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長天霽色青:淺談清代瓷器的特點

2021-01-16 杞棠鑑定

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和皇帝重視,瓷器的成非常卓越。乾隆中期以後,隨著清代國力的衰落,瓷器製造進入低谷,至今仍未出現我們所期望的振興局面。

清順治青花花鳥紋蓋罐

(1)順治時期:順治與天啟、崇禎時期合稱為青花瓷史上的過渡期,青料仍採用晚明時期的國產浙料,青花色調較為豐富,開始能分出濃淡和陰陽面的層次,為康熙青花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器形有筒瓶、花觚、橄欖瓶、淨水碗等。晚明時期富有民間生活氣息的繪畫題材,如捕魚、牧牛等已消失,代之以粗獷豪放的怪石花卉與工麗瀟灑的人物故事,呈現了典型的時代風格,常見的紋飾有雲龍、麒麟、人物、山石芭蕉、山石樹葉、雉雞牡丹、山水花卉等。

清順治青花洞石楸葉詩句盤

(2)康熙時期:青花瓷胎體厚重,釉色有青白和粉白色;青花發色青翠濃豔,俗稱「翠毛藍」。早期瓷器造型風格穩重、古樸、端莊,以各種祭器常見,如香爐、淨水碗等,另有筆筒、將軍罐、筒瓶、花觚等。中期瓷器的造型更加合理、規整,線條也更加優美,器形種類及其豐富,其中順治朝常見的將軍罐、花觚、筒瓶、筆筒、香爐等更加流行,大量的新器形也在這一時期出現。總之,康熙時期開創了清代瓷器造型之先河。

清康熙青花團花紋搖鈴尊

康熙時期的繪畫手法採用了山水畫的點、染、皴、擦以及西洋畫的透視法等,因此,紋飾的陰陽面和層次非常清楚,畫風寫實、工整,構圖舒展、意境深遠。常見的紋飾題材有龍鳳、山水、花鳥、花卉、人物、瑞獸、書法等。

清康熙青花人物圖長方瓷板

康熙瓷器的另一成就是琺瑯彩和粉彩的創燒。琺瑯彩瓷器創燒於康熙中期:一般是瓷胎先在景德鎮進行素燒,入宮後再由繪畫高手進行彩繪,之後再低溫焙燒而成。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器表不施釉,直接在澀胎上施彩,彩料較厚,釉面往往有細小的冰裂紋。紋飾多為纏枝花卉,紋樣具有大葉大花的風格,在花蕊內常書「萬」、「壽」、「長」、「春」字樣。至雍正四年之前的琺瑯料皆為進口,熔劑由氧化鉛、氧化鋇、氧化矽組成,這樣的組成既增加了釉的玻璃感,又增加了釉的折射率,改變了釉的光澤,使人視覺上有凸起的感覺,但用手觸之卻是光滑的,形成了與五彩不同的呈色效果。琺瑯彩的基本色有黃、綠、藍、紫、白、黑等,還有金紅(又稱胭脂紅或洋紅)和玻璃白。

清康熙紅地開光琺瑯彩牡丹紋杯

清康熙紫紅地琺瑯彩折枝蓮紋瓶

粉彩創燒於康熙晚期,其作法是在繪畫之前,先用含有砷元素較多的玻璃白在燒造好的白瓷上打地,然後再在白地上進行彩繪,使各種色彩都含有一定的乳濁感,從而達到對各種色彩進行「粉化」的效果。康熙時期的粉彩多在澀胎上直接加彩,色料比較粗糙,施彩濃厚,而且多體現在對金紅彩的使用上,粉色感不強,紋飾以花卉為主。

清康熙粉彩鍾馗醉酒像

(3)雍正時期:青花瓷胎質潔白細膩堅緻,胎體輕薄,釉質瑩潤,表面光潔。其造型一改康熙時期的渾厚古拙之風,代之以輕巧俊秀之貌。器形之美,可與以纖細秀麗著稱的明永樂、成化瓷器相提並論,是清代瓷器造型最優美的時期之一。

清雍正青花夔鳳紋雙陸尊

清雍正青花雲鶴九桃紋盤

(4)乾隆時期:青花瓷的胎體,厚重不如康熙,細膩不如雍正,但製作極為規整。釉面肥腴光亮,白中微閃青色。青花瓷的青料,仍沿用雍正時期的國產浙料,呈色明快、藍色純正,以穩定、渾厚沉著的風貌而勝於前朝。器物造型端莊規整,且追求新穎奇特,但渾厚不如康熙,秀美不如雍正。各種器形應有盡有,無所不包,既有大量仿古,但仿古不追求逼真,又有不可勝數的創新器物,比較獨特的有連體瓶、多口瓶等。乾隆青花圖案新穎多樣,紋飾追求豪華工整,畫風嚴謹細膩,層次清晰,但由於過於規整,使得圖案顯得有些呆板,少了一些自然、生動的藝術趣味,這也是這一時期的突出特徵。清乾隆青花荷蓮紋貫耳瓶

