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突然閉不上了!這種病,有醫院近半月接診了10多例

2021-01-10 瀟湘晨報

對浙江人而言,這兩天的太陽,就像冰箱裡的燈。「王炸」冷空氣,讓低溫預警和大風預警每天各種刷屏。

(圖片來源:寧波氣象)

而因為強冷空氣侵襲,近期面癱患者也有所增多。記者從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針灸科了解到,近半個月內,他們已經接診了10多位面癱患者。

所謂面癱,就是面神經麻痺、「歪嘴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醫生介紹,這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圖片來源: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

王大姐在寧波一家工廠裡上班,經常需要三班倒或者熬夜,比較辛苦。

從上周三開始,她發現自己的耳朵陣陣發痛。一開始沒放心上,還以為加班累了,休息一下能好。直到上周五夜班回家,照鏡子時才發現自己的五官變了樣,口眼歪斜,臉變得不對稱了。到醫院找了醫生做檢查,確診是面癱了。

「平時也怪自己不注重保暖,以後要聽醫生話了。」1月8號上午見到王大姐時,她正在李惠利醫院針灸科做治療,這已經是她的第四次治療了。王大姐說,面癱還是跟自己平時的作息習慣有關。

無獨有偶,今年30歲的小張在公司開會對著空凋直吹了3個小時,也面癱了。

小張是一名白領,最近在單位忙著年關的各種會議。2天前,他在一次會議後感覺兩隻眼睛很乾澀。再後來,左眼皮閉不上,右眼皮抬不起,左邊嘴角還有一點點歪,可把他嚇壞了。

小張在醫院檢查時說,沒想到自己年紀輕輕,也會面癱。

李惠利醫院針灸科汪德瑾醫生解釋說,面癱跟年紀沒啥大關係,「相反的,年紀輕更容易忽視自己的保暖工作,不太注重自己的作息習慣,使得風寒入侵,面部神經受損,或者病毒感染造成省級損傷的機會大大增加。」

冬季如何預防面癱發生呢?

1、「保暖」是預防冬季面癱發生的有效方法。面癱跟風邪有關,外出時可以戴口罩或用圍巾把面部、耳前、耳後圍起來保護好,不要接觸冷風。平時洗完頭髮要趕緊把頭髮吹乾,不要讓溼頭髮貼在自己身上。

2、適當運動能夠提高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發生。

3、飲食方面要均衡膳食,不要大魚大肉。

4、面癱頻發除了天氣原因,與不規律生活、精神壓力大也有較大關係。因此心情也要放寬鬆,不要過度勞累,特別是不要熬夜個為過度勞累時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染。

