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頻下「緊箍咒」規範短期健康險,險企已著手整改

2021-01-15 第一財經

「看到『自動續保』,我還以為開通了可以自動一直這麼保下去呢。」在某流量平臺上購買了「百萬醫療險」的小王將下面的頁面展示給第一財經記者。然而,他購買的是一款網際網路財產險公司的一年期醫療險,並不能承諾保證續保。

像小王這樣被這些宣傳語「套路」的投保人不在少數,不過隨著銀保監會對於短期健康險的「緊箍咒」越收越緊,類似的「套路」也將被斬斷。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了《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短期健康險的續保、定價、銷售、停售等方面都將被進一步規範,「自動續保」這樣的字眼就被列為「短險長做」的誤導性語句被禁止出現在短期健康險的產品條款和宣傳中。事實上,從2018年至今,銀保監會已多次對於短期健康險的「套路」敲響警鐘,隨著這次《通知》的下發,業內也認為短期健康險面臨新一輪的整改。

據第一財經記者在行業內了解,《通知》下發後,一些保險公司已經開始比照新規整改。 「我們已經開始著手調整了,之後會迭代符合新規的新版本。」一名財產險公司健康險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此次《通知》規定,所有不符合要求的產品應於2021年5月1日前停止銷售。

銀保監會對短期健康險頻下「緊箍咒」

短期健康保險,是指向個人銷售的保險期間為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由於近兩年一年期百萬醫療險的爆紅,這一險種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從2015年開始,一年期百萬醫療險就以其低保費、高保額、保障範圍廣等特點異軍突起,成為網際網路保險時代當之無愧的現象級「網紅」產品,不管是大型險企、中小型險企、網際網路險企均涉獵其中,之後壽險公司及專業健康險公司又拓展到6年甚至20年保證續保的長期百萬醫療險。

艾瑞諮詢與眾安保險近日聯合發布的《中國百萬醫療險行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百萬醫療險保費收入規模為345億元,同比增長102.9%。預測百萬醫療險市場將在未來幾年保持每年25%-40%的增速,到2025年,全市場保費規模將達到2010億元。

(來源:艾瑞諮詢研究院)

百萬醫療險對保險門檻的降低、保險意識的普及具有貢獻,補充了中端醫療險的市場空白。但同時,其種種「套路」也被市場所詬病。

銀保監會總結了以其為代表的短期健康險的四大問題:一是部分產品缺乏定價基礎,保額虛高;二是部分公司銷售行為不規範,把短期健康險當做長期健康險銷售,一旦賠付率超過預期就停售產品,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利益;三是核保理賠不規範;四是無序競爭,不利於全社會形成正確的健康保險消費觀念。

面對短期健康險市場中存在的種種「套路」,近兩年銀保監會已頻下「緊箍咒」。

在2018年6月,原保監會就針對有消費者反映通過網際網路購買的短期健康險產品到期後不予續保的問題,發布了《關於網際網路渠道短期健康保險續保問題的消費提示》,明確「連續投保」不等同保證續保及短期健康保險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謹防銷售誤導。

2020年1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部分公司短期健康險的續保條款表述、費率釐定都成為了被監管要求整改的對象。

同月,銀保監會在行業內下發了《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而時隔一年,此次《通知》正式下發。

在產品設計方面,《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在條款中明確短期健康險「不保證續保」,並且不能使用「自動續保」「承諾續保」等易與長期健康保險混淆的詞句;保險公司不得設定嚴重背離理賠經驗數據的虛高保額;保險公司設定的健康告知信息不得出現有違一般醫學常識的情形,不得因設定拒賠率等指標出現無理拒賠。而在披露方面,要求保險機構每半年披露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整體綜合賠付率;並嚴禁保險公司通過隨意停售保險產品,彌補其因激進經營造成的損失,如有停售必須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和後續服務措施。

這些要求均劍指短期健康險市場的主要亂象,包括曾經出現過的高達千萬的虛高保額、不看精算假設看競品的「價格戰」策略、通過一些宣傳語將短險和長險蓄意混淆、以停售為理由拒絕出險被保險人續保等。銀保監會表示,《通知》向行業明確傳達了短期健康保險業務規範經營的信號,為行業健康保險業務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迭代進行時,價格或有變動

據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在2020年1月徵求意見稿發布之前,「連續投保」、「自助續保」等字眼較為普遍地出現在一年期百萬醫療險中。而在此次正式《通知》發布之際,很多一年期百萬醫療險的措辭已發生了變化,將「非保證續保產品」等字眼放入了條款中。

