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何右繞佛像和佛塔,功德福報大到無法想像,但要注意5點

2021-01-10 佛語點悟

佛教:為何右繞佛像和佛塔,功德福報大到無法想像,但要注意5點。

佛陀在世講經說法前,身體端坐,此時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和大菩薩,親自來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頂禮,右繞三匝,然後退到一邊安坐。《金剛經》上講「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關於右繞佛塔的來歷,按照印度民間的風俗,是以右方為尊,在印度,右繞是讚嘆、隨順的意思,你要是左繞,就是反抗、對抗、毀滅的意思。所以右繞佛像是表示對諸佛菩薩的恭敬之心。《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中記載了右繞(順時針)佛塔的各種功德:入胎不迷,勇猛精進,滅一切煩惱,永離貪恚痴,及一切障礙等。右繞佛塔,功德無量。

《華嚴經》中也說「右繞三匝」。繞塔必須順時針,如果逆時針方向繞,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非常大的過失。佛教傳入中國以來,中國的佛弟子一直沿用右繞的方式,將右繞佛殿、佛塔、或是整座寺廟作為對佛菩薩最虔誠的禮儀。同樣,我們轉繞經筒也是右轉。《一切如來秘密舍利陀羅尼經》云:「乃至應墮阿鼻地獄者,若於此塔一禮拜、一轉繞,彼等皆能得以解脫」。

在轉繞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有清淨心,放下塵世的牽累,發願為如母眾生早日得到究竟解脫而轉繞,這樣,功德最大。佛經中記載,在過去有商人到海裡取寶,途中遇到鯨魚的危害,在幾乎被它吞食時,他們大聲地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時,鯨魚奇怪死去。後來鯨魚轉生為人,名叫須瑞迦塔,他從小就入寺為僧,最後獲得了阿羅漢果。那他獲得聖果的因緣是什麼呢?原來他前生曾是一隻蒼蠅,聞到佛塔周圍的牛糞味,很幸運地繞塔一周。以此功德,他獲得聖果。

《三千威儀》,在這部律典裡面說轉繞佛塔時,有以下5點要注意:

第一,應低頭視佛。不要好像是和佛平起平坐,抬眼高高地看著佛。面對佛要有卑下的態度,看佛也不要直直地仰頭看,要低頭視佛,到大殿裡面也是一樣。這是轉繞佛塔時的威儀。既然是轉繞,那代表一種對佛陀的戀慕之心,那就必須要有謙卑的態度;當然,如果是進入佛殿,以虔誠恭敬心來瞻仰佛陀的儀容,那應當是可以的。

第二,不得蹈蟲。繞塔的時候,要注意地上,不要東張西望。注意看地上,一方面幫助攝心,另一方面就是注意不要踩到地上的小蟲,培養慈悲心。

第三,不左右顧視。這也是為了攝心,我們繞塔時同時配合念佛、持咒、誦經等,所以要專心。同時如上所說,繞佛是表達對佛陀戀慕不舍之心,因此不左右顧視也是一種恭敬的態度。

第四,不唾地。繞佛的時候,不要隨地吐痰、吐口水,這不僅對佛陀極度不尊重,同時果報也很不好,所以在佛塔內外,或是在佛殿內外,都不可以隨便吐痰、吐口水、丟垃圾。

第五,不與人語。繞佛塔的時候我們要專心用功,也代表對佛陀的虔誠憶念,所以儘量避免與人散心雜話。同樣,我們看到別人在繞佛、繞塔的時候,也不要去打擾別人去和對方閒談,除非有很重要的事情。

仁清法師開示:為何右繞佛像和佛塔

大家一定要明白,佛法是因緣法,一講到因緣法,他有個緣起的存在。這個緣起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因緣顯現的時候,他預示的果報的顯現,就是這個道理。當因緣顯現的時候,就預示著果報的顯現。很簡單,當你念佛的時候,就預示著你要成佛。念佛是一種緣,發願往生是一種緣,相信是一種緣,信願行都具足了,就預示著要成佛。並且是,時間還是一種緣,當你這個現世的生命結束的時候,也預示著這個果報要現前。這就叫緣起法,也叫因緣法。佛教的一些事相,就是因緣的顯現,因緣的具足和合,他才顯現一些事相。

