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驚蟄「打小人」火爆,網售詛咒術月銷過千,不是一回事

2021-01-10 出欄

「打小人」本是古時流行的巫術,現在內地早就絕種了,很多人去香港時會興致勃勃地專程到灣仔附近的鵝頸橋下參觀這古老的傳統文化。

很多內地人無法想像,「打小人」居然還有政府頒發的營業執照!香港旅遊發展署網站還有特別推薦,官方旅遊攻略。

香港就這麼神奇霸氣!

前幾年香港網友參與評選的 「見面見香港」照片徵集活動中,一張鵝頸橋下「打小人」的照片獲最多票數,成為「香港品牌」照片。

「打小人」的一般都是阿婆,比如這位「趙姑」就是業內的專家,不但有名片,還被臺灣中天、香港TVB等媒體「追訪」。

打一次小人50港幣,大約十分鐘左右。

觀音、關公、孫悟空、黃大仙等大神大仙在這兒基本聚全了,點香拜完了,把你討厭的人的名字寫在「小人」身上,然後用鞋底板(現在最流行的是女同志的高跟鞋底)玩命抽,既能把小人打走又能踩在腳底下。

你要沒有具體的小人要打,就是覺得諸事不順,也可以不寫名字亂打一氣,把所有小人都打跑。

一年365天都可以打小人,不過驚蟄這天最好,這一天是萬物被春雷驚醒的日子,小人也開始蠢蠢欲動,這時你要先下手為強,先把他打蒙,就不能作惡了。

明天3月5號就是驚蟄了,趕著去香港還來得及。

被打的「小人」千差萬別,你不喜歡的老闆、同事、前任、競爭對手都能打,女同志一般來打「小三」的居多。

雖然聽起來挺狠的,其實阿婆們不會說那些咒人死咒人殘的狠毒話,打小人的目的是祈福,而非詛咒傷人。你看這個打小人口訣,也就是「考試得零蛋」、「女孩沒人追」、「有錢不會賺」、「天天被人告」等等。

你要是咬牙切齒過去:這是小三,你幫我把她打死!

阿婆會跟你說你可拉倒吧,賺你50塊錢還得搭條人命。打不死,頂多打跑!

行有行規,政府能容得下這個,光天化日讓你擺攤玩,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它不惡毒到讓人無法接受,很多時候就是給人個發洩渠道。

這跟被批露的網絡商城售賣「詛咒法術」,有本質上的不同。

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一些自稱「道觀」、「法師」的商家,在網上售賣各種「詛咒法術」和現場「做法」,一次的價格從20元到2000元不等。

一名自稱來自香港的「天師」在其店鋪裡出售多種「咒術」,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操作,輕者處處倒黴不順,受人排擠,重者身染疾病,飛來橫禍,具體需要什麼效果,可以定製操作」。其中一款「巫術詛咒娃娃、降頭懲罰、化解惡人、打小人、扎小人符」的商品,月銷竟達1115筆。

這位香港「天師」提供的詛咒五花八門,不但有「拆散情侶」、「夫妻離婚」這樣毒辣的,還有「令人還錢」、「令人失眠」、「快速增高」、「美白瘦身」等「符咒」。

還有些商家聲稱能提供各種詛咒,甚至有令被「下咒」者「車禍而亡,必死難逃」這樣惡毒至極的。

因為大家看多了影視劇中道士貼符念咒降魔除妖的故事,所以這些商家基本都打著道家的旗號,實則完全是禍害人心。像香港這個號稱「天師」實屬「巫師」的,香港和內地應該聯合執法,滅了這個妖孽。

………………………………………………

中國歷史上對受巫術所害最深的恐怕得數漢武帝了。

「金屋藏嬌」的陳阿嬌失寵後,門可羅雀,眼睜睜看著情敵衛子夫的肚皮一會兒大一會兒小,忙得熱火朝天,自己只能幹著急。她聽說有個叫楚服的女巫懂巫蠱術,能夠把人咒死,非常靈驗,就暗暗派人把她弄進了宮,要她無論如何一定要設法咒死衛子夫。

