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 →"翻頁

3月6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在香港民間有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在「打小人」勝地——灣仔堅拿道天橋(俗稱:鵝頸橋)橋底人頭湧動,許多市民在橋底排起長隊,希望以「打小人」的方式祈福消災、化解怨氣。一眾「打手」(「神婆」)念著驅邪祈福的口訣,手起「鞋」落打在代表「小人」的紙片上,「噼啪」聲此起彼落。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發布時間:2019-03-06 15:02:00 【編輯:楊彥宇】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驚蟄日,打小人丨香港一日
    庚子鼠年,二月十二,驚蟄。香港銅鑼灣鵝頸橋底香菸繚繞、大排長龍,按照習俗,他們都在等著「打小人」。「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民間儀祀,藉由驅逐 「小人」趕走黴運,祈求順遂。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群體中,至今仍在流傳。
  • 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驚蟄,這個節氣意味著萬物復甦,身邊犯小人的朋友不妨按照傳統習俗來打一回小人,將影響自己運勢的人統統「除掉」!為什麼驚蟄日打小人?打小人時什麼?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麼?現實中你見過打小人嗎?滴天居士一一在下面為您解答。驚蟄節氣開始打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
  • 摩登香港的復古情結:古早cosplay、驚蟄日打小人
    當然,香港的特色民俗遠不止這一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的「啪啪」聲此起彼伏、端午節龍舟競渡的號子越喊越響、中秋佳節的舞火龍遊走在大街小巷……正是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民俗活動,讓現代化的香港都市,更多了一分生機。2019年5月12日,香港長洲舉行太平清醮活動。
  •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文:花木君"春雷響,萬物長",每年驚蟄時分,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一般雲南地區在一月下旬即有春雷,北方則稍微遲緩。驚蟄源自古曆法,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 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中新社香港3月6日電 題: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我幷非想打死人(意指被人「打小人」者),只是想幫客人消災解難,理順運氣,化解心中的怨氣。
  • 驚蟄時節 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驚蟄時節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1/3) "← →"翻頁
  • 民間習俗:打小人
    小人,也許是毒如蛇蠍的後娘,也許是仗勢欺人的街霸,也許是給你小鞋穿的公司領導,也許是與你瞄準同一職位的同事,也許是如敵國般的同行,更多可能是迷住了你丈夫的狐狸精二奶……他人即地獄,只要你覺得鬥不過他(她)的,就將他(她)統統撥入「小人」行列。  需要打小人的,都是瀕臨精神崩潰的弱勢群體。  每年三月五日或六日,也就是農曆的驚蟄,也叫「白虎日」。
  • 為什麼在現代社會,「打小人」這種巫術依舊流行?
    也就怪不得一到春天,鵝頸橋下熙熙攘攘,你來我往,全都攜著新仇舊恨,尋上神婆門來。現在來看,「打小人」當然是一種迷信。但同時,它作為一項流傳已久的民俗,其起源和具體實施過程,也很有些趣味。而鵝頸橋也就成了港人眼中的「靈地」,認為「打小人」於斯,尤為靈驗。▲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鵝頸橋下井井有序,各有各忙。而在廣東地區的「打小人」起源傳說,還增添了其他細節:有個村子,白虎肆虐,村民便將豬肉懸掛於室外作「保護費」。白虎吃了豬肉,也就同村民相安無事。
  • 10部香港經典恐怖電影盤點 你敢提起勇氣看第二遍嗎?
