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肝經】經絡穴位圖講解

2021-01-21 一生太平洋


    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今天,就跟著路線圖先來認識一下十二經脈中的足闕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幹,眩暈,口苦,情志抑鬱或易怒。

導讀:足厥陰肝經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腧穴。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主治肝膽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以下詳解足厥陰肝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足厥陰肝經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鑑》等書載述,足厥陰肝經所屬穴計有: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大敦、行間、太衝、中封、蠡溝、中都、膝關、 曲泉、 陰包、足五裡、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幹,眩暈,口苦,情志抑鬱或易怒。


本經腧穴主治肝膽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如:胸脅痛、少腹痛、疝氣、遺尿、小便不利、遺精、月經不調、頭痛目眩,下肢痺痛等症。


大敦

【定位】:在足(足母)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調肝腎,熄風寧神。

【主治】:①疝氣。②遺尿。③崩漏,陰挺,經閉。④癲癇。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井穴


行間

【定位】:在足背,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調理肝腎,清熱熄風。

【主治】:①目赤腫痛,青盲。②失眠,癲癇。③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④小便不利,尿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滎穴


太衝

【定位】:在足背,當第一、二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作用】:疏肝利膽,熄風寧神,通經活絡。

【主治】:①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眼歪斜。②鬱證,脅痛,腹脹,呃逆。③下肢痿痺,行路困難。④月經不調,崩漏,疝氣,遺尿。⑤癲癇,小兒驚風。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輸穴原穴


中封

【定位】:在足背側,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作用】:疏肝利膽,通經活絡。

【主治】:①疝氣,腹痛。②遺精。③小便不利。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經穴


蠡溝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中央

【作用】:疏洩肝膽,調經利溼。

【主治】:①外陰瘙癢,陽強。②月經不調,帶下。③小便不利,疝氣,足腫疼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絡穴


中都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作用】:疏肝理氣,消腫止痛,調經通絡。

【主治】:①兩脅痛,腹脹,腹痛,洩瀉。②惡露不盡。③疝氣。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郄穴


膝關

【定位】:在足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

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作用】:散寒除溼,通關利節。

【主治】:膝部腫痛,下肢痿痺,咽喉腫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曲泉

【定位】:在膝內側,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凹陷中,股骨向上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凹陷處

【作用】:散寒除溼,舒筋活絡。

【主治】:①小腹痛,小便不利。②遺精,陰挺,陰癢,外陰疼痛。③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④膝股內側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合穴


陰包

【定位】:在大腿內側,當股骨內上踝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

肌之間

【作用】:疏肝調經,清熱利溼。

【主治】:①腰骶引小腹痛,小便不利,遺尿。②月經不調。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足五裡

【定位】: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作用】:疏肝理氣,清利下焦。

【主治】:①小腹脹痛,小便不利。②陰挺,睪丸腫痛。③瘰癧。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國際代碼】:Zú wǔ lǐ(LR10)


陰廉

【定位】: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作用】:疏肝調經,通經止痛。

【主治】:①月經不調,帶下。②小腹脹痛。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急脈

【定位】:在恥骨結節的外側,當氣衝穴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

【作用】:疏肝理氣,通絡止痛。

【主治】:①疝氣,腹痛。②外陰腫痛,陰莖痛,陰挺,陰癢。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章門

【定位】:在側腹部,當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

【作用】:疏肝健脾,化積消滯。

【主治】:①腹脹,洩瀉。②脅痛,痞塊。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脾募穴;八會穴(髒會),足厥陰、少陽經交會穴


期門

【定位】: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作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主治】:①鬱證。②胸肋脹痛。③腹脹,呃逆,吞酸。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肝募穴,足厥陰、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丑時當令時,主要對人體健康和生理功能有什麼功效?

1點到3點肝經值班,肝藏血和肝主筋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或者鬱悶人就會得病,氣為血之帥,肝的功能長時間抑鬱就會導致身體排洩垃圾的能力變差。長此以往就會被垃圾所累,氣與肝有關。

肝主筋,手指節彎直有彈性都是和肝有關,人出生和死亡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出生時握拳而來,死亡時會撒手人寰,出生時小拳頭握的緊,大手指併攏其他四個手指蓋住大手指,大手指指到的位置就是無名指的根部,握住肝魂,為什麼小孩子出生都要握著拳頭呢?肝氣對應的神是魂,肝氣特別足的人,魂特別足,小孩子剛出生時,腦上有個囟門是孩子的自保功能,正常產的情況是出生時變小,出生後可以變大,為什麼要主張自然分娩,對孩子的發育有個強刺激。孩子在接觸外界時有個自保功能,人在死亡時,撒手人寰說明氣血散了,肝主筋,手自然張開。膽是中正之官,肝是將軍之官謀略出焉,肝最容易受傷,所以平時要心情氣和,反覆思考方案,經常考慮事情的人,耗傷肝血的就特別多,這樣的人視力不太好,現在有很多學子們都是近視眼,很多在讀書,學習或者想事情的人,白天想不好的事,晚上就能想好很多事,這樣沒有睡覺時間長了,時間長了會出現手抖,頭也抖,膽經肝經當令時我們都要好好睡覺,一個是主決斷一個是想計策。

