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新格局之下,中國企業如何備考答卷?

2021-01-18 中國經營網

在全球特殊時期蔓延、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加速脫鉤的緊張關係下,我們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在此背景下,中央日前做出重大戰略調整,明確提出以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並把經濟內循環定位為「十四五」規劃的重中之中。

那麼,「雙循環」概念提出的背景是什麼?「雙循環」中的內需外需如何相互促進?特別是對企業來說,面對如此不確定的營商環境,又如何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中,迎接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呢?

9月2日,北大國發院牽手「SAP成長型企業社區」,共同推出「國際風雲與『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國企業如何備考答卷」線上直播,不僅為眾多企業家解讀了大變局和大戰略中的企業突圍發展新路徑,更分享了企業和管理者如何通過釋放數位化轉型的新動能,構築「雙循環」新格局之下的企業數位化生存之道。

讀懂「雙循環」新格局

近段時間以來,面對國際特殊時期的新變化和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雙循環」開始成為整個市場新的熱點詞,中國新的發展大戰略也正在逐步形成,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受邀做客本次直播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長江學者餘淼傑院長圍繞以下三點做了分享:

第一,雙循環背景:大變局中的新挑戰

第二,中國經濟發展雙循環的優勢

第三,如何落地實現中國經濟「雙循環」?

一、大變局中的新挑戰:美國不斷加碼全面打壓中國

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發生經貿摩擦,勢必對經濟全球化產生深刻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至今,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或者打壓已超過22項。從最早的301調查、337智慧財產權調查,到232鋼鐵調查、雙反一保的反傾銷反補貼,再到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會涉及國家安全調查,美國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予以管制等經濟制裁手段層出不窮。

同時,美國又頻繁幹涉我國內政,驅逐中方主流媒體,拒絕承認中國南海的主權,撤銷中國電信在美國的牌照,推動英國等盟友禁用華為及封禁中國的抖音、微信等。甚至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污衊中國是帝國主義國家,7月底又關閉了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還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演說,完全否定過去近50年來的中美關係,表示對華接觸是失敗戰略。

以上所有事實都指向一個問題:中美關係越來越差。可以說,中美關係不止是經濟摩擦,已經開始從經濟上升到外交,甚至未來有可能上升到軍事方面的衝突。

二、如何應對:用雙循環開局中國經濟下半場

就在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經濟全球化受到嚴峻挑戰下,我國政府明確提出通過雙循環在大變局中開新局,那麼,如何理解「雙循環」的問題,首先餘淼傑分享了幾個關鍵節點。

首先,在今年5月14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第一次明確指出,我國競爭優勢是超大規模的生產優勢跟內需潛力,目標是要構建一個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局面。

其次,在7月12日企業家座談會上,再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到最近的7月30日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並將「逐步」變成「加快」,一字之差,也反映中美格局不斷變化的真實情況。

事實上,「雙循環」 中的內需外需要相互促進,餘淼傑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代表我國要閉門造車,促進「雙循環」格局也不意味著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轉向,更不意味著我國發展的內向化,而是要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和優勢,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同時通過暢通國內的大循環來推動國內和國際的雙循環,更好地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推動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更高水平階段。

三,如何發展:中國發展雙循環的優勢

中國能不能發展「雙循環」,中國發展雙循環是否有潛在或者明顯的優勢,餘淼傑從四方面為我們解析。

第一點,是規模巨大的市場優勢;

第二點,是中國全產業鏈的優勢;

第三點,是地區集聚的產業優勢;

第四點,是交易成本的優勢。

具體而言,首先,中國擁有規模巨大的市場優勢,並且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中國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勞動力比較便宜,而是因為我們具備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與此同時,不管是在貿易、企業、資本、人員、數據、技術等都已經深度融入到全球的價值鏈中,這是我們提出『雙循環』的原因之一。」餘淼傑說。

