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
昨天,整個車圈都在跟著魏建軍和他新發布的小電影問這個問題。是走心的熱淚盈眶,還是走帳的恰飯投放,已經不重要了,集體高潮是確實的。
他給自己和長城提出了一個充滿焦慮感的命題:長城汽車能活到明年嗎?然後小心翼翼的審視著從前的成就,那些成功經驗本來或許可以編寫一本成功學,現在被他視為可能成為的羈絆。
三十而立的長城汽車
六十年為一甲子。如果說,一個甲子可以被視為一個輪迴,那麼,長城汽車才剛剛過半。
棋至半局,勝負難料;人至半途,終局不明。因此,在企業30周年之際,「魏建軍之問」在讓外界感到詫異的同時,也讓人深覺自然。
在中國,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7-8年,因此,長城汽車是值得欣慰與讚嘆的,它屬於出類拔萃的那一方。
1990年,魏建軍接下了長城汽車的前身——長城工業公司,自任總經理。
在當時,這位年方26歲的青年已經展現出常人所沒有的膽略。因為長城工業公司是個爛攤子,負債200萬元——在那個人均月薪只有50塊的年代,這絕對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從沒有準生證到沒有核心技術,從多品類發展到聚焦SUV,他們走過的每一步都伴隨著錐心之痛。
2003年,魏建軍榮升中國汽車首富,有人問他,這13年裡讓你感到最艱難的事情是什麼?他答:「從內心裡說我真回憶不出哪一件最困難。確實都比較難,每天都是難事,也就覺不出難了。」
2019年,長城汽車連續4年銷量突破百萬輛。哈弗品牌連續十年奪得中國SUV市場年度銷量冠軍,WEY成為首個達成30萬輛的中國豪華品牌,歐拉主力熱銷車型歐拉R1實現在新能源A00級細分市場銷量增速第一,長城皮卡連續22年銷量第一。
但是,如果要和世界上的偉大企業類比,它又顯得相對稚嫩。美國的大企業平均壽命可達40年,日本的更是長達58年。僅在汽車行業,奔馳、寶馬、奧迪、標緻、福特、凱迪拉克等等,都誕生了超過百年以上,和它們相比,30歲的長城汽車只是一個小夥子。
初生的牛犢可以不怕虎,但仍要有敬畏之心。
冬日的反思
在汽車行業帶領長城汽車風風雨雨30年的魏建軍,早已感受到車市寒冬不期而至。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站上2880萬,當人們在期盼何時站上3000萬輛的高峰時,中國車市迎來了近30年來的首次下滑。之後的2019年車市繼續下跌,同比險些跌入兩位數。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給汽車行業帶來沉重打擊,上半年車市繼續下跌22%。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當下的每一年,可能是過去十年中最壞的一年,但是一定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的確,汽車行業到了生死存亡的大洗牌時代。過去一段時間,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危機兵臨城下,生死已經不是說說而已,「中國市場最終僅會剩下五六家車企」的一語正慢慢成讖。
就連現在活得很好的企業,甚至全球的頭部大汽車集團,無論是銷量、還是利潤,都在出現倒掛現象,比如2019年度,戴姆勒的銷量在與同期持平的基礎下,淨利潤就同比暴跌6成。而全世界最賺錢的汽車企業豐田,也拉響警報稱2020年度豐田的利潤將暴跌80%,創9年以來的新低。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長城汽車用三十年的積澱,迎接巨變,擁抱未來,而掌舵人魏建軍這場關乎生死的思辨,關乎長城汽車未來的道路,更讓人看到長城汽車向死而生的決心。
受盡煎熬後,三十而立的長城汽車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階段性勝利。但就像他在電影中的自白,以往的成功有可能成為束縛。但仔細想想,這個解決方案他已經逐漸給出了。實際上作為一個皮卡起家的廠商,長城正是通過及時轉型而成為了SUV製造商,從一個小眾廠商成為大眾品類廠商。
哈弗品牌全球累計銷量600萬的確是非常輝煌的數字。可就像歐洲五大聯賽少有球隊能在極其輝煌的勝利之後保持常勝一樣,普通人都太容易滿足,這需要有極大生存焦慮或野心的人,才能讓企業保持飢餓狀態,從成功的陶醉中解脫出來。
於是在哈弗逐漸站穩腳跟之後,魏建軍又開始醞釀新一輪風暴,與合資的直接交鋒始終不可避免,如果說走出國門是第二步,那麼品牌升級打內戰就是第一步。這應該是魏建軍繼皮卡轉型SUV之後的第二個重大應變舉措。
如今WEY的累計銷量達到了34萬,但我認為數字其實是次要的,關鍵在於你能在哪個層面上和合資產品對話了。
WEY系列已經在15-17萬的區間上佔據了一定的話語權,是不少自主品牌夢寐以求的能力,你不得不承認,魏建軍的及時變通之道,讓長城汽車在哈弗之上探出了不止一個身位,這在品牌價值上絕對比市場佔有率意義還要大。
簡單來看,魏建軍把一個看似固定的聚焦產物,打造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多變性母體,一般的SUV品牌從硬派往都市轉型,而長城則恰恰相反,你很難想像它可以衍生出如此多的物種。
寫在最後
時代的經緯,藏在叩問未來的腳步裡。
事實證明,未雨綢繆的魏建軍,早已帶領長城汽車全球播種,亟待開出勝利之花。目前,長城汽車已先後在日本、美國、德國、印度、奧地利和韓國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構建了以保定總部為核心,涵蓋歐洲、亞洲、北美的「七國十地」研發格局。生產上,「11+5」全球化生產布局已趨於完善,俄羅斯圖拉工廠成為長城汽車進軍歐洲市場的橋頭堡,印度和泰國工廠的落地,更推動長城汽車進軍東南亞市場,與日系一決高下。
魏建軍帶領下的長城汽車,用過去三十年的發展,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車企的康莊大道,不僅奪回了中國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終結了合資品牌在中國的暴利時代。特別是在SUV、智能化領域,長城汽車既是先行者更是引領者,未來更將助力中國汽車主導新一輪的全球汽車產業變革。
從一個小廠發展成為立足全球的集團公司,從保定的鄉鎮企業發展成為中國汽車品牌領頭羊,30年前,長城汽車從風雨中一路走來,30年後,它要頂著更大的風雨昂首闊步而去。
圖 |長城汽車&網絡
文 |豆豆
編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