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武則天、呂后、慈禧等歷史上強悍的女人。其實,歷史上還有一個女人,她和這三個人比,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我們並不是太清楚。
這個女人就是北魏帝國史上赫赫有名的馮太后。
馮氏7歲的時候,就成為了罪臣之女,被罰入北魏宮中為奴,做了最底層的宮女。不過,她頗為聰慧機敏,拜皇帝寵妃馮昭儀為姑母,在馮昭儀的照應下,馮氏脫了女奴身份,成了皇子拓跋浚的伴讀。
北魏的朝廷風雲四起,誰也沒能想到拓跋浚會成為皇帝,受「宗愛之亂」,繼位七個月的拓跋餘被殺死後,年齡只有13歲的拓跋浚居然被大臣擁立為皇帝,是為文成帝。
既然做了皇帝,拓跋浚身邊的人自然都有了榮寵,馮氏因是伴讀,也被升為貴人。
馮貴人自小就和拓跋浚相伴,算得上青梅竹馬,按程序走,皇后的位子似乎離她就不遠了。
誰知,半路上殺出一個李氏。李氏生得美豔,一入宮就被拓跋浚一眼相中,封為夫人,深得拓跋浚的寵愛,出外徵戰都隨軍而行。不僅如此,李氏還很快生下長子拓跋弘。
這時候,大臣們已經諫疏皇帝當立皇后的事情了。
馮貴人心裡異常恐懼,不過,她並沒有像普通婦人那樣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悄悄展開了工作。她找到了能左右拓跋浚的常太后,對她百般逢迎。
常太后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馮貴人的意思。她也很喜歡馮貴人,不喜歡妖豔的李氏。於是她對拓跋浚說,按照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子貴母死,如果要立拓跋弘為太子,那就應該賜死李氏,因此就不能立李氏為皇后。
拓跋浚當然捨不得,說,拓跋弘還太小,若是賜死他娘,他從小無母,好悲慘啊!
常太后說,別擔心,你立馮貴人為皇后,她會好好帶拓跋弘的。
拓跋浚沒有辦法,只好賜死李氏,立馮貴人為皇后。
馮氏被封為皇后以後,果然表現非常好,上對常太后感恩不盡,孝順有加;下對太子拓跋弘百般疼愛,細心呵護;中對丈夫拓跋浚更是從生活到事業照顧得無微不至。一時成為北魏好媳婦典範,贏得朝廷內外讚譽一片,聲望很高。
拓跋家族的男人都不長壽,拓跋浚也不例外,他雖沒像他的前任皇帝們那樣暴死,但他因受了風寒,一病嗚呼。
馮皇后雖失去了丈夫,但太子拓跋弘繼位,她便尊為了皇太后。拓跋弘不過是個12歲的孩子,從此,馮太后開始了她臨朝聽政的新時代。
然而,政治是殘酷的,就在馮太后觸摸到權力的時候,還有一個人野心勃勃地以為:不過是孤兒寡母,正是謀反好時節。這個人就是車騎大將軍乙渾。
顯然乙渾輕視了女人的能力,馮太后憑著她果敢善斷的政治才能,很快就讓乙渾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北魏因此沒有陷入內亂之中。
(不能執政的拓跋弘)
拓跋弘年紀漸長,初嘗權力的馮太后突然成了睜眼瞎,就是意識不到應該還政於拓跋弘。拓跋弘只得先成家再立業。拓跋弘有了兒子後,大臣們不停諫言,請求馮太后還政於皇帝。被壓力所迫,馮太后這才心有不甘地交出權力,表示自己應該回家帶孫子去了。
然而,朝廷裡幾乎都是馮太后的人,拓跋弘說話自然不好使。為了長遠打算,拓跋弘不得不挑戰馮太后,將馮太后提拔的人換掉,又將曾經被馮太后打壓的人重新任命,這無疑讓馮太后不悅。
接著,拓跋弘又找了罪名殺掉了馮太后的情人李弈,這次終於激怒了馮太后。結果,拓跋弘這個小皇帝自然鬥不過馮太后這個老司機,所以「上迫於太后,傳位太子」,18歲就成了太上皇,這可算得上是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了。
18歲的太上皇理應將皇權交給新繼位的皇帝,但是拓跋弘的兒子拓跋宏不過5歲,朝中大臣紛紛請求由拓跋弘代行國事。
權力欲望極強的馮太后深覺拓跋弘是阻撓自己繼續聽政的絆腳石,經過她精心籌劃,政治經驗不足的拓跋弘,很快就「暴死」於宮中。
馮太后靠著她的老套路,讓年僅5歲的拓跋宏成為了北魏第八位皇帝,憑著鐵腕手段,將北魏帝國的權力再次攥在了自己的手中。
此時的馮太后,已過而立之年,成為了一位非常成熟的政客,對於北魏帝國的問題,只怕沒有誰能比她更有發言權。
為了整治吏治,反貪治汙,她實行了「俸祿制」,使一直打義工的官員結束了靠貪汙才能生存的局面。
為了安定社會,發展經濟,她又實行了「解除禁田,督客農桑」,讓沒有耕地的農民有田可種,勤事桑麻。
為削除宗族勢力,她再進行了土地改革,將宗族和豪強的土地收歸國有,再重新分配,實施了「均田制」。
可以說,馮太后是北魏時期極為重要的政治家,她雖然專權,但是,也可以說正是因為她的專權,才讓動蕩的北魏政權能夠平穩下來,沒有曇花一現。不過,話也說回來,她使用陰謀手段攫取權力的方式,也同時為後世北魏的分裂,留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