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行持這五件事,能讓你的福報究竟圓滿!

2020-11-23 凡心問禪

佛言:「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事事有因必有果,今生的福報皆由過去世所行種種布施而來。享受福報,猶如向銀行提取存款,提的愈多,存款愈少,終究會有提空之時。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存款」愈來愈多呢?佛說,行持這五件事,可讓你的福報究竟圓滿

一、培福

培福,就是培養福報。當下有諸多學佛之人有一個通病,都希望自己有福,但卻又不想去培植福報。那樣福報會自己增加嗎?答案是一目了然,肯定是不會自動增加的。

培植福報亦有諸多方式方法,如「誦經、念佛、持咒」等等,皆是培植福報的辦法。培植福報,就好比我們種花一樣,當花的種子種下之後,不可能馬上就會生根發芽,需要我們細心的照料與呵護。培福亦是如此,培植福報的過程很重要,發心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卻是護持福德。

那麼什麼是護持福德呢?如有人說,我培福了,但不管是修行、還是生活皆沒有一點兒改變,這培福是不是沒用。培福並非沒用,而是看你培福之後有沒有好好護持自己所培的福報。如你在布施、供養之後,就出去不守三業,行種種不善之舉,那麼就算是一直培福,那麼亦也沒有丁點改變。

二、惜福

惜福,惜福,亦是珍惜當下,珍惜自己所培的種種福,珍惜一切的一切。不管中國釋儒道哪一家,皆提倡「惜福」。

在佛教的傳播的歷史過程之中,佛教界亦出現了諸多「祖師大德」。如大家熟知的六祖慧能禪師,近代的虛雲老和尚等等,這些皆是在佛教界留下諸多故事。但其不管是哪位祖師大德,他們不僅僅弘法利生,還共同宣傳一件事,那就是「惜福」。

惜福,不僅僅是說,珍惜福報,不浪費福報。亦是包括生活之中的種種,包括吃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身上戴的各種娛樂設施,這便是「惜」,惜是為了更好的「開源」,布施是為福報開源,減少不必要的享受正是為了「福報節流」。

三、廣結善緣,常行布施!

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是非常重視結緣的,不僅僅要結緣,還要廣結善緣。結緣亦布施,布施亦結緣。佛言「眾生平等」,不論是有情眾生,還是無情眾生,皆為平等眾生,無有差別,布施結緣也並不單指「有情」,無情眾生亦是我們廣結善緣與行布施的對象之一。

學佛之人都喜歡放生,其放生即能救度眾生的性命,亦是與眾生結緣的一種方式,放生功德有多殊勝?經典告訴我們「放生功德為第一。」

所謂廣結諸善緣,常行諸布施」結緣與布施並沒有條件的限制,有限制的只有那顆分別之心。

四、依教奉行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斷惡行善」,在寺院我們常常能看到這八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學佛,修行雖然能讓我們了脫輪迴之苦,但卻最基本的原則是建立與「善行」的基礎之上,並非說造諸惡業,也能了脫輪迴。

斷除「身、口、意」所造的諸惡業,方能真正回歸清淨本心。有人雖然能說會道,但卻不能口吐蓮花。雖然能開心快樂,但卻建立與他人的悲心之上。

五、持戒修行

修行的意思是讓我們改正自己的壞毛病,壞習慣,讓自己擁有好的德行。但修行的基礎源於「持戒」。

佛曾在《涅槃經》中云:「以戒為師」,戒不單單是對出家僧眾的「束縛」,更是對每一個學佛之人的束縛,如想要開悟,就必須持戒,想要成佛,必須持戒,想要了脫生死亦必須持戒。

