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起源什麼時候?漫談中國傳統孝文化的起源

2021-01-08 漫談文化工作室

民謠歌手張佺在《四季歌》中這樣唱到:

愛春天的人們,是心地純潔的人像那盛開的紫羅蘭,像我的朋友一樣愛夏天的人們,是意志堅強的人像那衝擊巖石的波濤,像我的父親一樣愛秋天的人們,是一往情深的人像那照亮黑夜的月亮,像我的愛人一樣愛冬天的人們,是胸懷寬廣的人像那融化冰雪的大地,像我的母親一樣

正如歌中所唱的「愛夏天的人,是意志堅強的人,像那衝擊巖石的波濤,像我的父親一樣」。今年的父親節與夏至不期而遇。

關於夏至,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到黃經90°。在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太陽位於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的背景上。夏天的熱情達到了極致。

當夏天與愛這兩個話題相遇的時候,總是想讓人說一點兒什麼。

父親節的來歷

父親節1910年在美國誕生,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多德夫人的母親在生育第六個孩子的時候,因為難產而死。多德夫人的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曾經參加過南北戰爭,妻子過世之後,自己獨自一個人在華盛頓州的東部的一個鄉下農場,承擔起撫養、教育六個孩子的重任。

多德夫人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子,家中排行老二。作為女孩子的多德夫人特別細心,也非常能夠體會父親的辛勞。辛苦的父親每天白天要做繁重的工作,晚上回家還要照料家務和這五六個孩子的生活。經過了幾十年的辛苦,兒女們終於長大成人。當子女們盼望父親能夠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斯馬特先生卻因為多年的過度勞累在1909年與世長辭。

多德夫人參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後,他特別想念父親。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親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和艱辛,比其他的母親都要勞累。多德夫人講她的感受告訴給了教會的瑞馬士牧師,希望能夠確定一個特別的日子,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牧師和很多教會組織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多德夫人就立馬寫信給市長與州政府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建議用他父親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為父親節,斯波坎市市長與華盛頓州州長公開表示贊成,州政府採納這一建議的同時,把節期改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華盛頓州斯波坎市,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慶祝活動,在差不多的時間裡,美國各地其它城鎮的人們也開始慶祝「父親節」。

在父親節這一天,人們會選擇特定的鮮花來表達對父親的敬意和思念。多德夫人的建議被人們採納,佩戴紅玫瑰向健在的父親表示愛戴,佩戴白玫瑰表達對亡父的悼念,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1924年美國總統柯立芝表示支持設立全國性父親節的建議,1966年詹森總統籤署總統公告,宣布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為美國的父親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籤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國的父親節,並成為美國永久性的紀念日。

古代孝文化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唐代是中國孝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孝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並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現在很多人認為孝起源於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至於「孝」起源的時間,一種觀點認為孝觀念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的產物,具體說產生於古代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前期。孝觀念產生的兩個條件已經在時候具備了:一是基於血緣關係而產生的親情,二是個體婚制的建立。另一個觀點認為孝產生於殷代,。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產生於周代。但有一點大家比較認同,就是早在周代的時候孝已經開始在社會流行了。

對於不孝的人,在古代會有專門的法律來制裁。

《孝經·五刑章》指出:「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由此可見「不孝」罪之重。《宋刑統》同唐律的內容大致相同,同樣將不孝列為「十惡」之一,對於「不孝」罪的規定,《宋刑統》卷 1《名例律》中明確指出具體哪些行為是「不孝」,包含「謂告言詛詈祖父母、父母,及祖父母、父母在,別籍異財,若供養有闕,居父母喪,身自嫁娶,若作樂、釋服從吉,聞祖父母、父母喪匿不舉哀,詐稱祖父母、父母死。」

第一,打、罵、告父母。這裡需要陳述三種定罪的法律條文。《宋刑統》卷二十一、二十三《鬥訟律》雲「諸詈祖父母、父母者絞,毆者斬,過失殺者流三千裡,傷者徒三年」、「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這兩條律文表明,子女罵父母,要處以絞刑;打父母,處以斬刑;如果不小心殺了父母,則被流放三千裡;使父母受傷,要處以三年徒刑。如果告發祖父母、父母,則處以絞刑。

同時,「十惡」中的第四條「惡逆」,即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殺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也涉及到不孝的內容。【議曰】解釋:「父母之恩,昊天罔極,嗣續妣祖,承奉不輕。梟鴟其心,愛恭同盡,五服至親,自相屠戮,窮惡盡逆,絶棄人理,故曰惡逆。」其中若是毆打、謀殺祖父母、父母,就構成惡逆,若是「自伯叔以下,即據殺訖,若謀而未殺,自當『不睦』之條。『惡逆』者,常赦不免,決不待時。『不睦』者,會赦合原,惟止除名而已。」而且如果毆打、謀殺其夫之祖父母者,夫之曾高祖者也同上論處。

