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當志願者,深夜關門科研!這個海歸博士,豈止是帥!

2021-01-15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入戶排查、詢問體溫、

搬蔬送菜、小區巡邏……

在武漢東湖高新佛祖嶺社區流芳社區,

有一群志願者每天「一抹帶十雜」

(武漢方言,比喻要做很多事情),

32歲的胡俊就是其中一名,

熟悉他的小夥伴笑稱,

他是學歷最高的志願者。

胡俊在搬運愛心菜

「 現在家鄉有難, 

守護它義不容辭!」 

胡俊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去年10月被武漢理工大學引進,在該校道路橋梁與結構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工作。

2月上旬,他所在的小區發布了社區招募志願者的消息,報名者不多。一直被醫護人員的英雄事跡感動著的胡俊,心動了,但也有擔憂,何況妻子已有兩個多月身孕。但妻子很支持,還稱如果沒懷孕就跟他一起去當志願者。於是,胡俊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

「我父親早逝,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得到街坊鄰居的幫助,現在家鄉有難,守護它義不容辭。再說這個時候不挺身而出,以後會後悔的。」採訪中胡俊坦言,「不過,我還是瞞著我媽了,怕老人家不同意。」

胡俊給居民量體溫

在疫情防控初期,社區防護物資緊缺,胡俊特地翻出一套舊衣服作為工作服,每天志願工作結束後,就把這套衣服放在室外用酒精仔細消毒,儘量做好防護工作。

2月12日,剛成為志願者的胡俊,第一件工作就是搬運愛心蔬菜。當天他和另外一名志願者協同社區工作人員一共搬運了幾十噸蔬菜物資。兩個志願者忙碌了四個多小時,胡俊手指被磨破了皮。

母親得知後: 

「兒子,你是全家的驕傲!」 

做志願者快半個月的時候,胡俊的母親才從一名廣場舞舞友那裡得知兒子在幹什麼,「她給我打電話求證後自豪地說,兒子,你是我們全家人的驕傲。」

每天登記居民體溫是胡俊和夥伴們的固定功課,4700多戶居民性格不同,因此他們也會遭遇誤會,「我的手機號碼是深圳的,有人以為是騙子或者騷擾電話,經常不接。你看,昨天有一個人我打了7個電話,又發了簡訊才接。」晚上,其他志願者把體溫數據再傳來他匯總整理,再上傳給社區,忙完一般就到9點了。令他欣慰的是,志願者越來越多了。

胡俊跟小夥伴群聊工作

「停課不停研」,身為高校青年老師,胡俊還肩負有科研任務,眼下還在精心準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的撰寫。

再加上三餐為孕妻下廚,除了睡覺,他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這場戰役,不論職業,每一個武漢人都不會缺席。」胡俊最新的朋友圈這樣寫道。

美好的家園,因病毒侵襲暫時陷入困境,志願者們懷著質樸的情感組織起來,胡俊便是其中一員。像在小家中一樣,當起了頂梁柱,衝鋒在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平日裡,

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是一群普通人,而到了戰疫之時,他們內心深藏的善意和大愛被熊熊點燃,成為守護家園的超人。城市需要他們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社區需要他們在哪裡,他們就在哪裡。