    雖然香港電影沒落,但每年總會出一些精品的電影,這其中又以好的恐怖片居多。一起來看看香港那些老牌經典、或一鳴驚人的驚悚恐怖類型電影。1、《迷離夜》《迷離夜》同屬李碧華系列,且隱喻頗多,以《贓物》為例,關富強(任達華飾)活著的時候,住的就是「棺材房」——香港地皮緊張,生出的特殊房型。京滬有段時間,也有這種一居室隔成若干間再出租的。
  • 驚蟄打小人 疫情早退散
    今日驚蟄,蟄指動物在冬天潛伏起來,不食不動,驚蟄便是春雷乍動,驚醒了一直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各種動物。小道士我忽然很有感觸,這哪裡是在說動物,分明就是指這段時間的我們呀!舊時,每逢驚蟄,各地常有多種多樣的民俗習慣,如吃梨、祭白虎、打小人等等,時至今日,這些民俗已經被漸漸淡忘,但在香港、廣東等地仍然盛行著驚蟄打小人這一習慣。小人,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中喜歡搬弄是非,背後捅刀,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一些人,日常生活裡,「犯小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所以流傳下來很多對付小人的民俗絕活,驚蟄打小人便是其一。
  • 驚蟄時節如何打小人
    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香港驚蟄「打小人」火爆,網售詛咒術月銷過千,不是一回事
    「打小人」本是古時流行的巫術,現在內地早就絕種了,很多人去香港時會興致勃勃地專程到灣仔附近的鵝頸橋下參觀這古老的傳統文化。很多內地人無法想像,「打小人」居然還有政府頒發的營業執照!香港旅遊發展署網站還有特別推薦,官方旅遊攻略。香港就這麼神奇霸氣!
  • 香港特別行政區資訊|香港街頭現神秘儀式,在現代都市中「打小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香港街頭現神秘儀式,在現代都市中「打小人」當地時間2019年3月6日,當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在香港民間有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 二十四節氣驚蟄「打小人」、「祭白虎」等習俗,你清楚嗎?
    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一候桃始華 :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態。二候倉庚鳴: 驚蟄後五日,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
  • 40年代末驚蟄「喊驚」 *打小人/盧 因
    上世紀香港光復後四十年代中及後期,我家住油麻地鹹美頓街/砵蘭街附近唐樓,香港市面除了街段大幅外牆壁,常見巨型黑字書寫耀眼廣告,還出現過五花八門、敲鑼打鼓推銷產品的活人流動宣傳;以及民間節俗諸如盂蘭盆會、七姐誕、驚蟄「
  • 今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咯,打小人的正確操作方式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春雷響,萬物生。驚蟄時節最明顯的氣候特徵就是:氣溫回升迅速,雨水明顯增多。驚蟄有三候:初候,桃始華;次候,倉庚鳴;末候,鷹化為鳩驚蟄可能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名氣不是最高的,但是風俗卻是最有趣的。
  • 今日驚蟄節氣,為何要「少說話」?民間習俗打小人、祭白虎是啥?
    今天是2020年驚蟄節氣,開始時刻: 2020年3 月5日10:56:44結束時刻: 2020年3月20日11:49驚蟄節氣的特點: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驚蟄節氣正處於「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
  • 在香港年薪千萬的風水大師,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HONGKONG 香 港 在香港,要如何年薪千萬? 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最先冒出的就是兩個行業:金融,房地產。 但其實在香港,還有一種意想不到的神秘職業,也可以年薪千萬。
  • 打小人就管用了?還是看看小人都怎麼來的吧!
    恭喜你猜對了,這就是在打小人。當然,猜對也沒有獎,嘻嘻。先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上圖:3月5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香港民間傳統會打小人,在銅鑼灣鵝頸橋「打小人勝地」生意最好的梁婆婆燃點香燭,將紙小人放在磚頭上,手執一隻舊鞋,口中念念有詞:「
  • 二十四節氣-驚蟄·陽曆3月5-6日
    《驚蟄日雷》[元]·仇遠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二十四節氣"中驚蟄是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重要意義,在鄉村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把它視為春耕的節令。而現在我們大多數都在城市中忙碌奔波,對節氣也不是那麼敏感。但是作為中國傳統我們不能忘記。驚蟄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蜇蟲,提醒人民進行驅蟲,保護莊家的豐收。有"驚蟄照蚊蟲,一照影無蹤"。驚蟄的習俗多與驅蟲和殺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