第二,違反教令和供養有缺。《宋刑統》卷二十四《鬥訟律》指出:「諸子孫違犯教令,及供養有闕者,徒二年。」【疏議】曰:「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於事合宜,即須奉以周旋,子孫不得違犯」;對於父母的膳食應做到《禮記》中所說的「七十貳膳、八十常珍之類」,如果家裡可以供給而故有闕者,各徒二年。但這兩種不孝罪行都必須由祖父母、父母告發,子女才能依上律被處以二年徒刑。並且引用《禮記》中的一句話,「孝子之養其親也,樂其心不違其志,以其飲食而奉養之。」這句話的後兩句正是要求子女應該做到在言論上聽從父母、在物質上供養父母,這樣才是孝敬父母。

第三,別籍異財。「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即祖父母、父母還在世時,子女要求分家產出去而另立門戶的,處以三年徒刑。宋代統治者比較認同和推崇大家庭的家族模式,以共財來保證家長制的實施,確保大家長、族長在家族內部的經濟地位。卷一《名例律》的【議曰】指出:「祖父母、父母在,子孫就養無方,出告反面,無自專之道。而有異財別籍,情無至孝之心,名義以之俱淪,情節於茲並棄,稽之典禮,罪惡難容。二事既不相須,違者並當十惡。」這是對別籍異財被定為十惡的具體解釋。宋代皇帝也曾發布相關的敕令,如宋太祖於開寶二年(969 年)八月丁亥,「詔川峽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別籍異財者,論死」。宋太宗於太平興國八年(983 年)十一月癸丑,「詔川、峽民祖父母、父母在,別籍異財者,前詔並棄市,自今除之,論如律。」可見宋代統治者對大家族的維護,若子女別籍異財,甚至被處以死刑。

此外,宋代戶令規定:「無子者聽養同宗於昭穆相當者。」即沒有子嗣的家庭可以收養同宗的子孫為養子,以確保自己老有所養。對於養子的不孝也作出規定,「諸養子,所養父母無子而捨去者,徒二年。若自生子及本生無子欲還者,聽之。」意思就是,如果養父母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養子不得遺棄養父母,否則處以兩年徒刑;如果養父母有親生兒子,而親生父母沒有其他別的兒子,養子想回到親生父母身邊,法律允許的。可見《宋邢統》對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法律保障,更好的照顧孤寡老人。以上法律條文的規定都是為保證父母在世時的生活,若子女做出任何不孝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總結

