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萍 秦朔朋友圈
· 這是第3664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2k+ ·
· 劉萍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我爸今年87歲了。
他15歲輟學,17歲參軍。51歲參加人大自考,53歲取得法律專業大專文憑,54歲通過全國司法考試。61歲從國家機關退休,62歲正式踏上執業律師之路。72歲,再次退休。73歲開始學英語,因為英語學得好,上過北京電臺、北京電視臺、CCTV錄英文節目,哈佛心理學研究老年人學習的項目來北京專門研究過他。
今年,他和一群朋友去五臺山旅遊,他一一指出告示牌上的英文錯誤,工作人員拿小本本認真記下來。
15歲,惜別校園
老爸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的一戶普通農家。家境貧苦,讀完初三上學期就輟學了,惜別校園時只有15歲。
17歲因想參加抗美援朝報名參軍,從廣州軍區入伍,成為南下四野八縱45軍158師(後改為公安十師)的一名解放軍戰士。
後因組建海軍艦艇研究院調入北京工作,海軍艦艇研究院(國防部第七研究院,簡稱七院)就是現在的中國艦船研究院。
中國海軍之父、航母之父劉華清(那時是中將)是該院的首任院長,老爸曾是他的秘書。1965年6月1日,七院集體轉業。後來老爸先後在該院的政策法規處,紀檢監察處擔任處長。
在工作中,常要用到法律知識,初中未畢業的老爸雖常常看書學習,但仍感到法律知識不系統、缺少專業度。
53歲拿到大專文憑
51歲時,他做了一個決定,要系統學習法律知識。
於是,他開始參加人民大學法律專業的自考。自考對於早已過了智力高峰的中年人來說,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
但對於一個有恆心和毅力的人,也許並不算難事。
他不但所有學科一次性通過考過,成績還很優異,每學期都是自考班上少數能獲得獎學金的學生之一。通過兩年的努力,在他53歲時得到人民大學法律專業的大專學歷。這個「超齡大學生」,成為激勵自考班上眾多年輕同學的榜樣。
那時的中國艦船研究院在全國各地有近30個研究所,他因要全國巡檢工作,常年在各地出差,工作頗為繁重和顛簸。
54歲那年,他再次有機會進入課堂,「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培訓班」舉辦為期半年的培訓。在脫產學習的這半年裡,他再次抓住點滴時間認真複習,一舉通過司法考試,拿到律師從業資格證書。
這個班來自全國的學員約500人,通過司法考試的不過20多人。那時的司法考試的通過率與現在差不多,都是5%左右。這些學員大多在單位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其中也有法官、律師,他不光是這500人中通過司法考試年齡最大的考生,也是當年全國通過司法考試年齡最大的考生。
當時,全中國有律師從業資格證書的也不過一萬人上下。
62歲踏上執業律師之路
61歲,他退休了。
然後,他要開啟成為一名執業律師的夢想!
1996年,62歲的老爸應聘到中山市的廣東翔宇律師事務所,成了一名律師。60多歲的年齡,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從零開始,硬是闖下一片天地。
老爸的律師生涯開始並不順利,畢竟60多歲了,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他非常注意從有經驗的同業身上學習,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困難,虛心地向比他小三四十歲的青年律師請教。
後來,居然在中山有了名氣。
在律師執業生涯中,有個案子他記憶深刻。這是一樁死刑案的覆審。
一個年輕人因搶劫、強姦女孩、在女孩陰道注射辣椒水等犯罪事實,被判處死刑。當年,曾因這個年輕人手段極其殘忍、後果極其嚴重,在中山引起不小的轟動,因此法院下定決心要辦成鐵案,要判他死刑。
法院將罪犯的年齡認定為18歲,一審判決為死刑。罪犯的父母是一對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們找到老爸,希望為他兒子「翻案」,原因是他的兒子只有16歲而不是18歲,這個量刑對於一個未成年人過重。
老爸到罪犯的鄉下老家暗自走訪鄉鄰、派出所、出生的醫院,調出他的出生原始資料和其它證據。經多方核實,確定年齡為16歲,罪犯父母的說法屬實。
老爸頂著輿論壓力,零代理費接下了這起刑事案件。再次開庭時,法院的人說,「你若出示的是不實證據,你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法律出函去調查,調查結果與出示的年齡證據相符,後來法官又親自到罪犯家鄉調查。最終法院採信了這一證據,罪犯改判無期徒刑。
這個案子結束後,《中山日報》曾對老爸做了專題報導。
老爸從62歲到72歲,在廣東翔宇律師事務所工作十年。為當事人在二審、三審中成功無罪辯護,糾正了多起量刑不當的案件。
由於香港與廣東距離較近,老爸的名氣漂洋過海了。香港《大公報》曾經多次刊登報導他代理的案件的文章。
72歲邂逅英語
72歲了,他基於身體的原因,正式結束律師職業生涯,回北京養老。
2006年,奧運村社區舉辦「為奧運學英語」的學習班,ABC都念不出來的他,報名參加學習。
我問他學英語的原動力是什麼?他說「當初是為了打發時間。沒想到,一學就上癮了。興趣是最好的動力。」
從此,學習英語成為他生活中的工作,聽錄音帶、上課、參加活動,每天安排得井井有條。
他一學就是14年,非英語專業的普通大學畢業生未必能達到他的水平。2012年,北京市人民廣播電臺外語臺「名師在線」欄目請他當嘉賓,他全程用英語與主持人應答自如。
CCTV教育臺也請他做過節目。北京市團結湖外語協會舉辦的「我的夢,中國夢」的英語演講比賽中,他以「80後」的高齡參賽,獲得了二等獎。
「80後」的日常生活
87歲的老人家耳聰目明,思維清晰,記憶力很好,腿腳靈便,走路很快。
我問他對未來有什麼樣的打算和規劃?他說八個字,「繼續學習,享受生活」。
「80後」的老爸,每周擠公交車去上兩次英語課,上午在家在線學英語,下午坐公交去遊泳館遊泳1小時,每周參加一次合唱排練,另外,常安排旅遊活動。
前幾天,中山的親戚來京聚會。聚會是晚上九點結束,他自己坐公交回家。分開後,我有點後悔,念叨應該打個車。我先生說,你錯了,人不是以年齡來衡量的,而是以狀態。他覺得行就是行,他認為可以就是可以,不用把他假設成需要照顧的弱者。
作者簡介:劉萍,威爾心理諮詢(北京)工作室 心理諮詢師,喜樹雲課堂視覺筆記老師,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開白名單:duanyu_H
原標題:《我的爸爸:53歲拿到大專文憑,62歲踏上執業律師之路,73歲零基礎學英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