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他們在平日裡我們看不到的

英勇、堅強和力量。他們用自己的切實行動,不僅溫暖了我們,也溫暖了我們的城市。抗疫還在繼續,治癒中的武漢,還需要更多這樣的挺身而出。春天在望,讓我們守望相助!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這個博士志願者:白天入戶排查,深夜關門科研
    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豔入戶排查、詢問體溫、搬蔬送菜、小區巡邏……在東湖高新佛祖嶺社區流芳社區,有一群志願者每天「一抹帶十雜」。32歲的胡俊就是其中一名,熟悉他的小夥伴笑稱他是學歷最高的志願者,是香港城市大學博士畢業生。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博士逃離科研,看看化學博士怎麼說
    至少在我認識的博士群體裡面,我覺得我的想法跟絕大多數博士都有共鳴之處。 我的專業是化學類專業畢,TOP2。 第一點原因,我們國家對科研人員的待遇水平還停留在只談情懷的時代。 大多博士畢業與博士後出站之後只能拿到講師或者是副教授的待遇,年薪可能就十幾萬出頭,很少聽說有過二十萬的。
  • 博士夫妻專心科研雙雙立功
    博士夫妻專心科研雙雙立功   2003年01月29日  本報訊 炮兵學院南京分院日前傳出喜訊:經上級批准,該院博士夫妻裝備教研室閔建平副教授
  • 海歸博士放棄百萬年薪 辭職翻譯國學典籍製作視頻
    海歸博士放棄百萬年薪 辭職翻譯國學典籍製作視頻   楚建德,海歸博士,辭去上市公司財務總監高薪職位,數年來埋頭翻譯國學經典。現在,他已將儒釋道等諸子百家及唐詩、宋詞甚至童蒙養正著作在內的48部經史子集翻譯製作成1.2萬個中英雙語視頻,總播放時長560小時,中英文共700多萬字。這還沒完,他還準備繼續翻譯中醫典籍、四大名著、中國文化專題等。「希望300年後,西方家庭仍有我們製作的這些視頻和光碟」,楚建德說。
  • 博士畢業如何選擇?大學當老師?科研院所工作?去企業?
    術業有專攻,博士需用場。當然,博士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理論研究,如果是應用技術領域,比如說金融、通訊、大數據,實戰最好去銀行、證券、期貨、貿易等企業或公司,比如華為等,想去相關科研院所、高校也不錯。如果是機械、自動化等專業博士,實戰最好去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或成長性好的大、中公司,想去相關科研院所、高校也是可選範圍。
  • 榜樣的力量|專題採訪|廣東省大學生年度人物博士|科研經驗分享
    二、科研探索不休,永無止境2017年9月正式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學習,積極主動開展科學研究,每天進行著朝7晚11的科研生活。2017年11月參加南昌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先進陶瓷國際研討會,並在研討會議上做口頭報告。2018年智能製造技術研究生學術論壇中榮獲「優秀論文二等獎」。
  • 盡享天時地利人和 看「海歸」李建良如何攜科研項目來湘潭創業
    2016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胚胎幹細胞生物學博士,全球頂尖藥企生物醫藥部資深科學家李建良應時而動,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攜高端團隊及家人一起回國創業。而他帶回來的「全人源化抗體基因工程小鼠項目」,其研發成果將極大的提升中國全人源治療性單抗藥物的研發水平,縮短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
  •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熱門的留學國家陷入公共衛生危機,在新未來下,海歸群體如何制定未來決策呢?在此背景下,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呈現2020年海歸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的回國趨勢,以及海歸就業、創業情況。
  • 海歸多了真「掉價」,薪資難有起色,找工作用時拉長
    、創業情況 海歸回國求職用時拉長,3成需4個月以上 招聘網站仍是海歸求職首選 多數海歸薪資水平低於理想,但符合預期的比例上升 近6成海歸認為海歸身份對求職有幫助 創業理念為海歸選擇創業行業主要依據
  • 科研榜樣: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華南師範大學預錄為博士研究生!
    在思想上他追求上進,研三上學期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科研上他勤奮努力,在中科院大類一區的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了2篇論文;在學業上他奮勇爭先,先後獲得了國家獎學金、中國電信獎學金飛Young獎,被推薦為自治區級優秀畢業生,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華南師範大學預錄取為博士研究生。
  • 既能天馬行空又接地氣 海歸創業必須八項全能?
    事實上,部分海歸在歸國創業期間遭遇「水土不服」,選擇再次出國。海歸回國創業會遇到哪些困惑?創業需要哪些能力?  Tips1 創業前,要有絕妙的點子  包坤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物理化學博士海歸,作為該校校友面試官,回國後,他創立了一個B2B的網站,幫助企業進行隱形的打折銷售。
  • 博士媽媽攜幼女縱身一躍:產後抑鬱不可小覷,丈夫一句話令人心碎
    01-海歸女博士抱娃跳樓還沒來得及等到母親節,4月27日,長沙某小區中,37歲的海歸女博士蘇女士帶著剛剛5個月大的二胎女兒從樓頂一躍而下,當場結束了兩條生命,而這僅僅距離蘇女士的丈夫凌晨4點加班後回家不到一個小時。得知噩耗的丈夫非常震驚,無法相信這個事實,他十分崩潰,一邊踱步一邊喃喃自語:「我什麼都不要,只想要我的女兒,為什麼要把她帶走?」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增長33.9% 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8日電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45%海歸期望紮根一線城市,京滬兩城佔3成多。
  • 智聯招聘: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
    1月7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其中,45%海歸期望紮根一線城市,京滬兩城佔3成多;45%海歸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於整體求職者。疫情及多方面不確定因素,正在重塑海外人才的發展計劃。
  • 2020年求職海歸人數激增 西安等新一線城市成「新寵」
    面對未來,海歸群體如何制定發展決策?在此背景下,日前,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國內疫情防控效果好成留學生(註:報告中的「海歸」泛指所有有海外經歷的人才,包括已回國和未回國的所有對象。「留學生」指當年畢業的應屆留學生。)選擇回國首因。
  • 德國百年科研護膚優色林攜手國內皮膚科權威醫生解碼無斑耀白肌密
    優色林首屆顏討會暨Thiamidol 「白科技」4周挑戰賽在滬舉行上海2019年10月29日 /美通社/ -- 前日,德國百年科研護膚品牌優色林於上海召開首屆顏討會暨新一代專利美白成分Thiamidol 「白科技」4周挑戰賽。
  • 【青島故事】海歸小夥立志當農民 花4000萬包地種樹
    沒有選擇風口或是網絡爆款,林業專業出身的劉曉在即墨區包了1500畝地,種上了櫸樹、雪松,放下了海歸留學生身段的他,當起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現在有30萬棵樹,去年是第一次見到回頭錢,今年的銷售額預計能達到500萬左右,要盈利的話還差100萬。」
  • 軍科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科研群體:他們的故事,也是中國故事
    航船駛過70年,這個研究院已經成為中國軍事醫學研究的「旗艦」,滿載熠熠星光。   航船駛過70年,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中華巨輪,距離偉大復興的彼岸越來越近。   軍事醫學研究院的航船,是中國科學巨輪的縮影。
  • 臨大伉儷,男女搭配,科研不累
    從同學到同事到伉儷獲批立項若干發表SCI論文十餘篇青年教學能手科研探索 幸福生活臨大的科研伉儷憑什麼能科研、生活齊頭並進?胡芳東,博士,臨沂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學院教授委員會成員。做同事默契滿分,男女搭配,科研不累……2016年,兩人博士畢業後,姜曉蕾隨胡芳東回到家鄉,來到臨沂大學工作。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兩人成為了最默契的搭檔。
  • IFOC 2020 預告 | 華興雷射CEO羅帥:半導體光電子外延材料國產化
    本期向您介紹第19屆訊石研討會的演講嘉賓 — 華興雷射總經理羅帥博士生,演講主題為《半導體光電子外延材料國產化》。 羅 帥 博士 江蘇華興雷射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江蘇省雙創團隊領軍人才,徐州市勞動模範。2013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