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八成臺灣上班族農曆年後在謀新職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2月22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臺灣人力資源機構最新調查顯示,95.42%受訪上班族稱農曆年後「有轉職念頭」。其中,80.15%已在謀職中。

1111人力銀行22日發布《年後轉職現況暨上班族求職困境調查》顯示,臺灣上班族想轉職的主要原因包括:追求更好薪資(46.95%)、想嘗試不同領域工作(21.6%)、追求成就感(20.66%)、工時過長(20.19%)和壓力太大(18.31%)。

調查顯示,75%上班族曾發生到任新公司後才發現不如預期,包括工作內容與面試內容不符(55.61%)、被要求做工作以外的雜事(30.1%)、無法忍受辦公室氛圍(28.57%)及工作量不斷增加(28.06%)等。

調查發現,66%上班族希望跨產業轉換「跑道」。其中,34.74%想從事不同產業不同職務工作,30.99%想進入不同產業從事相同職務。

調查指出,以受訪者平均月薪34980元新臺幣計,求職者希望轉職後薪資平均增加4855元。如果僱主想留人,則平均需多付7111元才能打消上班族的轉職念頭。

1111人力銀行公共事務部暨職涯發展中心總經理李大華表示,有轉職念頭的上班族,應先檢視前一份工作的經驗,思考每份工作在職涯發展中的意義,投遞簡歷時要深入了解未來公司的企業文化。

由1111人力銀行設計的這項調查,針對其會員以網絡問卷進行,時間為2月11日至21日,隨機抽樣1074份,信心水準95%,誤差值為正負2.99個百分點。(完)

