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7個成語,人生7大智慧

2021-01-09 水木然

莊子,想像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

莊子,行為灑脫,言語流暢,逍遙至極,又浪漫至極。

後人評價《莊子》其書:

「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領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讚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

01

白駒過隙

「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知北遊》。

意思是: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人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待時間,往往強調「爭分奪秒」。

而莊子提示我們:一生恍如一瞬,拿短暫的生命換各樣的東西,值得麼?

生而為人,總要花些時間在無用的事情上,總要留點時間側耳聽風、抬頭看雲。

所謂「珍惜時間」,未必是「利用時間」,毋寧是「享用時間」。

你給時間以自由,時間才給你以意義。

02

不系之舟

「不系之舟」出自《莊子·列禦寇》。

意思是:逍遙自在的人生,如同隨水流浮泛的小舟,無拘無束。

莊子認為,真正的大德之人,順應環境與自然,通曉世事天理,不為結果所羈絆,盡人事而聽天命。

現代社會處處充滿競爭,充滿誘惑,很多人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患得患失,壓抑苦悶。

實際上,過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

既然人生短暫,載不動太多愁,何不看開看淡。

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

03

巢林一枝——《莊子·逍遙遊》

「巢林一枝」出自《莊子·逍遙遊》。

意思是:小鳥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只是佔其中一枝。

人呢,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人生在世知足常樂,不必活得太貪婪。

真正智慧的人,早就懂得給生命做「減法」。

減去多餘的社交圈子,減去不需要的物品,減去沒意義的雜念。

化繁為簡,生命才會舒心自在。

這正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04

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出自《莊子·齊物論》。

意思是:對不懂音律的人談音樂、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白費勁。

如果對方聽得懂,根本不需要解釋,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如果對方聽不懂,解釋再多,也是枉費口舌。

莊子說,夏蟲不可以語冰。誰跟夏天的昆蟲聊冬天的冰,那是他自己糊塗。

話和明白人說,理對明白人講。

05

不淫之度

「不淫之度」出自《莊子·達生》。

意思是:做事情有個恰如其分的度,舉止有度,進退有度,不要過度。

吉藏兇,兇藏吉,人生貴適宜。

為事業要努力,但不能無節制犧牲健康。

為感情,要真心付出,但不能丟掉自尊。

水滿則溢,物極必反,凡事超過一定的度,往往得不償失。

人生適度,方能坦然。

06

交淡若水

「交淡若水」出自《莊子·山木》。

意思是:君子之間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樣,不含雜質,雖平淡,卻親近。

真正的朋友與金錢無關,與身份地位無關,貴在真心。

自古多少文人墨客發出感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你有難,他不袖手旁觀;你有成,他不曲意逢迎。

最真的友情,只求一份真誠相待,一生真誠相守。

07

大人無己

「大人無己」出自《莊子·秋水》。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胸懷寬廣,不把自己看得太重。

有什麼因,就有什麼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稱。

你對眾人微笑,眾人就會對你微笑!

你對別人算計,別人也會對你堤防!

