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最能使人感到詩意與唯美,或雨恨雲愁,或刻霧裁風,好的文字如摘豔薰香一般傾醉靈魂、驚豔時光,迴蕩於心間久久無法消去。然而你是否曾感受過來自古詩詞的恐怖氣息?
很多人首先想到了「詩鬼」李賀,李賀詩中的鬼魅形象比比皆是,詭譎誕幻,陰森可怖,令人陡生寒意。不過李賀的風格更多的是奇幻浪漫,雖大量涉及,但多有虛化,沒有一首直擊心臟的恐怖力作。
另外,杜甫其實也寫過不少「鬼氣」之作,比如《祠南夕望》中的「山鬼迷春行」,《天末懷李白》中的「魑魅喜人過」。而且,「鬼吹燈」最早就是出自杜甫筆下!
《移居公安山館》詩中有「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一句。然而,杜甫詩歌中的「鬼」皆是直來直去,不藏著掖著,就是擺在讀者眼前看,所以便少了幾絲神秘的恐怖感,達不到驚悚的效果。小解認為古詩詞界最驚悚的一首作品當屬清朝文學家黃仲則的《點絳唇》,它如鬼故事一般,具有很強的「嚇人」技巧性,在平和之中忽然骨寒毛豎,令人大驚失色。
《點絳唇》清·黃仲則
細草空林,絲絲冷雨挽風片。瘦小孤魂,伴個人兒便。寂寞泉臺,今夜呼君遍。朦朧見,鬼燈一線,露出桃花面。
「細草空林,絲絲冷雨挽風片。」這首詞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陰寒寂靜的氛圍:細草必然高,空林必然深邃,其中隱藏著什麼呢?雨已經夠冷了,而作者又將看不見的風具象化,足見風之凜冽——此情此景,已讓人不寒而慄。
「瘦小孤魂,伴個人兒便。」原來是一個孤魂野鬼,準備找個人尋個方便。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了《倩女幽魂》電影中的鏡頭:夜黑風高,風簌簌地吹著竹林,隨著鏡頭一轉,小倩映入眼帘,頗具仙氣卻暗含殺機,她在等待,在打量著過路的行人。
「寂寞泉臺,今夜呼君遍。」如果說上片營造了畫面感,那麼這一句作者開始將聲音灌入讀者腦海之中。此「瘦小孤魂」假裝一位孤單無助的女子,她一遍遍地喊著行人,企圖行人過去幫助她或者發生一段孽緣,結果可想而知,行人若前往,必有去無回。
「朦朧見,鬼燈一線,露出桃花面。」這一句描寫了行人的所見所感,他朦朧之中,看見燈火忽明忽暗,恍惚一閃,一個笑面桃花的女子臉龐突現。這種感覺,像極了現在恐怖片的常用套路,比如風雨之夜關上窗戶回過頭,一個臉突然出現。
而且,這也與小倩的情節十分相似,小倩吸取男人之陽氣,可謂心狠毒辣,但她同時又是千姿百媚,令男人無法抗拒。果然,文學中的「女鬼」都是美豔無比的,這也寄託了作者們的心願,那就是他們之間能發生一段奇幻浪漫的愛情故事。
讀完之後,大家是否能夠感受到那透心的涼意呢?那麼黃仲則為何要寫這樣一首「鬼詞」呢?小解認為,黃仲則表達的主題無非是兩個方向,一是曠世的孤獨,二是對「小倩」的殷切嚮往。
黃仲則,即黃景仁,就是那個寫下「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才華橫溢卻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他出身貧寒,少年就有詩名遠揚,但為了生計只能疲於奔波,最終也沒立下功名,反而窮困潦倒,客死異鄉,年僅35歲。
那麼黃景仁在這首《點絳唇》中所蘊含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一來是對自己壯志難酬、入仕無門的孤獨傾訴,二來「桃花面」則是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他多麼希望生活能夠有所起色,而且是洶湧而來的那種,雖然有些可怕,但怎麼也是美好的。
這就是最令人驚悚的一首古詩詞,來自黃仲則之手,這是一首詞,也是一個夢,一夢不須要成真,但卻必須美麗,黃仲則把人生的顛沛釀成了偉大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