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說情話的喇嘛倉央嘉措:一個可憐之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2021-01-09 小雨喵喵C

這是關於西藏的情話

來西藏的朋友,只要有點文藝情節,大都聽過倉央嘉措的詩。

很動情、很傷感。那些句子,一看就是一個用情很深的人,在經歷情感波折、人世滄桑之後,故作鎮定,淡淡回味出來的。

比如《十誡詩》:

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有特別適合在路上,說給女孩子聽的: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也有在電影裡引用過的《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還有的,乾脆唱成了歌,《在那東山頂上》:

在那東方的山頂,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輕姑娘的臉龐,漸漸浮現在我心上……

在那東山頂上婁藝瀟;四郎貢布 - 經典詠流傳 第8期

這些詩和歌,流傳很廣,打動了很多人,傳說都是倉央嘉措寫的。

也許是因為太火了,有人看不下去,跑出來闢謠。

比如《大象公會》,就借他的口吻,發過一篇:我沒說過那些情話!

確實,如果你去考證,發現好多都不是他寫的。

可對我們一般讀者來說,到底是誰寫的,也不是太要緊。

要緊的是,「我覺得挺好的」,很美很心碎,加上雪域風情,配上六世達賴的名號,顯得悠遠、空靈——更有情調不是嗎?

其實,情詩冠以「倉央」之名,也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即便是在民國時期,于道泉先生最初翻譯的《倉央嘉措情歌》,也是根據民間傳說整理而來。

既然是傳說,就不好完全斷定,哪些才是他寫的。

比如最著名的一句: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譯文的妙筆生花。

你想過沒有,為什麼在民國以前,人們就開始傳頌他的情詩?這裡面到底寄託著怎樣的一種情結?

六世達賴喇嘛

他不是一般人。

倉央嘉措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充滿了謎團和矛盾,特別適合寫傳記。

從農奴之子到雪域之王。

身為宗教領袖,卻寫下大量情詩。

住進布達拉宮, 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 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出生便被抱走,被害之時,年僅二十三歲。

這樣一個年輕人,本來是個王者,還沒來得及享受人生或弘揚佛法,就被扼殺在押解途中,怎能不叫人惋惜?

我們都知道,他是第六世達賴喇嘛,是個宗教領袖。

一個年輕的教宗,不好好修行,寫那麼情詩幹什麼?

就算你年輕,免不了為情所困,也犯不著大肆宣揚啊;就算你想宣揚,身邊的大臣也會不答應,勸領導注意一下影響,畢竟咱是佛教團體,對不對?

而且,作為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他屬於黃教,也就是格魯派。

格魯派,是偉大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師創建的。格魯,即「善律」,最強調嚴格的戒律。

最重戒律的教派,冒出一個「情僧」,而且還是個領袖,怎麼說得過去啊?

這事呢,得從他的上一世,五世達賴喇嘛說起。

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

西藏教派眾多。

你看地圖,在宋朝的時候,寫的是「吐蕃諸部」。

什麼叫諸部?

就是在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分散成許多部落,各自獨立,互相鬥爭。

宗喀巴大師創立了格魯派,影響力確實很大,但仍沒法統一全藏。某個教派要想做大,必須有中央政府的支持。

在元代,因為忽必烈的支持,才有「薩迦派」的興旺。到明朝,政府支持的是「噶瑪噶舉派」。

所以,格魯派一直被「噶瑪噶舉派」欺負。格魯派不甘心啊,一直在尋找強力外援。

傳到索南嘉措的時候,在青海湖畔,有一次「湖畔相會「,意義重大。

相會的雙方,一個是格魯派的領袖,另一個蒙古的大汗。

領袖認出,大汗是忽必烈轉世;大汗認出,領袖是元代國師「八思巴「轉世,並封領袖為「達賴喇嘛」,意思是:擁有如大海一般廣闊智慧的高僧上師。

達賴喇嘛的稱號,是蒙古大汗贈給格魯派領袖的,並往前追認二代,一直追認到宗喀巴的弟子,為第一世達賴喇嘛。而索南嘉措自己,則是第三世達賴喇嘛。

可以想見,在古代要想確立「法統「,是多麼不容易,僅有一二代,還是不夠的。

但是,此時蒙古的大汗,已經不是元朝的皇帝了,他的支持力度還不夠。

三世達賴喇嘛,曾經嘗試尋求明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但被當時的宰相張居正拒絕了。