【來源:健康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不知不覺凍壞耳朵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一上午接診6例凍傷患者
    如今,室外已滴水成冰,外出市民更要做好保暖措施,否則就有凍傷的危險。這不,1月7日上午,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接診了多名耳部凍傷患者。等車10分鐘耳部被凍傷昨日9時許,家住玉泉區的韓女士捂著耳朵來到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韓女士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因為下班時等了一會兒計程車,結果就被凍傷了。
  • 女子花7萬整眼睛和臉,術後眼睛一大一小還閉不上?院方:不退款
    當代年輕人對於美的追求已經越來越高,同時在科技發展越來越全面的今天,各種整形美容的概念也深入人心,現代愛美人士非常容易接受在臉上動刀子,但只要是手術就存在風險,同時由於各種美容醫院不像公立醫院有統一的標準,私立美容醫院水平參差不齊,這類手術風險也就隨之增大,就在近日,杭州的朱女士在做完「眼綜合手術
  • 不知不覺凍壞耳朵附院一上午接診6例凍傷患者
    如今,室外已滴水成冰,外出市民更要做好保暖措施,否則就有凍傷的危險。這不,1月7日上午,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接診了多名耳部凍傷患者。等車10分鐘 耳部被凍傷1月7日9時許,家住玉泉區的韓女士捂著耳朵來到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韓女士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因為下班時等了一會兒計程車,結果就被凍傷了。
  • 突然眼歪口斜!長假6天,浙江一家醫院收到20多例這類病人,最年輕才...
    坐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病床上的老趙(化名)嘆著氣說:「人家國慶長假旅遊、玩耍,而像我這樣不幸中風進醫院搶救的還真不少。」 沒錯,國慶長假至10月6日,該院已搶救腦中風20多例,患者最大年齡超90歲,最年輕僅31歲。
  • 一覺醒來眼睛斜了嘴巴歪了 杭州近來「面癱」患者不少
    「張醫生,我睡覺可以閉上眼睛了!」昨天,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聖一上班,一位病人就笑著走進診室。  夏秋季節本應是神經內科的「淡季」,沒想到,高溫持續不退,「口眼歪斜」的病人明顯增加了。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耿昱說,這大半個月以來,該科室已陸續接診七、八十位「面癱」患者,大部分有「睡眠吹風史」。
  • 市兒童醫院完成國內最多顱縫早閉患兒斜視手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上海市兒童醫院獲悉,院方已經接診患有罕見的顱縫早閉眼部併發症患兒300多人,並為112人做了矯正手術,手術數量全國領先,通過手術讓這些「外星娃」變得更可愛。「奧特曼打怪獸」衝過一關又一關鑫鑫和同齡人長得有點不一樣,她雙眼分得很開,面部歪斜,眼球鼓出,就像卡通版的「小外星人」。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確診為罕見病Pfeiffer綜合症。
  • 女孩割完雙眼皮眼睛閉不上了!整形醫院竟說:這是最好效果了
    熊小姐說,右眼還不僅僅是閉不上,而且經常腫痛、發炎。「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能堅持到哪一天,總不能一直靠別人……」美容介紹人帶她去的醫院怎麼會走到現在這個境地?熊小姐說起來就嘆氣。因為自己眼睛本來有一點先天性一大一小,又是單眼皮。於是一直以來,愛美的她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做個雙眼皮手術。
  • 女子花7萬多做整形 修復後眼睛一大一小 醫院:醫療水平有限
    杭州的朱女士在2017年做了眼綜合手術,當時沒啥問題,現在兩隻眼睛不對稱,看起來一大一小非常難看,後來到整形醫院做了一次修復,問題更嚴重了,有眼閉不上了。而醫院的態度讓她十分氣憤,院方說手術沒問題,醫療水平有限。
  • 身上冒出這種「小黑點」別亂拔,已有多人送醫!正處高發季
    不過來自洪湖10歲的樂樂就沒這麼幸運了,上個月他在水邊玩耍,回家後發現身上有蟲,她媽媽當時就給他拔了下來。當天晚上樂樂就開始發燒,媽媽還以為是著涼了,在當地醫院治療幾天還是沒有退熱,這才來到武漢就醫,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目前情況穩定下來。
  • 浙江10餘人,突然眼斜口歪成面癱,醫生:平常不注意保暖