第二,目前全產業鏈的比較優勢客觀上只有中國擁有。一般來說,一國能生產的產品品種越多,說明產業鏈越齊全。如果按照我國海關8位碼的編碼來計算,中國2019年有超過七千種產品出口,如果按照美國更細的10位碼編碼來計算,中國出口的產品數目更多,這些都在說明中國全產業鏈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

第三,中國的產業集聚鏈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過去四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湧現出了眾多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群。例如,東莞的電子產業群,汕頭的玩具產業群,廊坊的家居群等,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張產業集群的「名片」,產業集聚有利於專業化的分工,降低交易成本,產業集聚的效應帶來的價值,也是讓中國的全產業鏈具有十分明顯的比較優勢。

第四,交易成本優勢。中國有巨大的市場規模,14億人口中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且這個群體未來會越來越大。以這個為基本前提,外資撤離中國,是不符合企業利潤最大化要求的。首先,勞動成本因素。中國的勞工成本平均在750美元一個月,差不多是5000人民幣一個月,勞動力成本上,中國僅僅是美國的1/5。其次,交易成本因素。產品生產出來要銷售,如果產地接近市場,運輸成本就會下降,交易成本也因此會下降。中國作為最大的市場,產品要賣到中國,肯定在中國生產更好。

所以,儘管全球化的結構與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此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與趨勢並沒有發生改變,而這也正是中國發展「雙循環」的優勢所在。

四、如何做好中國經濟「雙循環」?

餘淼傑表示,如果說過去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指「對外開放,對內改革」,那麼目前這個階段,應該可以稱之為「對內開放、對外改革」,即搞活中國經濟「內循環」,重在對內開放,而要做好中國經濟「外循環」,則重在對外改革。

那麼,針對中國經濟的「內循環」,餘淼傑提出了六點想法。

第一點,中性競爭原則推進要素的市場化。

今年4月份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進一步完善要素市場化的指導方針》明確了各種要素,既包括我們傳統的資本勞力、能源還有中間品,也包括新興的一種要素,比如數據等。那麼,這種要素如何完善市場化,通過中性競爭原則來推進就非常有必要。 中性競爭原則意味著公開、公正、公平,那麼,也意味著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樣重要,在市場中發揮各自的優點和特點,實現要素市場化。

第二點,要通過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來推進貿易的自由化。

餘淼傑解釋,目前中國有18個自貿試驗區,除了西部以外,只有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湖南、貴州這6個省份沒有成立自貿試驗區,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6省份中可能至少會有4個省份新增自由貿易試驗區。北京比較特殊,河北自貿區包含大興機場片區,大興機場也有一部分在北京,但畢竟不夠大。所以,北京也有可能發展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我們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一個新舉措,就是六月份出臺的《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他分兩步走,一個叫早期收穫,一個叫全面開放,在2025年實現早期收穫,早期收穫他主要內容包括兩個,一個就說商品的自由貿易,另外一個是要素的自由流動,包括我們平時所講標準意義上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這是貿易的便利化。

長期中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叫做制度集成規則的創新,制度集成規則創新我覺得這裡面最重要一點是稅收,通過稅收管理推進社會治理、法制建設,當然裡面一個新的關注點就是風險管控一定要做好,包括貿易、金融、公共管理、公共衛生等一系列安全,這是海南自貿港構建的情況。

第三點,改善營商環境推進投資的便利化。

餘淼傑對國務院辦公廳在8月5號出臺了15點具體的舉措做了說明,同時也總結了三個重點方向,第一個是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第二個是加快對加工貿易的梯度轉移,從東部轉到中西部去;第三個是提升通關的便利化水平以及對外資重點項目的扶持。

第四點,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提升居民的消費。

雙循環內循環很重要一點叫做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提升居民的消費,那怎麼樣促進內需,餘淼傑認為,通過兩條腿走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聚焦在三個方向。第一點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第二點是,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第三點是,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

上半年,積極財政政策主要是減稅降費,保證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擴大消費。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是減租降息,讓中小企業能夠活下去,他們活下去,就保住就業,保住就業老百姓就有錢,也就能夠促進居民擴大消費。

