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學大師傅佩榮來深與莊子對話

2021-01-16 網易新聞

  深圳新聞網

  訊(記者羅秋近)4月26日下午5:30,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學者傅佩榮先生將攜其最新力作《向莊子借智慧》一書,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大臺階舉辦籤名售書活動,並將以「與莊子的心靈對話」為主題作講座,與廣大讀者一起分享莊子的大智慧。

  傅佩榮先生在臺灣有著「國學大師」之稱。此前,他曾受邀於北京電視臺《養心堂》欄目邀請等多家強檔節目,開壇設講。《莊子》一書闡發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充滿生機,可以給予我們許多寶貴的啟示,其中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如螳螂捕蟬、庖丁解牛、莊周夢蝶等等,更是早已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向莊子借智慧》一書根據傅佩榮先生多年講座心得精心整理編輯而成,全書分《讓夢想點亮人生》、《開放我們的胸懷》、《如何安放我們的心靈》、《做真實的自己》、《讓一滴水永不乾涸》等十八個題目,以樸素、溫暖而又富於啟發力的語言,引導我們去感受莊子的精彩觀點,分享莊子的大智慧。

  傅佩榮介紹

  傅佩榮,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荷蘭萊頓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等方面多有成就,90年以來每年開展200多場哲學講座,多次受邀在中國大陸做傳統文化演講,深受歡迎。