到清代,傳到第五世達賴,終於得到了中央的承認。

他主動進京,順治皇帝很高興,封了一個超長的稱號: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旦達賴喇嘛。

從此,格魯派開始有了治理權,而清政府對西藏有了主導權。

五世達賴寫過很多書,也是一代英才,具有非凡的膽識和超人的氣魄。

我們不能說他完全是清朝皇帝扶植上去的。

實際上,五世達賴和清朝皇帝互相借勢,才有了格魯派的政教大權。

說了這麼多,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

意味著,六世達賴很關鍵。他一出生,就必須面對一個極複雜的政治局面。

他是一個必須身兼大任的人。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達賴喇嘛,是轉世制度。

什麼叫轉世呢?

就是上一代去世之後,由他的親信,找到一個孩子,通過「指認前世「的方式,確認下一代統治者。

好處是,很神秘,上天定的,誰也沒話說。壞處是,他太小了,還是個孩子啊,如何應對成人的權力鬥爭?

每一次轉世,就像新皇登基,都會發生巨大的朝野震動。所以,你看歷史上,廢立太子,都是事關國體的大事,搞不好就會內亂。

在西藏也一樣,一旦確認為達賴喇嘛,親友都會雞犬升天。等他掌權了,就會重新洗牌。

千萬別以為,成為達賴喇嘛,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實際上,歷史上的達賴喇嘛,沒幾個活到成年的。因為事關權力鬥爭,他們轉世的頻率特別快(你算算,這才多久,已經第十四世了)。

而我們的六世達賴,這個普通農奴的兒子,所面臨的內外環境,要更為複雜而殘酷。

在內部,各大宗派還沒完全統一。攝政王桑結嘉措,生怕再有什麼宗派,勾結外人來奪權。

這個外人,主要是蒙古的拉藏汗。

五世達賴在世的時候,為了統一西藏,曾邀請蒙古軍隊進駐西藏。但在統一之後,蒙古人卻不肯走了,一心想要西藏的統治權。

五世達賴和蒙古大汗,陷入了長期的鬥爭當中。

在政局不穩之時,五世達賴圓寂了。攝政王怕大權會落入蒙古大汗手中,於是封鎖消息,暗中尋訪靈童,確立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

這個可憐的孩子,就這樣從西藏南部的一個小山村裡,被挑選出來,送上了歷史舞臺。

攝政王不敢聲張,一方面瞞著康熙皇帝,另一方面掌握大權,打壓內部勢力,和蒙古的拉藏汗做鬥爭。

這一瞞,就是15年。

就是說,在長達15年的時間內,倉央嘉措都只是在內部確認為六世達賴。康熙皇帝根本不知道,以為五世達賴還活著。

後來,康熙偶然得知消息,非常生氣。攝政王不得不密奏原委,說自己也是沒辦法,怕西藏落入居心叵測的蒙古大汗手中。

為了顧全大局,康熙並沒有加罪於他,而是承認了倉央嘉措的地位。在1697年,他正式坐床的時候,康熙皇帝還賜予了大禮。

但事情還沒完。

新的達賴雖然確立,政治鬥爭仍在繼續,且進入了白熱化。

蒙古的拉藏汗和準噶爾部,分別向康熙上奏,說倉央嘉措是個假達賴,行為不端,放浪形骸,並四處散布謠言,說他是個情僧、情種,有傷風化。

他們都想扶持自己能控制的另外人選。

攝政王決定先下手為強。秘密派人在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被發現,拉藏汗大怒,立刻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攝政王,並致書清廷,奏報攝政王謀反,又在報告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政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

事發後,拉藏汗因為在噶爾丹叛變的事情上,站在了清廷一邊,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被封為「恭順汗「,而倉央嘉措沒了攝政王的庇護,則被要求「執獻京師」,就是押解到北京來問罪。

