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整理!補火助陽的回陽九穴,艾灸人必學透!

2021-01-08 網易

  灸友們,開篇先請學首歌:

  啞門勞宮三陰交, 湧泉太溪中脘瞧,

  環跳三裡合谷並, 此是回陽九穴真。

  以上提到的這九個穴位,可了不得。《針灸大成》中記載:若患者處於病危狀況,出現亡陽危症,或亡陰導致亡陽之時,醫者當緊急於此穴施針灸治以回陽救逆。此九穴都是臨床急救,單用很有效,若配在一起更為有效。

  例如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古代很多醫家面對垂危的病人,多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如果在這個穴位上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比較危險了。

  那這麼厲害的九個穴位,喜愛艾灸的人可不能不清楚,一定要懂得它們的「運作機制」,為日後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礎!


  一、啞門穴

  這可能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沒了解過的穴位。

  啞是不能發聲的意思,門是出入的門戶,啞門穴是指督陽之氣在這裡冷縮散熱。

  啞門穴在被刺激後是會出現短暫的頭暈或是倒地狀況,所以點啞門穴是一種防身的方法。如果要按摩的話,一定要謹慎!

  正確的按摩,可以很好的治療頑固性的頭痛、精神煩躁、鼻孔出血、嘔吐不止以及癱瘓等不適和疾病狀況,尤其是對於長期失眠的人群來說,能幫助緩解失眠的狀況。


  二、勞宮穴:安心神的良方

  勞宮穴是手厥心包經上的一個穴位,在人的手心裡。它的簡易取穴方法就是虛握拳,中指指尖正抵(手心)的位置,它對暈厥有很大的救治功效。

  中醫認為按摩、艾灸刺激勞宮穴有鎮靜安神、健腦益智的功效,是解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有人稱勞宮穴是「勞累了以後去休息的宮殿」,多按揉它能起到以下兩點作用:

  1、治療失眠、神經衰弱——因勞宮穴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可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右掌按摩左勞宮,左掌按摩右勞宮各36次,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促進睡眠。

  2、緩解緊張或疲勞——參加面試等重要的場合,人有時會緊張的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這在中醫屬於心神不安,心火妄動。

  這時可以拇指按壓勞宮穴(左手效果最好),其餘四指置於手背處,拇指用力按壓揉動,約30秒~1分鐘即可鎮定心神。


  三、三陰交:女性的必備穴

  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

  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溼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溼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

  而常揉三陰交,可以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證女人的魅力。

  1、保養子宮和卵巢。人體的任脈、督脈、衝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同起於胞宮(子宮和卵巢)。

  每天晚上5點—7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子宮和卵巢。女人只要氣血暢通,就會面色紅潤白裡透紅,睡眠踏實。


  2、緊緻臉部肌肉,使臉部不下垂。常關注養生的人都知道,飲食無節制、喝酒無節制,就會傷害脾,臉上及全身肌肉會更快的鬆弛,老態驟然顯現。

  如果想在40歲之後,保證臉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飲食要規律之外,還要經常在晚上9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健脾,因為三陰交是脾經的大補穴。

  3、調月經、去斑、去皺、祛痘。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匯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

  只要每天晚上9點—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去皺。不過,要堅持每天按揉,按揉一個月之後,才能看得到效果。

  四、湧泉穴:人體強腎的源泉

  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

  1、益腎固精

  2、強身健體

  《韓氏醫通》指出:「多病善養者,每夜令人擦足心(湧泉),至發熱,甚有益。」

  通過刺激湧泉,能起到培補元氣,振奮人體之正氣,調整臟腑之功能,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強身保健之目的。

  3、治療失眠

  按摩湧泉穴具有引虛火下行、鎮靜,安神、降血壓等作用,可以加強"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功能,因此有助於治療失眠之頑症。


  日常保健選擦、按、揉之法足宜,運用時可選其一種或數種同用。

  1、擦湧泉穴法:即用手掌小魚際側或食、中、無名三指著力在湧泉穴上來回摩擦,以深層透熱為好。

  2、按湧泉穴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壓足心湧泉穴,按下片刻後再提起,一按一放,反覆進行,以能耐受為度。

  3、揉湧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為宜。

  另外,艾灸湧泉穴值得一提。可於每晚臨睡前用艾條灸湧泉穴15-20分鐘,可治療失眠以及多種疾病,尤其對虛寒證效果更好,但陰虛火旺者不宜用此法。


  五、太溪穴:慢性腎病的良藥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按摩、艾灸它能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這些原動力被調動起來後就被儲藏到湧泉穴中,它既補腎陰,又補腎陽。

  它能調理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具體介紹可看前幾天發布的人體有個穴位,堪稱十全大補藥!北京最貴醫生:灸它定生暖!》


  六、中脘穴:治療胃病的專家

  中脘穴屬任脈,被稱為胃的「靈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主治各種胃腑疾患,如絕大多數的胃病及十二指腸疾病,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常用的方法是摩揉法,即是雙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行圓周推動。

  注意手下與皮膚之間不要出現摩擦,即手掌始終緊貼著皮膚,帶著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組織做小範圍的環旋運動。使腹腔內產生熱感為佳。

  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但飯後半小時做最好,力度不可過大,以免出現疼痛和噁心。


  七、環跳穴:一切下肢疾病的必選穴

  這似乎又是一個不常見的穴位,但它是調理一切下肢疾病的要穴!

