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幹部本就是教師中的佼佼者,先評上職稱沒毛病啊

2021-01-17 平湖一柱

有人說,學校教師職稱評聘,幹部最容易評上,原因是幹部「近水樓臺先得月」,信息知道早,榮譽先留下,民評票數多……這對普通教師是不公平的。

咋一聽,這很有道理,而且這種道理,近年來甚至被一些地方領導「採信」,在職稱評聘改革中,對學校幹部加以限制,有的地方甚至走向極端,實行「職政分開」——幹部、職稱二選一,當幹部就別評職稱,評職稱就別當幹部!

我做鄉村做教師三十五年了,以我的親身經歷和教育閱歷,我對這種觀點是不贊成的,而且,說句實在話,持這種觀點者,如果是「校外人」,實在是對學校實情不了解,偏聽偏信罷了;如果是「校內人」,則不過是個別人昧著良心發的牢騷罷了。

任何一個業務部門,都需要有人管理,要什麼樣的人來管理?自然是懂業務、會管理的人來管理,所謂「內行領導內行」。

學校也是一個業務部門,業務部門當然需要懂業務的人來管理,幹部選拔任用當然也就要選拔那些業務能力強的人。這些人從哪裡來?毋庸置疑當從老師當中來。換句話說,學校業務幹部都是教育教學能力強、業績突出的優秀教師,是教師中的佼佼者。

在學校,教師當了幹部,並不「脫產」,仍要站立教學一線,因為,唯有在一線實踐、才能找準教育教學的要點、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點,才能較好、更好地進行有效管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

當然,一名幹部,也唯有在教學一線,才能有講優質課資格、才會有教學成績,評優樹先的機會也才會多!

而且,在當下,由於師資緊張,很多老師雖然當上了「官」,走上了工作崗位,但大多數人不僅仍站立教學一線,而且仍當著班主任,和普通老師上一樣多的課。

對這樣的幹部來說,不是某些人說的「幹部兼課」,而是「教師兼幹部」,學校那些管理工作其實就是"額外"的付出.此種情況下,這些原本就優秀的老師,榮譽先得著,職稱先晉上,有什麼不對嗎?

在某些人眼裡,學校幹部好像是個「官」,但這個「官」,除了多幹活、多擔責,多受些個別老師的抱怨外,論實惠是一點也沒有。因為,教師工資實行的是職稱制而非「職級制」,工資不與幹部級別掛鈎,只與職稱相關,職稱越高,工資越高。管理幹部也沒有幹部津貼,也沒有任何獎金。

我1986年參加工作,第二年就做教務主任,迄今為止做了34年的「學校幹部」,從沒領過半毛錢補貼,凡涉及到有「錢物發放」,都是和老師一樣。對此事,我曾給領導提過建議,領導說,第一上級沒規定,第二那樣顯得幹部搞特殊,不利於學校和諧。我想也是,從此作罷,再也不提此事(當然,提了也白提啊,哈哈)

有人說,那你當幹部圖個啥?別人我沒問過,就我而言,虛榮心太強。我當幹部,就圖個虛名——在學校,老師們說這個人教學還行!出了校門,人家一喊主任、副校長,覺得那是人們對我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的認可!當人們會說,他這個幹部是教學教出來的時候,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最後,再說一下,在我們這裡,評職稱,只看能力和業績。一名教師只要能力強、心態正、肯下力、成績好,就能順利晉升職稱,與當不當幹部沒關係!比如,我們學校的趙老師,教學多年,連個教研組長都沒當過,2020年,一樣評上了正高級教師!