第五點,以發展「兩新一重」,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三化融合。

所謂「兩新」指的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一重」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國家投資1.6萬億用到「兩新一重」的目標,就是通過城鎮化來帶動投資需求的上升,推動城市化都市圈一體化的發展。

為什麼「兩新一重」跟「三化融合」有關係?「兩新一重」目標是為了服務城鎮化的發展,而發展城鎮化一定要工業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具體理解就是,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相互依存的,彼此離開都無法持續,那麼,當工業化和城鎮化有機結合之後,信息化就要通過AI、5G等手段更好融入到工業化和城鎮化中,所以,三化融合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也是推進中國經濟落地中國經濟內循環重要的工作。

第六點,通過重點發展都市圈、城市群來推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

中國的城鎮化率2019年是60.6%,美英國家的城鎮化率都在75%以上,有的甚至在80%以上,所以我們還有一定距離,提高城鎮化率也是未來工作重點之一。那麼,餘淼傑指出,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長江中遊城市帶這五大城市群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

中國經濟的外循環

經濟全球化核心是貿易自由化,然而,去全球化、貿易單邊主義的時有發生,使得經濟全球化面臨很多衝擊,在這樣情形下,餘淼傑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即經濟全球化沒有終結,只不過呈現一個新的形態。

為什麼這麼判斷?餘淼傑說,一切都源於貿易全球化兩個基本特徵,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即生產地區化以及貿易多邊化沒有發生改變。

生產地區化是說,每個產品從簡單的鉛筆到iphone手機,都遵循每一個零部件由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國家的專業化生產,再經過另一個地方加工裝配,賣到全球各個地方去,這一核心特徵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而WTO的舉步維艱使得地區經濟一體化正在取代了多邊經濟合作,雖然地區經貿合作這種多邊機制不斷加強,正在取代全球多邊機制,但貿易多變化的本質也沒有改變。

基於此,中國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經濟外循環,餘淼傑也提出了兩大工作重點。

第一個重點,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切實落地。

中國的「一帶一路」分成海上絲綢之路和路上絲綢之路,現在官方數據有65個國家,如果從廣義上講數量會更多。通過我們的兩條腿走路,「一帶一路」的外貿已經佔中國外貿的31%左右。餘淼傑重點說明,雖然我們堅持兩條腿走路,從目前情況來講,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前景應該會優先於路上絲綢之路。

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是我們的東協10+1自貿區,東協10國已經成為取代美國和歐盟以外最大的貿易夥伴,所以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餘淼傑建議優先發展海上絲綢之路。

第二個重點,是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夥伴關係。

區域經濟合作夥伴關係一共覆蓋16個國家,包括東協10國再加上中日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自從在2010年建立東協10+1自貿區之後,東協10國已經成為我國最大貿易夥伴,也使東協成為我國外貿的後花園。餘淼傑表示,對外開放要經歷改革,如今中美關係緊張,對外改革的意思就是說,不要再一味的依賴美國,因為中美關係不斷緊張之後,對美國外貿一定是下降的,那麼中國的價值鏈就有必要通過東協10+1自貿區和日韓產品來進行完善和補充,出口到歐盟和其他新興工業國家,繼而繼續利用全球化的經濟特徵,持續做外貿生意,所以,中國未來的一個工作重點,就是積極參與並主推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RCEP不僅要求參與國之間實行90%的貨物貿易零關稅,實施統一的原產地規則,允許在整個RCEP範圍內計算產品的附加值,還放寬服務貿易跨國投資準入,增加電子商務便利化的新規則,而電子商務將是國際貿易新的重點,尤其後特殊時期,電子商務新的業態將愈加重要,RCEP會繼續往前推進。

五、雙循環下,中國如何鞏固全球價值鏈中心節點的位置?

餘淼傑強調,雙循環不是說只有內循環,也不是說不要外循環,相反是要加強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心節點位置,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心節點位置並不會因為我們面臨幾個大挑戰而被取代。

那麼,如何重構中國中心節點的全球價值鏈?第一點,是要提高國內產品的附加值,第二點,是要發展數字導向和知識密集型的全球價值鏈是中國發展的重點。

六、雙循環下,如何發展數字貿易?