繞佛像和佛塔為什麼右繞?右繞,在古代印度,他是一種非常高的禮數,非常高的禮儀。他這個緣起啊也很重要,比方說,佛的髮髻,他那個髮髻是右旋的;佛的這個毫毛是右旋的;他這個白毫光是右旋的;再就是他這個胸前的萬字是右旋的。這是一種緣起,所以,繞佛的時候,佛的弟子在繞佛的時候,都是右繞。

那麼幾圈為宜呢?叫幾扎幾扎,幾扎就是幾圈,這個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一般在寺院裡做課,這個中間裡有個繞佛殿和佛塔,繞佛殿和佛塔回來以後,佛前三跪拜,最後一個回向,要求是三圈,在寺院裡正常做課三圈。

據提謂波利經所載,右旋繞佛像和佛塔可得下列五福:1、於後世得端正美色之形相;2、音聲清妙;3、得以生天;4、生於王家,其位尊貴;5、終究能證涅槃。

經藏中所記載關於繞佛像、佛經、佛塔的功德有很多種, 概括起來,可分如下若干項:1、經常繞佛像、佛塔、佛經可得正念具足,加深記憶力的福報。2、繞佛像、佛塔、佛經,能夠使身心怡然自得,積聚善根,亦會使相貌莊嚴,來世也會積下如是善因。3、繞佛像、佛塔、佛經,可得龍神護持,諸事如意。4、經常繞佛像、佛塔、佛經,身體會越加健康,心力隨之亦會強健。5、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得威儀具足,愛中親仁的果報。

6、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培福增慧,威望累增。7、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會積累得財善因。8、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明善惡果報, 久而久之,必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9、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積累多聞正法福報,唯有聽聞正法才能修有所成。10、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命終後,可轉生善趣。11、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此功德可感來世做轉輪王,龍王或天王的福報。

12、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祛除怠惰之心,漸生精進。13、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觀照自身之煩惱,漸生羞恥之心。14、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避免非時死。15、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感諸事順遂,益壽延年。16、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福報積增不斷,雖不求聞達,而善名必自得之。17、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培植有布施之心,以此法供養三寶,悲濟眾生,功德無量。

18、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命終可生積善清淨之家。19、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除胎藏晦氣。20、孕婦若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順利產子,其子女必福德莊嚴、端莊有相。21、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免受非人危害。22、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強固身心,消除罪業。23、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聽聞梵音經唄,久之必能聲音悅耳,來世亦然。24、經常繞佛像、佛塔和佛經,可積往生極樂世界之資糧。