巫蠱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楚服用的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在一個木刻的小人身上寫上某人的姓名,埋到地下,然後日夜詛咒,據說這樣那個人就會死。沒想到衛子夫命還挺硬,楚服接連咒了她兩個多月,衛子夫居然連個噴嚏都沒打!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一長,事情很快被漢武帝劉徹知道了,大怒,把楚服及其女徒並一幫宮監宮女盡皆被處死。

這一次共殺了三百多人,皇后阿嬌也被遷入長門宮,成了廢后。

可能是年紀尚輕的原因,漢武帝對阿嬌的處罰其實相當的輕,她在長門宮吃穿都和在昭陽殿沒有太大區別。

後來隨著劉徹一天天衰老,他越來越怕死,巫蠱對於他像是迷魂湯一樣,江充等小人充分利用他這個弱點為所欲為,陷害無辜,衛子夫所生三個女兒以及衛氏滿門都因此被誣殺。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太子眼看著親人一個個被殺,自身也將難保,遂假傳聖旨殺了江充,又率兵和前來平叛的丞相在長安城裡拼殺了五天五夜,交戰雙方共有數萬人死亡,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劉據兵敗逃亡,後仍被追殺而死。

漢武帝一輩子連兒子加女兒共生了十個,這一下就去了近一半。

相關焦點

  • 驚蟄日,打小人丨香港一日
    庚子鼠年,二月十二,驚蟄。香港銅鑼灣鵝頸橋底香菸繚繞、大排長龍,按照習俗,他們都在等著「打小人」。「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民間儀祀,藉由驅逐 「小人」趕走黴運,祈求順遂。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群體中,至今仍在流傳。
  • 驚蟄時節 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驚蟄時節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1/3) "← →"翻頁
  •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 →"翻頁
  • 摩登香港的復古情結:古早cosplay、驚蟄日打小人
    當然,香港的特色民俗遠不止這一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的「啪啪」聲此起彼伏、端午節龍舟競渡的號子越喊越響、中秋佳節的舞火龍遊走在大街小巷……正是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民俗活動,讓現代化的香港都市,更多了一分生機。2019年5月12日,香港長洲舉行太平清醮活動。
  •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文:花木君"春雷響,萬物長",每年驚蟄時分,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一般雲南地區在一月下旬即有春雷,北方則稍微遲緩。驚蟄源自古曆法,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 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驚蟄,這個節氣意味著萬物復甦,身邊犯小人的朋友不妨按照傳統習俗來打一回小人,將影響自己運勢的人統統「除掉」!為什麼驚蟄日打小人?打小人時什麼?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麼?現實中你見過打小人嗎?滴天居士一一在下面為您解答。驚蟄節氣開始打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
  • 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中新社香港3月6日電 題: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我幷非想打死人(意指被人「打小人」者),只是想幫客人消災解難,理順運氣,化解心中的怨氣。  6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在香港民間風俗「打小人」勝地——灣仔堅拿道天橋橋底(俗稱:鵝頸橋橋底)人頭湧動,一眾「打手」兼神婆念著驅邪又祈福的口訣,手起「鞋」落在代表「小人」的紙條上,「霹啪」之聲此起彼落。年過花甲的趙婆婆就是其中一位。
  • 驚蟄打小人 疫情早退散
    舊時,每逢驚蟄,各地常有多種多樣的民俗習慣,如吃梨、祭白虎、打小人等等,時至今日,這些民俗已經被漸漸淡忘,但在香港、廣東等地仍然盛行著驚蟄打小人這一習慣。小人,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中喜歡搬弄是非,背後捅刀,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一些人,日常生活裡,「犯小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所以流傳下來很多對付小人的民俗絕活,驚蟄打小人便是其一。
  • 驚蟄時節如何打小人