這次特殊時期中全球貿易下降11%左右,但是數字貿易卻逆勢上升,那麼,我們該如何發展數字貿易,餘淼傑認為有兩個重點方向。第一是,要跟「一帶一路」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結合在一起,通過數字的新形態,體現在商品貿易中;第二是,要跟服務貿易結合在一起,通過落地自由貿易試驗區來實現。

在餘淼傑看來,中國要發展全球價值鏈,就是以數字貿易為先導,通過知識密集、數字密集的方向實現,而且從數字角度來講,5G、AI等產品,我們跟發達國家基本上處在同步起跑線上,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我們擁有後發優勢,可以實現彎道超車,所以,數字貿易是中國未來國際貿易以及發展中國經濟的一個重點。

在分享的最後,餘淼傑對中美關係再次闡明觀點。餘淼傑認為,對於中美關係,我們不能做太樂觀的估計,中美關係中,美國已經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進行全面打壓,所以,長期競爭有限合作將是未來十年中美關係的基本定調。

七、雙循環下,企業如何數位化生存?

作為SAP中國首席數位化專家,孫惠民同樣「感同身受」。對企業來說,在這樣全新的格局之下,如何把握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模式將成關鍵。以工業4.0為例,核心就在於消費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被激發,那麼過去「閉門造車」式的、以管控為核心的線性生產方式會「難以為繼」,取而代之的則是「平臺+價值夥伴」這樣一種生態型的模式,而背後的支撐將是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以及個性化定製。

事實上,這次特殊時期告訴企業一個扎紮實實的道理,那就是數位化轉型已經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成為「必選項」。那麼對企業而言,未來的數位化轉型,就需要充分把握數位化技術紅利、利用軟體手段重塑價值鏈的各個環節,由此打造一種全新的能力,即通過技術創新能讓客戶的價值最大化。

具體如何構建這種數位化新型能力呢?孫惠民也從「創新思維重塑、產業生態分析、商業模式變革、管理體系再造和系統支撐」等方面給出了建議。

創新思維重塑,是指企業要對跨界思維、平臺思維、用戶思維、迭代思維等進行重塑;產業生態分析,是指開放、融合、賦能、重塑和共享會成為生態發展「主旋律」;商業模式變革,即以客戶為中心重新定義商業模式;管理體系再造,是指打造扁平化、網絡化、數位化的體系;系統支撐,即構建智能交互平臺,最終讓企業進入全數位化階段。

同樣,站在「雙循環」新格局的新起點之上,SAP也持續深化供給側改革中的時代新定位。孫惠民說,SAP的新定位是「新基建」的參與者、工業網際網路領軍者,以及數位化轉型賦能者。

作為工業4.0的發起人、推動者和供應商,SAP的目標將是助力企業打造智慧型企業,最終幫助企業從傳統模式轉向全數位化的階段,構築全局數位化的新型能力。

目前,SAP為企業打造出了端到端完整的智慧商務套件,同時提供以新一代ERP為數位化核心,以雲端數位化平臺為支撐的全新技術棧,能夠全面滿足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從在線化到雲化、再到整個價值鏈數位化的全過程。

在此基礎上,SAP持續聚焦產業發展,並跨越產業鏈的上中下遊,幫助產業和企業迎接數位化轉型挑戰,更攜手各地政府部門建立賦能中心,促進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SAP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企業應用軟體公司,始終堅持『在中國,為中國』的核心戰略 ,並為中國供給側改革賦能,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企業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中,能夠通過數位化轉型領先一步,決勝未來。

八、雙循環下,中國企業如何備考答卷?

