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平生絕美之作,短短28個字寫盡一生痴情,風靡了300多年

2021-01-21 美詩美文

文壇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前半句的意思大概是指納蘭容若一生太過痴情,明明出身貴族,能文能武卻放不下兒女情長,最後年僅30歲就鬱鬱而終。後半句的意思,大概是指倉央嘉措一生過於多情,所以詩作並不適合女子們來讀。

不過,對於這後半句,筆者一直不能苟同。從民間關於倉央嘉措的一些傳說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多情之人,但我們在他的詩作中,讀到的卻只有一往情深。自從14歲被帶入布達拉宮後,他的人生就從來不由自己做主。他對愛情的追求,對自我人生的渴望,憑自己的實力永遠無法實現,於是他將一切都寫進了自己的詩中。不懂他的平民當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了解他的處境的人覺得他是個「可憐蟲」,而當夜色降臨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要的不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真愛。

倉央嘉措一生寫了很多詩作,有人將其中66歲最有代表性的編撰成了一本《倉央嘉措情歌》。雖然他在人世間僅走過了23年(算的周歲),但這些情歌卻流傳了多年,它們被譯成了多種文字。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正是倉央嘉措的一首經典情詩,全詩短短28個字卻寫盡其一生痴情,風靡了300多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因為倉央嘉措的情詩,往往是即興所作,而且都是用藏語寫的,所以很多詩作不但沒有題目,就連譯本也多種多樣。以上這一版本是翻譯學家曾緘所譯,曾緘一向喜歡把倉央嘉措的文字譯成古體詩的形式,他認為比起現代詩的譯法,這樣更能體現著意境之美。這個觀點是沒錯的,在如今倉央嘉措的多種譯法中,曾緘的古詩譯法被認為是最高明的。

這首詩充滿著矛盾和糾纏。倉央嘉措一生都在情與佛之間徘徊著,他不想做雪域最大的王,只想做人間最美的情郎而已。但是做一個合格的王是他的責任,在入山梵行中和與山下傾城的愛人之間,他不知道如何選擇。當年鐵棒軍曾順著他在雪地裡留下的腳印找到與他相會的女子,並將其處死。作為一個男人,他怎能不痛心,他又怎敢再隨便提愛這個字。

詩的後兩句是倉央嘉措所有情詩中,最感人的詩句之一,多少人因為這14個字愛上了他和他的詩。雙全法沒有,不負如來不負卿也不過是妄想,但他控制不了自己內心對真愛的渴望,這是他一生的悲劇。

