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故事裡面有一則曾子殺豬的故事。說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兒子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就哄孩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之後為你殺一頭豬。等曾子的妻子回來之後,看到曾子正抓著一頭豬,要把它殺掉。曾子的妻子說,我只是和孩子鬧著玩的,你怎麼能當真呢?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你欺騙他是在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相信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於是曾子就把豬殺了,煮了一鍋肉。曾子要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讓孩子言而有信,誠實待人。
故事頗具教育意義,只是一些細節讓人感覺好笑。
看看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這則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六》,其中充滿了漏洞。
曾子原名曾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歷史史料沒有記載曾子殺豬的故事,也沒有說韓非子記載的曾子殺豬的故事就是事實。可見,很多諸子文章裡的故事都是杜撰的,並不一定真有其事。之所以杜撰這個故事,是為了說明自己的主張和一定的道理。《韓非子》一書中的故事很多都不可靠,也經不住推敲。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的言行並不一定能傳之後世,就是傳下來,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也會大大走樣。曾子妻子和孩子的對話曾子是怎麼知道的?他知道了就要殺豬,是不是有點太果斷了。那時候一家一戶養一頭豬,大家平時都不吃肉,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殺豬吃肉。是不是曾子嘴裡寡淡,想吃肉了就藉口妻子騙孩子說的謊話,把豬給殺了,藉機大吃一頓?很有可能,因為他說的教育孩子的道理本身就不可靠。如果孩子認為大人說的都對,那大人豈不成了「君無戲言」的皇帝?誰也不是不說錯話的聖人,誰也有說錯話的時候。況且,讓孩子早點知道人說謊的現象,不一定就是壞事。
曾子的孩子沒名沒姓,不男不女,也沒有因為曾子殺豬的言傳身教而成為名人————一看就是瞎編的。
類似的故事還有孔融讓梨、七步成詩、司馬光砸缸、郭巨埋兒等故事,都是胡編亂造的。從中可以看到,為了一種道德說教給名人編出一點頗具教育意義的小故事是多麼的偽善。那些名人早死了,孩子們、大人們都不會深究故事的根源以及真偽,就胡亂傳下去,以訛傳訛,以至於傳出很多的笑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