    由於強冷空氣入侵,近期醫院內的面癱患者增多。記者從寧波醫學中心李惠利醫院針灸科了解到,這半個月來,他們共收治了面癱患者10餘例。所謂面癱就是面神經麻痺、"歪嘴"和"吊線風"。它是一種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特徵的疾病。據醫生介紹,這是一種常見且多發病,一般的症狀是口斜眼歪,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揚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 寶寶眼睛「水汪汪」?這可能是病!淚道探通治療讓寶寶不再「淚流...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但是在青島婦女兒童醫院眼科門診有一位媽媽卻被這個問題困擾了。近日,在婦兒醫院眼科門診,一位媽媽著急的抱著寶寶前來就診。有時,甚至還會有膿性分泌物溢出,糊在寶寶的眼睛上,剛用棉籤擦掉,過會兒又冒出來了。這時,家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四處求醫,經過當地醫院接診後檢查,確認寶寶患有先天性淚道阻塞,也就是常說的「淚囊炎」,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家長不想進行手術治療,但經過用藥按摩治療均未見好轉。因此來到婦兒醫院,希望找尋其他治療方法。「醫生,我寶寶這個病嚴不嚴重?能治嗎?」
  • 「專家在身邊」「眼皮跳」未必預示吉兇,但有這種情況是病!有位...
    【專家在身邊】「眼皮跳」未必預示吉兇,但有這種情況是病!有位醫生差點無奈改行……來源:健康杭州發布日期:2020-12-11 09:31瀏覽次數:2次56歲的李先生(化名)是在他們當地有名的口腔醫生,醫術高超,待人和藹。可近幾年來,李先生卻一直被一種奇怪的病折磨:最初只是左眼偶爾跳跳,他想著「左眼跳財」,也沒當回事。
  • 突然出現嘴歪眼斜就是腦中風?腦卒中?腦科醫生:有可能是這個病
    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小王是名計程車司機,今年23歲,每天「開夜車」的掙份辛苦錢,半月前早上交車回到家時感覺左邊的臉「不太對勁」,但是也沒有什麼特別,並且左耳朵後邊稍微有點酸痛,摸摸也不腫,就沒當回事睡覺了,下午起床後,沒啥特別感覺,刷牙漱口的時候發現,壞了!嘴巴閉不緊了,漱口漏水了,再一照鏡子,更麻煩了!嘴巴歪了,右邊的眉毛也塌下來了……他心想,這下壞了,「中風」了吧!?
  • 醫院幫她「挺直腰板」,11歲女童一下高了近10釐米
    幸運的是,小蕊在番禺區中醫院脊柱科主任蔡東嶺團隊的幫助下,成功完成了矯形手術,實現重新「挺直腰板」的願望,一下子「長高」近10釐米。     脊柱如駝峰凸起 小蕊生活在肇慶農村,原本過著樸實而快樂的生活。
  • 夜視奇人3:夜視奇人醫院檢查眼睛,驗光設備竟拍不出他眼睛度數
    之後又做了一個實驗,讓閉燈情況下的劉朝行讀一段報紙,閉燈之後,普通的攝像機已經無法進行正常拍攝了,為了進行正常工作,電視臺的則是用上了紅外線攝像機,來看看這次的劉朝行能不能看到而在閉燈情況下的劉朝行一字不差的讀出了報紙上的文字,這回可是記者們親眼所見啊,難道他真的長了一雙「夜貓眼」嗎,可是他的這雙眼睛為什麼時靈時不靈呢?
  • 有病不醫請來"半仙"作法 "鬼迷心竅"老太終癱瘓
    1年前,劉女士的母親認識了李太太,像變了個人似的,生病從不去醫院,而是要讓李太太來驅鬼神,結果延誤病情,生命垂危。記者在採訪中得知,痴迷李太太的不止劉女士母親一人,還有許多和她一樣年齡的的老人們,他們瞞著自己的家人,經常大把掏錢參加李太太組織的驅鬼神活動。而據李太太自己稱,她做這一行也已10年之久,公開「掛號」,排隊「候診」,在「圈內」頗有名氣。
  • 《牙疼不是病》
    奶奶溺愛,怕我生氣,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於是經常犯牙病。牙齦腫得通紅髮亮,膿在皮下突突突地跳著,連帶著腦袋裡的神經也嗡嗡作響。老話總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一犯起牙病來,大人小孩都沒安穩日子過了。 作為小孩,我只能哭。不哭個三天三夜,大人不會帶你去醫院,因為「牙疼不是病」,一般都是任其自生自滅的處理方式。
  • 網際網路醫院院長:基礎的日常健康諮詢、慢病管理等都適合網上問診
    可以看到,多家三甲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紛紛提速,而在線醫療龍頭企業平安好醫生的用戶訪問量也在疫情期間達到11億人次,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疫情讓人們感受到網際網路醫療的好處與便利,讓遠程「雲看病」成為了新趨勢。與此同時,國家醫保局接連出臺多項文件,不斷為網際網路醫療政策「鬆綁」,也展現出國家加速發展網際網路醫療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