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今晨北京病逝 世間再無「我們仨」

2021-01-17 環球網

國際在線綜合消息:據媒體報導,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這一消息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進行了確認。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楊絳小名阿季,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裡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來啃,讀書迅速成為她最大的愛好。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最賢的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1935年7月13日,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廟堂巷楊府舉行了結婚儀式。「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最才的女,最賢的妻」,這是錢鍾書曾寫給楊絳的「贈語」。

最才的女:與錢鍾書「勢均力敵」

楊絳不止是錢鍾書的妻子,更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她和錢鍾書,有著世間罕有的「勢均力敵」的愛情。1953年,楊絳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據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介紹,2001年,錢鍾書、楊絳把一生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在捐贈儀式上,楊絳說了三句話:「在1995年錢鍾書病重時,我們一家三口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費及版稅在清華設一獎學金,名就叫『好讀書』,而不用個人名字;獎學金的宗旨是扶助貧困學生,讓那些好讀書且能好好讀書的貧寒子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期望得獎學金的學生,永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起於自強不息,止於厚德載物,一生努力實踐之。」

錢鍾書在世的時候,幾乎不見媒體記者,報刊和電視難見宣傳他的蹤影,甚至一些不重要的學術活動都不參加。錢鍾書去世後,楊絳也如出一轍,只忙她份內的事,堅守她和錢鍾書的文字世界。楊絳每年都要「躲」生日,她一再告訴出版社等機構不要去她家看望,也不要祝壽。楊絳說:「我無名無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楊絳:去世後不開追悼會 不受奠儀

2014年7月出版的《楊絳文集》,新收錄了楊絳先生「大事記」。其中透露,2012年,當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陳奎元去看望時,楊絳先生曾提出三要求:「一、我去世後,不開追悼會;二、不受奠儀;三、至多七八至親送送。」

各方對楊絳先生的評價

中國小說協會秘書長盧翎 :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

作家周國平 :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穫平靜地上路」。

對於楊絳先生去世的消息,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睿智女性」「先生的作品、操守、愛情皆可成佳話」,也有不少網友引用楊絳先生作品裡的話表達悼念:「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