    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香港特別行政區資訊|香港街頭現神秘儀式,在現代都市中「打小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香港街頭現神秘儀式,在現代都市中「打小人」當地時間2019年3月6日,當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在香港民間有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 40年代末驚蟄「喊驚」 *打小人/盧 因
    上世紀香港光復後四十年代中及後期,我家住油麻地鹹美頓街/砵蘭街附近唐樓,香港市面除了街段大幅外牆壁,常見巨型黑字書寫耀眼廣告,還出現過五花八門、敲鑼打鼓推銷產品的活人流動宣傳;以及民間節俗諸如盂蘭盆會、七姐誕、驚蟄「
  • 今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咯,打小人的正確操作方式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春雷響,萬物生。驚蟄時節最明顯的氣候特徵就是:氣溫回升迅速,雨水明顯增多。驚蟄有三候:初候,桃始華;次候,倉庚鳴;末候,鷹化為鳩驚蟄可能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名氣不是最高的,但是風俗卻是最有趣的。
  • 二十四節氣驚蟄「打小人」、「祭白虎」等習俗,你清楚嗎?
    《驚蟄》陌上楊柳方競春,塘中鯽鰣早成蔭。忽聞天公霹靂聲,禽獸蟲豸倒乾坤。一、驚蟄三候驚蟄,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 今日驚蟄節氣,為何要「少說話」?民間習俗打小人、祭白虎是啥?
    今天是2020年驚蟄節氣,開始時刻: 2020年3 月5日10:56:44結束時刻: 2020年3月20日11:49驚蟄節氣的特點: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驚蟄節氣正處於「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
  • 民間習俗:打小人
    小人,也許是毒如蛇蠍的後娘,也許是仗勢欺人的街霸,也許是給你小鞋穿的公司領導,也許是與你瞄準同一職位的同事,也許是如敵國般的同行,更多可能是迷住了你丈夫的狐狸精二奶……他人即地獄,只要你覺得鬥不過他(她)的,就將他(她)統統撥入「小人」行列。  需要打小人的,都是瀕臨精神崩潰的弱勢群體。  每年三月五日或六日,也就是農曆的驚蟄,也叫「白虎日」。
  • 為什麼在現代社會,「打小人」這種巫術依舊流行?
    ▲香港鬼片《迷離夜》劇照再說說「驚蟄」和「白虎」。鵝頸橋「打小人」的生意,總是春季最好,特別是驚蟄時神婆們尤為繁忙,收錢都收不過來。因為按照她們的說法,雖然一年四季都能「打小人」,但驚蟄這天是「正日子」,小人更容易受到暴擊。這裡面,還衍生出南北方的差異。
  • 打小人就管用了?還是看看小人都怎麼來的吧!
    先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上圖:3月5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香港民間傳統會打小人,在銅鑼灣鵝頸橋「打小人勝地」生意最好的梁婆婆燃點香燭,將紙小人放在磚頭上,手執一隻舊鞋,口中念念有詞:「
  • 關於驚蟄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臨沂人你聽過打小人嗎
    再過幾天就是驚蟄了,驚蟄是一年當中比較重要的節氣,我們臨沂的老百姓都比較重視這天,尤其是農民,過了這天也意味著地裡開始忙了。驚蟄這個節氣由來已久,也有很多傳說故事,你聽過幾個?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
  • 二十四節氣-驚蟄·陽曆3月5-6日
    《驚蟄日雷》[元]·仇遠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二十四節氣"中驚蟄是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重要意義,在鄉村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把它視為春耕的節令。而現在我們大多數都在城市中忙碌奔波,對節氣也不是那麼敏感。但是作為中國傳統我們不能忘記。驚蟄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蜇蟲,提醒人民進行驅蟲,保護莊家的豐收。有"驚蟄照蚊蟲,一照影無蹤"。驚蟄的習俗多與驅蟲和殺蟲有關。
  • 驚蟄當天,一定要做這件事!
    日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驚蟄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時節,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在驚蟄這天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打小人」的習俗,寓意化解小人,驅趕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