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很有趣,所以我開了一間可以仰望星空的書房

2020-11-29 澎湃新聞

大大的望遠鏡豎在窗邊,黑板上畫滿了星空軌跡圖……與其說這是一間書店,不如說它更像一個小型的宇宙研究所。這就是臺灣第一家以天文為主題的獨立書店——仰望書房。

書房施逸昕自高中起便是天文迷。本文圖除署名外,均為被訪者提供。

書店主人施逸昕自高中起便對天文產生興趣,並把這份興趣延伸到了學術上。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碩士畢業的他,一直在想,像天文這麼有趣的學科,要怎麼讓更多人了解呢?在出版社、自然科學博物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想,或許自己該開一家書店。施逸昕說:「迷上星空就是一條不歸路,你知道它無比浪漫,而且也只能浪漫。所以儘管在全球化與效率至上的時代裡,實體書店存活的空間不容樂觀。但我仍然相信,人還是會為了純粹的浪漫而痴迷。」

對臺中的觀星愛好者來說,剛開幾個月的仰望書房就像是一個學校裡的興趣小組,這裡定期舉辦的觀星活動、科普講座、讀書會等活動,讓他們有了家一般的歸屬感。而書房也會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公園裡和街道上,進行一些天文科普活動。

書房一景。

你是怎麼想到開設這家天文主題的書店?

施逸昕:作為一個天文人,我開書店的初衷是想「賣天文」。其實一開始呢,我想開一家天文酒吧,純粹是因為自己喜歡喝酒(笑)。後來學長建議我可以改成書店。

臺灣現在有許多獨立書店,每間店都很有自己的風格,進到一間獨立書店就像是認識了這書店的主人,可以從書店的選書中找到書店主人的性格線索。加上天文學其實是一門由很深厚的科學知識作為根基的學科,所以我後來覺得書店這個形式要更合適一些。

不像其它的興趣愛好,進入天文圈其實並不容易,需要很多知識和實踐的雙重儲備。但只有一進入就會很死忠。以前也有人舉辦過很多入門活動,但是一次性的活動只能引發人們一時的興趣,如果沒有提供相關知識的管道繼續投入,這短暫的好奇心就無法延續。也因此我覺得一個實體的天文興趣據點才那麼重要。

書房吸引了一群固定的天文愛好者。

能介紹一下書店舉辦的活動嗎?

施逸昕:作為一家小眾中的小眾書店,我們的客群還是很固定的,基本上就是平時天文圈裡的同好們,還有一些是對天文有興趣但不得其門而入的人。

書店平均每兩周會有一次活動,有時是讀書會,有時是科普講座,不過我希望未來能夠提升頻率到每周一次,甚至每周兩次。

我們也會舉辦街頭天文學活動,帶著望遠鏡到附近的公園與人們一同透過望遠鏡觀察月亮、木星、土星等等較明亮的天體(受限於市區光害影響,行星與月球是較易觀察的對象,冬天則還可以選擇M45昴宿星團、M42獵戶座大星雲等天體)。人們平時很少有機會可以體驗到這樣的觀察經驗,所以此類活動總是很受歡迎,總希望我們常常辦街頭天文學。

走上街頭普及天文學。

書店這麼小眾,擔心過賺不到錢嗎?

施逸昕:很多人覺得,開店最重要的是獲利,就算不賺錢但起碼別賠。但我在做一件很特別的事,所以獲利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反正如果賠到受不了我就關掉好了。這有點像你存了一筆錢,有人可能想買輛車,但我選擇開一家店。

在你關於天文的旅行經歷中,哪次印象最深刻?

施逸昕:在我高一的寒假,與社團的朋友們在阿里山上渡過了四個晚上,每晚都是大晴夜,星星多得我們幾乎無法一眼認出平常熟悉的星座,也看到許多的火流星,那是最過癮的四個夜晚。

在臺灣如果要上高山去觀星,其實路程並不算太遠。目前絕大多數的臺灣天文同好都喜歡到合歡山的翠峰、鳶峰、武嶺、昆陽等地;或是阿里山、塔塔加這些地區。

你覺得觀星旅行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最美妙的部分又是什麼?