在押解途中,路過青海的時候,他就莫名其妙地死了。應該是被殺害了。

到底是被康熙所殺,還是拉藏汗所殺,我們不得而知。

直說了吧,他就是康熙皇帝、蒙古的拉藏汗和西藏攝政王之間相互鬥爭的犧牲品。

在整個權力的鬥爭當中,除了要了他的命,都沒他什麼事兒。就連他說過的情話,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污衊的,都淹沒在了歷史洪流中,不辨真偽。

也難怪,有人會借他之口,說出這樣的話: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曠世之情,傳於後人

歷史很奇妙。

冤死的倉央嘉措,不但沒有被人遺忘,反而博得了同情,尤其是藏族人發自肺腑的憐惜、哀嘆和遺憾。

人們不願承認他死了。

有人說他失蹤了,逃到了內蒙古的阿拉善,建立了南寺,又變成了活佛。也有人說,他去了五臺山,隱姓埋名,秘傳佛法……

直到現在,還有人去那裡祭奠。

總之,不願看到一個可憐的人,就這樣含冤而死。

巨大的同情,需要一個出口。

他的情詩,本來是政敵攻擊他的武器,在民間反倒改頭換面,以另一種浪漫的方式來呈現。

此後數百年間,人們在倉央嘉措的詩歌的基礎上,創造出大量的民歌,不惜版權,全部歸於倉央嘉措名下,讓它得以流傳。

不算網上流行的情詩,即便是藏語的原始版本,從文字到內容都很簡單,不像是一個受過嚴格教育,精通佛法的大師寫出來的,倒更像是民間流行的愛情歌謠。

一般來說,藏傳佛教上師們的作品都涉及佛教義理,遣詞造句都很典雅,而倉央嘉措的情詩有一股清新之風,是來自民間,那種大地上的情歌。

這也是一種善意:

他沒來得及修成高深的佛法,卻在世俗的愛戀中得到了慰藉。

他成了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卻化作了一個痴情人流傳至今。

花不自主地開,水不自主地流,他來人間一趟,像你我一樣,全都身不由己。

佛說,人生如夢幻泡影,但人們更願意相信,他在夢幻中,投入了真情。

倉央嘉措,這個生而為傀儡的王,這個一生渴望愛情的男子。他的一生就像是一位叛逆期的少年,不停地跟我們嬉戲打鬧。他的詩作也是不斷地給我們捉迷藏,不信你看這本《倉央嘉措詩傳》。

這本書收錄了倉央嘉措一生的優美詩作,編者在最大化尊重詩意的同時,對詩作做了詳細的解析。不為文學的吹捧,只想與倉央嘉措的愛粉分析詩作的感動。

如此具體魅力的美男子,當然要有顏值的書才能與之匹配嗎。所以,這套書籍採用唯美古風插畫的封面,讓讀者更直觀的體驗作者的詩作。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對應書本的精美書籤,讀書最不能少的就是書籤啊,這些書籤呢,早就為大家準備好了。

我們的封面是古風插畫,書籤是精心設計的風景插畫,紙張、印刷都是最為環保的。大家不用擔心收到後,會有刺鼻的味道,或者傷眼睛。

88元錢,一共是6本書,分別為《倉央嘉措詩傳》、《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辛棄疾詞傳》、《蘇軾詞傳》、《李煜詞傳》。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拿來瞅瞅?