相關焦點

  • 【足厥陰肝經】經絡穴位圖講解
    導讀:足厥陰肝經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腧穴。
  • 足厥陰肝經穴位圖
    足厥陰肝經穴,歸屬足厥陰肝經的腧穴。
  • 【十四經絡】足厥陰肝經穴位圖
    ,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腧穴。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合穴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肝募穴,足厥陰、太陰與陰維脈交會                                                        ▼                                    更多穴位圖
  • 自學經絡:【十四經絡】足厥陰肝經穴位圖
    ,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腧穴。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輸穴原穴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類別】:合穴    【歸經】:足厥陰肝經穴
  • 【穴位圖】足厥陰肝經
    肝經是足厥陰肝經的簡稱,十二經脈之一,它是人體各個經脈當中最長的一條,它起於腳終於頭,貫穿了整個人體
  • (十二)足厥陰肝經14個高清穴位圖
    關注我們,每日學點中醫養生知識足厥陰肝經分布於人體足大趾、下肢內側、胸腹部,循行14個穴位,首穴為大敦
  • 分享:足厥陰肝經上穴位的功效!
    但是,有趣的是,足厥陰上的穴位的主要治療作用並不是以疏通肝氣,治療肝氣鬱結所導致的一系列疾病為主,而是以治療陰器相關的病症為主,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肝的疏洩功能正常與否造成的影響如此之大,在中醫選穴治療上,多選擇足少陽經上的穴位,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膽附於肝,經脈互相絡屬,構成表裡關係。
  • 【肝經】對人體有什麼幫助 附足厥陰肝經路線圖
    ---微信關鍵詞自動回復,想了解更多穴位及高清穴位圖,可回復要查詢的穴位名如「肝經」或「>足厥陰肝經肝經起於腳趾大敦穴,止於乳下的期門穴,主要經過人體的肝、膽和心這三個臟腑。這三個臟腑上的毛病、筋病和肝經循行經過地方的病都可找肝經上的穴位來治。
  • 足厥陰肝經——血液中的清道夫!
    肝經是足厥陰肝經的簡稱,它是人體各個經脈當中最長的一條,它起於腳終於頭,貫穿了整個人體。所以幾乎由頭到腳的疾病,通過肝經都能得到緩解,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女性月經不調及婦科炎症,精神抑鬱及頭疼等病症,都與肝經有著緊密的聯繫。
  • 穴位動態圖:肝經
    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人體穴位配伍〗 配內關穴、水溝穴治癲、狂、癇和中風昏僕;配羶中穴、天突穴、間使穴治梅核氣。〖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生理解剖〗有足趾背動、靜脈;布有腓神經的趾背神經。行間穴
  • 肝經當令在凌晨1點,其實,一個時間三個穴位,不熬夜也養肝養心
    所以,歷代醫家也就有了探討其它的養肝途徑,經絡養生、穴位養肝便逐漸被發揚光大。既然是養肝,當然就需要養護好肝經,完整地說,足厥陰肝經。經絡養生裡,最成熟的學說莫過於「子午流注」。也就使說,機體的氣血運行,是根據固定的經絡和時間順序進行的。每天從子時(足少陽膽經)開始,亥時(手少陰心經)結束,十二經絡環行一周。
  • 最全經絡高清動圖,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能治病、也能防病!
    十二經絡,經絡分類名。指十二經及其脈絡。《靈樞·本輸》:「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
  • 身體輕鬆不輕鬆,就看肝經通不通,三步走,自己疏通肝經
    身體輕鬆不輕鬆,就看肝經通不通,三步走,自己疏通肝經。經絡穴位,對很多人來說,是比較「神奇」的,認為很玄妙、甚至有點半信半疑。如果對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自然會為中醫的縝密思維所折服。足厥陰肝經,在經絡養生裡有比較特殊的地位,因為維繫著肝這個「將軍之官」,它的氣機是否通暢,也影響著全身的氣機。其實,經絡並不神秘,如果只是從養生的角度來使用,也更不複雜。就以足厥陰肝經來說,我們只需「三步走」,完全就能自己疏通肝經,從而起到提高身體健康的目的。
  • 程凱養生說:頭痛的經絡辯證與穴位保健處方
    就是根據您頭痛的大致部位跟經絡的聯繫,來進行經絡辨證。如果有了經絡辨證,那治療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會明明白白了。根據您頭痛的具體部位,可以分成以下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指的頭側部的頭痛,叫做偏頭痛,或者叫做少陽頭痛。因為手足少陽經都行於的耳周頭側位置,特別是足少陽膽經。
  • 經絡重在疏通!十二經絡這樣記憶超簡單
    12條經絡,300多個穴位,怎麼記得住???這是很多剛剛接觸按摩推拿會問的問題。有沒有簡單的辦法記住這些經絡走向及穴位呢?今天,聖原君和大家學習12條經絡的快速記憶。1什麼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脈是運行氣血、調節陰陽的主幹,是粗大的,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相對來說是位於深層的。
  • |經絡|手太陰肺經|穴位
    作為中醫養生保健,最重要的不是學會艾灸,而是了解自己的經絡穴位,哪個器官不舒服了,你敲敲跟這個器官相關的經絡穴位就會舒服。你某個部位痛,一定是這個部位的經絡穴位瘀阻了,你或按或敲或針或灸火拔罐或刮痧.......到不痛為止!
  • 熬夜最傷肝,艾灸這6個穴位統統補回來!
    接下來分享幾個補肝的重要穴位,有事沒事灸一灸,守護我們的肝臟健康。1、太衝穴太衝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出自《靈樞》,足厥陰肝經的第3個穴位。該穴在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太衝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衝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 經絡高清動圖,所有穴位都有!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絡」,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經脈圖,所有穴位都有,養生必備1.任脈任脈位於正前胸,心臟脾胃行不通;上連乳腺下子宮,萬一不通變老翁。
  • 乳腺增生,試試這個經絡處方
    對於乳腺增生,我們可以換一個治療模式,試試這個「經絡處方」: 疏通患側心包經、肝經、胃經、三焦經的易堵塞穴位,恢復心包、肝、胃、三焦的功能,促進身體自我清除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