相關焦點

  • 楊絳走了,「我們仨」團圓了
    昨天(5月25日),經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確認,著名作家、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季康(筆名楊絳),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一向喜好清淨的楊絳,原本是想靜悄悄地走,但她去世的消息瞬間刷爆了朋友圈,網友們傷心落淚,更紛紛送上真誠的緬懷——「我們仨」團圓了。
  • 路豔霞:楊絳走了,「我們仨」團圓了
    昨天,經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確認,著名作家、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季康(筆名楊絳),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一向喜好清淨的楊絳,原本是想靜悄悄地走,但她去世的消息瞬間刷爆了朋友圈,網友們傷心落淚,更紛紛送上真誠的緬懷——「我們仨」團圓了。
  • 105歲楊絳北京病逝 他們仨,終於天國團聚
    )先生,以105歲高齡於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在北京逝世。  楊絳出身名門,父親楊蔭杭為中國早期留法學習法律者,姑姑就是著名的、曾被魯迅批判的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榆,先生是錢鍾書,女兒是錢瑗。她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祖籍江蘇無錫,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又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後,楊絳隨夫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回國。
  • 楊絳《我們仨》走心的10句話: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讀來淚流滿面
    ——楊絳《我們仨》提起錢鍾書,總離不開他的妻子楊絳先生;提起楊絳,又總是不自覺想到錢鍾書。似乎兩個人的名字註定形影不離。奇怪的是,似乎人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一本《圍城》,還能念出其中幾句經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但說到楊絳,大家只知道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之一,卻不清楚她有什麼作品。
  • 楊絳:沒有那一天啦!好低調的一家人
    第三部分是本書的主要部分,這部分佔據了本書內容的三分之二,女兒和丈夫病逝後,楊絳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她說:回憶就是和他們重聚。於是,楊絳詳細記錄了從1935年夫婦倆到英國留學至1998年錢鍾書逝世,63年裡他們一家鮮為人知的坎坷經歷。02在他們的經歷中,最讓人落淚的,是楊絳失去丈夫和女兒的部分。
  • 「我們仨」與《錢鍾書選唐詩》
    這是在《錢鍾書手稿集》之後最新公開出版的錢鍾書遺著,而「父選母抄,圓圓留念」(錢鍾書題語),與「我們仨」都有所關聯的產生背景,更是為全書增添了一份傳奇色彩。人民文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周絢隆首先向學界介紹了此書。他的文章見於《讀書》2020年第11期,也被作為此書的《出版後記》。周絢隆在文章中有這樣的說法:「由於不抱商業目的,也不是組織幹預,所以這是一部非常『隨性』的選本。」
  • 錢鍾書病逝,楊絳送客時說了一句話,費孝通就徹底「死心」了!
    錢鍾書病逝,楊絳的愛慕者費孝通便多次登門拜訪,楊絳深知用意,送客時說了一句話,費孝通就徹底「死心」了。楊絳說:「樓這麼高,今後你就知難而退吧!」很多人知乎楊絳情商太高了,當時楊絳住在高樓,那時她和費孝通都不再年輕,這句看似平淡的話,卻是一語雙關,她希望費孝通不要「知難而上」,因為在她心中只有錢鍾書一人,不管是誰,再也走不進她的內心。
  • 女丈夫楊絳去世,留下10個發人深省的大實話,年輕人很有用
    世界上唯一能被稱為「先生」的女人擁有才華和全世界羨慕的愛情。我第一次聽說她的名字在班上,而且她的名字經常和「先生」聯繫在一起,所以人們叫她楊絳。楊絳出生於一個學者家庭,她從小就很喜歡讀書,父親也喜歡讓她讀書,有一次,父親問她如果三天不讓她讀書會怎麼樣,楊絳說這三天她不會玩得很開心,如果一個周不讓她讀書會怎麼樣?那麼這個周將白白活下去。
  • 楊絳,這個時代最惦記的隱士
    「就我臉皮厚些,敢坐上半個小時」,楊絳的學生、外文所研究員鄭土生笑著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前幾年,院子裡的鄰居還能見到楊絳,她散步、鍛鍊,尤其喜愛跟小孩子玩玩。說來心酸,女兒錢瑗無子女,所以楊絳膝下沒有孫輩。鄰居嚴欣久記得,院子裡的人都說,「楊先生您能活120歲」,她聽了笑笑答:「活那麼久太苦。」近來,鄰居也少見她了。
  • 楊絳先生生前表示:去世後不開追悼會 不受奠儀
    [摘要]我1935年在寅恪先生家看到過流求、小彭,美延則初見。美延與錢瑗同年同月生,只晚四天。她們送我三姐妹合著的《也同歡樂也同愁——憶父親陳寅恪母親唐篔》繁體字本。很好看,讀後很難過了。北青網-北京青年報5月25日報導 2014年7月出版的《楊絳文集》,新收錄了楊絳先生「大事記」。其中透露,楊先生這十年來,除了讀書寫作,生活中也充溢著各種平實的小快樂。而且,2012年,當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陳奎元去看望時,楊絳先生曾提出「去世後,不開追悼會、不受奠儀」「的要求。相關文字如下:
  • 楊絳曾勸費孝通別「知難而上」
    一味淘氣未收過情書楊絳以往的作品中除了一篇《遇仙記》,很少有專門寫到她在東吳大學時的學習生活,《聽楊絳談往事》填補了這個空白,昨日,該書在北京舉行了首發儀式。在東吳求學時,楊絳還是班上的「筆桿子」,中英文俱佳。東吳1928級英文級史出自她的手筆,1929級中文級史則是她的第一篇散文。
  • 哪些女性有資格被稱作「先生「?中國第一位「女先生「是誰?
    2016年5月25日,中國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錢鍾書遺孀楊絳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享年105歲。各大媒體在報導楊絳死訊時,不約而同地稱之為「先生」。楊絳明明是女性,為什麼要稱她為「先生」呢?到底什麼樣的女性,才可以被稱為「先生」呢?
  • 同樣是婚姻,為何楊絳和錢鍾書66年相敬如賓,而你卻相看兩相厭?
    又讀了一遍楊絳的《我們仨》,心中充滿了羨慕。是什麼樣的感情才能使錢鍾書和楊絳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六十年如一日呢?《我們仨》講述了楊絳和錢鍾書共同生活六十多年的點點滴滴,充滿了溫馨、浪漫,瑣碎的日常生活被他們過成了詩。這樣的婚姻堪稱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習。
  • 錢鍾書跟楊絳說的第一句話:我沒有訂婚,楊絳的回答更直接
    錢鍾書在出版《人·鬼·獸》時,在自留的樣書上面寫下了對楊絳的情話:「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楊絳與錢鍾書的緣分是從清華開始的1928年,楊絳17歲,她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但當時清華招收女生,南方沒有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初,東吳大學停課,21歲的楊絳與四位朋友一起來到北平。
  • 易薦|楊絳: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來源:易方達香港我們一直被楊絳先生的文字深深觸動,那沉澱而輕柔的話語仿佛是讀者們的一盞指路明燈,泛著通透而溫暖的光芒。今天,小易君想再與您分享楊絳先生的另一篇作品《走到人生邊上》,感受她對世界的感悟。本文轉載自: 沒有才華的南方姑娘01 「一星期不看書,那這星期簡直是白活了。」
  • 錢鍾書、楊絳兩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的友誼
    在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隆重推出一部重要的新書《錢鍾書選唐詩》,以此表達我們對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深深的懷念。《錢鍾書選唐詩》由人文社古典文學編輯室(以下簡稱「古典部」)承擔整理、編輯,這是古典部與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善緣的續篇。錢、楊兩位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有著深厚的友誼,回顧歷史,這段友誼可以上溯至上個世紀50年代《宋詩選注》的編輯出版。1952年,錢先生受鄭振鐸先生之邀加入新組建的文學研究所,並承擔選注宋詩的工作。
  • 103歲楊絳續寫《洗澡》:假如有人擅寫就麻煩了
    楊絳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黃維、王鶴瑾)備受尊敬的文學家楊絳先生馬上就進入103歲了。據了解,年過百歲的楊絳先生依然筆耕不輟,9卷本《楊絳全集》即將於下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其中還包括,楊先生以百歲高齡親自手寫完成的幾萬字《洗澡》續作,此次也將以單行本和收入全集兩種形式,首次出版亮相。百歲老人續寫《洗澡》 新作收入感人詩歌2004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曾出版了8卷本《楊絳文集》。
  • 楊絳:富貴生死,皆由命嗎?
    若無根本八字,豈能為卿為相。一生皆由命,半點不由人。」楊絳百歲之時在《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是否由命運決定。「走到人生邊上」,這個名字,我乍看不明所以,及至明白,淚溼眼圈。她寫道:「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 楊絳《我們仨》: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不爭的心,讀來時淚流滿面
    可惜我喜愛的作家多半已經去世了很久,比如我摯愛的、對我最有深刻影響的三個人:張愛玲、三毛、楊絳。讀到這些老師的作品,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楊絳的去世,我難過傷感了好久,像被打擊了。我對政治不甚了解,也毫無興趣,對錢鍾書的了解也只限於《圍城》和日常聊起的隻言片語。起初有讀《我們仨》的欲望,完全是因為這個溫暖而飽含深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