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讀懂中國親情!三十年從《過年》到《沒有過不去的年》

2021-01-17 光影異人館

過農曆年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習俗,即便是在已經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春節仍然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一種情愫,這代表了中國人的家庭觀念,也代表了中國人血濃於水的親情。

1991年春節,黃健中導演,趙麗蓉、李保田、六小齡童、葛優、梁天、胡亞捷等全明星陣容出演的電影《過年》上映。時隔三十年後,尹力導演,吳剛、吳彥姝、江珊、郭濤、吳軍等同樣是全明星陣容的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也即將於2021年1月15日正式上映。三十年時間,雖然「過年」的故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東北雪鄉,換到了山清水秀的安徽古鎮,即便電影片主人公王自亮的妻女遠在國外,但是那種骨子裡的母慈子孝,對親情的重視,卻永遠不會變!

電影是通過吳剛老師飾演的北京作家王自亮的視角開始,從外表上看他是知名作家,大V,妻女都在國外生活,絕對的成功人士,但是很快就從一個個側面表現出他疲於奔命,在各種身份中周旋,甚至被逼著放下自己曾經的理想和底線的窘迫現狀。寫出的劇本被資方亂改;身為大V,發一條陳述實情的微博,卻被有權有勢的地方企業告;為了支付妻女在國外的巨大開銷,不得不接下替大款寫自傳的活……

這簡直就是所有人到中年的真實寫照。而他的兄弟姐妹也都跟他差不多。一個妹妹離異多年,雖然仍舊精緻美麗,但是內心卻停留在被拋棄的那一刻,變成一個錙銖必較的怨婦;另一個妹妹倒是活潑開朗,可是家裡有個不成器,只會每天練拳給人做拳靶子的兒子,於是打幾份工就想讓孩子好過點;至於郭濤飾演的弟弟,在這裡先不多說,以免劇透,但是他這個角色絕對是電影翻轉最大,也對家庭起到最關鍵作用的一個。

從以上簡單的描述,大家基本上可以看出,《沒有過不去的年》其實重點講述的就是現代人的焦慮,因為生活壓力,因為各種內心的欲望,現代中國人在高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越來越迷失,甚至幾乎忘掉了過年的意義!而電影中最後那頓終於湊齊了一家人的年夜飯,卻恰恰證明了情感的回歸,能夠讓所有問題迎刃而解。而這,恰恰是《沒有過不去的年》這部電影片名最終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概念,日子天天難過天天還是在過,年,卻是因為你有家和家人在背後的支撐,跟那些真正愛你的人說出你真正愛他們的表達,就能讓所有的問題,都變得不再是問題!

最喜歡影片裡吳彥姝老師的表演,像她這樣慈祥、端莊又精緻的小老太太,真是如今中國銀幕上稀缺的形象,也難怪她這幾年無論大銀幕小螢屏都能經常看見她。而她在細節處的把握又總是能傳神而且到位地讓你感覺到那種濃濃的母愛,也是因為有她的存在,讓《沒有過不去的年》這部電影關於家庭的主題得以升華。