一個人的胸懷,先要裝得下他人,才能裝得下世界。

不為了自己那點得失而斤斤計較,人生得路才會越走越順暢。

相關焦點

  • 夜讀丨《莊子》7個成語,感悟人生7個智慧
    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莊子,想像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他行為灑脫,言語流暢,逍遙至極,又浪漫至極。後人評價《莊子》其書:「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在這裡,向大家分享《莊子》7個成語,感悟人生7個智慧。
  • 《莊子》中被後人曲解的3個成語,原來也隱藏著虛舟逍遙的智慧!
    閱讀國學經典,增長人生智慧,歡迎來到國學悅讀!莊周夢中的一隻彩蝶,不知讓多少人為之沉醉;莊周書中的那條大魚,不知讓多少人為之讚嘆。莊周,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段子手」,將他的人生智慧融入國學經典《莊子》(又名《南華真經》)之中。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莊子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朝三暮四  1、成語解釋: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覆無常,經常變卦。  2、成語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
  • 《莊子》講了7個動物段子,代表你身邊的7種人
    來源:興證資產管理莊子筆下的動物形形色色,精神各異,正是我們人類世界的真實寫照。聞一多曾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從天道到人世,從文學到哲學,都有莊子的影子。莊子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教育人的方式也很獨特。
  • 於丹講《莊子》被指用錯成語 虛心接受網友批評
    》用錯成語了?   作為央視「百家講壇」力推的主講人,於丹繼去年「十一黃金周」憑藉連續7天7講的《〈論語〉心得》一炮打響後,今年春節又從年初一到年初十連講10天的《〈莊子〉心得》。於丹延續了此前「心靈雞湯」的套數,把幾千年前的道家經典《莊子》講得很有啟示意義,網上一片叫好,但是情況卻在前天發生了變化。  按照排片計劃,「百家講壇」日前播出了《〈莊子〉心得》的第6講《總有路可走》,結果下午1點多就有網友在「於丹吧」裡發帖,指出於丹用錯了成語。
  • 莊子的智慧人生,怎麼變得更首富一樣有錢?
    此小大之辨也。湯指的就是商湯,他問一個叫做「棘」的人關於大鵬鳥的事情,下面的文章就是前面的重複唯一不同的就是原來的「蜩與學鳩」換成了斥鴳(chi yan),這也是一種小鳥,飛起來的時候不到一尺那麼高。「蜩、學鳩、大鵬、朝菌、蟪蛄、冥靈、大椿」說的是大年、小年、大知、小知的事情,而斥鴳說的就是大小之辨了,就是大與小的區別,其實歸根揭底是沒有區別。
  • 解讀《莊子·大宗師》,好友四人的奇葩生死觀,也是莊子的生死觀
    生死問題是人生頭等大事,也是從古至今人們所關心的話題。《莊子·大宗師》裡有一段好友之間關於生死問題的對話,引人深思。這四位好友看待生命、死亡的觀念,竟然出奇地一致。他們的觀點在當時就已經算標新立異,哪怕時至今日,都足以刷新我們的認知了。《莊子·大宗師》提到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個人是好朋友。很多時候,交朋友是尋找共同愛好,或者是類似的志向品格。
  • 成語「亡羊補牢」和「塞翁失馬」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亡羊補牢亡羊補牢實際這裡面莊辛還講了個故事塞翁失馬之三兩個成語的智慧比較:但是這兩個成語的人生智慧卻是不一樣的。「亡羊補牢」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智慧,人生在世難免不如意七八,總會有大意失荊州的時候,大意之後怎麼辦?捶首頓足挽不回損失,也改變不了當下事實,那就是需要進行補救,既然羊丟掉,原因是羊欄被弄壞,那就補好,同時把有可能損壞的羊欄都進行加固,這是一種積極向前看的人生智慧,如果你一味不管,那還會繼續丟更多的羊。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於是就發展出了許多成語,據統計,《易經》中包含的成語多達兩百多條,子曰接下來就總結了其中五條分享給大家,每一條都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收藏!1、否極泰來「否」和「泰」分別是《易經》中的第十二卦和十一卦。否卦的卦象為坤下乾上,即天地相互分離,象徵著閉塞不通暢;泰卦的卦象為乾下坤上,即乾氣下降,坤氣上升,為陰陽二氣一升一降,天地互相交合之象,寓意吉祥。
  • 莊子《逍遙遊》智慧的現代意義:超然物外,灑脫豁達
    莊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以極富超越性的審美眼光,透視了人的生命歷程,不難看出,自由自在的人生即審美的人生和獨立的人格是他永恆的追求。這在《逍遙遊》裡體現得尤為突出。
  • 臺灣國學大師傅佩榮來深與莊子對話
    深圳新聞網  訊(記者羅秋近)4月26日下午5:30,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學者傅佩榮先生將攜其最新力作《向莊子借智慧》一書,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大臺階舉辦籤名售書活動,並將以「與莊子的心靈對話」為主題作講座,與廣大讀者一起分享莊子的大智慧。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15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紅樓夢》10個成語,真正的人生大智慧!
    從早起來到這會子,你說了這些話,一套一個樣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說你們奶奶才短想不到;三姑娘說一套話出來,你就有一套話回奉,總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們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個不可辦的原故。」人生中總會遇到兩難的處境,這時一旦立場鮮明一點,必會開罪其中一方,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偏不倚,兩邊不得罪。
  • 《道德經》中沿用至今的12大成語 洞見人生大智慧
    闡釋的源於天地之本、萬物之源的道,更是一言以蔽之,道盡天地人生的無窮玄妙、智慧,惠澤啟悟人們明道、修身、治世。 源流於老子《道德經》的成語,歷經二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而逐漸被更多人領悟,成為沿用至今的簡潔精粹之語,所成之語充滿著人生大智慧。有三、四、五、七字的,有兩組四字連用的,但人們廣泛熟知的多以朗朗上口的四字組成。
  • 莊子的「呆若木雞」
    ◎ 老 孺 「木雞養到」是一個鮮為人熟的成語,說的是訓練鬥雞技藝。而要把雞訓練成叱吒鬥場的頂尖高手,其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 以我們當今人的理解,「呆若木雞」是形容一個人呆頭呆腦、痴傻發愣或木訥遲鈍的樣子。其實「呆若木雞」最初的含義與現在的用法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是一個令人起敬的褒義詞,指的是修養深厚、功夫到家、以定取勝的高人。
  • 莊子:五大人生境界,讓你看透生死,走向逍遙之境
    因此,莊子提出了《齊物論》,即使身體不能自由,我們的精神也能化作蝴蝶,逍遙來去!參透以下的五點大智慧,莊周化蝶,蝶變莊周的美夢,也是可以成真的。放鬆心態,萬物歸一「齊物論」的核心其實只有三個字,那就是「齊萬物」。
  • 莊子是人生的清醒劑,讓我們活得更通透!
    莊子不僅是個偉大的具有深邃思考力的哲學家,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文學家。老子的《道德經》基本上是四言格言體,而莊子的《莊子》則是以散文的形式,表達他天馬行空的思想。他有無與倫比的想像力;有雄辯的邏輯體系;更有把故事講得引人入勝的能力。
  • 《莊子》最經典的三則小故事:十人看完九人開悟,說盡人生天機
    在莊子的著作中,出現過三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故事,他巧妙地通過這三個的故事「授人以漁」,若能讀懂其中寓意,人生就可以活得愈加豁達、通透,十人看完九人開悟。一、不亂與人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
  • 《莊子》:不爭辯,不計較,是一個人變強大的徵兆
    我們讀《莊子》,不是要成為莊子,而是學習莊子的精神,逍遙、灑脫、物我兩忘,成為更好的自己。每次讀《莊子》,都感到心曠神怡,今日感悟如下:不爭辯,不計較,是一個人變強大的徵兆。一、不爭辯,定靜生智慧。古時修道人言:「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功寒。」一個人整天叨叨說個不停,意念不斷生起,胡思亂想,這是精氣神的消耗和外散。
  • 《成語小秀才》第7關答案是什麼 第7關答案分享
    導 讀 微信小程序成語小秀才第7關答案是什麼?微信小程序成語小秀才第7關答案。不知道答案的小夥伴趕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