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時代,
卻有這麼一批人反其道而行之,為了變醜而自毀容貌?
今天頭OK就帶你來了解世界上最後一批紋面女她們的故事。
位於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西部,
雲南西北部與緬甸交界的邊境上的獨龍江鄉,
東岸的高黎貢山,西岸的擔當力卡山,
像是兩大門神一般守護著這片人間秘境,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神聖感隨之而來。
也是在這裡,生活著這樣一群與世隔絕的人,被稱為「太古之民」的獨龍族,
他們是獨龍江最早的主人,稱自己「從太陽升起的方向」搬遷而來。
東西兩岸的獨龍族人「隔岸談話聽得見,見面握手走三天」,
只有「飛」過峽谷,才能不斷絕兩岸間的聯繫。
他們有很多相當奇異的習俗,比如紋面女。
《新唐書》稱「文面濮」,《南詔野史》稱「繡面部落」,
由此可見獨龍族紋面由來已久。
少女十二三歲時就要紋面,表示成年之意 ,而且出嫁前必須紋面。
紋面的方式也很原始,
先用竹籤蘸上鍋底的菸灰,在臉上描好紋形,
一手持竹釧,一手拿拍針棒沿紋路打剌,
每剌一針,即將血水擦去,馬上敷上鍋菸灰汗,
接著再用鍋煙子水和龍膽草(可起到消炎作用)搗和成的汁液,
反覆揉擦刺紋,讓其滲入皮膚底層,
鍋煙子水和龍膽草汁液要事先在碗裡泡上三天三夜。
過三五天,創口脫閘,皮肉上就呈現出青藍色的斑痕,
成了永遠也擦洗不掉的面紋,又一紋面女誕生。
紋面是件很痛苦的事兒,
從早上七八點鐘開始紋,到下午七八點鐘才能結束。
紋的時候很疼,慢慢就會腫起來,
眼睛腫得像雞蛋,嘴巴也疼到張不開,
這種劇痛導致她們十天半個月都無法吃飯。
這些紋了面的女人老了皮膚鬆弛之後,
加上臉上已經變了色的刺青,看起來會十分嚇人。
那麼她們為何寧願忍受這份痛楚也要去紋面呢?
關於這其中來由,眾說紛紜。
相傳這個民族的女性皮膚和身材都很好,秀色可餐,
為了防止當時部落國王看到當地貌美的姑娘,
心生歹意,將她們全都擄回去。
為求自保,獨龍族女子只能用毀容來抵抗。
也就是說,紋面,是為了躲避危險而採用的一種自我保護。
『
第二種說法,紋面的圖案是獨龍族家族區別的象徵,
根據不同的圖案,就能知道大家分別從哪一個氏族而來,住在哪個村莊。
這個說法,我驚呆了!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豈不是相當於把快遞的收貨地址寫在臉上了嗎?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我更傾向於的。
獨龍族人認為,人死後,靈魂要去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只有紋了面的人才能找得到正確的路,不紋面的就會迷失方向,
找不到路,靈魂去不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人死後的靈魂,會變成蝴蝶,
所以紋面的圖案,是根據蝴蝶展翅的樣式來繪製的。
直至今日,這其中謎底也沒能解開。
但能確定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
越來越多獨龍族人和外界有了接觸,
本土文化也有所剔除,如今,年輕的獨龍族女子不再紋面,
獨龍族紋面女的傳統已經失傳,僅剩下36名紋面女。
隨著這批紋面女的相繼去世,
這一習俗文化會出現在「教科書」裡,出現在「影像」裡,
卻唯獨不能再真真切切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十年之後,獨龍江再無紋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