所以,我奉勸那些真心想評職稱的老師,一定把心放在學生身上,把勁使在教育教學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做出驕人的業績,很快你就是高級教師了!反之,你若心態不正,業務不強,汗水不流,業績平平,只會天天憑斜著眼睛看周圍,那你的世界一定是傾斜的,你看的高級職稱也永遠是虛無飄渺的!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 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學校幹部評高級職稱總能先行一步,教師中的佼佼者,先評上正常
    教育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學校教師評職稱,總是學校幹部優先評上。對此普通老師有怨言,學校幹部不管在資源佔有還有考核評估上面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對普通老師是否公平。但與此同時也忽略了一點幹部也是從學校通過競聘上崗的,毋庸置疑,起碼也是綜合比較優秀的教師,學校體制裡,幹部實際就是幹活的,加班加點很平常,因為有好多上級交給學校的各項工作。課,還必須要兼要上更要上好,這是要求。所以,中小學校的幹部,除了多幹活,別無其他,這就是崗位,也是責任。
  • 如果一個教師拒絕評職稱,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最終會是什麼結果
    表姐就是一名教師,疫情期間雖然不用去上班,但是,每天照常都要在家直播講課,直播的時候,不能有任何的聲音,為了不打擾表姐講課,姐夫會帶著孩子去廁所玩耍。表姐工作有十年了,但是,職稱還是初級的,她曾努力的考過,職稱地準備一般都是在暑假的時候,所以,一個暑假都要忙職稱,沒有時間在假期好好陪陪家人。
  • 鄉村教師職稱晉級機會真來了,但必要準備不做好,後悔都沒處哭去
    「教師一輩子為兩張紙忙碌,一張是各種證書,一張是職稱。」這話一點也沒假,說白了,這兩紙其實是一回事,拼命爭取各種證書的目的同樣也是為了評職稱時能在眾多老師中脫穎而出。近年來,因為職稱「限額制」,業內老師都知道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小徐老師統計了下某個縣從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退休的老師(如下圖所示),其中已退休和即將退休的共計37人,只有一人擁有高級職稱,可見高級職稱是多麼的緊缺。這也是教師晉升職稱難的根本原因。
  • 教師舉報職稱評定有黑幕:未違規
    近日,備受關注的,教師發布視頻反映職稱評定違規事件,終於有結果了,而結果呢,卻讓大家大失所望。說這件事情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一名自稱是焦作市第十七中學語文教師的女子稱,她所在學校高級職稱評選不公平,學校共6個評選指標,17個人參選,她個人總分排名第2,但在投票環節落選。
  • 25年教師的職稱路:錢可少賺,不要把命也搭進去!
    19歲王老正式開始從教,十幾歲的大男孩教著比他小三四歲的學生,整個學校除了三四個這樣的師範、師專生外,其餘大部都是民辦轉正的老教師,此時的王老確實得意了一把,盡情地揮灑著自己的才幹、汗水,把教育列為了終身奮鬥的事業。三年後,王老成家了,很快地一個三口之家建立了,妻子在別的學校教書,家庭、學校工作第一次在王老的生活中起了衝突。王老便想著怎樣化解這一矛盾。
  • 邊遠學校教師,教齡15年,有機會提拔到城裡優質學校,卻堅決拒絕
    邊遠學校教師,教齡15年,有機會調往城裡優質學校教書,卻堅決拒絕有個非教師行業的朋友問我:有個問題覺得很好奇,聽說你們教育系統邊遠薄弱地區學校裡的老師,都不願意到城裡優質學校教書,真的是很奇怪。不是說「人往高處走」嗎?我沒想明白,這是放著好機會不去珍惜嗎?
  • 學校領導和一線教師職稱晉升「雙軌制」,有利教育事業長遠發展
    例如:職稱高低與工資收入掛鈎,職稱越高,工資越多,晉升高級職稱過於功利化;學校領導大多是高級職稱,卻脫離教學崗位;職稱評審制度「一評定終身」,致使很多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後,就有了「船到碼頭車到站」思想,存在「混日子」的狀態……。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學校領導和一線教師職稱晉升「雙軌制」,可能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
  • 教師職業現狀如何?深入分析我國教師職業的前世今生
    馬上,又到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季,為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也為了解決教師隊伍人員緊缺的情況,日前國家降低了畢業生應聘教師職業的門檻,沒有教師資格證也可以「先上崗後考證」。但還是建議大學生們要避開教師職業的兩大坑(編制、職稱),如果真心熱愛這個職業就選擇,否則,不要為了「兩大坑」而選擇!
  • 正高級職稱的崗位職責是啥?和普通教師有啥區別?
    ­  究竟是先制定正高級職稱的崗位職責,還是先制定評定標準?­  文/虹野­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2017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個省市地區的正高級職稱的名額。名額比例是怎麼制定的暫且不說,只是想知道正高級職稱會不會「評聘分離」?
  • 對一線教師的嚴苛管理會給教育帶來什麼