想要有福,必須種福,福分人天福報,出世功德。如《金剛經》所言:一生一世的幸福是有限、有量、有盡、有為、有漏;永久的幸福是無限、無量、無盡、無為、無漏、盜賊不能偷、水火不能侵、永恆不缺失的幸福。願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
    世人都想得到福報,兒女都好、皆有前途;父母長壽、福氣安康,但是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要做行善積德之事,千萬不能做損人利己的壞事,正如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老話常說:「千裡去燒香,不如回家敬父母。」佛家常常教導我們,父母就是家中的兩尊佛,孝養父母,就是供養佛;報父母恩,就是報佛恩。03與人為善古人常說:「勿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 95歲老和尚告訴你:佛前供養,這3件事務必做好,功德無量!
    在將問題轉述給老和尚之後,老和尚告訴我說「佛前供養,但凡用心,功德自然能夠最大化。」用什麼心呢?就是「慈悲心、歡喜心、平常心」。老和尚繼續說:無論是行持佛前的何種供養,若能在行持供養之時,牢記這3件事,並且將它做好,功德自然無量無邊。老和尚所說的3件事是什麼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和尚所說的3件事分別是哪三件事!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他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你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 佛說:學會這一「心」,就能福運自來!
    導讀:佛說:學會這一「心」,就會福運自來!「佛」的意思就是一個覺悟的人,是一位對於宇宙人生究竟圓滿徹底覺悟的人。對於宇宙人生本體、現象、作用,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覺,沒有一樣迷惑。學佛的人,不僅在世俗法上種福,也在佛法上種福,皈依三寶,供養三寶,勤修戒定慧,修菩提心,這既是修福,也是修德。這種福德不僅能在世俗法中享用,也能在佛法上享用。「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為發菩提心。
  • 佛教:佛前供花,這幾點你需知曉!
    在這麼多供養之中,如果非得要說何種供養最為殊勝,其答案只有一個,皆為最,皆是最殊勝的培福修福之法,無有分別。雖無分別,但卻有著不同之處,那就是供養之物與之相對應所獲之果報的不相同。在這其中就以花供養來說,行花供養的意義在於「一切事物皆因起,從而才會有結果。」這就好比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也只有開花之後才能結出果實。
  • 佛教:如何能圓滿的在佛前供水?做到這幾點,功德無量!
    佛教:如何能圓滿的在佛前供水?做到這幾點,功德無量在佛教中,常常會在佛前供水。那麼對佛的供養有好多種,供花,供香,供燈,供食品,為何要單單供水呢?以水供佛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來源於佛陀的時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也手拿楊柳枝淨水瓶來普渡眾生,救化大眾。滋潤眾生,利益眾生。
  • 佛說:命運坎坷,離不開因果報應,能做到這2點,福報自來
    這話聽起來挺消極,不過有時候,當你遇到人生的一些問題,你會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做,都無濟於事,只能把事情歸結為命運的安排。那麼命運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佛教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由此可知,命運在於自己的行為,都是因果報應的驅使。很多人不相信因果,所以肆意妄。
  • 佛說了這四句
    又說見性起修,又說不見本心學法無益。當年六祖慧能在五祖座下開悟,五祖送他連夜離開,囑咐他不要急於弘法,而是隱藏起來,一方面是為了避禍,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安心修證。可見菩薩悟道以後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那麼悟道以後的修行人該如何行持呢?佛在《圓覺經》中講到:「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就是大乘道每日必須修持的法門。
  • 財富寶要--改變財運、圓滿財富的原理與方法
    由於財富和其它福報對人生的重要性,所以古大德們說:人天路上修福第一。以出世法論,財富如果沒有圓滿,不能圓證究竟佛果。因為千經萬論皆說:佛是福慧二足尊,福德和智慧圓滿無礙,沒有缺乏,才能稱為佛;若尚有財富未能滿足的情況,所證果位必定不夠究竟。只修福不修慧,六道輪迴是難以解脫的;但是只修慧不修福,也會有羅漢託空缽的感嘆,這是修行的一種病態。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福慧雙修。
  • 因果報應,行善積福,作惡獲災,這三件事萬萬不能行持!
