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不要我? 幾十名棄嬰來嘉興尋親

2020-11-30 騰訊大浙網

「無論你在哪兒,我都要找到你」,8月22日上午8點半,嘉興市首屆尋親大會在人民公園舉行,四五十個當年被抱養的棄兒,專程從山東、河南、安徽等地趕到嘉興,尋找自己的父母兄弟,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人,極有可能是我們嘉興人,除了子女方,現場也來了不少嘉興的父母,想要尋找自己當年遺棄的孩子。

姜寶峰從山東趕來,他是1969年生的,來尋親的唯一憑證是當年被抱養時,身上穿的這套小衣服,養父母說,抱養時他還沒滿月。

被抱養的時候,身上還有一個字條,寫了老家的地址,但是養父母說,回山東的路上就不見了。

姜寶峰:抱養的父母肯定是不願意讓你知道你是抱養的,在別人的心裡,你就是個野孩子。

姜寶峰說,他大概是在江蘇吳江靠近浙江的一個鄉鎮,被一個中間人直接從親生父母家帶走的,他的上面還有兩個哥哥。

2010年,他開始踏上尋親之路,去過吳江、杭州、桐鄉等好多地方。

姜寶峰:只要我不放棄,我尋親就會有希望,畢竟我出生在江浙一帶,我現在生活在山東,我就想找到我江浙一帶的親兄弟或者父母,父母在的話,我可以盡一份孝心,如果說父母不在了,像志願者講的,我可以去墳頭上柱香,磕個頭。

姜寶峰 B型血 喝酒過敏 聯繫電話:13969915010

這次外地來的尋親者,很多是山東過來的,他們的組織者劉彥雷本身也是被抱養的,今年48歲的他,尋親十多年了。

劉彥雷:找到一張紙條,一張紅色的紙條,上面寫著我的出生年月日,上面有兩個名字,我是我姐姐來抱的,她說是從嘉興的毛紡廠抱來的,毛紡廠有個姓蔣的,他們老兩口是山東人,是我們山東莒縣的,可能是南下幹部,當時(我)出生二十天左右,出生後就放在毛紡廠姓蔣的人家裡,呆了二十多天,就抱走了。

尋找親生父母,實在是太難了。

劉彥雷:去年臨過年我來了一次,有一個長得和我很像的,她家就住在嘉興學院附近,如果這是我媽的話,我想我把她接過去,我養她一段時間都可以……後來我們做了鑑定以後,結果沒有對上。

知道結果的那天,四十多歲的男人哭得稀裡譁啦。

劉彥雷:心裡想這肯定是,包括他們那家都做好了迎接我回家的準備,沒想到這個結果出來以後……真的太難了,我們小的時候真的不容易……

常常沒頭緒,滿懷希望又極度失望,劉彥雷的尋親之旅就像過山車一樣,但他還是不放棄。

劉彥雷:就像走路一樣,同一條路,孩子從這邊走,母親從那邊走,總歸有碰到的一天,即使走錯了,轉回來,還能找得到,但就一個人找,你想,一個人在一條路上走,永遠找不到。

劉彥雷1969年12月14日(農曆: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十二時半) 13563339088

尋親會現場,我們的記者經常被各種尋親者拉牢,很多是嘉興這邊的父母,當年他們放掉了自己的孩子,現在他們也想通過鏡頭,找找自己的子女。

這對嘉善老夫妻,拉著記者想上電視找女兒,他們的女兒是1978年8月出生,1980年5月失蹤,失蹤的時候2周歲不到。

楊阿姨:就在家門口,我在家裡洗衣服,她在門口失蹤了,一會會兒,被人家抱走了,耳朵上面有個小洞眼,這裡有個洞眼,一面一個,但這個可能會長滿的。

如果女兒還在,現在應該40歲了。

楊阿姨:三十多年了,在外面,活啊死啊,也不知道,曉得在哪裡就算了,就不知道,一直想著,人家說哪裡偷了小孩,我們就去,聽到說哪裡抱來了小孩,我們就去找一找,總之我對不起她,我沒有照顧好,總之對不起。