    如今對曠工的處理極為嚴肅:三年之內沒資格評優評先,沒資格評職稱晉級,三年的績效工資要減去百分之五十。如此嚴重的後果,是沒有多少老師能輕鬆承受的。如此嚴苛的考勤反映了管理層骨子裡對一線教師的不信任。這樣的不信任大大降低了一線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很久很久以前,很多老師下班後把作業帶回家批改,深夜備課,都是心甘情願的。但是,現在很少有這樣的老師了。對學校沒有歸屬感,就不會主動奉獻。
  • 學校年度優秀名單公示,沒份!身體健康,什麼名利都是浮雲
    一年一度的優秀教師名單公示了,又沒有我的份!回到級室,我把看見的說出來了 ,幾個同事也在閒聊了這個事 ,都在分析為什麼領導要給誰評優呢 ,同事們說要跟領dao好 ,沒拍過領導的馬屁,想拿優秀真難。要不是為了評高級職稱,我根本就不去關心這個事,要給誰就給誰。
  • istp和核心期刊評職稱哪個更好用
    istp和核心期刊評職稱哪個更好用?這個沒有定論,要看所在單位對於istp和核心期刊是怎樣一個認可標準。一般來說,istp比一般的核心期刊更好用,比含金量高、影響力大的核心期刊,要看具體情況了。論文是評職稱常見的要求,不管是istp,還是核心期刊,通常都在評審單位認可範圍之內。
  • 坦言「學校很一般」,這所高校的招聘為什麼在朋友圈火了?
    比如說,評職稱容易,有「綠色人才通道」評副教授職稱;更誘人的是:工作壓力不大,沒有科研要求,申不申請項目發不發文章全憑您心意,學校不強制;您只想好好上課那就上課,當個好老師也行……或許在一般人看來,高校教師也是教師,教師能夠「好好上課」、「當個好老師」不就足夠了嗎?
  • 高職稱和能力不一定成正比,甚至可能是反比,悲哀!
    當初計算機都不會用的教師,居然通過了職稱計算機考試,順利評上了高級教師。當初那個校長一下子把職稱名額用完,後來連續幾年都沒有職稱名額。高職稱和能力不一定成正比,甚至可能是反比。從公平公正的角度看:工資收入越高,職稱越高的人越應該挑重擔,教學生綜合素質相對差的班級,證明你的能力和職稱相匹配。
  • 學校行政團隊裡有6種類型的「動物」,代表學校管理者不同的特徵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學校裡有一群人,他們負責管理整個學校,我們把這群人稱為學校行政團隊。一位優秀的副校長,首先是對學校的忠誠,尤其是要有效而積極地維護校長的權威。除了忠誠之外就是能力強,牧羊犬型的學校行政幹部不可多得,屬於鳳毛麟角。許多副校長一般具備了一個特點,要麼很忠誠,要麼能力強,把忠誠和能力強合二為一的,那真的就是校長燒了高香了,遇到了一個好的助手。遇到這樣的副校長,一把手校長就會非常輕鬆。
  • 2020濮陽工業園區實驗學校教師招聘65名公告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園區黨工委、管委會關於加快我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有關精神,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河南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規程》,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65名學校教師。二、招聘崗位、數量和對象濮陽工業園區實驗學校共招聘教師65名,其中十三級崗位56名,十級崗位9名。具體招聘崗位、數量見《2020年濮陽工業園區實驗學校公開招聘教師崗位一覽表》(附件1)。
  • 女教師懷孕沒人上課怎麼辦
    學校一位老師說,教師生二孩,到外邊請老師是要掏錢的,可這個錢一直都是學校來出,從沒讓學生自己掏過。(河南都市頻道2月6日)  該校是否存在要求家長值班,不值班就要交錢的做法,需要當地教育部門介入調查,因為這涉及「巧立名目」亂收費——學校(教師)貌似給家長選擇,但值班本來就不是家長的職責,這讓很多家長勉為其難,被迫交錢。
  • 職稱「門檻」不再絆倒「土專家」 浙江四位職業農民獲評正高級職稱
    光明日報杭州8月1日電(記者陸健、嚴紅楓)職稱「門檻」不再絆倒「土專家」。由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主持的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近日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4位職業農民榜上有名,此舉在浙江省尚屬首次。  據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處長吳新民介紹,獲評的4位職業農民均是深耕各自領域多年的佼佼者。
  • 申請職稱怎麼寫專業技術總結?分享一篇通過一級教師評審的總結
    本文是一位老師通過2020年音樂一級教師職稱評審的專業技術工作總結,分享出來給需要的老師看看。任現職以來的專業技術總結是教師職稱評審中必不可少的,是個人工作成績的概括,對能否通過評審至關重要。因此,必須認真對待,反覆提煉修改。至於篇幅,有人說寫過1萬字的也通過了評審。
  • 2020年四川中小學正高級職稱名單公示,遂寧多名教師入選
    1月11日,記者從四川省教育廳獲悉,根據職稱評審工作安排,經個人申報,學校(單位)、縣(市、區)及市(州)教育行政部門或省級主管部門材料審核、逐級推薦;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正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實驗技術人員正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組織評審、答辯,對推薦申報人選專業技術水平進行了客觀公正評價,確定了2020年四川省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正高級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正高級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