    探求究竟,到底是行善好呢?還是做惡好呢?其想必大家在當下生活之中,亦能體會得到。其行善之人,往往受人尊敬,愛戴,其作惡之人,往往遭人嫌棄與遠離。古語言「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行善積福,作惡獲災,這即是「一正,一邪」亦是「因果不空」的無上真理。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因果報應,行善積福,作惡獲災,這三件事萬萬不能常行!
  • 供養: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一、因果!花,在佛教之中,代表「因」,正所謂,一切植物結果必先開花,所謂「花開結子」,花是結子的因,沒有花開的過程,也就沒有「結果」的收穫。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雖然佛陀曾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是未來佛。然而,眾生根性業力有別,與佛結緣的因緣時機也是不一樣的,這一生福報大、善根厚的人往往有緣遇到善知識而得到渡化、離苦得樂。而福報淺薄、善根不足的人今生往往很難與佛結緣。福報不夠,你再想渡他,他也是聽不進去的,如果執意為他宣說佛法,反而易使其反感。世上沒有與佛無緣的人,一切眾生佛性本自具足,只是要發明本心、啟發覺性,有各自不同的因緣。
  • 如果你相信因果,這五件事一定不要做!
    這句話想必大多數接觸過佛教的都聽說過,這句話講的就是佛教所說的最基本的因果定律。因果報應,真實不虛,你真的相信因果嗎?如果你相信,那麼以下的五件事情你一定不要做!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那樣、大大小小的坎坷,所以如果能夠幸福、平安的度過一生,那麼你這一生一定是非常幸運的。
  • 97歲老和尚告訴你:這3件事,積累福報最快、最迅速,需知曉!
    我告訴你三件事,請牢記做好。No1、老和尚說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執著福報大小」;老和尚說,福報每一個人都具有,但要記住「不要去攀比福報的大小」。福報大的人有大的緣分,福報小的人也有小的緣分。我們福報不如他人大,就在生活之中好好去培植福報,好好地去修行。如果你一種認為自己福報小,當下做什麼都不順,那麼就算想要去培植福報,往往也會不能如願。而這是為何呢?
  • 佛說:人這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要懂得惜福
    無須盲目羨慕他人,也不必自輕自賤、貶低自己,每個人這一生都有他的晴空萬裡,也有他的陰雲密布,福禍相依、此起彼伏。生命是充滿無常的,萬事皆沒有永恆。這世間,本來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所以,過好自己的生活,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佛說,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
  • 女人越是在這五件事上認真,越能說明她對你的愛
    對一個女人來說,她如果真正的愛你,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個尺度,那某些事上對你是特別認真的。一般來說,女人越是在這五件事上認真,越能說明她對你的愛。一、你的身體健康當一個人真正的愛你的時候,她會關心你的身體健康,才會特別注意以每天是不是有真的好好吃飯了,有沒有好好睡覺,有沒有好好休息。真正愛你的人在你的生活中總是特別關心你的。
  • 佛前供燈的功德利益有多大?
    《佛說施燈功德經唯有如來乃能了知。」也就是說,供燈的人所獲得的福德無邊無量,只有佛陀才能知道。哪怕是供一盞燈,功德都不可估量。在《大藏經》中,對供燈的功德介紹得很詳細,有部經叫《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裡面宣講了供燈的十種功德:一、照世如燈。供燈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間的明燈,轉生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師如意寶一樣,慧燈照亮整個世界。二、肉眼不壞。
  • 佛說:人的福報和好命,其實都是自己修來的
    書上說: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無論你怎麼精心規劃,都抵不上一場命運的安排。就像佛又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兩番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人生智慧,就是對生命的通透理解,以及對人性的大徹大悟。最豁達的人生,莫過於放棄生命中該放棄的,執著於不該執著的。
  • 佛前供水,這3件事若做不到,等於白供!
    所以,供水亦被稱之為「佛前最簡單的一個供養之法」。佛前供水,不僅僅是為了得到諸佛菩薩攝受,更多的還是為了警示自己。何為警示自己呢?就是讓自己通過佛前供水來提示自己的修行,來告誡自己早日能夠擁有一顆「清淨心」能夠自在,能夠離苦。給佛菩薩供水,這3件事要注意,功德無量!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