當然,對於眾多的企業而言,接下來如何融入「雙循環」新格局之中,並揚長避短提升競爭力也至關重要。

對此,餘淼傑表示,企業首當其衝要做的,就是看準大方向、瞄準新方向。所謂大方向是指對中美關係持續下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新方向是指要把目標轉向一些新興工業體及新興市場,儘管這些市場目前的規模仍然比較小,但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敲牛皮糖」方式一塊一塊敲下來,由此尋找到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

其次,是走得遠。無論是傳統的勞力密集型產業,還是過去幾年興起的網際網路產業,可以把自身的觸角延伸得更長遠一些,積極發展包括東南亞乃至非洲等市場,通過加大投資,輸出中國技術、中國模式,為全球各市場帶來更多的經濟優化價值。

第三,是挖得深。企業要大力提升企業產品附加值,特別是通過技術創新做好新產品的創新,由此提升企業競爭力。此外,從更大的範圍來說,發展知識密集、數字密集等全新的數字經濟,實現彎道超車也是未來的趨勢和重點。

最後,是到西部去。目前,國內的經濟體系正逐步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來幫忙實現梯度的轉移,那麼資本密集型產業和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向國內的中西部轉移,這樣不僅能對「西部大開發」起到更多的作用,也能夠重塑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而孫惠民則從中國企業出海的角度認為,目前很多企業已從過去單純的銷售和貿易為主,開始轉向強化產業鏈的連結能力,以至於某些企業已成為部分細分行業的「鏈主」,那麼,在企業出海過程中,就需要注意兩大問題。

一是,要注重數據安全,企業要更加積極地遵循國外的遊戲規則;二是,要打造敏捷能力,未來企業可以把商業模式逐漸從線下轉向線上。針對此SAP也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跨境電商的所有解決方案,包含從研發、生產製造到銷售各個環節,不僅為他們的出海之旅提供「保駕護航」的能力,也為更多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持續貢獻出更高的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相關中國企業出海的所有跨境電商解決方案,均可以到SAP成長型企業社區進行免費下載。

總的來看,在「雙循環」新格局、大戰略的背景之下,中國一定會從長期增加有效供給,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布局之中,培育出更多新經濟、新模式和新產業,而對中國企業來說,未來以技術創新和數位化轉型為重要「抓手」,同樣也是實現企業競爭力提升,完成產業轉型升級,以及贏得更加廣闊市場空間的關鍵和新動能所在。


