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當令在凌晨1點,其實,一個時間三個穴位,不熬夜也能養肝養心。
肝是身體最大的解毒工廠,對它的養護,素有「養肝就是養命」的說法。所以,如何養護好肝,對身體的健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實際上,我們常接觸到的很多養肝方法,「吃」被作為最常用的手段。因此,一說到養肝,必然就會提及要「吃什麼」或者「怎麼吃」。
所謂「天食人以氣,地食人以味」。固然,我們不能否認,飲食調理對健康養生來說,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唯獨對養肝而言,似乎多了些「顧忌」。
為什麼說飲食養生對養肝有所顧忌呢?這是因為肝的功能特點所決定的。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肝主疏洩,不但疏洩情志心理上的氣機,飲食的疏洩同樣也離不開它。從現代科學的知識來看,肝的「解毒」,並非我們日常認知裡狹義的「毒」,而是指食物理化特性的轉變。
比如我們吃進去的米飯,要變成能被機體利用的葡萄糖,需要肝的分解與轉變。更不用說,那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的降解了。
可以說,我們吃進去的任何東西,都需要肝「過濾」一遍(這麼說可能有點粗俗不嚴謹,但似乎是最形象的說法)。如果肝本來就有點不好的時候,通過「吃」來調理的話嗎,食補養肝不又反而加重了肝的負擔嗎?吃得越多、肝的負擔就越重。
這也是為什麼肝有點不好的時候,需要吃更容易消化的食物,並嚴格控制食量的原因。
所以,歷代醫家也就有了探討其它的養肝途徑,經絡養生、穴位養肝便逐漸被發揚光大。
既然是養肝,當然就需要養護好肝經,完整地說,足厥陰肝經。
經絡養生裡,最成熟的學說莫過於「子午流注」。也就使說,機體的氣血運行,是根據固定的經絡和時間順序進行的。每天從子時(足少陽膽經)開始,亥時(手少陰心經)結束,十二經絡環行一周。每條經絡都有特定的時間,在對應的時間裡,是對該經絡、以及相維繫的臟腑最恰當的養護時機。
足厥陰肝經當令,在凌晨的1點到3點,也就是丑時。因此,丑時是養肝經、養肝的最恰當時機。
雖然明白了肝經的當令時間,但隨之而來的迷惑也產生了:我們都知道熬夜傷肝,而肝經當令又在下半夜,肝有點不好時,難道要「熬夜」去養肝?
這顯然是和養生常識相悖的。
其實,歷代醫家對此也有充分的考慮,完全顧忌到了「不能熬夜來養肝」這個可能。根據子午流注之說,我們應該注意到肝經的前綴是「足厥陰」。而中醫素來就有「同氣相求」之說。
因此,肝經的丑時當令,我們養肝的時機,可以根據「同氣相求」找到手厥陰經的當令時間來進行。
手厥陰經維繫臟腑是「心包」,為「心之外廓」,它當令的時間在戌時,也就是晚上19點到21點之間。
這個時間段,基本是我們晚餐後無所事事的時候,一般以消遣閒聊為主。而此時疏通心包經經氣,同樣有梳理肝經經氣而養肝的作用。
那麼,如何梳理厥陰經,達到同時養護心包和肝的目的呢?方法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從心包經上的幾個穴位著手而已:
1、勞宮穴:勞宮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置在手掌心,我們握拳的時候,無名指食指指尖之間就是。可以在戌時旋轉揉按勞宮穴,起到調理心包的作用,更有不錯的養肝之功;
2、內關穴:內關穴位置在手腕上,腕掌橫紋正中間向上2寸(三隻手指寬)的地方。中醫認為,厥陰經氣到內關這裡開始內注。戌時揉按內關穴,能調理心包和肝經的經氣運行,也有安神助睡之功,起到更好的養肝作用。
3、曲澤:曲澤穴在肘窩裡,肘橫紋的中間。肝有點不好的人,可以在每天睡前,戌時點按揉壓曲澤穴,疏通厥陰經。
當然,穴位按摩,需要一定的經絡知識。比如穴位的定位、揉按的力度和手法等等,很多人難免會有滿頭霧水的感覺。
幸好現代科學的發達,衍生了各種經絡按摩儀。我們也可以選擇這類器具,無需自己掌握太多知識,便能進行「傻瓜式」的穴位按摩,同樣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