老夫妻倆現在已經70多了,想要找到這個女兒就更費勁了,當年也沒拍照片,女兒失蹤時身上穿的就是這塊布料做成的花襯衫,楊阿姨一直保留著。

楊阿姨:我自己縫紉機做的,做的小襯衫,我想她想起這件衣服就知道了,我們沒有本事去找她,希望女兒找過來。

仇先生、楊女士 15355203375

同樣來找女兒的還有屠阿姨,她的女兒不是被抱走的,是被放掉的。

屠阿姨:她(婆婆)老迷信,生出女兒她要去放掉,我也不捨得放,不捨得麼她抱走了,都三個(女兒)了,沒人管她,要幹活,所以她老爸要放掉她。

屠阿姨放掉的是老三,大概是1976年或者1978年農曆五月二十出生,出生當晚就被放到了海寧郵電局門口,身上還有一包糕餅。

屠阿姨:我想她知道的話,讓她來找我們,我們不識字,她不願意認我做娘,我想知道她在哪裡,她想認我,也可以。

屠阿姨 13736448717(大女兒:宋女士)

陸阿姨66歲,舉了個硬紙板,她是來找當年被放掉的妹妹。

陸玲珍:大概是60歲了(找到了想跟妹妹說點什麼)找到了,妹妹,我代表爸爸媽媽對你說對不起,因為我們還有兩個大的,她最小,有的人也許會說,為什麼老大老二沒有給人家,把她放掉,當時的這個情況,我也要跟她解釋解釋。

陸阿姨老家南湖區餘新鎮,家裡本來是四姐妹,被放掉的是老四,但後來老三夭折了,所以現在家裡就剩下她和二妹,現在父母去世了,她就更想找到這個妹妹了。

陸玲珍:這個妹妹找到,不管她過得好不好,不管她認不認我們,我也為爸爸媽媽了一個心願,我媽媽也對我說的,我對不起老四。

妹妹的信息很少,只是偶爾聽媽媽提起過。

陸玲珍:放在嘉興火車站,那時候我們還小,也不懂,要是懂的話,就不讓她放了,這段時間我老是在想,因為電視上也老是在放,我們也無能為力,到底到哪兒去找,因為爸爸媽媽都沒有了,我們知道得也不太詳細,只記得她放的時候有一條裹裙,紅的老式花紋,聽我媽媽說,裹裙有點燒焦的,因為當時用炭火烘乾的時候燒焦了一點,就這個特徵,還有一個紙條,寫了她的出生日子,另外我什麼都不知道了。

陸玲珍 找妹妹 1958年或1959年 15557304017

人海茫茫,要找親人的還有不少,有個小青年年紀不大,也找到我們。

周杰:幫我父母找我的姐姐,他們一直牽掛著這個姐姐,我姐姐是1981年3月17號出生的,由於各種原因,當天晚上就把我姐姐放到老的婦保院掛號廳的板凳上,裡面寫著紅紙條,寫了生辰八字的(還有地址,我們家的地址),地址是嘉北街道陶家橋村,如果姐姐看到的話,或者她父母看到的話,希望能圓這個夢,能讓我姐姐來找我父母,因為我們也一直牽掛著我的姐姐,很想念她,(父母)時不時晚上一直在流淚,有點對不起她。

周杰說,當年放掉這個姐姐,媽媽也是沒辦法。

周杰:主要我外婆以前是婦女主任,我爸媽是未婚先孕,制度上以前比較避諱,沒辦法,出生當晚就把我姐姐放掉了,身體健康是沒有問題的。

來參加尋親會的100多人,其中30多人都在現場留了血液樣本,希望通過基因庫比對到失散的親人。

浙江迪安司法鑑定中心法醫物證科主任 翁海松:DNA出來以後,我們會出具報告,然後錄入到我們博愛尋親資料庫,在資料庫裡,我們可以自動比對,比對上的話,我們會第一時間把好消息告訴到尋親者現在我們尋親資料庫的話,入庫人數已經達到4000人,已經自動比對上了81對,只要父母和子女同時入到我們資料庫裡,肯定百分百能比對上。

