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考古,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萬曆甲辰年大彬製款長方壺
四川省三臺縣文物管理所藏
口長8釐米,口寬5釐米,高8釐米,底長10釐米,底寬6.5釐米。
紫泥胎,呈發黃的磚紅色,胎質細膩。
口圈、壺身、底足均為長方形。
出土時壺蓋已破損,肩部配有一柄錫制提梁(據觀察應為原紫砂提梁損壞後重新配製的),出土後脫落。
外底中部縱向陰刻「萬歷甲辰年 大彬製」八字兩行楷書款。字體筆畫清晰,刀法遒勁有力,乾淨利落。
1972年四川省三臺縣基建工地明末窖藏出土。同時出土的還有明末景德鎮民窯青花日用瓷等,同裝於一隻壓壞的木櫃中。
萬曆甲辰年,即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此壺是目前為止出土的時大彬壺中,有絕對紀年最早的一把。對於研究時大彬壺的早年面貌,具有重要價值。
時大彬,號少山,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早期紫砂著名的「四大家」之一時朋之子。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款識銘刻都頗有研究,是紫砂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