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視角下的《喧譁與騷動》:美國傳統婦道觀下的文本反映

2021-01-15 文化的理想國

威廉·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是20世紀美國南方小說的高峰,它具有二三十年代南方文學在題材和模式上的共同特點:強調家庭關係的重要性、歷史重任的意識、具體的個人關係和人物在農場或小鎮上的成長。這種文化體現了相對穩定的種族關係,作家強烈地關注婦女在社會裡的地位和黑人在種族中的命運。雖然福克納注意到了女性問題並給予了一定的重視,但《喧譁與騷動》仍是經典的以男權為中心的文本。這裡,我們就從女性視角分析《喧譁與騷動》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康普生夫人、凱蒂和迪爾西,探討這三個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的意義及其產生的根源。

康普生夫人——受害者?幫兇?

美國南方和其他男性佔主導的社會一樣,婦女被視作是男人的附屬品。基督教文化開宗明義地把女人完全置於一個從屬的地位。《舊約·創世紀》第二章說上帝從男人身上取下一條肋骨創造出女人。《新約·歌羅西書》第三章又強調「你們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裡面是相宜的」。

《喧譁與騷動》中,對於不稱職的父母,作者對母親的批判顯然要嚴厲得多。對那位在傳統觀念中應該是慈母賢妻的康普生太太,作者對她簡直毫不容情。他賦予她一副冷酷自私的心腸和一種孩子般自憐自愛的做作,讓她的無病呻吟和令人厭煩的抱怨貫穿故事始終。她誰都不愛,卻不停地抱怨別人拖累她受苦,以至於她最終成為一個符號化的存在,成為康普生家宅院陰森冷寂氣氛的創造者和傳播者。

康普生太太是在清教婦道貞節觀薰陶下長成的「大家閨秀」。在這種觀念調教下,她唯一的角色定位是淑女,而不是女人或母親。從這個意義上講,康普生夫人本身也是清教傳統的受害者:她從未有過自己的想法,從未掌握自己的命運,一生都在扮演社會和世俗所規範的角色。當然,她不僅是受害者,同時也不知不覺成為社會傳統的幫兇。

清教傳統就是在她這類受害人身上得到延續,危害下一代。作為母親的她有名無實,從根本上失去了母性的溫柔與慈愛。由於她的失職,兒女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為命運所擺弄,一個個成為人生與歷史的犧牲品。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康普生太太其實就是舊南方傳統文化僵死的象徵,從而在文化意義上的她也成為一個隱蔽的母親,有名無實。Ⅲ這也正是歷史的一種必然,因為隨著以蓄奴制為基礎的南方種植園主經濟的崩潰,舊南方的傳統文化必然日薄西山,失去原有的生命力。面對這種僵死的文化,叛逆者必應運而生,凱蒂就是其中一員。

凱蒂——墮落天使?

在康普生家族的四兄妹中,凱蒂是唯一沒有出場但又連接所有人物的中心角色。三兄弟無論對她是愛是恨;他們的人生或多或少都受了凱蒂的影響。

童年時期的凱蒂正如班吉記憶中的那樣,善解人意。美麗熱情。她的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敢於同舊傳統和不良行為作鬥爭。她不準傑生欺負班吉,同他的惡行對著幹,甚至揭露她母親的虛偽,並敢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個家庭,特別是康普生夫人和昆丁竭力用傳統婦道觀把她造就成一個「大家閨秀」,然而她對此嗤之以鼻,宣稱貞節不過是「指頭上的倒刺」,表示對清教傳統的蔑視和反抗。

這個時期凱蒂的身上散發著大使的光芒,但是這種光芒沒有散發多久,凱蒂就在錯誤的反抗過程巾失去了她的美好品質。凱蒂在性方面的步步淪落是她反抗這個冷漠壓抑的家庭以及昆丁禁錮式的愛的結果。雖說性慾的壓抑代表著人性的不自由,但這並不是說放縱情慾就應該被標上「人性解放」而加以禮讚和謳歌。

凱蒂的一生從對傳統的反抗和對愛的追求開始,竟以淪落成冷漠、沒有道德觀念的妓女和情婦而告終,這是凱蒂的悲劇,是康普生家族的悲劇,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凱蒂的一生,正像書名所暗示的那樣,「人生不過是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點意義。」

迪爾西——女僕?母親?