相關焦點

  • 最新調查:臺灣上班族農曆年後轉職意願強
    中新社臺北3月6日電 (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臺灣人力資源機構6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農曆春節後有高達九成六的臺灣上班族想跳槽,且七成八已展開轉職計劃。跳槽主因包括追高薪、求發展、換領域等。3月6日,臺灣人力資源機構1111人力銀行在臺北舉行記者會,公布「上班族年後轉職現況調查」。圖為記者會現場。
  • 調查顯示臺灣農曆年前想跳槽上班族比例創新高
    新華社臺北12月11日電(記者查文曄 吳濟海)鼠年春節將至,一項調查顯示臺灣求職者節前計劃跳槽比例創12年來新高。臺灣人力資源中介機構yes123求職網日前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86.2%的受訪上班族,會考慮在農曆年前換工作,創12年來的新高。
  • 調查稱:臺灣上班族農曆年前「跳槽」意願創新高
    中新社臺北11月23日電 農曆春節後是臺灣上班族「跳槽」旺季。臺灣一求職機構23日公布的調查顯示,有高達88.8%的受訪上班族表示期待在春節前更換工作,較上一年增加2.6個百分點,比例創近8年新高。其中,有60.2%的受訪者表示已投遞求職簡歷。
  • 調查:臺灣上班族腦年齡平均較實際年齡老化20歲
    中國臺灣網7月13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調查顯示,5成以上的臺灣上班族常常會有用腦過度、專注力下降、反應不過來、難以集中思緒及講話講到一半就忘記等特徵,臺灣上班族平均腦年齡為52歲,而實際年齡只有32.2歲。臺灣104人力銀行近日針對30歲至45歲的臺灣上班族,進行「上班族腦年齡大調查」。
  • 臺灣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面對新冠肺炎 臺灣應哀矜勿喜
    農曆年前,武漢傳出新冠肺炎疫情,由於適逢大陸人口大規模流動的高峰,世界各地幾乎都有確診案例,旅遊觀光、精品業亦大受打擊,看來,這一場世紀的災情無人可以倖免。 臺灣一開始疫情尚不嚴重時,政治人物掩飾不住幸災樂禍,有人消遣大陸衛生不佳,有人甚至打起蔡英文「走好運」的口水戰。
  • 南都公眾心理調查:上班族更關心疫情進展,口罩短缺仍令人困擾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在不斷升級的防疫措施和大量疫情報導影響下,公眾情緒也很容易受疫情發展而出現波動。南都民調中心在過去一周發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眾情緒和心理狀況調查,了解公眾目前的心理情況和具體擔憂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中超七成較以往更在意清潔問題,八成情緒處於正常狀態。
  • 臺灣77%民眾接受馬英九連任 超五成對其有信心
    馬英九將邀「在野黨領袖會談」 第二任期內擬真正下鄉了解百姓生活 馬英九順利連任,《聯合報》選後最新民意調查發現,77%民眾欣然接受馬英九連任「總統」,五成六對馬未來四年「執政」有信心。最新民調77%接受馬勝選56%期待未來4年《聯合報》選後最新民意調查發現,七成七選民能接受馬英九勝選的結果,僅一成難以接受,一成二無意見。
  • 上班族腦齡測試比實際年齡老20歲
    據臺灣TVBS報導,根據臺灣人力銀行調查發現,30歲左右的上班族,腦齡比實際老了20歲,要提升腦力其實有方法,多食用有蛋白質的食物,比較能夠提升腦力。  林先生因工作關係要經常要出差飛來飛去,但從3、4年前開始,他覺得腦力大不如前。林先生說:「就是注意力會比較不集中,然後很容易分散,還有記憶力會比較差一點。」
  • 開新局 育新機 謀新篇——省民宗委和省工商聯聯合舉辦專題輔導講座
    開新局 育新機 謀新篇——省民宗委和省工商聯聯合舉辦專題輔導講座 2020-12-2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珍愛網調查報告:八成單身男女通過「投餵美食」來表達好感
    調查顯示:八成單身男女「投餵美食」表好感,男生更愛「投餵」表好感;「獨食」孤獨感top3:獨自吃年夜飯、獨自吃生日蛋糕、情人節獨自吃飯;約會選擇:00後愛火鍋,95後愛西餐,90後愛甜點;戀愛後外出吃飯頻率增加,六成男女表示戀愛後會「幸福肥」;超七成人可接受婚後點外賣,男生比女生更願意做飯。
  • 「新聞早餐」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農曆庚子年六月二十六
    青海省原木裡煤田管理局局長李永平接受審查調查。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楊克勤被控受賄4635萬餘元。政協瀋陽市和平區委原副主席周以勝接受審查調查。北京投促中心保留正局職待遇幹部林向陽被查。4)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裝置研製成功,有望精準「殺死」癌細胞,將為腫瘤治療帶來技術性革新。
  • 臺灣一項調查顯示23.5%兒童不滿意現在的生活
    原標題:臺灣一項調查顯示23.5%兒童不滿意現在的生活  中新網4月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今天是臺灣的兒童節,但根據臺灣兒童福利聯盟公布的「2015年兒童幸福感大調查」,有23.5%的孩子沒有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不滿意的原因竟是父母太忙,「沒時間一起吃飯、出去玩,也沒機會聊天」,顯示親子互動的時間與質量,是孩子能否感受到幸福的主因
  • 2019年臺灣網絡使用概況
    調查顯示 12 歲以上個人曾經上網率2019年達到 89.6%,為歷年最高,推估全臺上網人數也是首次突破兩千萬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上網率增加最多的年齡層為55歲以上群體,共增加兩成。 根據整體網絡使用時長的分析,臺灣人一天有近8小時都在網絡上,而又有一半的時間都是都過手機來使用網絡,對於網絡的依賴程度相當高。
  • 明鄭時期臺灣歷年大事記(公元1662-1683年 計22年)
    三年後,林圯及部下為番人所殺,為紀念他,民眾把二重埔改稱林圯埔,目前竹山市區內保有林圯公墓。 1664 永曆18年·清康熙3年 ○ 正月,鄭經放棄金廈退守臺灣,明寧靖王、瀘溪王、魯王世子,巴東王諸宗室,決定同行投靠鄭氏。《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 八月,鄭經入臺,將東都改為東寧,天興及萬年縣改為州。
  • 1900年農曆陽曆表 1900年日曆表查詢
    導讀:1900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曆庚子年(鼠年);1900年也是清光緒二十六年;日本明治三十三年;越南成泰十二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這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場痛徹心扉的災難,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德軍、俄軍、法軍有濫殺、強姦、搶劫、燒毀等非人道暴行。
  • 臺灣男子槍口餘生後發願 連續3年背「虎爺」環臺
    臺灣男子槍口餘生後發願 連續3年背「虎爺」環臺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曾遭債務人率眾伏擊身中6槍,今年34歲的臺灣男子許聖任從鬼門關前走一遭,卻讓他改變生命價值觀,在虎爺前立誓不再混了,決心背虎爺連續徒步環島3年;今年是最後一年,12日自三重出發,將完成60天環臺2圈、共2400公裡的目標。
  • 日女星寫情色小說謀出路 送大尺度寫真促銷(圖)
    日女星寫情色小說謀出路 送大尺度寫真促銷(圖)2014-12-30 10:02:51來源:???作者:佚名責任編輯:高靜字號:T|T【摘要】據臺灣媒體報導,48歲日本女星江角真紀子今年捲入唆使前經紀人到前職棒選手長嶋一茂住處噴漆事件,重挫演藝形象,演出邀約銳減。
  • 欒叔塔羅:想換新工作|選一張牌,秒知你的農曆年後「求職運勢」
    欒叔塔羅牌測試:想換新工作? 選一張牌秒知你的農曆年後「求職運勢」許多民眾在年後轉職,除了領年終過好年,年後轉職潮也代表著更多工作機會釋出,根據人力網站的調查顯示,有 8 成 8 的上班族透露,計劃在今年第 1 季換工作。
  • 臺方希望農曆年前解禁臺灣部分產品 國臺辦回應
    原標題:臺方希望農曆年前解禁臺灣部分產品 國臺辦回應  中新網1月28日電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8日在北京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馬曉光回應有關臺灣食品廠商被禁止進口到大陸的話題時表示,臺灣油品安全事件發生後,大陸有關部門暫停進口臺灣部分產品,是為了維護兩岸同胞健康權益而採取的必要的預防性措施。
  • 自甲午戰敗125年以來,臺灣人不知臺灣史
    、文史學者等,將檔案資料重新歸納整理,做田野調查、口述歷史、召開研討會、開設展覽、舉辦紀念活動、成立紀念館等基礎工作。方守仁認為,以信史的資料作為研究基礎可知,臺灣自有清開始,因近代海運之興起,逐漸發展成以閩粵兩地人民來臺為主的移民社會。然西方列強自1874年「牡丹社事件」侵臺之後,清政府始注重海防重要,加強臺灣治理並建省,使臺灣在短短十數年期間即發展成中國最具現代化基礎之地,奈何甲午戰敗,乙未割臺,臺灣墜入日本帝國主義之手,向下沉淪為殖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