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們仨》走心的10句話: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讀來淚流滿面

2021-01-20 歷史國學智慧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楊絳《我們仨》

提起錢鍾書,總離不開他的妻子楊絳先生;提起楊絳,又總是不自覺想到錢鍾書。似乎兩個人的名字註定形影不離。

奇怪的是,似乎人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一本《圍城》,還能念出其中幾句經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但說到楊絳,大家只知道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之一,卻不清楚她有什麼作品。而讀過她的《我們仨》的人,才知道她的字裡行間流淌著一種柔軟平和,樸實靜好。

正如她本人一般,與世無爭,與人不搶,淡泊之中埋藏著一種豁達,平靜之中透露著一種力量。

寫這本書時,楊絳先生已經92歲高齡,女兒和丈夫已相繼離世,她用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溫暖與悲愴、愛與痛的時光。

帶著這樣的背景和情緒,我想在此分享給各位讀者10句其中最走心的話,讀來讓人淚流滿面:

01.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02.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03.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04.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05.老人的眼睛是乾枯的,只會心上流淚。

06.親人去世,家在哪兒?親人去世那一刻,家就不復存在。

07.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08.現在我們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起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09.我覺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著熱淚的眼睛。

10. 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讀書亦是讀人生

從楊絳身上,年輕人可以學到這樣的一種處世哲學:懵懂無知時,心懷正念,以書養心,書讀厚了,人生也就圓潤了。

所以,不管當下你還是否年輕,請撕去那些油膩的浮躁,多讀一些書,多行幾裡路,到最後,人生所有的意義,都會在生活裡獲得。

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楊絳筆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筆觸,記錄下了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其樂融融,相守相助,演繹著世間最為普通的煙火生活。

《我們仨》是一本好書,她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愛,什麼是幸福,她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對失去。