相關焦點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真的是個只會寫情詩的風流喇嘛?
    #真的是個只會寫情詩的風流喇嘛?倉央嘉措身上為什麼會有出世和紅塵的兩面性?歷史背景1682年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傑嘉措為了掌控權力,秘不發喪,對外宣稱五世達賴已經入定修煉,並指定自己為藏王,一切政務交由藏王處理。另一方面派人去尋找轉世靈童,防止事情敗露被民眾和康熙帝得知。於1685年找到了轉世靈童,但並沒有迎接靈童坐床。
  • 倉央嘉措最經典的一首情詩,美哭了
    倉央嘉措的詩作在青藏高原間流傳甚廣,其內容多為描寫愛情之作,因此常被漢人稱為「情歌」。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由翻譯過來的,我們要感謝兩位譯者,一個名字叫曾緘,一個叫于道泉。于道泉翻譯的詩歌貼近藏文原版,曾緘看到後認為翻譯得不夠文雅,就改寫成為古詩,也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形式。實際上類似的翻譯風格,自晚清以來,很是流行。
  • 倉央嘉措:雪域之王還是最美情郎?上天給了我榮耀,我卻只要自由
    桑傑嘉措一面欺瞞僧侶民眾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這樣他做了兩手準備,一旦事情敗露可以讓新六世達賴繼位。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倉央嘉措這位天選之子就這樣被選為轉世靈童,但是這一切它的父母並不知背後隱情。
  • 盤點那些年與倉央嘉措有關的好歌曲與劇目
    在網上搜尋「倉央嘉措情詩」,會看到許多優美的詩句,雖然這些作品並非都是倉央嘉措的原作,卻又都集結在倉央嘉措的名下受到敬仰,這個現象肇因於人們渴望解脫愛情的困惑,期待藉由僧人的感悟來尋求答案。也許我們無法直接從文字裡讀懂悟出那些有關愛、有關生死、有關輪迴的真諦,不若靜下心來,跟著旋律與舞蹈,用最直接的視聽感受去體味那些詩中的愛之真諦!
  • 對聯文化流傳千古,但真正能稱得上「千古絕對」的,只有兩個半!
    說起對聯,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畢竟「過年貼春聯」,是我國一項不可或缺的傳統。不過一般我們在過年時貼的春聯,基本都是一些常見的祝福喜慶類的對聯,而真正傳統的聯句對仗,是包含著很多學問的,只是如今研究相關知識的人越來越少了。
  • 倉央嘉措,倉央嘉措:你的情詩就是宗教
    倉央嘉措,生於1683年3月,去世於1706年11月,二十三歲,六世達賴喇嘛。達賴是蒙古語「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語「上人」的意思。「達賴喇嘛」,是西藏佛教中與班禪並列的兩大宗教領袖之一。達賴喇嘛世系現至十四世,已經歷經數百年,在藏傳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 倉央嘉措:真正勘破紅塵者,才反而能夠不顧一切追尋遙不可及的夢
    遊客會津津有味的聽服務員講倉央嘉措的各種事跡,有的是杜撰,有的只是口口相傳,人們對倉央嘉措的迷戀似乎有增無減。人們都說,這個名叫「瑪吉阿米」的酒吧就是倉央嘉措當年私會情人的地方。有的人說「瑪吉阿米」的意思就是「情人」。還有人會說,「瑪吉阿米」就是倉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神秘的雪域高原是信徒們的聖地,有些人為了表達對佛祖的虔誠,會一路餐風露宿磕著長頭抵達布達拉宮。實際上古往今來有關藏傳佛教,就會有許多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往事。尤其是在清朝時期,是由於藏傳佛教達到鼎盛,為此更為受到了信徒們的追捧。事實上有關藏傳佛教,有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大家熟知的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 倉央嘉措為何能寫出如此悽美的詩?
    倉央嘉措,是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他的名字為什麼能被大多數人記住?我想是因為我們被他寫的詩打動了,他的詩讓我們開始審視自己。當然,還因為從這些詩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純淨如洗的世界。譬如《無題》這首詩,雖然看似散亂,但始終在傾訴。
  • 倉央嘉措「深情款款」的一首詩,只有四句28個字,卻注入所有的愛
    是「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還是「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亦或是「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倉央嘉措一生都在情與佛之間糾結,但卻用一首首質樸卻又充滿感染力的詩句,給文壇帶來了一種別樣的美。14歲被帶入布達拉宮,他身不由己,不能拒絕。而後他變成一個傀儡,最後死於押解途中,年僅23歲。
  • 被誤讀的「倉央嘉措」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西藏內部鬥爭,遭蒙古人拉藏王陷害,被清朝皇帝康熙下詔書撤廢並詔押送京師,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押解途中圓寂於青海湖畔,(關於倉央嘉措的死有很多種說法),時年24歲。倉央嘉措,神一般存在的第六世達賴喇嘛。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詩人之一,因其所寫的「詩歌」歌詞細膩而真摯,深受藏民族讀者喜愛,三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風靡世界。