在這個黑暗紛亂的故事中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溫暖明亮的女性——迪爾西。這位與勞動和大自然有著密切聯繫的淳樸女性。少的是知識,多的是智慧和愛心,她就像一位以厚德載物的大地女神,將她綿綿不絕的愛奉獻給她周圍的人。

她照顧冷酷自私的康普生太太幾近一生而始終毫尤怨言;她張開自己寬大的羽翼米溫暖凱蒂兄妹這一群缺乏母愛的孩子們,以至昆丁決定自殺時,迪爾希的廚房幾乎成為他記憶中唯一感到溫暖的地方;對被寄養在外婆家的私生女小昆丁,迪爾西對其也是呵護有加,扮演了一個代理母親的角色。

總之,在缺乏人倫之愛的康普生家大院裡,迪爾西就像她的廚房一樣,給人帶來恬適與溫馨。儘管她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處在替補席上的母親形象,卻無疑起著支撐全局的作用。因此,從更高意義上來說,迪爾西是一個隱蔽的母親。她洞察一切的智慧連同她的正直、無私、無畏(傑生試著給她停發工資她也不走)使她成為康普生家宅院裡唯一使傑生感到有所敬畏的人。

至此,迪爾西作為愛與善的象徵成為傑生所代表的人性惡的對立面。迪爾西雖是低人一等的黑人女傭,卻具有忠誠、忍耐、堅強和仁愛的美德,在她的身上寄託著福克納對人類的希望。

威廉·福克納生活和創作的時期正是美國南方經歷深刻的歷史性變革的時期。美國南方最本質的特點是農業社會、種族主義以及清教傳統,文化根基是以加爾文主義為核心的新教。加爾文主義為核心的南方宗教直接衍生出了南方的婦道觀,即南方白人婦女的貞節觀。