相關焦點

  • 尋找1973年農曆正月二十出生放在嘉興新塍的小女兒,女兒您在哪裡?父母找您了.【秋波心影2020第十七期】
    在養父母的養育下長大成人,當我知曉身世秘密的時候,不知什麼滋味,是對、是差,是恨、是愛一直徘徊在我的腦海裡,當我也是為人父母 或已經成為爺爺奶奶之時,理解和原諒了生父母當時不得已的抉擇。媽媽你在哪裡?我的根在哪裡?我想知道。我有多少個日日夜夜在想念你們,   我一直在夢裡夢見你,恰,夢醒時分不見你,我只能傷心的流淚,我的父母不知你在哪裡?
  • 真人版《送你一朵小紅花》 ——「無指媽媽」賣花撫養血管瘤棄嬰的...
    「我啥都做不了,只能先去討飯,把孩子們餵飽。」蘆桂芝說。她和丈夫在討飯的時候,還有一個心病梗著,那就是小兒子的治療費。 為兒治療途中,她看到街頭棄嬰,做了一個別人不敢想像的決定 討飯了一段時間後,蘆桂芝和老公決定開始打工,掙錢給兒子整容。
  • 1960-1969尋親人信息(連載)二十
    >我聽家裡人說媽媽來的時候大概不到20歲(具體年齡不詳),當時媽媽好像被人販子追打到我們村附近,被村裡人攔下,趕跑了人販子,後來就留在我家與父親成家了,後來生下我(1995年4月3日出生)。如今她22歲的兒子很想幫助媽媽找到自己的家人。據熊玉香兒子講:「當時媽媽被解救時約16歲長的很漂亮,大約是1969年出生1985年被拐的當時說話像是湖南,湖北一代的口音」以下由熊玉香兒子講述:我媽媽在16歲左右吧,與家裡人失去聯繫。事情是這樣的,可惡的人販子把我媽媽從家裡騙出來,人販子讓我媽媽吃了傷腦子的藥,中途我媽媽逃跑了。人販子一直追,結果有人看見了把人販子打跑了。
  • 袁厲害現身「好人論壇」 講述收養棄嬰孤兒經歷
    南都記者 林宏賢 攝  袁厲害 1966年生,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人,靠開煎餅攤、賣香油、幫人送貨打零工為生,因收養棄嬰孤兒聞名河南蘭考縣城,被網友稱為「愛心媽媽」。今年1月4日,袁厲害收養棄嬰的住所發生火災,收養的孩童中7人不幸喪生,最小的僅7個月大。
  • 《等著我》2021年首期節目播出!最新一期中節目攝像師登臺尋親
    估計許許多多的觀眾都錯過了《等著我》本周的首播,在周日晚上空等了一場。播出時間的飄忽不定,一直以來都是《等著我》的一個弊病。隨意地更改播出時段,隨意地停播一期或數期,這似乎是《等著我》的一大特色,只可惜這個特色給這檔節目招來了許多非議,因為有很多觀眾摸不清楚它何時播出。如無特殊情形,現在的《等著我》定檔在每周日晚上22:35首播,次周的周六中午13:15重播。
  • 17歲女孩因無戶口被拒報考大學 曾是棄嬰成績優異
    17年前,親生父母拋棄了她,養母撿回她,含辛茹苦將她撫養長大,可如今,一紙戶口卻成為他未來生活的攔路虎;他是個3歲男孩,因家人的疏忽,差點走失;他今年4歲,父母忙於做生意,迷路的他只好獨自在路邊哭泣……  「我是雲大附屬外國語學校的老師,我的一個學生很優秀,她是個棄嬰,養母收養了她。但因為戶口問題沒有學籍,現在她17歲了,面臨各種考試,我擔心她因為戶口問題自暴自棄。」
  • 尋親事件引爭議,尋子19年發現失聰,拒絕認親,養父:你不要我要
    尋親事件引爭議,尋子19年發現失聰,拒絕認親,養父:你不要我要對家長來說,自己的孩子無論在哪裡,都會是他們最大的牽掛,有許多孩子在失去後,苦苦追尋幾十年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在我們身邊。這些人的思想,已跳出了常人的基本模式,甚至有違社會倫理道德,所做之事令人心寒,大張旗鼓地尋親,後來居上,堅決地拋棄,我們常人實在難以企及。對此,社會上的很多網友都對此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很多網友認為,親生父母有沒有都一樣,不值得為他們傷腦筋,只要他們已經死了就好,沒有道德也沒有道德,只有苦盡甘來養育子女的父母,才剛剛為兒子找到親生父母相認而欣喜,接著又是一盆冷水。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當尋親在日後成為餘發海生活唯一的主題,時間的概念就在他腦海裡變得模糊,只能靠物價的變化來記憶過程,「錢都是我自己墊的,條子都留著,攢了一大本。」  第一年,他寄出去100多封信。但大部分石沉大海,信被退回來,加上一字條,「查無此人」。  餘發海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他們的家人不回信?」
  • 夫婦撿破爛種地為生 撫養患病棄嬰31年(圖)
    街坊徐細任說,不是這個兒子,他們不會30多年來過得這麼苦,「夫妻兩人確實是不容易,但更不簡單!」  衛生院裡撿回棄嬰  昨日中午,64歲的徐從發和63歲的龔小姣,從地裡忙活完回家,龔小姣念叨著:「下午再去揀點飲料瓶子,明天把菜拿去賣,就可以換點錢給兒子買肉吃。」31歲的兒子徐濤,坐在小凳上,「咿咿呀呀」地笑著(如圖)。