不過正如開頭的截圖,還是有部分產品在宣傳時會涉及「自動續保」之類的不符合新規的詞彙。

「去年年初徵求意見稿出來的時候行業內有點震蕩,後來我們出2020版本的時候條款和頁面措辭都有調整,現在正式稿出來,我們會再對照調整下,符合監管要求。」另一名網際網路財產險公司健康險專業人員對第一財經表示。

國泰君安亦分析稱,《通知》中限制短期健康險「保證續保」、「虛高保額」、「捆綁銷售」等問題已在前期充分消化,本次《通知》正式出臺對行業短期健康險的影響有限。

不過上述專業人員對於此次新規要求的披露賠付率更為敏感。「這個要求估計對整個行業都會有影響,讓產品經營情況透明到無所遁形。」上述專業人員稱,行業內有關於渠道看到賠付率「家底」之後會有提高手續費的擔心,她認為短期健康險未來或許會因此有價格上的些許變動,但最後會歸於微妙的平衡。

利好長期險

在銀保監會屢次對短期健康險下「緊箍咒」之後,行業普遍認為長期健康險的發展相對於一年期險種來說似乎更有優勢。

國泰君安表示,考慮到長期健康險有效解決短期醫療險如產品停售、客戶健康狀況變化而導致拒保等問題,預計利好長期健康險業務發展。疊加監管於2020年發布費率可調長期醫療險的新政,進一步打開長期健康險產品的發展空間。當前部分主流保險公司已推出費率可調長期醫療險產品,成為短期醫療險產品的有效替代。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健康險和長期健康險相比也有自己的特點,例如價格可能略低,條款可能更加靈活。

銀保監會提醒到,購買健康保險的目的是年輕時為老年做準備,現在為將來做準備。短期健康保險的特點是期限短,年輕的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價格會比較便宜,但短期健康險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消費者因健康狀況變化導致醫療費用風險增加,消費者再次購買產品的價格會升高,同時也會面臨產品停售,無法再次購買的情況。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健康保險產品時,不僅要關注產品的價格,還要關注產品的長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