所以為何右繞佛像和佛塔,功德福報大到無法想像,但要注意5點,平常我們看到有佛塔的地方,不但自己要誠心誠敬去轉繞,也要告訴信眾,遊人繞佛塔的功德。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塔的緣起和功德
    塔是佛教建築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妙法蓮華經》中寫道「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可見即便是童子聚沙成塔也能成佛道。其實無論是造塔、補塔,還是繞塔,都有很多功德。《右繞佛塔功德經》中也寫過「一切諸天龍,夜叉鬼神等,皆親近供養,斯由右繞塔」。
  • 佛教:布施有哪些功德福報?
    佛陀在講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時,布施也排在修菩薩行的第一要位。這是為什麼呢?布施是什麼?布施有哪些殊勝功德福報?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到真正的布施呢?布施就是以福利施與他人,使他人得到利益。無論我們是用智慧、知識,還是財力、體力,或者是用語言鼓勵人、幫助人,只要能讓他人從困難中得到利益與幫助,都可稱為布施。
  •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它又名「大菩提寺」、「大覺塔」,其前身可以追溯至阿育王來此朝聖時建造的佛塔,公元5-6世紀重建。此後數百年間印度北部陷入戰亂,佛教的沒落和異教入侵也使菩提伽耶不復往日的風採。到了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後裔率領的莫臥兒軍隊入侵印度,寺廟也被毀壞,14世紀緬甸國王出資再次重建,不久又遭遇嚴重的洪水,被泥沙埋沒長達數百年。
  • 佛經說浴佛有哪些功德福報?
    佛說法圖(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在佛誕日,各大寺院都會浴佛,那麼浴佛都有什麼功德福報若男子、女人、苾芻五眾,應造佛像。若無力者,造窣睹波,形如棗許,剎竿如針,蓋如麩片,舍利如芥子。或寫法頌安置其中,如上珍奇而為供養,隨己力能至誠殷重,如我現身等無有異。善男子!
  • 為什麼要向右繞?
    繞佛是什麼意思?  繞佛是一種佛教禮儀,原為古代印度禮節之一,釋迦牟尼在世時即有此禮儀,此後繞佛應用於修持上和法會行道中。  繞佛的方法是圍著佛右繞(順時針)行走一圈、三圈或者百千圈,以表示對佛的恭敬仰慕之意。  繞佛在很多佛經中都有記載。
  • 供養、灑掃佛舍利塔之果報與繞塔念誦滿願、親見觀音之咒語
    右繞恭敬。心作是念。我今繞禮。必獲福利。世尊知彼心常福利。有清淨心即說頌曰:假令百千贍部金,積聚奉持施一切不如有人一淨心,翹勤右繞於佛塔 是時復有一鄔波索迦。持泥置於舍利隱處。世尊為彼。佛亦為說頌曰:假令百千贍部金,恆以奉持施一切不如有人一淨心,香花供養於佛塔】高贊了以佛塔為對境而修持的功德,以百千瞻部洲的金子來供養布施,不如去旋繞和供養佛塔。因為對境殊勝,故感果巨大。【爾時耆宿聲聞諸大苾芻。於具壽善妙苾芻。作如是說。
  • 世界最大佛塔,被稱為印尼金字塔,僅空中可見的圖騰至今仍是謎團
    它位於印度尼西亞,坐落於爪哇島中部日惹西北約40公裡處默拉皮火山的一個山丘上,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婆羅浮屠這個名字很可能也是來自於梵語,意思是「山丘上的佛寺」。從高空俯瞰,才發現婆羅浮屠呈現出了佛教密宗的曼茶羅圖案,指向宇宙星辰,至於為何要建造成這樣,而且僅空中可見的這個圖騰,至今依舊是個未解之謎。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對於信仰佛教的人,瞻禮佛像時,總能升起心中無限的歡喜心,內心總能安住片刻的澄淨。很多人也會在家裡擺一尊佛像或者貼有佛菩薩的畫像,一則是對佛菩薩的至誠,恭敬心,二則是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保佑,事事順心,萬事如意,能夠得到吉祥利益。都說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很有講究,如果不如法是不能得到利益的,那麼在家供佛像要注意的那些事呢。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塔大多才建7層,為何卻有「九層妖塔」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塔大多才建7層,為何卻有「九層妖塔」?在中國有句俗語,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用於教導世人要多積德行善,救危濟困。「浮屠」,又叫「浮圖」、「佛陀」,是佛教用語的音譯詞。因此,「浮屠」的意思,既可以理解為佛教、佛陀、和尚等;又可以理解為佛塔之意;還可以理解為是浮屠道,或浮屠鎮。
  • 「蓮師薈供日」:尼泊爾博大哈大佛塔虔誠的祈禱與祝福!
    塔身部分共分5層,第一層為復缽狀半圓形結構,代表水;第二層為方形結構,代表地,它是一方形鍍金石砌物,東南西北繪有4副眉眼,稱「慧眼」;第三層為三角形結構,代表火,這一層再分成13級,層層縮小;第四層為傘形結構,代表氣;最高一層,即第五層為螺旋形結構,代表「生命之精華」。它以地、水、火、風四元素表示萬物的組成,在佛教中稱「四大和合」。