清乾隆粉彩暗八仙紋雙耳轉心瓶

清乾隆仿雕漆釉碗

(5)清代晚期:乾隆以後,瓷器的生產開始走下坡路,除嘉慶時期還有一些乾隆遺風外,從道光時期開始,瓷器質量明顯下降。清晚期瓷器的胎體粗松,遠不如康雍乾嘉時期潔白細密,而且厚薄不勻,修胎不精細,普遍顯得厚重。釉均稀薄,釉面大多不平整,呈現「波浪紋」是清晚期普遍的現象。器形略顯笨重,線條不圓潤,稜角分明,缺乏優美之感,而且越到後期,器形越是粗笨。

清鹹豐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裝飾以圖案化為主,畫風呆板、缺乏活力,人物有形無神。道光時期新出現享樂性圖案,如鬥雞、戲狗、鬥蟋蟀、鸚鵡等。此外,由於考據學的影響,瓷器上多出現秦磚漢瓦、金石文字、博古、印譜、故紙殘卷等圖案。鹹豐時期的人物圖案,除少量細品外,大多形象生硬,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是其典型的時代特徵。另外,歌頌太平、祈求吉祥如意的紋飾題材在清晚期佔很大比例,諸如五福捧壽、麒麟送子、萬壽無疆、瓜瓞綿綿、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和龍鳳呈祥等。