相關焦點

  • 義大利經濟學家: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義大利企業提供重要機遇
    日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繼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義大利馬切拉塔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弗朗切斯卡·斯皮加萊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構建經濟新發展格局,不斷擴大內需將給義大利企業帶來重要機遇。 在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後,國際輿論紛紛聚焦如何解讀這一政策變化。
  • 石化行業企業如何適應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良性循環。石油化工行業面臨著諸多問題,都能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找到答案。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確立 中國企業面臨的四大風險和兩大機遇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型,伴隨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確立和中國資本市場「三十而立」,嶄新開啟的2021年,中國企業將迎來關鍵變革。中國企業的未來增長之路在何方?需要重點警惕哪些風險?
  • 中國人保總裁王廷科:形成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相契合的發展定位...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王廷科就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保險業發展問題做了介紹。王廷科表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成立於1949年10月,作為共和國保險業的長子,長期以來都是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高度重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發揮社會穩定器、風險減震器和經濟助推器的功能作用。
  • 劉鶴5000字長文,信息量巨大,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點題...
    為什麼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解釋來了......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巴曙松:在促進中國經濟雙循環的過程中,資產管理行業如何定位和創新
    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抓住了上一輪全球化浪潮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深度參與到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分工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前中國需要充分梳理並正確把握自身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位置,發揮自身內需市場巨大、產業鏈完整等優勢,適應新一輪全球化帶格局重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 劉鶴重磅發聲,5000字長文詳解「雙循環」新格局!大力提高直接融資...
    為什麼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金融方面有什麼重大改革方向?權威解釋來了......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主任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金天國際加強中醫藥特色數位化創新 構建企業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2021年經濟工作重點,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將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科技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自主創新研發 突破關鍵技術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上講到,推動基礎研究,凝練科技創新的攻關任務,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大重大創新平臺在企業的布局力度,鼓勵企業牽頭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牽頭組建重大創新聯合體,在新興產業領域培育更多的創新型企業。
  • 【高端訪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當好領頭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在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進程中,浙江如何完善和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構築現代化經濟體系?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
  • 【地評線】金羊網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育新機開新局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現。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四梁八柱。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在於創新驅動,這包括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新發展格局的實質,是推動國民經濟均衡發展,既包括總量均衡,也包括結構均衡。
  • 中金王晟:資本市場走向「雙循環」,新經濟企業該怎麼辦?
    王晟指出,資本正在湧向中美兩國的科技和新經濟領域。美股IPO市場以新經濟為主、規模今年再創新高,雖然中美在貿易、科技和教育方面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戰,但金融市場一直聯繫非常緊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熱度未減退。港股的新經濟公司比例從約20%增長到約50%,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較大規模的中概股企業基本都在考慮在港股二次上市。
  •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構建新發展格局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構建新發展格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國立足自身發展需求的重大戰略選擇,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
  • 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戰略布局
    企業家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提高把握國際規則能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提高防範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 金天國際出席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放新支點
    金天國際出席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放新支點12月19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簡稱「國經中心」)主辦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在京舉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韓文秀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2021年經濟工作重點,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支持領軍企業、中小企業進行創新活動。
  • 促新格局,煥新零售,第22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11月19日上海盛大開幕!
    5月,政治局常委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隨後又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格局」有助於建設開放、聯動、公正和更具包容性的世界經濟體系,可以夯實國內經濟基礎,為國內和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引領新型全球化格局。
  • 金天合縱,擁抱時代,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__永州新聞網_永州
    12月19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簡稱「國經中心」)主辦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在京舉行。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主題,國經中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與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領導、著名經濟學家、行業領袖、權威經濟組織和機構負責人等齊聚,就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家戰略實施等展開深入研討。
  • 新基建、新願景、新商機,兩岸400位企業家共話新發展
    大會現場「新基建、新願景、新商機」,11月11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紫金山)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南京市舉行。現場,兩岸的企業家代表就臺商如何融入大陸產業鏈、供應鏈,投入新基建藍海提出獨到見解。加強兩岸交流,帶動年輕人投身發展中來方丁玉揚州市臺協會會長、揚州虹揚科技董事長方丁玉來大陸發展三十多年,作為一名資深臺商,他認為,目前祖國大陸有著強有力的市場環境,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產業融合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這次的兩岸企業家峰會為兩岸企業家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大平臺,也為臺商指引了一條非常明確的方向和道路。
  • 「鏈長制」論壇在杭舉行:共議新發展格局下產業鏈提升
    中新網杭州12月24日電(胡亦心)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在經濟巨變中,如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12月24日,2020中國開發區產業鏈路演暨「鏈長制」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與會嘉賓總結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的浙江經驗,圍繞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發區產業鏈發展與提升,共同探討在全球產業鏈安全風險大大增加的背景下,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應對之道」。
  • 長江經濟帶五年答卷|(15)以文鑄魂,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點擊閱讀來自沿江11省市的亮眼答卷:長江經濟帶五年答卷:五年織碧錦 長江萬裡清長江經濟帶五年答卷:人民守護長江 長江造福人民長江經濟帶五年答卷:打好治理「組合拳」 合力攻堅護一江清水長江經濟帶五年答卷:激活新動能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長江經濟帶五年答卷:暢通雙循環「主動脈」勇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長江經濟帶五年答卷
  • 【直播預告】周德文2月3日晚上19:30做客內蒙古新金融研究院·蒙域在線:在線主題分享:打造企業新生態 推動小微企業發展
    內蒙古金融行業協會、北宸智庫研究中心、蒙域青商匯、呼和浩特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協辦機構;青城新階層·同心律師團、青城新階層·管理者俱樂部、青城新階層·融媒體俱樂部、青城新階層·鑑證諮詢俱樂部戰略支持的內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線、青城新階層大講堂、內蒙古企業大講堂.將於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