  • 佛菩薩為何眉心都有一個點?極少人知道答案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曹立君) 佛教造像十分講究法度,不僅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規定,甚至還有《造像度量經》這樣的經典對身體的比例、尺度進行細緻的解說。如果不符合這些法度和規定,那一尊佛像就會有「不如法」的嫌疑。例如,藏傳佛教中的唐卡,就需要嚴格遵循《度量經》的尺度來進行繪製,否則就會被認為缺乏經典的根據。 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卻又往往不知所謂的佛像眉心的那一個小點,就是佛教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法相,即第三十二相中的「眉間白毫相」。
  • 古印度佛像識別指南:佛祖在人們心裡都長什麼樣子?
    古印度是佛教的起源地。參觀佛教造像展的時候,展廳中經常會有或多或少的古印度佛像,安靜地矗立在那裡,說明牌上的文字也和佛像一樣高冷難懂,什麼「犍陀羅」「秣菟羅」等等。
  • 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在身上佩戴佛像
    佩戴佛像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佛教經典中有佩戴佛像的說法嗎,真的是「男戴觀音女戴佛」嗎?佩戴佛像到底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後果?今天的這一篇常識文章非常重要,各位有緣的鳳凰網友要看仔細了。 首先,不論是玉質的,還是其他任何材質製成的佛菩薩像的徽章、吊墜、掛件,乃至項鍊、手環之類,小編在此懇切勸誡:千萬不可戴在身上。原因為何?請往下看。
  • 為何不是八級,九級呢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常常出現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對它都不陌生了。比如在《西遊記》第八十回中就這樣寫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此外,在明朝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也寫道:「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
  • 佛教:在家裡設置佛堂,這4點「常識」一定要知道!
    但是有4點常識,一定要知道!下面就由本文與大家詳細地說一說。01第一點:佛像儘量從寺院中「請」回家很多人知道,寺院中的佛像,在讓人禮拜之前,都要進行「開光」。只有開了光,佛像就靈;不開光,佛像就不靈。所以,不要隨意在大街上或者商店裡「購買」佛像。
  • 轉山轉水轉佛塔,你知道你轉的是什麼塔嗎?
    藏傳佛教中尤以塔的形式千姿百態,異彩紛呈,多不勝數,引入眼帘的首先是建築,如北京妙應寺白塔、北海白塔、西黃寺的清淨化城塔、五臺山舍利塔、呼爾浩特慈燈寺金剛座寶塔和特席力圖召雙耳塔、昆明官渡金剛塔、拉卜楞寺貢唐寶塔、塔爾寺的天文塔和如來八塔、「西藏塔王」白居寺十萬佛塔、桑耶寺黑綠紅白塔......偉麗卓絕,多姿多彩。既然是說說,那就不可能長篇大論去論述,抽出幾個點,略窺一斑,拋磚引玉。
  • 佛教:家裡供奉「地藏王菩薩」,這3件事不要做,切記!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家裡供奉佛像,以便於修行、積攢功德。一般人在家裡會供奉觀世音菩薩像、彌勒佛像、阿彌陀佛像以及地藏王菩薩像等等。家裡供奉佛像,體現出信眾對三寶的虔誠皈依,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修善念善行。供奉佛菩薩像不是為了求感應,不是迷信,而是讓人的內心有一種皈依,是善良的起點。
  • 佛教啟示:佛教六大標誌圖騰!
    佛教歷經千年的傳承,有著獨特的思想體系、哲學觀念,同樣也流傳下來屬於佛教獨特的標誌圖騰。這些標誌,不單單是一種象徵,更多的表明了其教義與文化內涵,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佛教八大標誌圖騰!二、蓮花無論是在寺廟當中看到的佛像,還是跟佛教有關的壁畫,無一沒有蓮花的身影,「蓮花」幾乎成為佛教藝術和經典的象徵物。尤其《妙法蓮華經》這部經書,更是將殊勝的佛法比作蓮花,毫不誇張地說,蓮花是佛教的教花。就連佛教的回向偈也說「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那為什麼佛家對蓮花情有獨鍾呢?
  • 國內改建次數最多的唐代佛塔 初建五層後增至九層 最後固定為七層
    在國內絕大多數地方都是因為現有了佛寺才會有修建起佛塔,大雁塔亦是如此,因寺建塔。在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是唐玄奘傳送佛法的地方 ,寺廟的建成也成為我國大乘佛教的聖地。在唐永徽三年(公園652年),唐玄奘法師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希望能夠妥善安置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上奏朝廷在唐長安慈恩寺的西塔院才建造了一座五層磚塔。
  • 攢尖頂四方亭形佛塔
    【攢尖頂四方亭形佛塔】北魏,砂石,殘高72釐米、頂簷42×42釐米、殘底邊長41×47釐米,1987年西安市蓮湖區唐禮泉寺遺址出土。攢尖頂四方亭形石塔,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剎、塔身、塔基三部分組成。二脅侍菩薩(頭、面部殘),造型同右側面。塔基為正方形,正面原雕刻供養人,由於殘損漫漶嚴重,現僅殘存三身供養人與題文可以辨認,從左至右為:「清信士囗囗」,「清信士口口」、「清信土囗囗」等。這種造像碑是仿照印度塔廟(早期佛教進行禮拜活動,一般用蓮花、佛塔或者刻劃佛的腳印來象徵佛。在古代印度的寺廟裡,常常把佛塔供奉在寺廟的中央稱為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