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今天,就跟著路線圖先來認識一下十二經脈中的足闕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幹,眩暈,口苦,情志抑鬱或易怒。
導讀:足厥陰肝經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腧穴。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主治肝膽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以下詳解足厥陰肝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足厥陰肝經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鑑》等書載述,足厥陰肝經所屬穴計有: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大敦、行間、太衝、中封、蠡溝、中都、膝關、 曲泉、 陰包、足五裡、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幹,眩暈,口苦,情志抑鬱或易怒。
本經腧穴主治肝膽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如:胸脅痛、少腹痛、疝氣、遺尿、小便不利、遺精、月經不調、頭痛目眩,下肢痺痛等症。
【定位】:在足(足母)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調肝腎,熄風寧神。
【主治】:①疝氣。②遺尿。③崩漏,陰挺,經閉。④癲癇。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井穴
【定位】:在足背,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調理肝腎,清熱熄風。
【主治】:①目赤腫痛,青盲。②失眠,癲癇。③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④小便不利,尿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滎穴
【定位】:在足背,當第一、二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作用】:疏肝利膽,熄風寧神,通經活絡。
【主治】:①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眼歪斜。②鬱證,脅痛,腹脹,呃逆。③下肢痿痺,行路困難。④月經不調,崩漏,疝氣,遺尿。⑤癲癇,小兒驚風。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輸穴原穴
【定位】:在足背側,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作用】:疏肝利膽,通經活絡。
【主治】:①疝氣,腹痛。②遺精。③小便不利。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經穴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中央
【作用】:疏洩肝膽,調經利溼。
【主治】:①外陰瘙癢,陽強。②月經不調,帶下。③小便不利,疝氣,足腫疼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絡穴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作用】:疏肝理氣,消腫止痛,調經通絡。
【主治】:①兩脅痛,腹脹,腹痛,洩瀉。②惡露不盡。③疝氣。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郄穴
【定位】:在足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
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作用】:散寒除溼,通關利節。
【主治】:膝部腫痛,下肢痿痺,咽喉腫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定位】:在膝內側,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凹陷中,股骨向上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凹陷處
【作用】:散寒除溼,舒筋活絡。
【主治】:①小腹痛,小便不利。②遺精,陰挺,陰癢,外陰疼痛。③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④膝股內側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合穴
【定位】:在大腿內側,當股骨內上踝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
肌之間
【作用】:疏肝調經,清熱利溼。
【主治】:①腰骶引小腹痛,小便不利,遺尿。②月經不調。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定位】: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作用】:疏肝理氣,清利下焦。
【主治】:①小腹脹痛,小便不利。②陰挺,睪丸腫痛。③瘰癧。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國際代碼】:Zú wǔ lǐ(LR10)
【定位】: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作用】:疏肝調經,通經止痛。
【主治】:①月經不調,帶下。②小腹脹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定位】:在恥骨結節的外側,當氣衝穴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
【作用】:疏肝理氣,通絡止痛。
【主治】:①疝氣,腹痛。②外陰腫痛,陰莖痛,陰挺,陰癢。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定位】:在側腹部,當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
【作用】:疏肝健脾,化積消滯。
【主治】:①腹脹,洩瀉。②脅痛,痞塊。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脾募穴;八會穴(髒會),足厥陰、少陽經交會穴
【定位】: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作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主治】:①鬱證。②胸肋脹痛。③腹脹,呃逆,吞酸。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肝募穴,足厥陰、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丑時當令時,主要對人體健康和生理功能有什麼功效?
1點到3點肝經值班,肝藏血和肝主筋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或者鬱悶人就會得病,氣為血之帥,肝的功能長時間抑鬱就會導致身體排洩垃圾的能力變差。長此以往就會被垃圾所累,氣與肝有關。
肝主筋,手指節彎直有彈性都是和肝有關,人出生和死亡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出生時握拳而來,死亡時會撒手人寰,出生時小拳頭握的緊,大手指併攏其他四個手指蓋住大手指,大手指指到的位置就是無名指的根部,握住肝魂,為什麼小孩子出生都要握著拳頭呢?肝氣對應的神是魂,肝氣特別足的人,魂特別足,小孩子剛出生時,腦上有個囟門是孩子的自保功能,正常產的情況是出生時變小,出生後可以變大,為什麼要主張自然分娩,對孩子的發育有個強刺激。孩子在接觸外界時有個自保功能,人在死亡時,撒手人寰說明氣血散了,肝主筋,手自然張開。膽是中正之官,肝是將軍之官謀略出焉,肝最容易受傷,所以平時要心情氣和,反覆思考方案,經常考慮事情的人,耗傷肝血的就特別多,這樣的人視力不太好,現在有很多學子們都是近視眼,很多在讀書,學習或者想事情的人,白天想不好的事,晚上就能想好很多事,這樣沒有睡覺時間長了,時間長了會出現手抖,頭也抖,膽經肝經當令時我們都要好好睡覺,一個是主決斷一個是想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