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的曾子殺豬故事

2021-01-09 鐵劍幫幫主

在育兒故事裡面有一則曾子殺豬的故事。說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兒子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就哄孩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之後為你殺一頭豬。等曾子的妻子回來之後,看到曾子正抓著一頭豬,要把它殺掉。曾子的妻子說,我只是和孩子鬧著玩的,你怎麼能當真呢?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你欺騙他是在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相信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於是曾子就把豬殺了,煮了一鍋肉。曾子要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讓孩子言而有信,誠實待人。

故事頗具教育意義,只是一些細節讓人感覺好笑。

看看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這則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六》,其中充滿了漏洞。

曾子原名曾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歷史史料沒有記載曾子殺豬的故事,也沒有說韓非子記載的曾子殺豬的故事就是事實。可見,很多諸子文章裡的故事都是杜撰的,並不一定真有其事。之所以杜撰這個故事,是為了說明自己的主張和一定的道理。《韓非子》一書中的故事很多都不可靠,也經不住推敲。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的言行並不一定能傳之後世,就是傳下來,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也會大大走樣。曾子妻子和孩子的對話曾子是怎麼知道的?他知道了就要殺豬,是不是有點太果斷了。那時候一家一戶養一頭豬,大家平時都不吃肉,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殺豬吃肉。是不是曾子嘴裡寡淡,想吃肉了就藉口妻子騙孩子說的謊話,把豬給殺了,藉機大吃一頓?很有可能,因為他說的教育孩子的道理本身就不可靠。如果孩子認為大人說的都對,那大人豈不成了「君無戲言」的皇帝?誰也不是不說錯話的聖人,誰也有說錯話的時候。況且,讓孩子早點知道人說謊的現象,不一定就是壞事。

曾子的孩子沒名沒姓,不男不女,也沒有因為曾子殺豬的言傳身教而成為名人————一看就是瞎編的。

類似的故事還有孔融讓梨、七步成詩、司馬光砸缸、郭巨埋兒等故事,都是胡編亂造的。從中可以看到,為了一種道德說教給名人編出一點頗具教育意義的小故事是多麼的偽善。那些名人早死了,孩子們、大人們都不會深究故事的根源以及真偽,就胡亂傳下去,以訛傳訛,以至於傳出很多的笑料來。

