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中,很多人總感覺被一種揮之不去的疲憊感「包圍」。特別是一些工作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或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輕則乏力、口乾、胃口差,重則全身酸痛、夜不能寐,甚至脾氣也跟著暴躁起來。
在中醫看來,這些症狀大多與人的肝臟脫不了干係。養肝就是續命,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是人體的「保護神」,肝臟出問題身體就會出問題,很多疾病就會趁虛而入。
肝膽好不好,就看這一處!——中指根
伸開手掌,手指自然併攏,手心向上,將鹽緩緩灑在中指根部,看誰的鹽會從指縫中漏過去。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中指指根就很飽滿,有的人就凹陷,甚至漏縫了呢?
其實,咱們的中指根部隱藏著肝臟的健康信號,來看看張秀琴老師的中指根診斷法:(這裡說的是中醫範疇內的肝的問題,不是說就有一定有肝病)
1、中指根變細,指跟縫隙增大
說明肝經氣血不足,會出現脅痛腹脹,胸悶疲勞,脾胃功能減弱,視力減退,眼睛乾澀等症狀,女性還易患乳腺增生、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
2、中指根變細,手掌色正常
肝臟無實質性病變,但肝氣不足,需要保養。
3、中指根變細,手掌色暗紅
需警惕脂肪肝、血脂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
4、中指根變細,手掌色土黃色,無光澤
肝膽病變可能性較大,需高度警惕。
養肝就是養命,警惕這幾大傷肝行為
1、易怒傷肝
「怒」作為一種情志,對於機體生理來說屬於不良刺激。
傳統中醫認為肝為剛髒,性喜調達,主疏洩,調暢情志,是全身氣機的樞紐。
肝臟功能的正常與否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佔據重要位置。只有肝的疏洩功能正常,氣血調暢,人的精神情志才正常。
肝病患者疏洩功能減退,肝氣鬱結,情志不易疏散,心情易於急躁,稍有刺激極易出現憤怒情緒,從而破壞了臟腑間的平衡協調關係,導致「怒傷肝」。
2、酗酒
過量飲酒會降低肝臟淨化血液的能力,導致體內毒素增加,誘發肝臟損傷及多種疾病。研究表明,每天飲高濃度酒超過兩杯(25毫升)就會傷肝,而長期過量飲酒更是會容易導致肝硬化,另外,酗酒還容易導致肝臟中毒,誘發肝炎!
3、不吃早餐
吃早餐有助於中和胃酸和保護肝臟,減少胰腺炎、糖尿病、膽結石、便秘等多種疾病的危險。營養學家認為,健康早餐可延長飽腹感,避免肝臟受損。
選擇健康的早餐也是有講究的,高鹽高油的食物,如油炸品、醃製品則是必須被列入早餐黑名單的。
4、起床後不及時排尿
早上起床之後儘快排尿,可以將累積一整夜的毒素及時排出體外,避免毒素滯留體內,導致肝臟「中毒」。此外,排尿時不要過急過快,更不要用力過大,不然會導致血壓短時間上升,對於本來就患高血壓的朋友來說,可是十分危險的!
3處護肝穴位
1、太衝穴
太衝穴位置: 位於足背側,在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太衝穴是肝經原穴。原穴具有較好的調理肝經氣血的功效,故可治療因陰虛肝旺,心腎不交,肝鬱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疾患。
2、大敦穴
大敦穴位置: 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處。
大敦穴可疏肝理氣,緩急止痛。大敦穴還被稱為「不抱怨不生氣的養肝穴」,情緒不佳時,也可按此穴來舒緩情緒。
3、蠡溝穴
蠡溝穴位置: 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5寸,骨內側面的中央。
蠡溝穴可舒肝理氣,調經止帶,專門調和肝膽。
養肝護肝除了生活方式的調整,樂觀向上,平時可以喝疏肝解鬱、瀉火安神、活血行氣的養肝茶:菊花決明子三清茶。
養護肝有妙招
肝屬木,屬夏,肝主夏令,《內經》認為夏發季節,肝膽經脈最為活躍,所以夏季養肝正當時,夏天肝火上升,重點是瀉肝火、疏肝鬱!
菊花決明子三清茶:用菊花、決明子、牛蒡根、梔子、薄荷、大麥、黑果枸杞、大棗、山楂
等9味中藥一起泡水喝,開水衝泡5分鐘,代茶飲,睡前2個小時來一杯,讓你一晚睡得好。
黑果枸杞性溫;菊花性寒,能宣散風熱,清解血毒;薄荷善清肝熱,其清中有透、透中有清、清肝又可疏肝;決明子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菌等作用;大麥補肝益腎、明目;
每天泡茶飲用,可以達到:養肝明目、益精清肝、安心除煩,提神醒腦的作用。
肝病患者除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飲食、規律用藥、定期醫院隨訪之外,保持好心情也尤為重要。平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做到不憂不慮,不煩不燥,通情達理,始終讓心理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養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