相關焦點

  • 日子再難,《沒有過不去的年》 電影頻道融媒體直播傳遞家的味道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發行,將於1月15日全國上映的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中,這樣一句質樸的臺詞卻觸動了很多路演觀眾的淚點。對於在2020年曆經考驗的中國人而言,「沒有過不去的年」所代表的不止一部好看的電影,更是戰勝疫情、好好過年的祈願。
  • 思念食品搶灘春節檔大銀幕 有思念「沒有過不去的年」
    元旦剛過不久,2021年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過去我們會算著日子等著過年、等著春運、等著回家,但是今年由於疫情,很多人選擇了「就地過年」。沒有了一桌團圓的春節,傳統的年味該去哪裡找?這個年又該怎麼過呢?這個時候,一部將於1月15日上映的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也許能夠治癒大眾關於過年的焦灼,掀起人們對親情、團聚、愛與期待的思考與討論。
  • 《沒有過不去的年》定檔1月15日 吳剛江珊郭濤主演
    中新網12月21日電 近日,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發布定檔海報,宣布將於2021年1月15日上映。該片由尹力執導,吳剛、吳彥姝、江珊、郭濤主演。尹力介紹稱,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創作靈感來源於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希望用新的視角解讀了每個中國人都熟悉的「過年」。《沒有過不去的年》陣容強大,由吳剛、吳彥姝、江珊、郭濤、劉丹、吳軍、郭虹、林永健、丁嘉麗等出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尹力與吳剛繼2009年《鐵人》之後的再度聯手。此外,趙曉時擔任攝影指導、高亦光擔任美術指導。本次曝光的海報,簡約大方,溫馨樸實。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給?有什麼講究嗎?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隨著1月份進入,馬上就要進入到過年階段了。過年最開心的無外乎就是小孩子了。不僅有很多好吃的,而且還有最期待的一件事,那就是壓歲錢。給壓歲錢,一直都是過年的一個習俗,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過去的習俗都被遺棄,但壓歲錢卻作為春節習俗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被保存了下來。過年為什麼要給壓歲錢?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呢?有什麼講究嗎?
    跟隨著1月份的到來,馬上就要進入到過年的階段了,過年最為開心的一件事情無外乎就是小孩子了,不僅會得到非常多的一些好吃的,而且也是最期待的一件事情,那麼就是壓歲錢了,給壓歲錢也一直都是過年的這個習俗,跟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很多的一些過去的習俗也都已經被遺棄,但是壓歲錢卻作為一個春節的習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被保存了下來
  • 元旦檔票房創新高 開年首月超30部影片定檔上映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7日訊 國家電影局近日發布數據,2021年元旦檔(1月1日至3日)全國電影票房達12.99億元,打破了2018年創造的12.71億元檔期票房歷史紀錄,其中元旦當日票房6.01億元,同比增長107.12%,刷新2018年創造的3.68億元元旦單日票房紀錄。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迎來開門紅。
  • 2019年那些電影見證了中國電影的大事件
    影評: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中體現的中國親情觀念、英雄情懷、奉獻精神、故土情結和國際合作理念。電影不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類共同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的理念,是對好萊塢科幻電影敘事套路的突破。將中國獨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融入對人類未來的暢想與探討,拓展了人類憧憬美好未來的視野。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作者/謝維平2019年,註定是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從年初的《流浪地球》,到國慶三部大片《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不但在票房成績上屢破紀錄,更是在社會話題和口碑上獲得巨大認可。主旋律第一階段:全面擁抱市場和商業化中國電影的市場化,是晚於改革開放的,一直到了1993年,中國電影還是計劃經濟的經營方式,所有影片由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十幾家國有電影製片廠生產,統一由中影發行,基本上是統購包銷,靈活性極差,更不要提市場了。為了刺激票房增長,激活觀眾觀影熱情,1994年8月,當時的廣電部出臺規定,自1995年起,中影公司每年引進十部進口大片。