相關焦點

  • 悅故事——曾子殺豬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跟著她。他的母親說:「你回去,我回來時為你殺豬。」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給他兒子殺豬吃,他的妻子說:「我不過是開玩笑罷了,你居然信以為真了。」曾子說: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
  • 【尊崇誠信】每日誠信故事——曾子殺豬
    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
  • 曾子殺豬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當媽的都該向曾子學習
    曾子也是儒家學說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也很大,此外他也有很多故事流傳,而且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曾子殺豬的故事你聽過嗎?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曾子殺豬的故事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 【歷史故事】曾子殺豬教子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曾子,極重視道德操守,自身行為不肯有一毫差錯,他對後代的教育也是這樣。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門一趟,為防幼子哭鬧,就跟他說:「等回來就殺豬給你吃。」後來曾妻回來,曾子就要去殺豬,妻子阻攔說:「那是跟孩子開玩笑的,不能當真。」曾子說:「跟小孩子是不能開這樣的玩笑的。小孩沒有知識,都是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育。你現在欺騙他,是教給他欺騙。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正確的教育啊。」於是就殺豬煮了吃了。曾子在教育中十分重視「信」的德行,並且要自身做到,言傳身教,以求後代的德行的樹立。
  • 曾子殺豬與曾子殺人:關於誠信的千年辯題
    提起「曾子殺豬」的典故,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
  • 成語文化故事:曾子殺豬,誠信父母
    在一個小村子裡有一位叫曾子的書生,這個書生在村子裡開了一個學館,平時就教村子裡的小孩兒們念書識字。曾子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家中只有妻子和一個五歲的兒子。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平時難得吃頓好飯。曾子的妻子平時就在家中收拾家務和看管兒子,還養了兩頭豬,準備過年的時候殺了,換點錢。
  • 「曾子殺豬」的啟示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叫做「曾子殺豬」。曾子是孔子的學生,名叫曾參。他很有學問,還寫過書。曾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一日多次反省自己,幫朋友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誠信?老師傳授我的知識複習了嗎?曾子不但這樣說,而且認真去做了。
  • 曾子殺豬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二十二:曾子殺豬言而有信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叫著要和母親一塊兒去。於是母親欺騙他說:「乖孩子,待在家裡等娘,娘趕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高興地喊著說:「有肉吃了,有肉吃了。」孩子一直都待在家裡等媽媽回來,就連村子裡的小夥伴來找他玩,他都拒絕了。他站在村頭,一邊等媽媽回來,一邊想像著豬肉的味道,心裡甭提多高興了。
  • 「曾子殺豬」不只是個故事,為人父母,別讓承諾傷害了孩子
    「曾子殺豬」的故事,家長不可一聽而過。小時候我們都聽過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的妻子有事外出。可是小兒子卻哭著要跟媽媽出門。媽媽就隨口說了一句:「如果你在家乖乖的,回來就殺豬給你吃。」那時日子很苦,一年到頭吃不著一口豬肉,孩子聽說有肉吃,自然很高興地同意了。當妻子回來時發現曾子正準備殺豬,趕忙就攔下說:「我那是哄兒子玩,你怎麼能真殺豬呢?
  • 「曾子殺豬」:哄小孩與說真話;「曾子殺人」:不說真話與講誠信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以孝和忠信聞名,他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但曾子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不但對朋友講信,對自己的小孩也講信。譬如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上去,兒子哭著要跟去,她哄兒子說:「你別哭,回來後殺豬給你吃。」
  • 「發錢網友」與「曾子殺豬」
    大家都讀過「曾子殺豬」的故事,為了兌現對孩子的承諾,避免孩子學會騙人,曾子將妻子要殺豬給孩子吃的玩笑話變成了現實,以一頭豬的代價換來了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天底下什麼東西都可以打折,唯獨誠信不能打折,這樣簡單的道理無庸贅述,或許,寧可冒著被指責為炒作的李先生展現的卻是真正的精明。
  • 都知道「孟母三遷」,卻很少有人知道「曾子殺豬」
    孟子之所以能成才,和他的母親有很大的關係,他為了讓孟子好好學習,連續搬家三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而中國歷史上向這樣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同樣是儒家代表的曾子,也有類似這樣的故事。曾子是孔子晚年的學生之一,曾子主張孝恕忠信,也提出了修平治齊的政治觀念,他還參與了《論語》的編撰,更是寫了四書五經中的《大學》他也是孔廟中孔子四配之一。
  • 曾子殺豬: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做誠信父母,別讓承諾傷害孩子
    曾子殺豬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文化故事,其中所講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的事情,而我們從中也看到了誠信的重要性,一個承諾對孩子的內心是有多麼重要。我們知道曾子是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國的一位很有名的思想家。
  • 曾子為什麼殺豬?2000年後,科學實驗給出了答案!
    《韓非子》中,有「曾子殺彘(zhì)」的故事,提醒父母,做人要誠信: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季布一諾,曾子殺豬!這幾個人也是言出必行,甚至看起來有點傻
    司馬遷史記中記載一個故事,項羽的部將季布因為作戰勇敢,多次挫敗劉邦,項羽敗亡後,劉邦出千金收買他的首級 這是一個為愛情而死的故事,春秋時期,一個叫尾生的男子和心愛的女人定好在橋下約會,歪史也不知道為啥要在牆洞裡面約會。尾生先到了,但是女子沒來,這時候河水漲了,信守約定的尾生抱著橋梁,不肯離開,最後被水淹死。
  • 韓非子寓言故事精選:殺豬教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早教知識庫>正文韓非子寓言故事精選:殺豬教子 2011-08-26 17:36 來源:pcbaby
  • 曾子殺豬:父母言出必行多重要?這3個影響為你揭曉答案
    有一次曾子和他的妻子想去街市上買東西,但其孩子卻鬧著要去,夫妻二人看孩子年齡太小,自己二人不一定照顧過來。所以就想讓孩子留在家中等待二人的歸來,但孩子卻非常不聽話,一心要和父母一起去集市,怎麼勸都勸不住。為了留住孩子,曾子的妻子便說:只要你在家等我們回來,我就把家裡那頭豬給你殺了吃。後來曾子從集市上回來後,便去廚房拿菜刀要把豬給殺掉。
  • 《曾子殺彘》——「殺豬」還能見人品?
    《曾子殺彘》【關鍵詞】孔子愛徒 言出必行 家庭教育 上行下效【文言導語】言出必行,這四個字的意義從來都是非同尋常,且應被看得極重,無論古今,不管中外,它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一項德行,然而卻經常被忽視、無視,甚至是被厭棄。
  • 「《論語》趣談」「故事大王」曾子(參)
    但百度以後卻發現,曾子在各種典籍中留下的故事卻是最多的,而且流傳甚廣,是名副其實的「故事大王」。故事一:齧指痛心 出自《二十四孝》曾子,小的時候家境貧苦,經常進山打柴。有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沒有辦法招待,希望曾子早點回來,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母子連心,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趕快返回家中,跪在母親身前詢問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