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們,開篇先請學首歌:
啞門勞宮三陰交, 湧泉太溪中脘瞧,
環跳三裡合谷並, 此是回陽九穴真。
以上提到的這九個穴位,可了不得。《針灸大成》中記載:若患者處於病危狀況,出現亡陽危症,或亡陰導致亡陽之時,醫者當緊急於此穴施針灸治以回陽救逆。此九穴都是臨床急救,單用很有效,若配在一起更為有效。
例如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古代很多醫家面對垂危的病人,多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如果在這個穴位上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比較危險了。
那這麼厲害的九個穴位,喜愛艾灸的人可不能不清楚,一定要懂得它們的「運作機制」,為日後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礎!
一、啞門穴
這可能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沒了解過的穴位。
啞是不能發聲的意思,門是出入的門戶,啞門穴是指督陽之氣在這裡冷縮散熱。
啞門穴在被刺激後是會出現短暫的頭暈或是倒地狀況,所以點啞門穴是一種防身的方法。如果要按摩的話,一定要謹慎!
正確的按摩,可以很好的治療頑固性的頭痛、精神煩躁、鼻孔出血、嘔吐不止以及癱瘓等不適和疾病狀況,尤其是對於長期失眠的人群來說,能幫助緩解失眠的狀況。
二、勞宮穴:安心神的良方
勞宮穴是手厥心包經上的一個穴位,在人的手心裡。它的簡易取穴方法就是虛握拳,中指指尖正抵(手心)的位置,它對暈厥有很大的救治功效。
中醫認為按摩、艾灸刺激勞宮穴有鎮靜安神、健腦益智的功效,是解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有人稱勞宮穴是「勞累了以後去休息的宮殿」,多按揉它能起到以下兩點作用:
1、治療失眠、神經衰弱——因勞宮穴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可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右掌按摩左勞宮,左掌按摩右勞宮各36次,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促進睡眠。
2、緩解緊張或疲勞——參加面試等重要的場合,人有時會緊張的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這在中醫屬於心神不安,心火妄動。
這時可以拇指按壓勞宮穴(左手效果最好),其餘四指置於手背處,拇指用力按壓揉動,約30秒~1分鐘即可鎮定心神。
三、三陰交:女性的必備穴
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
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溼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溼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
而常揉三陰交,可以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證女人的魅力。
1、保養子宮和卵巢。人體的任脈、督脈、衝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同起於胞宮(子宮和卵巢)。
每天晚上5點—7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子宮和卵巢。女人只要氣血暢通,就會面色紅潤白裡透紅,睡眠踏實。
2、緊緻臉部肌肉,使臉部不下垂。常關注養生的人都知道,飲食無節制、喝酒無節制,就會傷害脾,臉上及全身肌肉會更快的鬆弛,老態驟然顯現。
如果想在40歲之後,保證臉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飲食要規律之外,還要經常在晚上9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健脾,因為三陰交是脾經的大補穴。
3、調月經、去斑、去皺、祛痘。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匯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
只要每天晚上9點—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去皺。不過,要堅持每天按揉,按揉一個月之後,才能看得到效果。
四、湧泉穴:人體強腎的源泉
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
1、益腎固精
2、強身健體
《韓氏醫通》指出:「多病善養者,每夜令人擦足心(湧泉),至發熱,甚有益。」
通過刺激湧泉,能起到培補元氣,振奮人體之正氣,調整臟腑之功能,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強身保健之目的。
3、治療失眠
按摩湧泉穴具有引虛火下行、鎮靜,安神、降血壓等作用,可以加強"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功能,因此有助於治療失眠之頑症。
日常保健選擦、按、揉之法足宜,運用時可選其一種或數種同用。
1、擦湧泉穴法:即用手掌小魚際側或食、中、無名三指著力在湧泉穴上來回摩擦,以深層透熱為好。
2、按湧泉穴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壓足心湧泉穴,按下片刻後再提起,一按一放,反覆進行,以能耐受為度。
3、揉湧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為宜。
另外,艾灸湧泉穴值得一提。可於每晚臨睡前用艾條灸湧泉穴15-20分鐘,可治療失眠以及多種疾病,尤其對虛寒證效果更好,但陰虛火旺者不宜用此法。
五、太溪穴:慢性腎病的良藥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按摩、艾灸它能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這些原動力被調動起來後就被儲藏到湧泉穴中,它既補腎陰,又補腎陽。
它能調理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具體介紹可看前幾天發布的《人體有個穴位,堪稱十全大補藥!北京最貴醫生:灸它定生暖!》
六、中脘穴:治療胃病的專家
中脘穴屬任脈,被稱為胃的「靈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主治各種胃腑疾患,如絕大多數的胃病及十二指腸疾病,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常用的方法是摩揉法,即是雙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行圓周推動。
注意手下與皮膚之間不要出現摩擦,即手掌始終緊貼著皮膚,帶著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組織做小範圍的環旋運動。使腹腔內產生熱感為佳。
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但飯後半小時做最好,力度不可過大,以免出現疼痛和噁心。
七、環跳穴:一切下肢疾病的必選穴
這似乎又是一個不常見的穴位,但它是調理一切下肢疾病的要穴!
環跳穴隸屬於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交會。按摩環跳穴可以起到激發經氣、疏理氣血瘀滯的作用。經絡疏通了,氣血暢通了,疼痛自然也就隨之消除了。
所以,經常按摩環跳穴,對於坐骨神經痛具有非常好的調理、改善的作用。
另外,環跳穴與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相交會,且膽經循行路過腿部,根據「經之所過,主之所及」的理論,按摩刺激環跳穴,還可用於緩解和調理腰腿部的病症。
因此,對於有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痺、半身不遂等病證的灸友來說,刺激環跳穴是必選項!它能疏通膽經及膀胱經這兩條經脈,調和兩條經脈當中的氣血,疏通經絡、祛風散寒,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八、足三裡穴:效如參茸的滋補品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良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之功。
它適用於一切虛損性疾病,如治療營養不良引起的貧血、產後術後、大病初癒、久患消耗性疾病等。
可用同側的拇指按揉,也可以用艾條灸。因為小腿部皮膚較厚,按摩的力量可以適當大些。但用力時不可以憋氣,否則容易引起血壓上升。
九、合谷穴:抗擊疼痛的自然療法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止痛,通絡開竅之功。中醫認為,合谷穴能夠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它適用於各種疼痛,無論外傷還是內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尤擅緩解晚期癌症病人的惡性痛!
此外,還可以治療頭暈、噁心等各種異常症狀。
最簡單方便的操作就是按揉了,用對側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處皮膚,以感到酸脹且能夠忍受為度。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艾匠】公眾號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