孝文化是中國倫理精神、人文精神最典型的傳統文化,崇尚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孝文化的美德意義不僅在於孝子與慈父,而是倫理道德的基礎,在政治上、社會上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正如《詩經》中所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養育我們是十分辛苦的。請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放下手裡繁忙的工作,抽出幾分鐘時間,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問候一聲。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肖波談孝道與中國傳統文化
    9月19、20日,正值傳統中秋佳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播出了湖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波教授談《孝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節目2集。據悉,該節目分為4集,後兩集將於國慶節期間播出。  在19日的節目中,肖波闡述了孝道發展的三個階段以及孝道與中國文化間的關係。
  • 中國傳統相術知識:面相的起源
    中國傳統的相術,能夠經歷千年而不衰,至今依舊能夠給予我們很多經驗上的指導,在其神秘的面紗之下,到底蘊含了怎樣的智慧呢?今天馬不才就給大家講一講,在傳統相術之中面相的起源。面相由來已久,在中國古代,很早就作為統治階級識人用人的工具,甚至史官在記錄歷史人物時,也非常注重對於面相的描述。比如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錄秦始皇的面相:「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這段描述就是正對秦王的這種面相,而具備的個人特徵,忘恩負義,虎狼之心。這是一種經驗性的總結。中國傳統的相術,首先是起源於日常生活經驗。
  • 2019父親節是幾月幾日哪天什麼時候 父親節送什麼禮物好
    2019父親節是幾月幾日哪天什麼時候 父親節送什麼禮物好  父親節禮物送什麼?2019父親節是什麼時候?2019年父親節的日期: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2019父親節是幾月幾日?面對剛剛過去的母親節,想必很多人也發現了在一旁沉默的老父親吧,其實節日基本都是相對的,母親節一過想必父親節也不會太遠了吧,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是什麼時候,該如何表達心意。
  •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時間:2020-08-24 12:08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 立秋匆匆過,轉眼是七月。農曆的七月總是帶著一絲甜蜜又有一絲神秘,畢竟在中國這是特殊的一個月。
  • 愚人節是什麼意思 2020愚人節是幾月幾日 愚人節起源歷史介紹
    還有一天就來到了愚人節了,在這個時候,小編要和大家說一下愚人節的起源,看看這個笑話滿溢的節日的來歷是什麼,起源又是怎麼一回事?  愚人節的英語是April Fools』 Day,也叫做All Fools』 Day。有些人相信愚人節是為了慶祝季節變更,有些人則相信這是因為年曆的變更才形成的節日。
  • 古代傳統文化,圖騰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原始裝飾對服飾的作用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母性的神聖地位與圖騰崇拜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在人類朦昧意識產生初期,還有一種在科學的今天看來是歪曲了的意識(在當時視其為真理),強有力地影響著服飾的起源,這就是原始人對自然、對動植物、對祖先以及靈物和圖騰的崇拜
  • 告訴你|中國本土「父親節」是哪一天?
    中國父親節自有起源,並非「泊來」的節日。中國首個父親節要追溯到民國三十四年,即1945年。由於「八八」漢字的諧音與「爸爸」相同,且「八八」兩字連綴起來,字形好像一個「父」字,以八月八日為父親節,比較符合中國文化,頗具中國特色。
  • 2019年父親節是哪一天?父親節的起源及傳說故事中國父親節由來
    2019年父親節是哪一天??父親節(Father's Day),顧名思義是感恩父親的節日。約始於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節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異。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 2016父親節是哪一天?父親節的由來及各國父親節時間習俗
    節日起源  美國節日起源  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在美國,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魯斯多德夫人 (Mrs.  中國節日起源  父親節並非「泊來」的節日,中國也有自己的父親節,中國的父親節起源,要追溯到民國時期,1945年8月8日,上海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8月8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在父親節這天,人們佩帶鮮花,表達對父親的敬重和思念。
  • 2020印度排燈節是什麼時候?排燈節的起源及風俗介紹
    排燈節又稱印度燈節,是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也是印度最盛大、最著名的節日,將於11 月7日盛大舉行,共慶祝5天。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印度排燈節的起源及風俗。 排燈節又稱印度燈節,是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
  • 中國傳統孝文化的現代傳承與價值轉向
    改革開放後,孝感發揮城市特色,以孝文化為切入點,以「中華孝文化名城」為城市發展目標來推進孝文化建設。  當今社會,老年人的物質養老需求已經不是養老的主要障礙,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是其兒女或社會組織帶給他們的精神慰藉,以及日常居家的生活保障。如果要滿足老年人的這些需求,需要子女有孝心、孝德、孝行,需要培養整個社會的孝文化。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愚人節是什麼意思幹什麼的 4月1日愚人節的來歷故事起源詳解
    愚人節是一個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並且我們對於愚人節這個節日也並不是那麼了解,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那麼愚人節的起源是什麼呢?傳說故事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愚人節的起源:希臘愚人節起源於一個很有名的希臘神話傳說。農業女神得墨忒爾,在希臘是個婦孺皆知的神祗。她具有無邊的法力,可以使土地肥沃,五穀豐登,也可以令田園荒蕪,萬物凋零。
  • 中國傳統節日——元旦的起源和習俗!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為「初始之日」。其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元旦來源元旦在不同時代,所指的具體時間也不一樣。
  • 八月八日「八八節」,原來這才是中國的父親節
    父親節是什麼時候?上海名流如吳稚暉、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覺得,定「父親節」很有意義,有特別加以提倡的必要,便聯名呈請國民政府準予規定每年8月8日為「父親節」,通令全國遵行。後來呈請獲準,8月8日就正式成為中國的「父親節」了。
  • 端午節的起源:並不是因為屈原和伍子胥,而是風俗融合的結果
    端午節作為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被國人稱為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等等。端午節的日期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而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投汨羅江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還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
  • 重陽節的來歷由來起源及傳統習俗
    重陽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201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2019年重陽節是10月7日,農曆九月初九,星期一。
  •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中元節是什麼意思起源介紹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什麼意思?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三元這樣的概念,三元是指,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可能很多人對中元節和上元節的區別不是很明白,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時候。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三元什麼時候,他們又都是什麼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意思?
  • 端午節的起源及民俗活動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也是迄今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唯一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如今的端午已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節日。(註:2005年11月24日,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申遺」之爭暫時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消息傳來,在中國學術界及民間再度引起軒然大波。2009年10月30日,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漫談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來歷
    漫談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來歷文:枯木文房清供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一種文人嗜好興趣的雅稱。文房和清供本來是分開的,文房指的是文人書房,清供指的是清雅的供品,二者結合在一起,是儒釋道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結果。明·仇英·《臨宋人畫軸》在這一時期,儒家、道家、佛家相互並存,相互競爭,相互借鑑,相互吸收,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中庸的書房文化,那就是文房清供。清供,起源很早,最早是古代祭祀習俗文化的一種延續,人們在廟堂几案陳列供品,祭拜神靈和祖先,後來逐漸發展為在居室書齋陳列物品,以示虔誠,而清供之風主要形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