  環跳穴隸屬於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交會。按摩環跳穴可以起到激發經氣、疏理氣血瘀滯的作用。經絡疏通了,氣血暢通了,疼痛自然也就隨之消除了。

  所以,經常按摩環跳穴,對於坐骨神經痛具有非常好的調理、改善的作用。

  另外,環跳穴與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相交會,且膽經循行路過腿部,根據「經之所過,主之所及」的理論,按摩刺激環跳穴,還可用於緩解和調理腰腿部的病症。

  因此,對於有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痺、半身不遂等病證的灸友來說,刺激環跳穴是必選項!它能疏通膽經及膀胱經這兩條經脈,調和兩條經脈當中的氣血,疏通經絡、祛風散寒,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八、足三裡穴:效如參茸的滋補品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良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之功。

  它適用於一切虛損性疾病,如治療營養不良引起的貧血、產後術後、大病初癒、久患消耗性疾病等。

  可用同側的拇指按揉,也可以用艾條灸。因為小腿部皮膚較厚,按摩的力量可以適當大些。但用力時不可以憋氣,否則容易引起血壓上升。


  九、合谷穴:抗擊疼痛的自然療法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止痛,通絡開竅之功。中醫認為,合谷穴能夠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它適用於各種疼痛,無論外傷還是內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尤擅緩解晚期癌症病人的惡性痛!

