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將新增病床位8000張!深圳衛生健康今年又有大動作
深圳特區報2020年1月19日訊 1月19日,深圳市召開2020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今年,深圳計劃新增三甲醫院2家以上、新增床位8000張,並爭取在特定區域和特定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上市的藥物和醫療儀器,讓深圳人「病有良醫」。
新增病床3800張
心血管、腫瘤診療水平國內領先
2019年,深圳以「補短板、強基層、建高地、促健康」為主線,衛生健康事業再上新臺階。
數據顯示,去年深圳政府衛生健康支出達到335.5億元,增長19.2%,新增床位3767張、醫生3994名,新增三級醫院4家,總數達到46家,千人床位數、千人醫生數分別達到3.96張、3.09名,其中,市吉華醫院、腫瘤質子治療中心開工建設,市康寧醫院坪山院區投入使用,市平湖醫院、口腔醫院試運營。此外, 在「強基層」上,深圳建設社區醫院2家,新增社康機構49家,新增全科醫生577名,全市社康機構總數達到706家,全科醫師總數達到4059名,每萬人全科醫生數提升至3.12名。
在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的同時,深圳也持續發力,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大病」。
去年,深圳新增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1家,累計獲批5家。24個專科納入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批建設國家感染性疾病(結核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與此同時,通過「醫療衛生三名工程」,深圳又引進20個高層次醫學團隊,總數達245個,累計建成「三名工程」名院6家。
伴隨著這一系列措施,深圳在心血管、腫瘤等方面的診治水平位居國內城市前列,全市市域住院率達到98.1%,以腫瘤為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市外醫保患者住院佔比達40%,而在心血管疾病上,阜外深圳醫院成功實施華南地區首例「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術。
而在解決「看病貴」上,深圳「三醫聯動」改革持續推進,9家試點醫院實行按DRG付費,40家三級醫院接入市級DRG綜合管理平臺並上傳數據。在藥品上,25種國家「4+7」集中採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2%,市衛健委會同醫保局出臺「籤家醫、打兩折」的「兩病」用藥優惠政策。在市屬醫院財政補償機制上,門診人次、住院床日平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提高至42.6元、312.5元,醫藥費用增長得到有效控制,個人現金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至14.42%,達到全國最低水平。
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同時,深圳也大力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度建設上,深圳也成立健康深圳行動推進委員會,出臺「示範健康社區建設」十大倡議,構建「1+6+1」工作模式,將6項健康深圳建設核心指標納入各區黨委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深港合作再升級
今年有望引入香港藥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和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今年,深圳將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發展機遇,以加快建立實現「病有良醫」的衛生健康制度保障為目標,繼續補短板、強基層、建高地、促健康。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深港合作日益緊密。今年,深圳將積極爭取在特定區域和特定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上市的藥物和醫療儀器,在特定醫療機構開展國際前沿醫療技術。此外,深圳還將完善港澳醫療服務提供主體、境外醫療人才在深辦醫行醫政策措施,支持社會力量開辦高端、品牌和國際化醫院。
而在醫療供給上,今年深圳計劃新增三甲醫院2家以上。加快推進醫院新建和改擴建項目,開工建設第三兒童醫院、深汕人民醫院、港大深圳醫院二期、腫瘤醫院二期,建成市婦幼保健院福強院區,新增三級醫院4家、床位8000張。
與此同時,深圳也將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加強高水平醫院建設專項資金管理,高標準建設國家感染性疾病(結核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心血管疾病、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深圳,爭取建設專科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動建設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傳染病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兒童醫學中心。
而在人才培養上,深圳計劃年內新增執業醫師3000名以上,並開展全科醫師培養與使用激勵綜合改革試點,完善全科醫師轉崗、崗位培訓制度,年底前實現轉崗、崗位培訓700名以上。對於現有的醫學人才,深圳也將啟動首期院長及中層後備人才職業化培訓,實施「菁英人才」培養計劃、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培育工程(鵬城岐黃工程),為深圳醫生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空間。
加快實現「病有良醫」
深圳醫改重點建八大制度
2009年,國家啟動新一輪醫改,深圳也「一馬當先」開啟了直闖「深水區」。而在未來,深圳醫改將重點致力於構建八項衛生健康制度。
十年來,深圳在落實國家規定的公立醫院6項政府投入的基礎上,新增了16項補助,並出臺了政府衛生投入方案、基本醫療服務補助、開業初期補助實施細則、社會辦醫財政補助細則等財政補助制度,初步建立了「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衛生健康投入機制,為推進醫療衛生和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方面,深圳創造性地推出公立醫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並在公立醫院率先試行藥品GPO集中採購和取消耗材加成,分三步調整2568項公立醫院收費價格,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含量」的診查費、手術費、護理費等,讓醫院發展更可持續。2019年,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0.5%(2018年全國平均為28.9%),藥佔比下降至23.9%(2018年全國平均為32.2%)。
與此同時,深圳建立了高效運行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著力構建以「區域醫療中心+基層醫療集團」為主體架構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全市規劃布局20家基層醫療集團和23家區域醫療中心,打造「頂天立地」的醫療格局,「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案例也榮獲2019年「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
未來,深圳將推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構建國際一流的整合型優質醫療服務體系、打造全球一流的健康城市、建設一流的中醫藥傳承創新城市,在「健康守門人」制度創新、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公共衛生體系改革、衛生健康科技創新、智慧健康服務、國際衛生合作六個方面走在前列。
與此同時,深圳還將構建「八項衛生健康制度」,即公共衛生服務制度、醫療服務制度、醫療保障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綜合監管制度、一老一小照護服務制度。
(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深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