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電視上的劊子手都是做什麼的?」在一些歷史文獻中,據說劊子手的報酬是按人數計算的,大約相當於每人四個銀幣,在一個人均收入只有半個銀幣的時代,即使一年只開幾次,劊子手的報酬也比一般人高得多。
但是讓人無奈的是,雖然劊子手錢多事少,但並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雖然看上去只是拿起刀放下就完事了,但是入行的門檻並不低,第一肯定是身體強壯,我們可以注意到,電視裡的劊子手,幾乎都是些五大三粗的壯漢,普通人要想做,恐怕連初期都通不過。
另外對血是敏感的,現實生活中看到血頭暈的人肯定不算少,但血濺在刑場上一臉還是會面不改色,這需要非一般人的心理素質,以上大概就是劊子手職業上的硬性要求。
但最難的是劊子手職業的專一性。
雖然從歷史上看,我們都相信不迷信,但是劊子手這個職業,一定是容易談色變的,這也造就了劊子手的光棍,大都是很少結婚生子的,更讓人無奈的是,職業的特殊性也會延伸到下一代,如果別人聽這個人的父親是劊子手的話。「大多數人會對此感到厭惡,在劊子手的圈子裡,這是一個非常客觀的事實。
即使錢真的很少,背後也有一種可悲的無奈。
中國最後一個劊子手是鄧海山,他小時候父母雙亡,他已經餓了一段時間了。然後他偶然發現法院在招劊子手。看到收入相當高,鄧海山就踏上了這條路。
鄧海山的事業並不順利。剛開始他就跟普通人一樣,看著犯人在刑場被折磨,他會吐槽。等他習慣了,主人就讓他把刀撿起來。
好在鄧海山蠻力不少,幾斤的大刀對他來說還是比較輕鬆的。帶他修行的師傅讓他從瓜果做起。日子一天天過去,鄧海山走出去,成了一個真正的劊子手。
這些年來,鄧海山在劊子手生意上賺了錢,貧窮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但劊子手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殺了99個人之後,必須改行,否則就要受晚年的懲罰。
但他還真不相信這種邪惡,一是不相信這種迷信,二是對自己也是年過半百的人,從事一份他不知道該做什麼的工作,只好繼續做劊子手,直到斷頭被廢除後,海山鄧才退出這個行業,直到天刀走了,海山鄧才知道,死在他劍下的罪犯,多達300人。
晚年的鄧海山,習慣了青春的奢靡,不到幾年就揮霍光了剩下的積蓄。當時鄧海山沒有養老保險,生活逐漸拮据。
除了經濟困難,因為劊子手的經歷,鄧海山經常在晚上做噩夢,他會夢見罪犯帶著陰險的微笑面對著他。久而久之,鄧海山再也忍受不了這種生活了,於是打算找個寺僧,想看看能不能減輕自己的罪。
鄧海山來到寺廟,主人聽說他以前是劊子手,立即拒絕了他剪頭髮出家的請求。鄧海山健康惡化,於1925年去世。
據記載,鄧海山是最後一個死後都為清朝效力的劊子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