本文來源:深圳新聞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傅佩榮的「國學」生意
    1 借著國學的通俗化演說之春風,傅佩榮還是紅了  傅佩榮在臺大開設的「哲學與人生」課程,講了17年。2005年後,他搶灘中國大陸國學市場,出版了第一本書,封面上畫著一個抽象的人腦在接受知識。  他第一次到大陸公開演講,是在2006年9月。線裝書局將他對《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的解讀,分別成書5冊,構成「傅佩榮解讀五大經典」。
  • 解讀《莊子·大宗師》,好友四人的奇葩生死觀,也是莊子的生死觀
    《莊子·大宗師》裡有一段好友之間關於生死問題的對話,引人深思。這四位好友看待生命、死亡的觀念,竟然出奇地一致。他們的觀點在當時就已經算標新立異,哪怕時至今日,都足以刷新我們的認知了。《莊子·大宗師》提到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個人是好朋友。很多時候,交朋友是尋找共同愛好,或者是類似的志向品格。這四人的確有共同的興趣,也志向類似,非常投緣。
  • 臺灣學者傅佩榮:30歲讀儒家,40歲讀道家,50歲讀《易經》
    遺憾的是,在當前的國學熱中,亂象迭出:不懂裝懂的偽國學大師屢見不鮮,淺嘗輒止的「皮毛」國學普遍存在,各種版本的國學著作也是良莠不齊……讓人不知從何讀起!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嚮導,一個既能正確理解古代經典,不曲解古人,不誤讀文本,又能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指引我們推開國學大門「登堂入室」的人。
  • 《莊子》中被後人曲解的3個成語,原來也隱藏著虛舟逍遙的智慧!
    閱讀國學經典,增長人生智慧,歡迎來到國學悅讀!莊周夢中的一隻彩蝶,不知讓多少人為之沉醉;莊周書中的那條大魚,不知讓多少人為之讚嘆。莊周,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段子手」,將他的人生智慧融入國學經典《莊子》(又名《南華真經》)之中。
  • 莊子:按照道家思想,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可以參照這2句話
    老子和莊子都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人稱「老莊」,但老子眼中是沒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我們讀一讀《莊子》就會明白,莊子對於君子和小人有2條判別標準。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句話出自於莊子的《外篇-山木》,先是孔子自述「我遭逢這麼多的災禍,親朋故交越發疏遠了,弟子友人更加離散了,這是為什麼呢?」
  • 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 享年84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11月12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曾仕強已於11日晚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曾教授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作品。而最讓大家熟悉的,則是他早年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
  • 臺灣風水大師排名Top10
    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渴望就是有個家,甚至是能自己蓋出來一座屬於自己的家,但是現在的許多人都開始相信風水,猶其是自己家庭房屋,很多人都會去請專業的風水師傅來看家居裡的風水
  • 莊子:寧願窮困潦倒的自由,也不要腦滿腸肥的束縛!
    另外他在五十歲的時候,開始進入官場,先後擔任過首都的市長、小司空、大司寇和代理宰相,躋身貴族行列,錢也是不少。所以孔子說,富貴於我如浮雲。儒家學派的亞聖孟子,那簡直就是富翁了。他帶著弟子奔走各國遊說諸侯,處處受到禮遇,諸侯們動不動就給一大筆錢,他到各國去,弟子幾百,幾十輛車子跟著,那場面是相當宏大。所以,孟子肯定最有錢。莊子是諸子百家的哲學家中最窮的一個了。
  • 莊子做夢變為蝴蝶,他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地面對死亡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在《齊物論》一篇的結尾,莊子說了一個非常浪漫的故事。一天,莊周正在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感覺真實極了。蝴蝶遨遊各處,悠然自在。忽然莊周醒了,自己不再是蝴蝶,還是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
  • 中國現代國學大師起名排行-中國知名的十大國學大師名單
    當代中國國學大師排名、中國現代國學大師起名排行、近現代十大國學大師名單、中國知名的十大國學大師;  近現代十大國學大師名單: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
  • 莊子臨終前與弟子的對話,非常「無情」,卻也洞悉生死之謎
    《莊子》說:「中國文化上永遠留有莊子的烙印。」先秦時期,莊子是繼老子之後,又一個道家代表。莊子是一位思想家、哲學家,他不僅思想深刻,對生活有深刻的探求、追尋,而且文採斐然,一部《莊子》,其篇幅宏大、瑰麗詭譎,更是堪稱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對後世影響深遠。時至今日,每一次讀《莊子》,都能從中感受到他對人生、生死的感悟,不禁讓人感到欣慰。
  • 《莊子》7個成語,人生7大智慧
    莊子,想像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莊子,行為灑脫,言語流暢,逍遙至極,又浪漫至極。後人評價《莊子》其書:「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領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讚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01白駒過隙「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知北遊》。意思是: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人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於11日19點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11月11日21時39分,微博官方認證帳號@曾仕強-教授 發布了該消息。曾仕強教授於1934年生於福建,祖籍漳州,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
  • 他是民國國學大師,公開嘲諷沈從文只值四毛錢,朱自清值四塊錢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民國時期,出了許多大師,他們性格多半張狂,有個性,其中研究莊子出名的劉文典國學大師,就像極了莊子逍遙自在,快人快語,對人對事從來不遮掩。
  • 莊子寓言故事3則,小故事大道理,悟透了受用不盡!
    莊子生活在戰國前期,當時諸侯紛爭、社會動蕩。莊子生活困頓貧窮,卻唾棄富貴榮華,力求在亂世享有精神自由。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有記載:「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但莊周笑拒,終身不仕,一世樂逍遙。今天分享給大家3則出自《莊子》的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讀透了、悟透了,受用不盡!
  • 莊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槓精」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是道家第二號代表人物,莊子雖然生活困頓,卻出身皇族,是宋國國君宋戴公的後人。莊子好清高,厭惡名利,崇尚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學,派人帶厚禮去請他做相國,被他一口拒絕。莊子是個大文學家,文筆絢麗,構思巧妙,意境雄渾而不失靈巧,想像奇幻而富有魅力。
  • 午間星聞|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去世,享年84歲;盤點2018...
    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去世,享年84歲11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其微博11日晚間發布訃告:「11月11日19:54,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先生是當代久負盛名的中國式管理大師,一生為發揚道統文化而奔走呼號,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
  • 馬英九前兩岸智囊:2021年兩岸對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臺媒撰文說,庚子年多事,兩岸雖未「地動山搖」,但形勢仍是相當嚴峻。迎接新的一年,兩岸關係能不能否極泰來,關鍵還是要看陸美關係的走向,因為它會牽動陸臺美三方關係的發展。
  • 訪國學大師徐詠畯——婚姻美滿的智慧
    本網1月15日訊 易學名家徐詠畯大師於庚子年末到訪祖國,筆者有幸採訪到徐老師,這一年來諮詢的客人問及最多的,除了事業就是婚姻。筆者請教大師,以國學智慧的角度,如何擁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徐老師說,對婚姻有困惑應儘早求問,避免糊塗錯選影響一生。
  • 決策中國·2016國學行業影響力人物展播(第四期)
    國學是立國之本,民族之魂,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中華民族日益走向偉大復興的今天,國學的價值正走向回歸,國學熱再次興起,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國學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當今社會,國學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熱衷者和傳承者們正為弘揚國學文化做出了努力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