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p和核心期刊評職稱哪個更好用

2021-01-10 知實學術

istp和核心期刊評職稱哪個更好用?這個沒有定論,要看所在單位對於istp和核心期刊是怎樣一個認可標準。一般來說,istp比一般的核心期刊更好用,比含金量高、影響力大的核心期刊,要看具體情況了。

論文是評職稱常見的要求,不管是istp,還是核心期刊,通常都在評審單位認可範圍之內。作為評職稱的條件,要滿足評審單位提出的要求,比如發表的時間、專業方向、期刊等級、作者位置、字數等等。若是本單位對於istp的認可度高於某個核心期刊,那說明istp比該核心期刊更好用。

istp,又稱cpci,是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是全球三大檢索之一,相比較中國核心期刊來說,含金量更高一些,在職稱評定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從數量上對比,一篇istp檢索論文,約等於中國國內核心期刊3-5篇;從質量上對比,istp屬於國際級出版社,中國核心期刊屬於國家級出版物。通過對比,評職稱時,istp比中國核心期刊更好用,但可能不如國際核心期刊好用。

核心期刊,是某學科的主要期刊,能夠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並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專業期刊,發表的文章質量更高,被引用更多,對論文的錄用標準也會更高更嚴格。可以說發表一篇中國核心期刊論文也不容易,尤其是影響力高的top期刊。在評職稱時,可能中國核心期刊不如istp還用,但核心期刊對職稱的作用也不應小覷,而且發表istp難度很大,可能不如發表中國核心期刊更有保障。