施逸昕:最困難的部份是對天氣的掌握。雖然臺灣中部地區高山的晴天率很高,但偶爾遇到雲多甚至飄雨的情況是最難應對的。

最美妙的當然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上,只有星光作為光源的體驗。那一刻什麼城市啊、文明啊,統統很遙遠。

現在內地也有許多觀星和天文愛好者,從前輩的角度,能否給他們一些建議?

儘量仰望吧。無論是在市區或是野外,無論是大晴天或是有雲的日子,只有通過實踐,不斷地累積對觀察星空的經驗,看得越多,就越熱愛星空。當然對新手來說,更建議尋找有經驗的朋友指導,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按圖索驥時的挫折感,畢竟天文並不是容易自學的一門學問。

施逸昕薦書

《宇宙必修課》

美國天文學網紅、紐約海頓天文館館長泰森的天文學科普讀物。作者曾在普林斯頓大學開設給非理工科學生修的天文學通識課,結果大受歡迎並造成轟動。泰森筆下的宇宙,沒有艱澀的圖表和數字,反而像一本扣人心弦的短篇小說,讓人讀之欲罷不能。

《五十億年的孤寂:繁星間尋找生命》

科學記者李·比靈斯多年來對一群系外行星領域天文學家的系列訪談。不僅概述了近50年來的天文學發展,更讓讀者看到一群執著的天文學家是如何窮盡畢生之力,尋找繁星間的生命的。

《裸眼看星空》

一本觀星入門科普讀物,非常具有實用性。作者是擁有數十年觀星經驗的追星專家鮑伯·金恩。他在書中將自己多年經驗傾囊而出,教你如何辨識星座、追蹤流星雨、預測極光,還分享了各種天文APP的使用技巧以及不同天文景象的拍攝方法等。

《星海璇璣》

香港天體物理學家寫的天文學入門書。由基礎觀測天文開始,至太陽系、星座、深空天體、恆星演化和宇宙學,帶領讀者認識星空。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朱明中評論此書稱,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已超越了大學裡天文學概論的課程,是一本有點難讀但很珍貴的科普讀物。

