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在網絡上看到了篇文章,頗有感慨,一些故弄玄虛,詞語和邏輯混亂的詩歌能得全國的一等獎,或者什麼什麼大賽獎,我真是無語了。難道是我的思維錯亂,跟不上那些高端的詩人思想了嗎?
我暈暈的想。
前幾日諾貝爾文學獎開獎時,網絡上霸屏的殘雪,還有一個北大教授,到今天看到的馬某明,他們的作品,我挑了幾個,仔細的看了又看,讀了又讀,越看越驚心,這也叫文章?這也叫詩歌?這也能代表當代文化?
我不禁茫然了。
如果邏輯混亂而且病態的語言,能成為文化的主流,那就是這個社會病了。如果這樣的詩詞能得獎,那一定是評委病了。
文章和詩詞的表現第一是完整性,第二是清晰的思路和情感,可以用比喻,誇張,渲染和隱藏。這是文章的可讀性,在這個基礎上,怎麼吸引讀者,就看寫手的功底了。用一些病態的思維把文字組合起來,然後胡亂排列,到致語言的混亂,這不是高明的寫手,這是譁眾取寵,這是低下的小丑表演。
我從來都對這些文章嗤之以鼻。
如果文章不能給別人帶來美感或者震撼,(當然,震撼可以是負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讓讀者深入其中,能明白一個或者一些道理,或者看到一個事件或者故事。那你就是成功的。相反,如果看了你的文章,完全不知所措,完全雲山霧罩,那你寫的就不是成功的。
寫詩詞的我建議多看看唐詩宋詞再寫。寫文章的多看看《讀者》或者《十月》。
還有一個現象是社會中文化的浮誇,這也是一種病,貌似還是文化高層的病。不懂詩詞沒關係,可以按照自己的風格習慣來寫。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你的文章是不是能給人帶來美感和震撼或者回味。如果沒有這些,寫了就寫了,留著自己欣賞就好了。
雖然現代的詩歌體裁自由開放,自成一派,可這並不代表你怎麼寫都行,怎麼寫都美。寫的總得讓正常人看明白吧。如果寫得雲山霧罩,讓人看得頭暈腦脹,不明所以,還是那句話。多讀讀書在寫吧。
現代海子的詩黑澀幽冷,像一個孤獨的吶喊。徐志摩的詩飄逸溫暖,像是一個暖男。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能讓人讀下去,從而產生共鳴。
寫詩詞重要的是美感和誘惑力,文章也一樣。網上有幾不出名的朋友,寫的就很好,特意錄了兩首上來,感覺比那些不知所云的寫的好多了。
一「數之想」
文/咖啡一杯不加錢
零時鐘鳴割開今與往,
我踏著晨昏線起舞,
一場花開燦爛已極,
燦爛著奔赴凋亡。
二人同生未必如何,
共死才配稱緣之所終,
三生石上無我姓名,
乾脆鉸斷月老的紅線。
四季風雨煎成茶湯,
要苦些味道才香,
五穀豐登金玉滿堂,
求得古老的願望!
六月羊角扶搖起,
鯤鵬來吻我的指尖,
七色虹碾成寶石,
鑲作女孩子的冠冕。
八荒月華只釀半樽酒,
狂笑中醉成李太白,
九重天下星落如雨,
拾這清輝做我的眼睛。
二《秋憶秦淮》
文/沉軒
綠萍拂水槳輕拍,霧鎖江霞動客懷。
九曲煙波籠畫舫,六朝翰墨憶秦淮。
繁華夢斷秋楓賦,長夜簫寒古鳳臺。
昨日悲歌花落去,今宵紫氣又東來。
後記,上面這兩首詩詞寫的比我好,所以印象深刻,今日未曾詢問詩友,就冒昧的發了上來。就當是壓軸的大戲吧。同時,也特此致歉。
想看我寫的詩詞或者詩歌,可以點屏幕右上角關注,歡迎點評留言指點。
作者:李亞東,河北保定人。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