總之,參評人要根據本單位職稱文件來選擇發表istp,還是核心期刊,亦或者兩者都發表。

相關焦點

  • ISTP期刊是什麼等級的期刊,發表需要多少錢一篇?
    2) 構思論文布局,要力求結構完整統一在對一篇論文構思時,有時會發現需要按時間順序編寫,有時又會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間)順序編寫,但更多的還是需要按邏輯關係編寫,即要求符合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繫和規律,符合科學研究和認識事物的邏輯。但不管屬於何種情形,都應保持合乎情理、連貫完整。
  • SCI、EI、ISTP簡介
    及時指數是指一種期刊當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年被引用的次數與當年的文獻總數之比。此指標表示期刊論文所述的研究課題在當前的熱門程度。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種期刊各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年被引用次數逐年累計達到被引用總數的50%所用的年數。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論文研究題目的延續時間,即期刊論文時效性的長短,或知識更新的快慢。
  • 學校幹部評高級職稱總能先行一步,教師中的佼佼者,先評上正常
    教育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學校教師評職稱,總是學校幹部優先評上。對此普通老師有怨言,學校幹部不管在資源佔有還有考核評估上面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對普通老師是否公平。因此學校幹部,理論上都已經是教師中的佼佼者,身份就是專業教師並且是優秀的專業教師,他們先評上職稱,按理來說是最正常的事情不過,反之才不正常,試想一下,今後優秀的老師都不願意去當幹部也不願意去管理,那麼管理幹部從哪裡來?隨便選?哪個場面應該才跟滑稽可笑。也有網友提出中小學也應分教師崗和行政管理崗,兩條線,各平各得,這樣教師可能沒意見。
  • 學校幹部本就是教師中的佼佼者,先評上職稱沒毛病啊
    有人說,學校教師職稱評聘,幹部最容易評上,原因是幹部「近水樓臺先得月」,信息知道早,榮譽先留下,民評票數多……這對普通教師是不公平的。咋一聽,這很有道理,而且這種道理,近年來甚至被一些地方領導「採信」,在職稱評聘改革中,對學校幹部加以限制,有的地方甚至走向極端,實行「職政分開」——幹部、職稱二選一,當幹部就別評職稱,評職稱就別當幹部!
  • 如果一個教師拒絕評職稱,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最終會是什麼結果
    而且,她評了好幾次都失敗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後來,她看開了,即使評不上職稱也就少掙點錢,也不耽誤她好好上課,利用考職稱的時間去學習了其他的技能,利用業餘學習來的技能,讓她掙到了比評上職稱更多的錢,而且,不會為了評職稱有那麼多的煩惱了。
  • 職稱「門檻」不再絆倒「土專家」 浙江四位職業農民獲評正高級職稱
    光明日報杭州8月1日電(記者陸健、嚴紅楓)職稱「門檻」不再絆倒「土專家」。由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主持的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近日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4位職業農民榜上有名,此舉在浙江省尚屬首次。  據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處長吳新民介紹,獲評的4位職業農民均是深耕各自領域多年的佼佼者。
  • 中級工程師職稱有什麼用途呢?評定中級工程師職稱意義是什麼呢?
    ,如果沒有的話無法進行落戶,最近甘建二這裡的很多人才辦理中級職稱其實根本就不是用在單位,純粹就是為了落戶,尤其是上海和北京,簡直是瘋了,多少錢我都辦理,只要你能給我辦理下來就行,所以說不說別的單憑這一點職稱就有很大作用。
  • 計算機二級有啥用?為何那麼多人在考?
    考試難度逐漸遞增,一級和二級,只需要通過考試即可拿到資格證,三級需要在拿到二級證書的基礎上才能報考,同理,四級需要在拿到三級資格者的基礎上才能報考! 三、計算機二級證書到底有什麼用?
  • 正高級職稱的崗位職責是啥?和普通教師有啥區別?
    ­  究竟是先制定正高級職稱的崗位職責,還是先制定評定標準?­  文/虹野­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2017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個省市地區的正高級職稱的名額。名額比例是怎麼制定的暫且不說,只是想知道正高級職稱會不會「評聘分離」?
  • 高職稱和能力不一定成正比,甚至可能是反比,悲哀!
    當初計算機都不會用的教師,居然通過了職稱計算機考試,順利評上了高級教師。當初那個校長一下子把職稱名額用完,後來連續幾年都沒有職稱名額。高職稱和能力不一定成正比,甚至可能是反比。從公平公正的角度看:工資收入越高,職稱越高的人越應該挑重擔,教學生綜合素質相對差的班級,證明你的能力和職稱相匹配。
  • 教師舉報職稱評定有黑幕:未違規
    近日,備受關注的,教師發布視頻反映職稱評定違規事件,終於有結果了,而結果呢,卻讓大家大失所望。說這件事情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一名自稱是焦作市第十七中學語文教師的女子稱,她所在學校高級職稱評選不公平,學校共6個評選指標,17個人參選,她個人總分排名第2,但在投票環節落選。
  • 計算機二級證書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考?
    考試難度逐漸遞增,一級和二級,只需要通過考試即可拿到資格證,三級需要在拿到二級證書的基礎上才能報考,同理,四級需要在拿到三級資格者的基礎上才能報考! 三、計算機二級證書到底有什麼用?
  • 浙江推出職稱評審「直通車」機制 26日起實施
    我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新辦法明起實施緊缺急需人才隨到隨評 高層次人才坐上「直通車」浙江日報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職稱評審是人才評價的「指揮棒」和「風向標」。隨著我省不斷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特別是近年來人才流動頻繁、高層次人才需求大、長三角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此前沿用的《浙江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已不適應現階段職稱規範管理等要求。為此,省人社廳日前研究制定了《浙江省職稱評審管理實施辦法》(試行),並將於11月26日起實施。新辦法都調整了哪些內容,會對職稱評審管理帶來哪些變化?
  • 教育部:不得將發論文和物質獎勵掛鈎,防止高額獎勵論文
    為切實扭轉「唯論文」不良導向,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劃定「十不得」底線,為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意見》明確提出了十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即: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
  • 25年教師的職稱路:錢可少賺,不要把命也搭進去!
    夫妻兩個家庭動用了所有關係,找著了個和教育人事有關的人,兩人調動難,運作的成本不菲,兩人工資微薄,打了退堂鼓。一年後,眼見同事回去了好幾個,王老,心一橫,把夫妻兩人一年半的工資和出去。第二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到了城內校。也許人人都知道調動人員都是找了關係的緣故吧!
  • 鄉村教師職稱晉級機會真來了,但必要準備不做好,後悔都沒處哭去
    「教師一輩子為兩張紙忙碌,一張是各種證書,一張是職稱。」這話一點也沒假,說白了,這兩紙其實是一回事,拼命爭取各種證書的目的同樣也是為了評職稱時能在眾多老師中脫穎而出。近年來,因為職稱「限額制」,業內老師都知道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小徐老師統計了下某個縣從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退休的老師(如下圖所示),其中已退休和即將退休的共計37人,只有一人擁有高級職稱,可見高級職稱是多麼的緊缺。這也是教師晉升職稱難的根本原因。
  • 2021年湖南土建初中級職稱評審流程是什麼樣的?
    查詢網站: 湖南初中高級職稱查詢官方網站:長沙市12333公共服務平臺 2021年湖南土建中級職稱評審:工程類的專業才能評,然後就是年限要達到。
  • 投文章前,先搞清SCI、EI、ISTP、SSCI、CSSCI和CSCD吧!
    SCI選擇期刊比較科學,它運用引文數據分析和同行評議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考慮了期刊的學術價值,在選用的 3400餘種期刊裡包含了國際上較為重要的期刊。它所擇取的80萬條論文,可以說是集各學科之精粹。因而,它成為國際公認的反映基礎學科研究水準的代表性工具。並將其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的多寡,看作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實力指標一。
  • ISTP與EI哪個好?
    ISTP與EI哪個好?
  • 山東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製度
    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分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分為副高級和正高級),初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名稱依次為農民助理農藝師、農民農藝師、農民高級農藝師、農民正高級農藝師。新型職業農民職稱是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標誌,不與崗位和聘用等硬性掛鈎。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