1706年,倉央嘉措在青海湖濱圓寂,年僅23歲。有時候筆者在想,若是他的生命能再長一點,還能給我們留下多少美好的詩句,可惜世間沒有如果。有人說作為雪域的王,倉央嘉措是失敗的,畢竟他一生都只是個傀儡而已;作為一個男人,他也是失敗的,畢竟連自己心愛的女人他都保不住。但作為一個詩人,他卻是成功的,他的文字真摯感人,字字發自肺腑,300多年來感動了無數痴情兒女。你是因為哪句詩愛上倉央嘉措的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的絕美情詩,短短28字,卻寫盡了一生的深情
    說到倉央嘉措可能大家不是特被熟悉這個人的名字,但是我想大家一定是知道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就是倉央嘉措,他14歲被帶進皇宮,身不由己,他是達賴喇嘛,確又是一個心理充滿了愛的傀儡王。
  • 倉央嘉措柔情萬丈,短短28個字寫盡一生痴情,風靡了300多年
    作為雪域最大的王,倉央嘉措是個失敗者。14歲被帶入布達拉宮,他身不由己,不能拒絕。而後他成了一個傀儡,最後死於押解途中,年僅23歲。但作為一個詩人,倉央嘉措是成功。他平生存詩數量不多,卻經典頻出。在詩壇,他的詩歌吸引了眾多學者的興趣,將他的藏文詩翻譯成十幾種文字。倉央嘉措一生寫了很多詩作,有人將其中66首最有代表性的編撰成了一本《倉央嘉措情歌》。
  • 倉央嘉措絕美之作,短短8首詩句寫盡一生痴情,看你知道幾句?
    倉央嘉措一生都在與情糾纏,與佛糾纏,情與佛之間不斷徘徊。倉央嘉措的一生很短暫,短暫到只有21年,倉央嘉措的一生也很長,長到300多年來人們還懷念他,倉央嘉措的故事很動聽,也很悽涼,我帶你走進倉央嘉措的世界。在這些燦如星河的詩人當中,倉央嘉措無疑是十分獨特的一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一戶農奴的家庭中。
  • 倉央嘉措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按道理,為什麼一個和尚寫了一首絕美深情的詩,要從一個傳說說起。倉央嘉措從出生起就被認為是第五世活佛的轉世,所以就被當時的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的操縱下成為了第六代活佛,並把他囚禁在布達拉宮。沒有人問倉央嘉措的願望,也沒有人知道他根本不想成為一個活佛。甚至在愛情上也是被人一手操縱的政治聯姻。倉央嘉措是一個對愛情和自由充滿渴望的少年。據說倉央嘉措曾經愛上一個女人。
  • 「情僧」倉央嘉措,年僅24歲的活佛,一首情詩卻被傳唱300多年
    說起「情僧」倉央嘉措這個名字,我們都非常熟悉,它不僅是人間的法王,更是偉大的藏族詩人。他作為雪域高原上的六世達賴喇嘛,被稱為「活佛」,他的一生說短也短,說長也長。雖然他年僅24歲就離世,但由他所寫的情詩,卻被傳唱了300多年。
  • 倉央嘉措絕美之作,僅幾句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讀法,都美得令人心醉
    你是因為哪一句詩愛上倉央嘉措的?是「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還是「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亦或是「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倉央嘉措一生都在情與佛之間糾結,但卻用一首首質樸卻又充滿感染力的詩句,給文壇帶來了一種別樣的美。
  • 納蘭性德很悽美的詞,道出愛情的酸甜苦辣,最後一句寫盡平生痴情
    相信說起納蘭性德,喜歡古詩詞的朋友都不陌生,他那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短短14個字,道出了世間最悽美的愛情瞬間,被人口口傳唱。納蘭性德以寫男女之情的詞作居多,在筆者看來這和他英年早逝和情深不淺是分不開的,英年早逝讓他的人生經歷略顯單薄,情深不淺讓他為愛傷情。
  • 倉央嘉措「深情款款」的一首詩,只有四句28個字,卻注入所有的愛
    文壇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前半句的意思大概是指納蘭容若一生太過痴情,明明出身貴族,能文能武卻放不下兒女情長,最後年僅30歲就鬱鬱而終。後半句的意思,大概是指倉央嘉措一生過於多情,所以詩作並不適合女子們來讀。你是因為哪一句詩愛上倉央嘉措的?
  • 此人稱得鬼谷子真傳,寫的詩也別具一格,短短28字寫出最無情的雲
    做為我國最具神秘色彩的奇人,鬼谷子在2000多年來被兵家稱為聖人,被謀略家稱為謀聖,被道家稱為祖師。他通徹天地,似乎沒有他想不到,沒有他不知的事,以至後世有人說戰國風雲變幻,不過是他左右手下的一盤棋局。
  • 倉央嘉措一首經典的情詩,寫盡了相思之苦,告訴了世人他愛得深沉
    現在網上流傳著很多倉央嘉措的詩,但是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您,那些所謂的愛情詩,完全是後人的偽作,只有極少部分是倉央嘉措的作品,所以我們在讀一位詩人的作品時,一定要了解這些,畢竟有一些偽作寫得也很深情,但是卻又缺少了幾分靈性。倉央嘉措的詩感人肺腑,寫得也是極為深情,特別是他的愛情詩,每一首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以這首《情詩.其三》來說,讀來就令人肝腸寸斷。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事實上有關藏傳佛教,有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大家熟知的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歷史上有關他的記載僅有寥寥數語,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大活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但讓人們相對感興趣的,並不是他的六世達賴喇嘛身份,反而是他身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曾寫出許多與佛家格格不入的「情詩」。
  • 倉央嘉措:世間最美的情郎,2句詩傳頌300餘年,如今成網紅爆款
    對倉央嘉措,有人這麼評價他: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空有一身詩才,上天卻似乎嫉妒他的才能。我們從他的詩句中讀不出作為一個活佛對待佛教的感受,我們讀到的卻是他的一往情深。作為雪域最大的王倉央嘉措無疑是個失敗者。
  • 倉央嘉措很經典的8首詩句,寫出痴情,看你知道幾句?
    「多情和尚」倉央嘉措:最經典的8首詩,道盡一生痴情……中國的詩歌文化源遠流長,從唐朝的詩歌開始,到宋詞,再到現在,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詩人。在這些燦如星河的詩人當中,倉央嘉措無疑是十分獨特的一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一戶農奴的家庭中。
  • 倉央嘉措一生傳奇,身為活佛卻擁有3段愛情,寫下世間最美情詩
    ——倉央嘉措也許你不知道倉央嘉措,但一定聽過他的情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 倉央嘉措的4首詩,寫滿深情與命運,讀來無不落淚
    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必然享盡七個太陽護衛的榮耀,也必然要受盡七個太陽炙烤的煎熬。星象之說也許不一定可信,但他出生之時,五世達賴喇嘛六十六歲時已經圓寂,藏族地區的政治鬥爭便十分激烈,但時任藏王桑傑嘉措秘而不宣,而是秘密派人下山尋找他的轉世靈童。
  • 《倉央嘉措+納蘭容若+李清照+李煜》詩詞傳
    倉央嘉措與納蘭容若,一個是認定的轉世靈童,卻尋覓著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雙全之法;一個是註定的廟堂權臣,卻常有遠離高門廣廈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神秘的雪域高原一直是人們讚揚的聖地,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聖地,尤其是神秘的布達拉宮更是無數人朝聖之地,西藏是藏傳佛教的發源地,而布達拉宮承載了這一切,特別是清朝時期藏傳佛教達到了頂峰,而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故事,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而主人公就是大家熟知的倉央嘉措, 雖說歷史關於他的記載寥寥數語
  • 倉央嘉措《十誡詩》的真相,沒有所謂「十誡」之名,多為後人補作
    在這雙重身份中,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還是詩人倉央嘉措,他的傳世作品,在西藏據傳最多達到了1000多首,這個數字是十分驚人的,考慮到倉央嘉措正史記載(清史稿)只活了二十四歲不足,這個作品的數量顯然誤差很大。第一位翻譯成倉央嘉措詩歌的譯者于道泉,在整理倉央嘉措詩歌的時候,最終將其作品翻譯整理後確定為62首。
  • 詩詞丨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當納蘭容若遇見倉央嘉措,初見,便驚豔了一生!倉央嘉措說:但曾相見不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納蘭容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許多年前,初見,驚豔了歲月,溫柔了時光。
  • 被誤讀的「倉央嘉措」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西藏內部鬥爭,遭蒙古人拉藏王陷害,被清朝皇帝康熙下詔書撤廢並詔押送京師,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押解途中圓寂於青海湖畔,(關於倉央嘉措的死有很多種說法),時年24歲。倉央嘉措,神一般存在的第六世達賴喇嘛。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詩人之一,因其所寫的「詩歌」歌詞細膩而真摯,深受藏民族讀者喜愛,三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風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