在束縛和摧殘婦女方面,它與宣揚「存天理,滅人慾」的中國程朱理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福克納作品中生活在傳統婦道觀下的婦女都是清教文化的受害者——正常欲望受到壓抑,人性受到摧殘,靈魂遭到扭曲。女性,不論居於何處,她們都會由於經濟上的劣勢和性別上的從屬而雙倍地被邊緣化。置身於男性中心文化夾縫中的女性只有奮起反抗男權社會的壓迫。自尊自愛、維護獨立人格的行動才可以影響男性,改變他們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建立平等的二元關係。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找到你》|女性視角下的現實主義悲劇
    電影《找到你》正在熱映,其中刻意強化了女性在影片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一部聚焦女性主義視角來反映社會現實的一部影片。儘管結局是以李捷(姚晨飾)和多多的圓滿,以及對自己作為「母親」這一身份的反思作結,可是整部影片無疑是悲劇的。
  • 傳統與現代的張力: 個體化理論視角下高知單身女性群體的特徵
    在這樣的結構下剩餘的便是社會階層兩端的人口,即處於社會金字塔中下層的男性和上層的高知女性。儘管高知單身女性有著較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但她們依然被迫和「剩女」這樣帶有貶義的詞語畫上了等號。有大量的媒體報導消費「剩女」,對大齡高知女性的婚戀研究也認為,高學歷女性普遍婚戀較難,陷入了「高知低婚」的尷尬局面。
  • 現代人視角下沈復與「小人」的愛情故事
    既然是現世視角,當然是從當今受過現代教育薰陶的普通人視角切入,在很多《浮生六記》書評的評論中不乏有如「娶妻當取芸娘」,「如果我有一個芸娘一樣的老婆就好了」或者表達類似的評論。我看過之後讓我有了一些思考,現代真的有芸娘一樣的姑娘,支持你「不務正業」,支持你每天和「狐朋狗友」飲酒作樂,酒錢不夠還把自己的金釵當了換酒。
  • 黃子平:你我他是文本,世間萬事萬物皆是文本
    於是,姚崢華的寫作,也就『接續了一個傳統』,成為無情流逝的文學長河裡的『一粒石子』。」「她的閱讀是介入式的,進入文本與作者深度對話。」坦白講,書人系列前五本,我都沒有理清自己這種書寫的 「無意識」。經黃老師這麼一梳理、小結,一下子立起了一條主線。套用他的「選擇不同『時代』進入當代」,我便是從鍾書河、黃裳、張辛欣等人的「八十年代」,介入,對話、進入當下,從而「接續」了一個傳統。
  • 扶貧小說:不同視角下的時代主題書寫
    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宣布:「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於是,中國開始了堪稱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 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11題型答題技巧+5大例題詳解,打卡
    其次,對文本價值的闡述要結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會生活。最後,把文本固有的價值與評價標準進行比較,確立兩者的關係,並對其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作出判斷。 2.「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考查著力點此考點側重從考查考生對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評價能力。
  • 白人女性嫌中國傳統太土,打造「美國麻將」?網友:吐了!
    「麻將線」是由三個美國白人女性創立的品牌,她們聯合一個名叫O&H Brand Design的公司重新設計了中國傳統麻將,試圖將這個有著數百年歷史的中國遊戲變得更潮流,要「尊敬地」去更新、改變它,目的是把它推向「時髦人群」......聽起來非常迷惑了。整個賣貨網站確實搞得很現代的樣子,給人的感覺就是ins風,透露著ins網紅內味兒。
  • 十天幹的來歷|不同視角下的「庚辛金」
    正是由於秋季的肅殺之氣,傳統的刑罰會將犯人秋後問斬。這是漢朝董仲舒特意發揮天人感應學說,將慶祝放在春天,獎賞放在夏天,懲罰放在秋天,行刑放在冬天。人間也需配合天時的意思。而對於代表西方、代表秋季的庚辛金來說,在《漢書》裡是這樣解釋的:庚即更,指萬物收斂有實。「庚」的字本身就有左右兩手採集果實的含義。而更,則表示更新的意思。也就是後面說的,天地肅殺之氣的到來,使得萬物開始收斂。
  • 把美國歷史放在全球史背景下,才能充分完整地理解它
    反過來,如果引入一種全球敘事的視角,將這些變遷放在更宏大的世界語境下,就能更好地看清楚,在1500年以後出現的全球化格局中,美國所發生的變化不是孤立的,美國史也不僅僅是「發生在美國的歷史」或「美國人的歷史」,因為美國之外的某些地方和某些人,也在跨越邊界的接觸中施加了潛在而重大的影響。
  • 傻子與白痴《夜長夢少》:2019年的「青年最佳文本」
    如我的文章標題所說,《夜長夢少》是2019年迄今為止的華語流行音樂唱片裡,能夠切實反映當代青年的「最佳文本」。所謂「文本」(text),是文藝理論中重要的概念。上世紀60年代,繼承了Woody Guthrie和Woody Guthrie的衣缽,Bob Dylan把文本意識的傳統從現代民謠拓展到搖滾樂,並啟發了包括The Beatles等同時期乃至後世所有的音樂人。
