的。所以人類的蒙昧時代才那麼漫長。有了文字,人類如同掌握了一把打開真相之門的鑰匙。為什麼這麼說呢?從本質上來看,語言的本質是命名。
  • 英國學者約翰·韋伯: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
    ——萊布尼茨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350年前,英國學者約翰·韋伯指出,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杜鋼建我們不妨通過個案推理,以管窺斑豹,剝繭抽絲的方式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 席南華院士:數學的意義
    這種想法以為我們的邏輯能夠獨立於這個世界,但它是不合適的,這當然也就意味著邏輯也有它的局限,邏輯是非常詭異的,它的詭異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儘管算術的概念是抽象的,但有廣泛的應用,原因在於它的概念和結論概括了大量實踐經驗,在抽象的形式裡面表現出現實世界那些經常和到處碰到的關係。
  • ...編程與數學相融合教學的探索 ——以《大自然中美麗的螺旋圖...
    計算思維與數學建模緊密相關  計算思維的本質是抽象和自動化,其中抽象是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即將真實世界中的事物或者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分解、簡化等方式轉化為計算機設備可處理的數學模型。抽象更多的是偏向建模,自動化側重於程序設計。
  • 重慶南開數學老師楊飛:他把測字、魔術全部用「數學」做解答
    玩耍中尋找數學原理「心靈感應」用二進位就能計算出來下課了,楊老師給我們展示了滿滿兩口袋的數學學具,裝滿了這些年來楊老師在數學校本課程上傾注的心血。「上數學課挺燒腦子的,來我們玩個『心靈感應』的遊戲嘛。」說完,這位50歲的老師就像個孩子一樣和我們玩耍起來。
  • 【跟我學】數學之認識數字
    看到「跟我學」這個主題,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一畢業便開始接觸的小學數學。我是一名小學老師,小學1—6年級的數學我都接觸過、也教過,從今天起我將從小學數學的各個階段一一分解小學數學的學法。小學數學最先接觸的便是數字0~10的讀法與寫法,這裡的讀法並不是0讀作零這種,而就是簡單的認識數字可以讀出來。我們數學只學習小寫的數字寫法,大寫的數字屬於語文的教學內容。數字的書寫一定要用對本子,選擇田字格,書寫一定要規範,尤其是父母在教給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書寫規範,嚴格按照書本的書寫示例。
  • 對語言中沒有數字的族群,一切數字皆為無數
    他們並不會用數詞精確地表達數量,而是只依賴諸如「幾個」、「一些」等較為模糊形容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活中根本離不開數字的我們。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由數字構成的世界。我們用數字表達時間、確定年齡、衡量體重、判斷財富價值……那些精確嚴謹的數值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日程安排到心理狀態,無一例外。
  • 數學高級教師玩轉微信公號:「我就是傳說中的老張」
    我就是傳說中的老張,中學高級教師,有著20多年的教學經驗,那麼,就讓老張帶你飛吧~」  在學生家長圈內,有個公眾微信號挺有名,「跟著老張玩數學」,洛川中學數學老師張華獨立運營。目前已經有13000多個「活粉」。因為分眾明確粉絲活躍,還引來大量「廣告植入」邀約,僅這個月就有五六個。
  • 《父母的語言》抓住這3點,利用大腦運行的規律,幫孩子重塑智力
    達娜·薩斯金德教授的醫療生涯中,曾治癒過兩個先天性耳聾的孩子,扎克和米歇爾。這兩個孩子接受治療時都是七八個月大的樣子,他們智力差不多,都有著十分關心他們父母,都希望他們能通過高端的儀器治療恢復聽力。人工耳蝸植入很成功,但並不是說一裝上人工耳蝸就立刻能恢復聽力,大腦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來適應和理解這個世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