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許多人對酒,有特殊的愛好,非常喜歡喝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像我們國內就有一些好酒,比如說像茅臺,五糧液之類的,但是這些好酒都太貴,但是市面上許多裝在瓶子裡面賣的酒都是酒精勾兌,很難喝到純糧食釀製的酒。
於是許多人都想自己,用五穀雜糧來釀製好酒,自己釀製的酒,比外面酒精高度的酒,健康、安全、衛生、好喝,而且釀酒也是挺好玩的,也可以當成一種生活的樂趣!玩著!玩著!就有好酒喝!
那麼,一斤糧食能夠釀出幾兩酒呢?
前面也說到,不同的糧食,還有不同的加工工藝手法,最終所釀製出來酒的比例也是不一樣的。
就比如這個高粱酒:
如果,使用100斤的高粱糠,採用麯子發酵發酵,最終能夠生產出來60度的高粱酒,大約在2 5斤這樣,這種古法釀酒,產量不高,但是酒的品質好好喝。
如果,使用100斤的高粱糠,採用糖化黴釀酒法,最終能夠生產出來60度的高粱酒,大約在50斤到60斤,這種新工藝手法產量翻了差不多一倍,但是這種高粱酒的品質明顯下降,沒有那麼好喝。
就比如這個米酒:
如果,使用100斤大米,採用酒麴 ,蒸餾釀酒法,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量出50度的,米酒大約有80斤,如果是要求度數低一點的,40度的通常也有100斤。
就比如這個 玉米酒:
如果,使用100斤玉米,再配合酒麴 ,蒸餾釀酒,一般情況下可以量出50度左右的玉米酒,大約在60斤,產量沒有大米釀的酒那麼多,玉米酒也沒有米酒好喝。
上面的這些都是普通蒸餾釀法,用糧食釀製出來的酒,如果是想要釀製醬香型的酒,那麼釀造工藝就更加複雜,發酵時間比較久,釀製好酒之後,陰涼乾淨通風乾燥的地方,安置這些美酒,醬香型的白酒出酒率大概就是30%左右。濃香型的出酒率大概是在40%左右。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見酒的品種非常的多,要葡萄酒,玉米酒,米酒,高粱酒等等,總之,在所有食物當中,含有足夠的澱粉的糧食,都可以拿來釀酒,只是最終不同糧食釀出來的酒,出酒的比例也是各不相同,在日常的糧食當中,人們比較愛喝的就是葡萄酒和米酒高粱酒,不同食物釀出來的酒的味道也是各不相同深受不同的人喜歡,我這裡比較流行釀葡萄酒和米酒,我們這裡都是用上好的大米釀製上好的米酒。
中華民族,對於穀物釀酒,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人們最早釀出來的酒是黃酒,大概只有幾度,後面到了宋朝,有人掌握了酒麴釀酒的方法,開始大量使用酒麴釀酒酒的度數提升到了10多度。
糧食經過煮熟發酵之後自帶酒精自帶酒度,已經含有一股酒的味道,但是度數比較低,經過用專門的道具進行蒸餾之後,前期流出來的酒,被稱之為「酒頭」,最後面流出來的酒,被稱之為「酒尾」,通常人們 ,在釀酒過程中,都是掐頭去尾,就是要去掉蒸餾酒的兩頭酒頭和酒尾,酒頭度數太高,不合適飲用,酒精含量太高,飲多了容易傷身,酒尾度數太低,不好喝不易保存,因此,蒸餾釀酒都是取中間部分,酒的度數一般都是在50度到60度之間,這些酒都是取酒中的精華,最為好喝的部分。一般真正好的成品酒,是要經過老師傅,用不同批次,不同度數的酒,相互之間勾兌,最終得到一定度數的酒,把高度酒和低度酒兩者之間調和,這種工藝在釀酒裡面叫做「加漿」,最終得到了你想要的度數的酒。
好酒身上的一些品質:
首先,一般來說,好酒都是用純穀物釀造,用五穀雜糧釀出來的酒,不口乾,不上頭,不辣喉嚨。
其次,用各種五穀雜糧釀出來的酒,有不同的味道,好酒也有酸、甜、苦、辣、鹹五味之分,剛喝下第一小口時就會感覺。比較順口,舒服,舌尖不會感覺到特別刺激感,舌頭周圍可能有點酸,但是,牙齒和嘴唇之間會覺得香氣味四溢,但是不會感覺到沉悶,呼吸之間有一股米酒的芬香,留下喉嚨之後感覺有點苦,但是很快就感覺到有一點甜的感覺。
其次,好酒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口喝酒,一杯好酒下去,人也感覺到舒服有精神,即使喝得太多過頭了,第2天也不會,頭痛,或者精神不好。
總而言之,有興趣愛好的朋友,可以自己請當地的師傅上門幫忙釀製米酒,釀製出自己喜歡喝的美酒佳餚,美酒佳餚,可遇而不可求!喜歡釀酒的朋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分享自己的釀酒經驗。
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順手點個讚,關注收藏轉發一下,非常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