  • 過年到底指哪天 大年三十還是正月初一?
    網友楊賽男:遠方回家過年的人,如果大年三十晚上在路上或車上沒有回到家,到正月初一才到家的人,都會說在路上或車上過年。按照這個說法的話,應該是大年三十算過年。大年三十過完就是新的一年。哪一天過年"大年初一派"理由是網友陳蒙江:「過年」,我是這樣理解的:1.「過年」是一個過程:從大年三十開始,辭舊迎新的過程。
  • 這些老佛山的過年習俗,教你如何年頭旺到年尾!
    佛山人過春節向來講究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解佛山過年習俗,教你如何年頭旺到年尾!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寓意:日子像油鑊似的油潤、富足過年前15天左右,佛山不少家庭都會開油鍋炸煎堆、炸油角、炸蛋散,準備過年食品,希望新一年有「油水」。
  • 俄羅斯糖果到中國「過年」
    俄羅斯糖果到中國「過年」 2018-02-10 10:48: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羨
  • 2018年中國電影:行業淨化後,電影人的春天不遠
    很有可能,2018年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會停留在600億元左右。從2012年的171億元增至今年的600億元,全國銀幕數從2012年1.3萬塊增至如今的5.87萬塊,中國電影市場仍然是全球發展最迅速和活躍的地方。這一年,現實主義題材爆了,新導演火了,儘管影視寒冬的影響仍然存在,但當資本退潮、行業淨化後,一個更健康、規範的電影業即將到來,電影人的春天也即將來臨。
  • 2017年 中國電影的兩種命運
    儘管兩者還有200萬左右的差距,不過這主要是排片量造成的區別,《紅星照耀中國》沒有強大的粉絲基礎和宣發,但是上座率相比《上海堡壘》還要高一倍。事到如今,已經無需贅言,《上海堡壘》堪稱中國流量電影史上一部總失敗的紀錄。
  • 1967-1979年中國取消過年始末一封信革了春節的命
    1967-1979年中國取消過年始末一封信革了春節的命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2月28日09:30   1967年,文革開始後的第一個春節,國務院宣布全國不放假,「革命化春節」一直持續到1979年。
  • 中國商業零售三十年,蘇寧上演了一部豹變史
    出品 : 36氪-未來消費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過去三十年裡,中國零售市場的發展潮起潮落,風雲變幻,有多少新品牌快速崛起,就有多少「童年回憶」,成為歷史。但是無論城頭如何變幻大王旗,有一家企業始終不斷前進,不斷進化。 這是剛剛三十而立的蘇寧。
  • 「金鼠賀歲 庚子迎春」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
    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農曆己亥年十二月三十 除夕〓金鼠賀歲 庚子迎春〓【春節特稿】>>在古詩裡讀懂春節【悅讀】>>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2020鼠年為雙閏年【傳統年俗】>>除夕年俗【鼠年觀影】>>2020春節賀歲電影——《囧媽》【家宴】>>糖醋排骨【春節特稿】●在古詩裡讀懂春節相伴是一種樸素的深情,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最美好的年節,總是與至親摯愛相守度過
  • 賀歲電影《年獸》登陸愛奇藝 人仙獸齊聚歡鬧鼠年新春
    神話故事結合傳統民俗,姜彭呂妍陳創傾情加盟全新演繹年獸傳說中國遠古時期的民間神話傳說中,一直流傳著年獸的故事,根據古代傳說,有一個巨型的怪獸叫做「年」。這隻猛獸喜愛吃人,在除夕當天害人性命。人們為了躲避年獸,在門上貼上大紅紙,屋內徹夜點亮蠟燭,並在年獸接近百姓家門時就放鞭炮以響聲震懾年獸。隨後這種趕年獸的做法保留了下來變成習俗,成為人們過年時的一道風景。
  • 狂銷40萬套,中國孩子都愛看!《歡樂中國年》,2020版立體可點讀
    爺爺奶奶那輩兒人還能說出不少活靈活現的傳說、故事,作為80、90後的父母,卻對「年」的認識沒有那麼深刻、有趣。春節,是給孩子建立儀式感不能錯過的一環,也是闔家團圓最其樂融融的時刻。如何拾起過年的儀式感?在擴充知識的同時,還能浸入式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和特別的儀式感!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家老小都能喜滋滋看的過年書——《歡樂中國年》。
  • 為什麼現在過年沒什麼年味了?
    年味年年有,年年有不同。每年過年的日子是永遠固定的那麼幾天,但是每年過年的味道會因為時代的變遷和年齡的增長而感受到不同。一,在時代變遷下所感受到的年味是什麼?1,在以前那些物質匱乏、貧富差距不大、但情感純真的年代,年味就是能吃好、穿新、可以在年底12月24日到新年1月15日長達二十餘天的過年期間讓親情、友情、愛情變得更緊密、更融洽。2,在當今物質變得豐富、可貧富差距變大、情感已不再那麼純真的年代,年味就是分散在不同地方謀生的一家人在年底到月初的很短幾天內盼望著團圓又害怕分離的短暫重逢。
  • 從趙麗蓉宋丹丹到賈玲,央視春晚小品三十年的性感與變革
    文/馬慶雲昨天,北京青年報採訪到了賈玲攜團隊成員再登央視春晚帶妝彩排的新聞。央視春晚小品,從1988年趙麗蓉主演的《急診》,到1999年宋丹丹主演的《昨天今天明天》,再到如今眼目前的賈玲團隊小品,整整經歷了三十年。這三十年間,中國社會經歷了很大的變革,在審美需求上也幾經改弦更張,趙麗蓉、宋丹丹和賈玲三個人的央視春晚作品,可以很好的透視這三十年的發展變化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