有些事,要早點做;有些書,要儘早讀;否則只會徒增你人生中的遺憾罷了。

這樣一本書,記載了一個幸福家庭的愛,教給我們在婚姻中如何互相包容,教給我們生活雖不易,主要是樂得自在。就是這樣一本書僅售38元,一頓飯錢都不到,卻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楊絳《我們仨》: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不爭的心,讀來時淚流滿面
    朋友說過一句很犀利的話:現在網上的追悼會就像在趕場子,一旦哪個名人死了,誰都要來表示下,湊個熱鬧,哪怕他們對此人根本不了解,一部作品也沒看過。我不敢給這話公開點讚,因為相信這種事很多人做過。但我向來是不願給陌生人悼念的,如果悼念,必要心存一些真實的情感,發自肺腑。
  • 女丈夫楊絳去世,留下10個發人深省的大實話,年輕人很有用
    女丈夫楊絳去世,留下10個發人深省的大實話,這對年輕人非常有用:1、似乎我們很自豪能與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保持距離。我們是年輕的,不成熟的,但是那些最世俗的,最有行為能力的人也會受到批評。2、我感到我的心被刺傷了,一個血泡,像一個充滿淚水的眼睛。3、長時間的分離是增加還是減少痛苦?我不知道,但是我走得越遠,就越害怕再也見不到你。
  • 錢鍾書跟楊絳說的第一句話:我沒有訂婚,楊絳的回答更直接
    他笑眯眯地,掩飾不住地得意:「我會劃火柴了!」錢鍾書在《圍城》序中說:「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裡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連錢鍾書的母親都感慨這位兒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麼粗活都幹,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遊,出水能跳,鍾書痴人痴福。」
  • 《我們仨》讀後感
    而我從未見過一篇像《我們仨》這樣的祭文,如此渺茫,如此悽美,如此痛徹心扉,如此地特殊而驚豔。  作者沒有睹物思人,沒有觸景傷情,只是用平淡質樸的語調講述了一個平淡的夢、一個尋尋覓覓的萬裡長夢。  夢,本該荒誕而不合邏輯的,而這個夢中逝者的言行舉止卻如此正常,和生前一樣,這是因為作者對逝者太過了解,連在思緒紊亂的夢中,都知道他會如何說、如何做嗎?
  • 緬懷偉大的楊絳先生,這20句充滿哲理的名言,我會受用終生!
    1911年的7月17日,楊絳先生降生,如今老人家已經離開三年。楊絳先生是偉大的代名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佳作;93歲的時候還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96歲的時候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在102歲的時候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她的作品裡充滿著人生哲學,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有道理。今天,我們用她的作品中20句名言來懷念楊絳先生。
  • 楊絳:沒有那一天啦!好低調的一家人
    01錢鍾書80歲那年,各界人士想要給他做壽,一位朋友打電話來問錢老生日具體是哪天,夫人楊絳開玩笑說道:「沒有那一天啦!」為了不辦生日會,居然能說出「沒有那一天」這樣的話,可見錢鍾書和楊絳有多低調。「夢」,是《我們仨》這本書頻頻出現的關鍵字,這本書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楊絳經常做的一個夢,夢裡,錢鍾書不打招呼就消失了。楊絳醒來之後,看到錢鍾書就在旁邊,就責怪起現實中的錢鍾書來。錢鍾書也不為自己辯駁,只是說道:這是老人常做的夢,我也經常做。第二部分講述了楊絳失去了女兒和丈夫的過程,她把這段經歷稱為「萬裡長夢」。或許是太心痛了,楊絳不肯把這段經歷看做現實。
  • 文化界居然有那麼萌的CP: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
    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不管交朋友還是交男朋友,都試著找尋類似的氣息——不刻薄的那種有趣,不慌張的那種追尋,不攀比的那種入世。錢鍾書與楊絳,文化界居然有那麼萌的一對cp!有一次做活蝦,楊絳很內行地說:「得剪掉鬚鬚和腳。」
  • 錢鍾書和楊絳的獨生女錢瑗,兩次婚姻雖都不完美,但卻是位好母親
    在《我們仨》中她平靜的描述了一個溫暖家庭,相扶相持平淡溫馨,從文字間我們可以明白她對家的喜愛,丈夫和女兒在心中的地位,但再完美的家庭,還是會有遺憾產生。錢鍾書和楊絳只要一個孩子,是想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錢媛,給錢媛更多更好的愛。後來錢媛也成了北大英語系的教授,成了爸媽的驕傲。
  • 同樣是婚姻,為何楊絳和錢鍾書66年相敬如賓,而你卻相看兩相厭?
    又讀了一遍楊絳的《我們仨》,心中充滿了羨慕。是什麼樣的感情才能使錢鍾書和楊絳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六十年如一日呢?《我們仨》講述了楊絳和錢鍾書共同生活六十多年的點點滴滴,充滿了溫馨、浪漫,瑣碎的日常生活被他們過成了詩。這樣的婚姻堪稱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習。
  •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避不開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避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費孝通。費孝通與楊絳相識很早,1920年楊絳讀蘇州女校時,費孝通成為該校唯一的男生,也就是楊絳同班同學。很快,成績優異的楊絳立刻吸引了費孝通。在那個青澀的年紀,情感純粹,不敢提及。
  • 楊絳走了,「我們仨」團圓了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昨天(5月25日),經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確認,著名作家、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季康(筆名楊絳),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 103歲楊絳續寫《洗澡》:假如有人擅寫就麻煩了
    更加令人敬佩的是,此後至今的十年中,從93歲來到103歲的楊絳,又有多篇(部)新作問世。而即將出版的9卷本《楊絳全集》,共有270萬字,除了收錄了諸多楊絳近十年來新創作的文章,還有4萬餘字的《洗澡》續篇《洗澡之後》,是首次發表。新收入的幾首懷念錢鍾書和女兒錢瑗的詩歌則感人至深。
  • 路豔霞:楊絳走了,「我們仨」團圓了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昨天,經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確認,著名作家、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季康(筆名楊絳),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 楊絳給錢鍾書一字情書:慫!錢鍾書也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在中國文壇上有一對非常出名的模範夫妻——楊絳和錢鍾書。兩人都是文壇上非常出名的作家學者,不管是《圍城》,還是散文隨筆《我們仨》,都是備受歡迎的文學作品。兩人有著同樣優秀的才華,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了。楊絳和錢鍾書是在清華大學中相識的,年輕時候的楊絳不僅僅長相貌美,還有著出眾的學識,在學校中更是不乏追求者。
  • 楊絳曾勸費孝通別「知難而上」
    (圖片來源:資料圖)多年來,楊絳曾先後出版了《幹校六記》《我們仨》等大量記敘性的回憶文章,但吳學昭通過三年刨根究底式的發問,仍挖掘出許多楊絳此生難忘的回憶:就讀東吳大學時期,楊絳曾以「洋囡囡」的綽號聞名全校;與錢鍾書交往前後,她還有過一個「緋聞男友」費孝通。至於初見錢鍾書,則是楊絳此前從未敘說過的「一見鍾情」。
  • 楊絳對愛情的態度,你了解多少?可以看看這裡
    楊絳,在上東吳大學時,作為校花級別的她,年紀小、功課好、身體健康、家境好,如此女神級別的她,自然吸引了很多男生的目光,包括費孝通。費孝通曾當著追求楊絳的男同學的面宣布:「我跟楊季康是老同學了,早就跟她認識,你們追她,得走我的門路。」
  • 馬伊琍手摟陳龍,保劍鋒合影:我們仨,又一年
    本文由娛樂八卦情報局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1月6日,馬伊琍曬出和陳龍,保劍鋒的合影照,並配文:「我們仨,又一年@陳龍 @保劍鋒」,馬伊琍和保劍鋒是同班同學,三個人相識20多年的時間,經歷了風風雨雨,感情依舊。
  • 楊絳先生今晨北京病逝 世間再無「我們仨」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105歲楊絳北京病逝 他們仨,終於天國團聚
    )先生,以105歲高齡於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在北京逝世。  在《我們仨》裡,楊絳寫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 錢鍾書、楊絳兩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的友誼
    在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隆重推出一部重要的新書《錢鍾書選唐詩》,以此表達我們對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深深的懷念。後來讀《我們仨》,果然有這樣的話:「《管錐編》因有喬木同志的支持,出版社立即用繁體字排印。鍾書高興說:『《管錐編》和《堂吉訶德》是我們最後的書了。你給我寫三個字的題籤,我給你寫四個字的題籤,咱們交換。』「我說:『你太吃虧了,我的字見得人嗎?』「他說:『留個紀念,好玩兒。隨你怎麼寫,反正可以不掛上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