另外,對於費用補償型的健康保險產品來講,其責任遵循損失補償原則,發生的醫療費用不能重複理賠,建議消費者購買此類產品時重點關注保險條款相關情況,不建議重複購買此類產品。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通報人身險產品及監管報告報送有關問題:長險短做、噱頭...
    來源:藍鯨財經今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及監管報告報送有關問題的通報》,通過對審核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通報,要求各人身險公司對照問題認真整改,切實提高合規管理水平。首先,在產品核查中,銀保監會發現的問題主要存在於,一是產品設計的問題,包括長險短做,如復星保德信、同方全球人壽和華泰人壽報送的某終身壽險,產品可靈活減保,且無比例限制,存在長險短做風險。
  • 短期健康險大地震:花式續保全否,不符合要求2021年5月1日前停售!
    來源:13個精算師2021年1月11日,銀保監會正式下發《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①條款和宣傳不得含有「自動續保」「承諾續保」「終身限額」等詞句②停售必須提前披露告知,滿期時提供轉保建議③不符合通知要求的,2021年5月1日前停止銷售1花式續保描述,否!否!否!
  • 銀保監會開年首單通報 劍指人保財險信保業務「三宗罪」
    1月6日,銀保監會消保局點名批評在保證保險業務經營中,財險老大人保財險存在的承保後未及時籤發保險單、未嚴格執行經銀保監會備案的保險費率、使用已廢止的保險條款等問題,涉及保單700餘萬筆。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險企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頻頻觸雷與業務本身風險大、盈利難,對專業化要求高有關,也與部分險企過分追求規模擴展有關。
  • 銀保監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總的原則和方向已基本確定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對於當前網際網路平臺開展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監管部門下一步有何考慮?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12月31日就近期媒體關注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近年來,部分網際網路平臺開展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在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利用數據壟斷謀求特殊利益、誘導過度借貸、融資槓桿過高等問題。
  • 安盛天平應對策:車險健康險雙管齊下,將積極報送...
    安盛全資控股安盛天平後,非常看好中國的健康險市場。中國提出了「健康中國2030」目標,安盛在全球有非常好的健康體系,希望積極參與中國健康險市場。健康險是安盛集團在全球範圍,特別是中國重點關注和發力的領域。2019年以來,安盛天平業務結構持續調整。2019年,安盛天平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3.62億元,同比增長146.3%,首度躋身該公司第二大險種。
  • 險資一年加倉僅740億 難怪A股跌成狗
    以險資為代表的機構資金,並沒有充當「白衣騎士」。《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就在9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今年前8月保險業經營數據。記者根據這份數據發現,在經歷了萬能險大整頓之後,整個人身險市場出現了罕見的保費負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1.96萬億元,同比下降5.37%;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5832.56億元,同比下降9.35%。
  • ...三大上市險企1月壽險保費增速為個位數;2018壽險業淨利潤流年不利
    中國平安等3家上市險企1月份壽險保費增速僅達個位數  目前,已有3家上市險企披露了1月份保費數據,其中壽險板塊增速都為個位數。  從參與調研的保險機構類型來看,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且中小險企和外資險企逐漸開始活躍起來。這與保險行業本身的發展息息相關。(上海證券報)  個貸保證險降溫、工程履約險趨熱 保證險需邁高門檻  近期,接連有A股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發布辦理建設工程履約保證保險與提供反擔保的公告,通過保證保險,為工程合規推進提供保障。
  • 一年一度的銀保監會大檢查來了,今年有什麼不同?
    《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簡稱27號文),意味著一年一度的銀保監會大檢查來了。實際上這並非沒有先兆,今年兩會期間,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曾表示「目前中小金融機構股東股權領域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不規範金融創新業務仍存挑戰,2020年將開展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推動落實商業銀行股權託管舉措,並研究出臺大股東行為監管指引、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指引、關聯交易管理辦法,防止亂象反彈回潮,推動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 復星保德信人壽萬能險惹禍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距離整改大限不足1個月,任何與萬能險相關的話題都備受關注,復星保德信人壽進入了大眾的視線。3月8日,在保監會叫停復星保德信人壽一款萬能險並下發監管函後,該公司緊急回應已經停止銷售。  保監會表示,復星保德信人壽應高度重視產品開發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嚴格按照監管政策、監管要求,對產品開發管理工作進行整改。下一步,監管還將根據整改落實情況,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產品設計出漏洞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該產品宣稱「雙帳戶運營,保底穩健,進取帳戶更能為您帶來更高收益,並且可在雙帳戶間進行配置和轉換。」
  • 12.22丨銀保監排查壽險公司2021年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險資舉牌創5...
    (格隆匯)  瑞再企商增加註冊資本1億元  12月22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瑞再企商變更註冊資本的公告:該公司將增加資本1億元。增資後該公司的註冊資本由5.69億增加至6.69億,仍由Swiss Re International100%控股,無新增股東。
  • 人保財險回應銀保監會點名:通報提及業務已於2019年下半年停止承保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1月6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就當日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的關於人保財險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通報進行了回應,並表示通報提及的相關業務公司已於2019年下半年停止承保,並針對前期檢查中指出的問題逐條制定整改方案
  • 中再壽險發布《2019-2020年度健康險產品研究報告》
    近日,中再壽險發布《2019-2020年度健康險產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在民眾保險意識覺醒、監管引導保險回歸保障、險企積極轉型的大背景下,健康險保費收入自2014年起以年化34%的速度增長,在人身險中的佔比節節攀升。《報告》認為,在「銀髮浪潮」下,長期護理險有望成為健康險的下一個增長點。
  • 百萬醫療險亟待調整:續保陳述不清、條款設計不明
    5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過全面梳理核查各人身保險公司在售存量產品,摸清底數,集中清理整頓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產品,嚴厲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 銀保監會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12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據悉,《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已於2020年9月1日經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第11次委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在保險行業的不斷深入運用,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作為保險銷售與服務的一種新形態,深刻影響了保險業態和保險監管。
  • 從發達市場看中國壽險產品演變:老齡化倒逼養老健康險、經濟降速...
    而政府也在社會需求下增加老年人健康保險、長期保障保險等社會保險,並於2012年在稅收上給與商業健康險優惠,健康險逐步成為主流。日本壽險客戶對保險的需求逐步從保障生死及家屬的權益,轉變為養老費用和醫療費用的需求,因此刺激了年金險和健康險的發展。由於持續低利率,並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資本市場低迷,日本年金險發展一直不及預期,而健康險卻在稅收優惠制度/政府醫療基金負擔過重、高市場需求下持續發展,並成為各家保險公司主流產品。
  • 老版重疾險本月31日停售 險企「擇優理賠」方案搶客
    微信中提到的新老定義的重疾險,指的是2020年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銀保監會明確自發文之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為過渡期,確保重大疾病保險新老規範平穩切換。過渡期結束後保險公司不得繼續銷售基於舊規範開發的重疾險產品,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所有老版重疾險都將在1月31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