清同治黃地金八喜五彩百蝶紋奓鬥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釉」惑:中國瓷器釉色大全
    瓷器的釉彩開始比較單一,隨著瓷業的發展與科技進步,由開始的一種釉彩的素瓷發展到多種釉彩的彩瓷,詳細區分名稱很多。豆青和東青原屬一類,以後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黃色,至清代純近綠色。其釉色為青中泛黃,釉面光澤比粉青、梅子青弱。
  • 同樣都是霽藍釉,為什麼清代的霽藍釉那麼優秀?
    每個朝代都有其特色,但後人好像更喜歡清代的霽藍釉。清乾隆 霽藍描金折枝花卉雙犧耳尊2011年在拍賣會上,一款清朝雍正年間的霽藍釉菊瓣形花壺竟然拍出了500萬的天價,乾隆朝的一隻霽藍描金折枝花卉雙犧耳尊,在某次拍賣會上成交價格接近900萬,由此可見清代霽藍釉瓷器的魅力。
  • 清代瓷器:蝠紋寓意,真是太講究啦!
    蝙蝠紋是,在清代瓷器上尤為常見。蝙蝠的形象原本其貌不揚,因「蝠」與「福」諧音,契合人們追求幸福的心願,遂將其藝術地改造和加工,組成惹人喜愛的裝飾圖案。本文將清代瓷器上的「蝠紋」按其組合及寓意分為以下幾類:五隻蝙蝠1.五福捧壽《書·洪範》曰:「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 製作精細、獨步一時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成化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又恢復了昔日的繁榮,胎釉、青料的加工提純以及成型、燒造工藝都較以前有了進一步提高,藝術風格也出現了明顯變化。「瓷器造型玲瓏秀奇,胎體細潤晶瑩,彩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
  • 瓷器上的女性魅力,明清官窯最美麗的30件仕女紋瓷器(附高清圖)
    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唐代 仕女紋瓷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
  • 中華瓷器-鈞窯瓷器
    中華瓷器中,鈞窯瓷器一直是世人十分偏愛的古瓷器。鈞窯瓷器的窯變美感也是其獨有的特色之處。紫色百合香為您細說宋瓷時代-鈞窯瓷器,使您從方方面面深入了解鈞瓷藝術之美。五、鈞窯瓷器-釉色之美鈞窯瓷器釉色之美世人皆知,最為著名的釉色主要有: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海棠紅、硃砂紅、雞血紅、玫瑰紅、胭脂紅、火焰紅、天青、梅子青、蔥翠青、月白、魚肚白等。窯變出的釉色,紅裡透紫,白中泛紅,紫中含青,色彩斑斕,甚為美麗。
  • 宋元鈞窯瓷器要怎麼鑑定識別真假
    施釉厚薄恰到好處,盤洗圈足內外均施釉,不施釉的足上多塗褐色護胎釉。釉燒過程中,以還原火在1250~1270度之間燒成。鈞官窯的成型工藝十分嚴謹,除手拉坯、印坯等方法外,還採用了泥板成型製作出方形器物和六角形器物。官鈞釉加工時間長,細度高,在施釉時釉層均勻,但易產生前期龜裂而燒成時候形成「蚯蚓走泥紋」。
  • 史上最貴30件景德鎮瓷器,難得一見!
    榜單根據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高知名度、公信度拍賣公司拍賣結果綜合整理而成,澳門中信不在整理範圍。因琺瑯彩未在景德鎮成型,僅在景德鎮制胎,故琺瑯彩瓷不在此榜單之列。
  • 如此富麗堂皇的清代皇家用具,普通人家真是望塵莫及
    【日常小型器具】剔彩百子長58.7釐米,寬32.7釐米,這是清代皇子周歲時用來放各種小玩意的用具。所謂的百歲,就是指畫面中數十幼兒,「睟」通「晬」,指兒童滿周歲。可以很直觀地看到這個盤的精緻華美,剔彩是雕漆的一種,在清代的時候發展繁榮,具有嚴謹且立體感強的特點,這個盤子雕刻精工,色漆典雅富麗,代表了清代剔彩的高超水平。
  • 遊湖北省博物館,看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文物!件件難得!
    清代霽藍釉瓷器生產歷代未斷,均有精品傳世。有刻暗花紋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見造型仍是宮廷祭器和陳設用瓷。官窯霽藍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細。此器色澤深沉,濃淡均勻,內壁光素潔白。雙頭龍形佩,戰國中晚期。湖北省博物館藏。九連墩1號墓出土。長13.3釐米、寬1.2釐米、厚0.55釐米。
  • 細品清瓷:帝王「堂名款」瓷器賞析
    堂名、齋名一般是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這種風氣在清代尤為盛行。據《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一書記載,當時有據可查的齋名、室名就有數千個。清代帝王也常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書齋、堂名、以明其志、抒其懷。 這種堂名、齋名之風在瓷器上也有所表現。
  • 寧波煜柏拍賣:明代單色釉瓷器的幾個典型作品
    明代單色釉瓷器在元代基礎上發展起來,有明顯的進步,產品質量逐漸提高,品種日益增多。有白釉、青釉、藍釉、黃釉、紅釉、醬釉、影青釉、孔雀藍釉、孔雀綠釉、青金藍(灑藍)、茄皮紫、回青、瓜皮綠、仿龍泉釉、仿哥釉、仿汝釉等,比文獻記載的品種多。這些色釉瓷器,少數為低溫燒成,多數為高溫釉。明初 鈞窯天青釉花盆該花盆尊式,撇口,束頸,鼓腹,圈足,厚胎厚釉,施釉及底,裹足刮釉。
  • 慈禧太后專用瓷-大雅齋款瓷器
    慈禧太后專用瓷-大雅齋款瓷器如今被越來越多的藏家所珍視。大雅齋款瓷器雖然是晚清時期所燒造的瓷器,但是它的製作工藝方面仍然沒有絲毫倦怠,可以同清三代盛世時期的瓷器相媲美。紫色百合香為您講述大雅齋款瓷器收藏知識,使您對此時的精品瓷器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
  • 常識積累 | 我國古代最著名的五大瓷器,高頻考點
    2017年10月,一件汝窯天青釉圓洗更是拍出了2.94億港元的高價,一舉刷新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元青花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但是興盛期卻在元代。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元代大軍鐵蹄所向,攻無不克,遙遠的西亞城池紛紛淪陷,大批聞所聞問的新鮮事物湧向中國,其中就有一種非常珍貴的釉料——蘇麻離青。
  • 大美瓷器之清代霽藍瓷簋、霽藍荸薺扁瓶!讓人讚嘆!
    霽藍釉加彩瓷簋,清代。長25釐米、寬18釐米、高22.5釐米。九江市民俗博物館藏。此器仿青銅器造型,子母口, 兩側飾以獸耳,器身自口沿向下依次飾以彩繪回紋、纏枝紋、幾何紋、海水紋,圈足外側亦飾以回紋,規整端莊,格調古樸典雅。霽藍釉加彩瓷簋(不同角度),清代。
  • 那些瓷器上各式各樣的耳朵?
    據不完全統計,陶瓷器耳的式樣至少有幾十種,今天的雕刻系欄目,我們就來說說最常見的象形耳。 如意耳:即將器物的耳做成彎曲的如意形。流行於清代景德鎮窯瓷器上。如雍正鬥彩如意耳尊、乾隆仿官釉如意耳扁瓶、嘉慶粉彩如意耳瓶等。
  • 三件瓷器上所畫的異族武士降服異獸的場面,是個什麼故事?
    賀曼拜森(1798~1868年)唐(約7~8世紀) 胡人舞者銅塑(局部同《中國彩瓷》記錄一樣,也是體型偉岸、繪圖精細、用色考究,做工絲毫不遜於 康熙朝最佳的官窯五彩。請點景德皇窯 仿清康熙青花海水異獸洗
  • 中國瓷器的「白富美」,為什麼國人不重視,西方貴族卻很喜歡
    白瓷是傳統瓷器分類(青瓷、黑瓷、白瓷、紅瓷、藍瓷、彩瓷等品種)中的一種,它一般是指瓷胎或化妝土為白色、表面施有一層薄而透明釉的瓷器。曾有一位痴迷中國瓷器的法國人,為明代德化白瓷造了個詞兒,「BLANC DE CHINE(中國白)」,意為「中國瓷器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