相關焦點

  • 到科技館看免費天文展,讓孩子們站上「仰望星空」制高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朱建強 解富東 徐英傑為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給暑期的淄博學子提供一方科普熱土,由淄博市科協、淄博市文明辦、淄博市教育局聯合主辦,淄博市科技館承辦的「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將於8月7日在淄博市科技館新館開展。
  • 今天的你我,與古人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古人在仰望星空時,很早便人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區域,中國喚之為星官,西方稱之為星座。而織女、河鼓和天津正是我國古代星官體系「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  星座背後是文化傳承  天文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知識體系之一,在很多古老文明中都有關於星座方面的記載。
  • 仰望星空不肯入睡,永遠是男孩
    男孩子小的時候大多喜歡仰望星空,少年馬化騰在迷上計算機之前,最大的興趣也是抬頭仰望,他當時唯一的課外班是深圳中學天文興趣小組。財經作家吳曉波在《騰訊傳》裡寫到,1986年,初三年級的馬化騰用一架準專業級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哈雷彗星的回歸,從中學時代到今天執掌萬億騰訊帝國,他一直訂閱《天文愛好者》這本雜誌。
  • 仰望星空 漫遊宇宙 餘杭科技館天文科普主題展進行中
    由余杭科技館主辦的「仰望星空」天文科普主題展覽日前正在科技館一樓開展。來自餘杭實驗中學高一(2)班的同學們,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探索天文奧秘。據了解,本次展覽分為「遙望深空」「漫遊太陽系」「巧量天宇」三大主題展區,共計展品20件,並通過圖文結合、多媒體展示、趣味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向大家展示前沿天文科普知識和信息、數學方法在天文領域的運用、日月同輝、金星凌日、月相變化、天文學家的故事等內容。走近展區,觀眾可以通過展品「中國天眼」,了解「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活動預告」仰望星空——「漫遊星座之旅」活動來襲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浩瀚無垠的宇宙充滿了好奇,每當我們在夜晚仰望星空時,都會浮想聯翩。隨著人類對星空的探索之旅不斷延伸,不同文明也在這耀眼星空下碰撞與交織。(圖片來源於網絡,智利阿塔卡瑪大型射電望遠鏡陣列所攝)為了方便觀察,先人把星空分成若干區域,大小不一,每個區域就是一個星座。在東西方的不同文化中,這些星座流傳下了哪些神秘動人的傳說呢?仰望星空,怎樣在漫天繁星中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那個星座呢?包羅天文星象知識的天球儀又是怎麼回事呢?
  • 今年春節,帶著孩子來鄭州科技館「仰望星空」吧!
    1月31號下午,「仰望星空設計「仰望星空」展覽,是希望觀眾可以通過參與體驗「走過四季」「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定律」等展項,從而進一步感知宇宙,了解宇宙、了解太陽系、了解地球,培養人對宇宙的好奇心,讓仰望星空成為一種習慣。
  • 吉利星越「追星計劃」:以星空之名的探索與仰望
    作為地產經理人,可以想像的是在重複的數字計算和表格中度日,但儘管如此,每天堅持科學史的寫作成了他繁雜之外的安寧和自我滿足。因為天文愛好,在香港中文大學上學時,利用一切時間輔修了天文史,也在那裡發現了一個更大的理性浪漫世界。保持一些純粹的,不功利、足夠熱愛的東西,實數難得。  「哥白尼有畢生的一個遺憾,就是他一生沒有親眼見到活的水星,而我從我出生到現在,從來沒有看過北半球的銀河。」
  • 在上海市中心,「仰望」土星環
    /晨報記者 常煜華觀測夏夜的星空,一定要去郊外嗎?天文知識,真的那麼神秘而遙不可及嗎?上周六晚,一場科普講座與室外觀測相結合的「七夕天文科普活動」在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150餘名參與者親身體驗,在上海中心城區,一定條件下也能觀測到夏夜常見天象「夏季大三角」,藉助天文望遠鏡還能看到土星環;天文知識也並非艱深難懂,在現場,孩童們與專家的互動歡笑連連。
  • 仰望星空 快樂成長 杭州文瀾中學天文社團碩果纍纍
    浙江在線05月23日訊5月20日晚,文瀾中學天文社的同學們來到德清莫幹山科普教育基地,興奮地觀測美麗的星空。  德清縣副縣長方芳和省特級教師、文瀾中學書記徐青青興致勃勃地參加了本次活動。  深夜,同學們技術嫻熟地操作著天文望遠鏡,在省教壇新秀、杭州名師胡柳蔚等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如數家珍般有計劃地觀測他們的目標星體。雖然山中幾多涼意,但每個人都體驗著成功的喜悅。「我找到了,找到了!」學生們紛紛報告自己觀測到的「土星」、「北鬥星」等,驚喜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  據介紹,文瀾中學社團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已有數年,50多個社團活動豐富多彩,碩果纍纍。