  • 不飛遙遠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丁真的理塘,有倉央嘉措的詩意
    這幾天,一個藏族康巴帥哥: 丁真,爆紅了網絡。他帥氣騎著小馬「珍珠」奔馳的身影,陽光般的笑容,一汪清澈的眼神,傾倒了無數的人。而更新聞熱點的是,這個白馬少年,「甜野男孩」。在這一波正能量為帶動脫貧推介本地人文旅遊的「打架」過程中,也讓很多人知道了丁真的家鄉: 四川甘孜理塘那個風景秀麗的雪域高原。其實,四川甘孜理塘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一個多情詩人,早在歷史上留下了厚厚的足跡。先來讀一首詩:「潔白的仙鶴啊,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是的,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被人稱作: 浪漫情歌詩人倉央嘉措。有人說這是他生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
  • 為什修龍王殿,為何有觀音洞?
    作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有一個五爺廟的香火比文殊廟還旺,還有一個觀音洞。在文殊菩薩的「地盤上」,為何會有這樣的奇特事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恍惚間,他面前站立一個黑臉金身、體魄健壯的人,大聲問道:「我主何事驚慌?」康熙答道: 「朕去中臺寺廟朝禮已畢,正要返回,卻遇狂風驟起,使我迷失途徑。」黑臉人說道:「我主莫急,佛臣即刻引駕回宮。」待康熙皇帝睜開雙眼,人已不見,眼前卻出現一道亮光,仿佛有誰在黑暗中點燃了一盞明燈,引著康熙順利地回到了行宮。轉天,康熙將半副鑾駕贈與五爺廟,命人將其黑臉塗為金色以顯威嚴。
  • 多情卻被無情惱一生,一等侍衛納蘭容若,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一個不眠的夜晚,大內一等侍衛納蘭容若,寫下最傷感的情詞!《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 倉央嘉措平生絕美之作,短短28個字寫盡一生痴情,風靡了300多年
    從民間關於倉央嘉措的一些傳說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多情之人,但我們在他的詩作中,讀到的卻只有一往情深。自從14歲被帶入布達拉宮後,他的人生就從來不由自己做主。他對愛情的追求,對自我人生的渴望,憑自己的實力永遠無法實現,於是他將一切都寫進了自己的詩中。不懂他的平民當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了解他的處境的人覺得他是個「可憐蟲」,而當夜色降臨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要的不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真愛。
  • 那些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人,你還知道誰?
    崔顥——《黃鶴樓》話說李白登黃鶴樓,見眼前景象,本欲賦詩,因見崔顥之作——《黃鶴樓》,為之斂首,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一故事記載於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至今未知真假,可能是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是,李白作為唐朝有名的大詩人,的確從未寫過黃鶴樓,但很有意思的是,他有一首詩——《鸚鵡洲》,卻是與如出一轍。
  • 一代情僧倉央嘉措,被押解去北京的路上去世,他真正死因是什麼
    一代情僧倉央嘉措去世距今已300多年了,他孤獨而短暫的一生,至今依然充滿了各種謎團。 幾百年來,人們品味著他的詩歌,思考著本該是「雪域最大的王」的倉央嘉措,為何卻總是流連忘返在拉薩街頭,成為了「世間最美的情郎」?
  • 倉央嘉措的詩大家都知道,但沒有這個人,倉央頂多是個達賴喇嘛
    相信喜歡浪漫主義文學的朋友一定對倉央嘉措這個名字不陌生。與其他浪漫主義詩人不同,倉央嘉措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自幼被迫做牧童,對底層民眾有很深的了解。由於童年生活更加貼近自然,倉央嘉措深受當地民歌和文化的影響。因為父親信仰佛教,倉央嘉措15歲就參加了轉世靈童的認定,被認定為六世達賴喇嘛。
  • 對另一半說情話最走心的四個星座
    我們在感情中對戀人說情話再正常不過,畢竟它是愛情的調味劑也是兩人感情升華的助力,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說情話,比如那些嘴笨而不善於表達感情的人,可是當他們對戀人說情話時最認真最走心的。十二星座裡的這四個星座同樣如此,他們對另一半說情話最走心,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最會說情話的星座,讓人無法拒絕
    科學實驗證明,情侶間與夫妻間日常多說情話、多聽情話,感情的穩定率會提升很多。任何一段感情都是需要甜言蜜語的~不過說情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天賦,有的人對這一點一竅不通,而有的人則特別會說情話,彼此又怎麼會不恩愛呢?說到說情話,我想大家還是要多向這三個星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