  • 【乘客咳嗽打噴嚏引騷動 美國一架客機臨時改變航線】當地時間周日...
    【乘客咳嗽打噴嚏引騷動 美國一架客機臨時改變航線】當地時間周日,由於機上一名乘客出現打噴嚏和咳嗽的症狀,美聯航一架客機被迫臨時改變航線。當地媒體援引官員的話稱,因為機上有一名乘客咳嗽打噴嚏,3名乘客因此懷疑其感染了新冠病毒,機艙一度陷入騷亂。目前,FBI已經介入調查,尚不清楚是否會對該事件提出指控。
  • 乘客咳嗽打噴嚏引騷動 美國一架客機臨時改變航線
    乘客咳嗽打噴嚏引騷動 美國一架客機臨時改變航線 - 原創 - 海外網【海外網3月10日編譯報導】當地時間周日(9日),由於機上一名乘客出現打噴嚏和咳嗽的症狀,美聯航一架客機被迫臨時改變航線。據法新社報導,美聯航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客機原定從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伊戈爾飛往新澤西州的紐瓦克,但中途改飛了丹佛。
  • Taylor Swift紀錄片高口碑背後,美國甜心的個人悲歡和女性崛起
    對粉絲而言,《美國甜心小姐(Taylor Swift: Miss Americana)》無疑是了解這位創作歌手的又一個窗口;而對於行業來說,這部紀錄片更反映了歐美樂壇在一定時間內的行業變遷,以及在新時代下音樂紀錄片的某些趨勢。
  • 語言學視角下微博語言的局限性研究
    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自媒體時代是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只要擁有必要的設備和最基本的能力,就可以在自媒體時代進行發言,甚至在特定議題上還能建構不受精英階層掌控和影響的大眾話語權。」[5]話語權的開放帶來了創作網面的擴大,熱門詞彙從基數巨大的網民創作中持續產生,裂變傳播。
  • 「科級天花板」:縣域治理視角下的基層官員晉升問題
    對企業組織的研究就揭示,女性或少數族群員工在向組織的高層職位晉升時可能會遭遇到無形障礙,高層的管理職位看得見,但總是夠不著。  對於中國的政府組織,也有研究關注到了層級晉升問題。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從兩個角度來論述:晉升與組織激勵,晉升影響因素。  首先,對組織激勵的分析是關注中國官僚體系中晉升問題的主要視角。
  • 放不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這6對星座男女分手多年仍不相忘
    正如歌詞裡唱道,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紅是硃砂痣烙印心口,紅是蚊子血般平庸。在愛情的世界裡,總會有人即使分開也不會相忘。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在12星座種,這6對星座放不下對方,但在一起又會相愛相殺:第一對:獅子男放不下金牛女獅子座的男人不可避免的有點小霸道蠻橫,喜歡讓周圍的人遵循自己的意思,照顧好自己的尊嚴。但是遇到金牛座的女人,他們便完全不在狀態。頑固的金牛女不會輕易向任何人妥協,並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忽略獅子男的感受。
  • 疫情下的女性力量:靜心發起尋找最美藥店人活動
    而在藥店裡就有這麼一群勇敢無畏的女性,她們每日告別家人,毅然奔赴崗位,給大家帶來健康的保障。  她們就是「藥店人「。  面對疫情,她們在家庭支柱和工作職責中無縫切換,守護了顧客和家人健康,在大逆境中展現大愛,充分發揮了她們至柔至剛的女性力量。
  • 論女性題材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
    《嘉年華》將女性視角瞄準現實世界,直指當下的社會語境,反映現實,牽引起人們對社會問題、女性問題的追問和反思。影片塑造了一個反映特定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女性形象,該形象兼有典型化的社會性意義和人性化的個體意識,體現了自我與外在現實世界的雙重觀照。
  • 《戀與製作人》:女性向戀愛模擬遊戲的虛幻與真實
    面向男性開發的戀愛模擬遊戲被稱為「美少女遊戲」,視角角色通常為男性,玩家通過逐個和若干名美少女角色接觸,通過完成任務、按照特定的模式展開對話逐步升高角色對玩家的好感度,模擬戀愛過程。《安琪莉可》延續了這一遊戲類型的模式設置,與「美少女遊戲」的區別在於以女性角色為視角人物,故事設定頗有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美少女漫畫流行的宮廷幻想風格。
  • 拜佔庭的權力與修辭:全球史語境下的帝國與周邊世界
    「權力」是他者的凝視,而「修辭」則是這種凝視下的一種具象。受肆虐全球的疫情影響,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舉辦的2020年第四屆「拜佔庭學研討班」改為線上講座系列。拉普教授是國際拜佔庭手稿與宗教研究的權威,曾執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現為奧地利科學院拜佔庭研究中心的主任,英國國家學術院通信院士,維根斯坦獎獲得者(2015年)。她演講的題目是《拜佔庭帝國話語的力量》(The Power of Words in Byzantium:an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