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學校教師職稱評聘,幹部最容易評上,原因是幹部「近水樓臺先得月」,信息知道早,榮譽先留下,民評票數多……這對普通教師是不公平的。
咋一聽,這很有道理,而且這種道理,近年來甚至被一些地方領導「採信」,在職稱評聘改革中,對學校幹部加以限制,有的地方甚至走向極端,實行「職政分開」——幹部、職稱二選一,當幹部就別評職稱,評職稱就別當幹部!
我做鄉村做教師三十五年了,以我的親身經歷和教育閱歷,我對這種觀點是不贊成的,而且,說句實在話,持這種觀點者,如果是「校外人」,實在是對學校實情不了解,偏聽偏信罷了;如果是「校內人」,則不過是個別人昧著良心發的牢騷罷了。
任何一個業務部門,都需要有人管理,要什麼樣的人來管理?自然是懂業務、會管理的人來管理,所謂「內行領導內行」。
學校也是一個業務部門,業務部門當然需要懂業務的人來管理,幹部選拔任用當然也就要選拔那些業務能力強的人。這些人從哪裡來?毋庸置疑當從老師當中來。換句話說,學校業務幹部都是教育教學能力強、業績突出的優秀教師,是教師中的佼佼者。
在學校,教師當了幹部,並不「脫產」,仍要站立教學一線,因為,唯有在一線實踐、才能找準教育教學的要點、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點,才能較好、更好地進行有效管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
當然,一名幹部,也唯有在教學一線,才能有講優質課資格、才會有教學成績,評優樹先的機會也才會多!
而且,在當下,由於師資緊張,很多老師雖然當上了「官」,走上了工作崗位,但大多數人不僅仍站立教學一線,而且仍當著班主任,和普通老師上一樣多的課。
對這樣的幹部來說,不是某些人說的「幹部兼課」,而是「教師兼幹部」,學校那些管理工作其實就是"額外"的付出.此種情況下,這些原本就優秀的老師,榮譽先得著,職稱先晉上,有什麼不對嗎?
在某些人眼裡,學校幹部好像是個「官」,但這個「官」,除了多幹活、多擔責,多受些個別老師的抱怨外,論實惠是一點也沒有。因為,教師工資實行的是職稱制而非「職級制」,工資不與幹部級別掛鈎,只與職稱相關,職稱越高,工資越高。管理幹部也沒有幹部津貼,也沒有任何獎金。
我1986年參加工作,第二年就做教務主任,迄今為止做了34年的「學校幹部」,從沒領過半毛錢補貼,凡涉及到有「錢物發放」,都是和老師一樣。對此事,我曾給領導提過建議,領導說,第一上級沒規定,第二那樣顯得幹部搞特殊,不利於學校和諧。我想也是,從此作罷,再也不提此事(當然,提了也白提啊,哈哈)
有人說,那你當幹部圖個啥?別人我沒問過,就我而言,虛榮心太強。我當幹部,就圖個虛名——在學校,老師們說這個人教學還行!出了校門,人家一喊主任、副校長,覺得那是人們對我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的認可!當人們會說,他這個幹部是教學教出來的時候,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最後,再說一下,在我們這裡,評職稱,只看能力和業績。一名教師只要能力強、心態正、肯下力、成績好,就能順利晉升職稱,與當不當幹部沒關係!比如,我們學校的趙老師,教學多年,連個教研組長都沒當過,2020年,一樣評上了正高級教師!
所以,我奉勸那些真心想評職稱的老師,一定把心放在學生身上,把勁使在教育教學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做出驕人的業績,很快你就是高級教師了!反之,你若心態不正,業務不強,汗水不流,業績平平,只會天天憑斜著眼睛看周圍,那你的世界一定是傾斜的,你看的高級職稱也永遠是虛無飄渺的!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 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