  • 仰望泰山的星空
    透過這充滿歷史感的痕跡,依舊能夠可以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一份來自久遠情懷的觸動。而當我們去探尋、發現、思考時,歷史仿佛又「活」了過來。遙望泰山歷史文化的星空,這種感覺尤其強烈而真切。泰山就像一部底蘊厚重的大書,翻開這部「書」,那來自泰山歷史深處的古韻悠悠、書香嫋嫋,那些人、那曾經的故事,似乎離我們並不遙遠。北宋四大書院,徂徠書院居首。
  • 本月雲南將迎來雙子座流星雨 來,一起仰望星空 在璀璨中告別2018
    原標題:本月將迎來雙子座流星雨 來,一起仰望星空 在璀璨中告別2018     2018年最後一個月的夜空,格外璀璨。  雲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員郭健介紹,晚上9時以後,冬季星空的標誌性星座——獵戶座升上東方地平線,很容易辨認。
  • 圓你探索星空的夢想 谷歌星空試用
    谷歌星空(Google Sky Map)是一款著名的星空觀測軟體。它可以讓你的Android手機成為一扇仰望夜空的窗口。當你對著天空舉起手機時,就會看到一張與天空中相應區域、最亮的恆星星座和行星對應的天體圖。它如同一個微型的天文望遠鏡,帶你仰望星空,探尋宇宙的神秘之處。
  • 溫柔文案|感恩生命,也去仰望星空
    She wasn't doing a thing that I could see, except standing there, leaning on the balcony railing, holding the universe together.在我看來,她什麼也沒做,只是站在那裡倚著陽臺欄杆
  • 腳踩大地時,別忘了仰望星空|夜問
    史前時代,人類就沒有忘記仰望天空,記錄下自己看到的天文現象,所以前六顆行星被人們發現得很早。直到1781年的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用自製的望遠鏡宣布發現天王星,才又一次拓展了我們對太陽系的了解。受制於觀測條件,離地球越遠的行星發現得越晚,像已經被開除的冥王星,1930年才被發現。如今隨著技術的提高,相信太陽系以外有更多奇蹟等待我們發現。
  • 2020年,星空格外璀璨
    木星能清晰看到雲帶,四個衛星與木星「一」字排開,「四百多年前,伽利略發現了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也叫作伽利略衛星。」譚巍跟小朋友解釋,千百年裡,人類仰望同一片星空,穿越時間的「對話」,是觀星的樂趣之一。土星的顏值最高,土星光環,在望遠鏡裡,像一個戴著新潮草帽的女郎。 火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大約799.94日,比木星、土星長得多。
  • 天文學家崔辰州:與公眾和天文愛好者分享同一片「星空」
    小學《自然》課本上的四季星圖-夏夜星圖-南天小學《自然》課本上的四季星圖-夏夜星圖-北天「那時,書籍相對匱乏,《自然》課本上的星圖是我『接近』星空的唯一途徑。」一個探索星空的遙遠理想悄悄在他的心底發芽。「我高考的時候,全國開設天文專業的還只有四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於發揮不太理想,加上當年這些院校的天文專業在河北省招生名額很少,崔辰州在高考中與「天文夢」失之交臂,來到了如今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河北工學院。
  • 【天南地北德州人】張同傑:願與更多人一起仰望星空
    「落榜後我一度頹廢,後來德州師專的賀金玉老師給予我點撥,父母也一直鼓勵我,這讓我重新振奮起來。」張同傑邊教書,邊學習,利用一切機會提升自己,1990年他去往山東省教育學院(現齊魯師範學院)脫產進修兩年,拿到本科學歷。
  • 暖心文案|仰望星空,萬物都成了你的點綴。
    仰望星空,萬物都成了你的點綴。 Look up at the sky, everything has become your ornament. 仰望星空數不清,到底有多少顆星辰,但我確信每一顆都是你的點綴。
  • 做一個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的人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壯志未酬之人,他們未達成理想的原因就在於忽略了自己眼皮底下可以先做到的事情,放棄了手邊最易實施的簡單之行。從達成離我們最近的目標開始,實際上就是一個把煩瑣的事情簡單化的過程。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順著人生陡峭的崖壁攀上高峰。
  • 夏日北至,仰望最絢爛的星空(組圖)
    夏日北至,仰望最絢爛的星空  沿著太陽最長的那縷光,  能量一點點積攢。  池塘的荷花還沒睡醒,  午後的鳴蟬,  因知曉所有熱度而聒噪。  那麼美麗的星空在哪裡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羅大佑在歌聲中這樣詮釋童年。在大人們看來,夏日的確苦不堪言,但對於孩子而言,童年的快樂往事大多還是跟夏天有關。無論是在水中遊泳、捕魚、捉泥鰍;還是藏匿在草叢中聆聽昆蟲的演奏會;或者躺在涼椅上數星星,都是感受大自然最靈動的脈搏。  如今的我們,有多久沒有仰望過星光閃爍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