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不好的對健康也是一種傷害,所以人們更是要引起注意和重視,特別是疾病的出現往往會傷及身體,因此這就需要大家選擇好的中醫按摩方法來進行緩解和治療疾病了。那麼,太衝穴養肝的五大穴位之一?下面和專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太衝穴
「太衝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釐米處,堪稱*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衝穴」比作*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衝穴」,可以把*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太衝穴」很好找,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的地方向腳腕脖子方向推,推到兩個骨頭連接的盡頭就是太衝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細找到最痛的點,然後從「太衝穴」向揉到「行間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於將肝火基本上洩發出去了。
2、行間穴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症,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3、大敦穴
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4、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肝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之功能。
5、三陰交穴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此穴位為肝、脾、腎三者經脈交匯處,經常按揉此穴對肝、脾、腎有保健作用。
養肝食療方
1、芹菜粥
原料:芹菜1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芹菜連根洗淨,加水熬煮,取汁與粳米同煮粥服用。
功效:上火頭痛、眩暈目赤,此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對調養肝臟、降低血壓、減少煩躁有一定好處。
2、菠菜粥
原料:菠菜250克,粳米25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菠菜洗淨,在沸水中燙一下,切段;粳米放鍋內,加水適量,煎熬至粳米熟時,將菠菜放入粥中,繼續煎熬直至成粥時停火;再放入食鹽、味精即成。
功效:菠菜粥對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貧血、糖尿病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3、菊花粥
原料:菊花15克,粳米100克。
做法:菊花洗淨,粳米淘洗乾淨。菊花、粳米放鍋中,加適量清水,加蓋,旺火煮沸,文火熬至成粥即可。
功效:該粥散風熱、清肝火、降血壓。適用於頭暈、頭痛、目赤、疔瘡腫毒、原發性高血壓等。
總之對於上面說的也就是太衝穴養肝的方法有哪些,咱們大家更是要有所了解,還有就是專家也希望大家能夠發現疾病給人們帶來的傷害,而摸清楚這些後也要選取好的辦法來進行護肝和養肝,這樣才能讓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