  此外,還可以治療頭暈、噁心等各種異常症狀。

  最簡單方便的操作就是按揉了,用對側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處皮膚,以感到酸脹且能夠忍受為度。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艾匠】公眾號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國醫大師賀普仁-火針臨床常用對穴30組
    對穴療法又稱雙穴療法,就是選用兩個在治療上互相配合,發揮協同作用的穴位進行治療的方法。賀老在臨證治療中非常重視各個穴位的基本特性和主治性能。勞宮配照海治療口腔潰瘍,在《景嶽全書》中記載:「口瘡者,下焦陰火也……」勞宮為心包經滎穴,五行屬火,照海為腎經,五行屬水,兩穴相配既滋腎陰又清心火。
  • 最強的健脾大補穴——太白穴!輸、原一體,補後天之本的特效穴!
    太白穴,太同大,是廣大,高大的意思,白代表肺金,也有明亮的意思,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從五行上看,脾屬土,所以脾經又稱土經,作為脾經上的穴位,太白穴也屬土,說到太白穴的位置你肯定不陌生,它的位置也很好找,將一隻腳擱在另一隻腳上,就會看到腳部的中心有一條橢圓形的弧線,這就是足弓,這個弧形的起始點就是太白穴所在的位置
  • 人有十二井穴,艾灸井穴會有特殊的作用!
    一個專門跟艾灸死磕的公眾號點擊上方綠標即可聆聽最美音樂文:第五輕柔 | 中醫傳播者 | 素材來源:網絡整理補陽氣,祛寒溼,療傷痛科學養生,健康長壽吾艾保健養生號中的一股清流古人云,問好藥,必學中醫、學中醫,必學經絡、學經絡,必學穴位、學穴位,必了解五腧穴。
  • 「餓瘦」不如「補瘦」!減肥還需先補脾!這樣艾灸就對了
    所以,想要減肥,想要身形苗條性感,就要先補脾。不補脾,你就減不了肥!健脾就是最安全綠色的減肥法。艾灸健脾能幫助氣血運行,增加身體的陽氣,從而把體內「痰溼」等廢物蒸發出去!健脾減肥4大穴位1、太白穴太白,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
  • 金針王樂亭:十全大補穴
    導讀: 十全大補湯我們都很熟悉,汪昂在他的著作《湯頭歌訣》中曾贊道:十全大補補方雄。言其補益之力大,允為補方之魁。那麼,哪些穴位搭配,能被稱為十全大補穴,可以媲美十全大補湯呢?
  • 腳上的這個保健要穴,艾灸它居然還有這4種妙用
    穴位釋義大敦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水泉,大順。屬足厥陰肝經。大敦是足厥陰肝經的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大為小之對,敦即敦厚,此穴在大趾內側,局部肌肉敦厚,故名大敦。一說「足大指爪甲根後四分節前」(《針灸集成》)。大敦。大敦,即大樹敦也,在此意指穴內氣血的生發特性。
  •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 按這幾個穴效果最好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其中,補氣有補元氣、補脾氣、補肺氣、補心氣、補腎氣之分。補元氣—神闕穴元氣,也稱原氣,是維持人體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肚臍部的神闕穴為任脈上的重要穴位,為五臟六腑之本,是人體元氣匯聚的地方,經常按摩能激發元氣,使人元氣充足,延年益壽。取穴:神闕穴在腹中部,臍中央。
  •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腳三火( 火連穴,火菊穴, 火散穴,)
    取穴:當第一蹠骨內側,距趾骨與蹠骨關節一寸五分。手術:針深五分至八分。注意:單腳取穴,孕婦禁針。說明及發揮:※火連穴位置與脾經之太白穴位置相符。※本穴治前頭痛、眉稜骨痛療效甚佳。【火菊穴】部位:在火連穴後一寸。
  •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臨證心得
    主穴:通裡(雙)、太衝(雙),配穴:列缺(雙)、照海(雙)、啞門、上廉泉。手法:平補平瀉。7d為1個療程,每日1次。針刺得氣後即起針,不留針。 針刺1個療程後患者能小聲說話,2個療程後語言恢復。予參蘇理肺丸、逍遙丸以善其後。
  • 董氏奇穴 十十部位 正會穴
    取穴:正坐,以細繩豎放頭頂中行,前垂鼻尖,後垂頸骨正中,另以一繩橫放頭頂,左右各垂耳尖,此兩繩在頭頂之交叉點是穴。手術:針深一分至三分。[詮解發揮]穴名新釋:在頭部正中央,為多條經絡之交會,故名。定位及取穴:即百會穴,在頭頂之正中央。
  • 行間穴
    行間穴的作用行間穴意義:肝經水溼風氣由此順傳而上。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溼熱水氣。運行規律:一是吸熱後上炎天部,二是循肝經傳至太衝穴。行間穴功效:生風化火。行間穴有疏肝洩熱,舒利胸脅,清肝瀉熱,涼血安神,熄風活絡的作用。
  • 太衝穴養肝的五大穴位之一
    那麼,太衝穴養肝的五大穴位之一?下面和專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太衝穴「太衝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釐米處,堪稱*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衝穴」比作*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衝穴」,可以把*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 眉稜骨痛組合穴一- 絲竹空透魚腰+攢竹透魚腰
    01·導語眉稜骨痛是指眼眶上緣眉稜骨部位疼痛、酸楚、掣及目睛,或伴有前額痛、 攢竹穴處(眶上切跡)壓痛、視力疲勞,畏光羞明,常欲閉目等症狀。重者神昏、心煩、噁心、嘔吐等症。痛勢發作常有定時,多於日出始痛,日中最甚, 日落消失,夜間如常人,但也有晝靜夜劇者。
  • 回看心包經的主要穴位,開啟三焦經的第一穴,關衝穴,治頭面疾患
    中衝是心包經的井穴,溝通厥陰心包經與少陽膽經,針刺它可以調通陰陽,急救催醒,治療昏迷、中暑等。具體可以看此文:《路上遇到有人倒地,你要怎麼救?中醫急救穴中衝穴用在什麼時候?》勞宮是心包經的滎穴,善治外經病及熱病,可以用於口臭、口腔潰瘍;勞宮還是鬼門十三穴的鬼窟,可以治療神志病,比如癲、狂、癇等。
  • 最養腎的6大穴位!
    這6個穴位是補腎佳穴臨床實踐證實,腎虛患者若經常按摩一些具有補腎功效的穴位,常可取得很好的療效。那麼,哪些穴位具有補腎功效呢?1、太溪穴——腎經大補穴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是腎經中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具有很強的補益腎氣、回陽救逆的功效,素有「腎經大補穴」、「回陽九穴之一」之稱。
  • 抖音最火歌曲排行榜2018 最熱最流行的音樂歌單整理
    抖音最火歌曲排行榜2018 最熱最流行的音樂歌單整理時間:2018-03-26 23:3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最火歌曲排行榜2018 最熱最流行的音樂歌單整理 現在玩抖音的夥伴很多,有很多夥伴想知道抖音最火歌曲排行榜2018!
  • 史上最全中藥歌訣,快收藏(拿走不謝)!
    1中藥的藥性之最清熱解毒之最———銀花芳香化溼之最———藿香重鎮安神之最———硃砂利水滲溼之最———茯苓芳香開竅之最———麝香清熱之最———石膏瀉火之最———黃連降氣之最———沉香丹參補氣之最———人參補血之最———當歸補脾之最———山藥消食之最———神曲清痰之最———貝母退黃之最———茵陳祛風之最———獨活安神之最———棗仁溫裡之最———附子2百味中藥功效相似與差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