  • 骨肉分離30年,一雙兒女找媽媽,南陽民警媒體愛心接力幫忙尋親
    生活瑣事惹矛盾 媽媽負氣離家去丈夫脾氣不好,為此王淑珍和他常為生活瑣事生氣,甚至打架。最終,兩人在一次生氣之後,王淑珍離家出走,沒想到這一走就是30年。那是1990年10月的一天,丈夫幫親戚買了一頭豬,把豬先趕回自己家裡等著親戚來拉走,可是親戚還沒來豬卻跑丟了。丈夫的火爆脾氣爆發了,夫妻倆為此大鬧一場,還打了架。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當尋親在日後成為餘發海生活唯一的主題,時間的概念就在他腦海裡變得模糊,只能靠物價的變化來記憶過程,「錢都是我自己墊的,條子都留著,攢了一大本。」第一年,他寄出去100多封信。但大部分石沉大海,信被退回來,加上一字條,「查無此人」。餘發海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他們的家人不回信?」
  • 馬鞍山:她收養兩名棄嬰 含辛茹苦送入大學
    原標題:李立蘭:收養兩名棄嬰 含辛茹苦送入大學她是一位瘦弱堅強的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自己重病的兒子;她是一位心善執著的奶奶,獨自將兩名棄嬰撫養成人成才;她是一位目不識丁又樂觀向上的農民,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她就是和縣善厚鎮皂角村村民李立蘭,先後獲得「馬鞍山好人」「安徽好人」和「中國好人」。
  • [女孩] 1988年農曆7月出生1995年年初從福建寧德市壽寧縣被賣到福建莆田的萍萍尋親
  • 2020年嘉興人最喜歡給孩子取啥名字?答案是……
    這幾天,大家都在忙著「盤點2020」,而記者從嘉興市公安局獲悉,2020年嘉興新生兒爆款名字也已經新鮮出爐。過去的這一年,嘉興人最喜歡給孩子取啥名字?我們一起去看看「榜單」!排名第一是「一諾」來自嘉興公安部門的統計,去年一年我市共登記落戶24265名新生兒,而從這些孩子登記落戶的名字來看,全嘉興最受歡迎的名字是「一諾」,去年,新生兒中女寶寶叫「一諾」的有74名,男寶寶叫「一諾」的有43名。
  • 約農曆1983年2月生未滿月送養遼寧朝陽市凌源市的「陳常銀」尋親
    一、基本信息姓 名:陳常銀性 別:女血型:未知現在身高:158cm出生日期:1983年2月14日(日期不一定準確,農曆,年月準確,養家奶奶說的)失蹤日期:1983年2月18日 (時間不準確,養家奶奶說因為經轉手抱養的
  • 《我的左手右手》收視領先 親情不分貴賤
    家庭親情劇《我的左手右手》由張少華、蘇巖、林申、徐露領銜主演,目前正在河北和陝西衛視播出。《我的左手右手》通過最平實真實的家庭生活反映社會現實,也讓觀眾深切體會到在親情面前,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 老民警為142座墓碑「尋親」15年
    當尋親在日後成為餘發海生活唯一的主題,時間的概念就在他腦海裡變得模糊,只能靠物價的變化來記憶過程,「錢都是我自己墊的,條子都留著,攢了一大本。」第一年,他寄出去100多封信。但大部分石沉大海,信被退回來,加上一字條,「查無此人」。餘發海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他們的家人不回信?」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當尋親在日後成為餘發海生活唯一的主題,時間的概念就在他腦海裡變得模糊,只能靠物價的變化來記憶過程,「錢都是我自己墊的,條子都留著,攢了一大本。」第一年,他寄出去100多封信。但大部分石沉大海,信被退回來,加上一字條,「查無此人」。餘發海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他們的家人不回信?」
  • 60年前,我把剛生下的龍鳳胎送了人,至今還在尋找 | 江南棄兒
    在她看來,這是一個一家團聚的節日,但她的女兒,依然流落在外,「每一天,我都在牽掛著她,不知道她在外面過得好不好」。當年因生活困難做出的無奈之舉,成了朱阿華後半生難以釋懷的痛。在這個重陽節,許多「江南棄兒」和他們的父母,至今仍在尋找彼此,他們求助尋親組織、媒體,留下DNA信息,期待著相逢的那一天。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老民警為烈士們帶回67個家庭
    當尋親在日後成為餘發海生活唯一的主題,時間的概念就在他腦海裡變得模糊,只能靠物價的變化來記憶過程,「錢都是我自己墊的,條子都留著,攢了一大本。」  第一年,他寄出去100多封信。但大部分石沉大海,信被退回來,加上一字條,「查無此人」。  餘發海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他們的家人不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