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入手極為不易, 原因一在於要素眾多, 不易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 二在於六 壬的思維方式極具特色, 跟一般的預測方法差距較大, 習慣了六爻、 梅易甚至奇 門思維的人會感到極不適應, 因此感到無從下手, 為此, 我們必須找到一種簡便 易行的六壬學習順序,循序漸進。
總結十幾年的學習經驗,本人認識到,學習大六壬,基本分為如下三步:一、理清思路,感受理氣。
提高整體的易學認知水平, 建立基本的六壬判斷思路, 把握六壬的式法思維 特色, 牢固樹立「生活與六壬」的對應意識, 明確壬式判斷的核心在於理氣和類 象,了解六壬理氣的基本內容、不同佔類的取象和察象原則。
二、分析課式,把握要素。
六壬課式是由諸多因素「組裝」而成的, 課式的任何一個部件認識失誤, 都 會影響判斷準確率。 必須對每一個要素都有明確的認識, 知道此要素出現何種情 況時應該如何分析。
課體要素的內容很多, 幹支、 三傳、 支神、 天將、 六親、 神煞、十二長生運、 課體這幾個大的方面,均有很多內容需要深入研究。
例如,在課中幹代表什麼,支代表什麼,四課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三傳中 各傳的作用,十二天官的作用,神煞的選取和判斷,年命入課的判斷,年命不入 課時上神和下神如何看法。日幹寄宮空亡有什麼象意,幹上神空亡有什麼象意, 它們在不同的佔類中怎樣應用。旬空,到底能夠填實,還是全部應空。中末空亡 是否事情都會不成。 貴人有什麼象意, 在不同的佔斷中分別代表什麼, 貴人貴天 門、 塞鬼戶、 履獄、 臨空、 受克、 臨門分別代表什麼象意。 如此等等, 不勝枚舉, 都需要必須一個內容一個內容、 一個方面一個方面、 一個要素一個要素地弄清楚。 古今壬書,都十分重視對課體要素的研究。如果想對某一個要素認識清晰, 最好是把壬書中對這一要素比較典範的論述摘錄出來, 加以綜合比較, 從而獲得 一個整體全面的認識。
《壬歸·壬佔提綱例約》 對課體各個要素分析得都極其簡要精當, 需要反覆 去研究。
《大六壬大全·日辰》對於日辰、發用、十二天官分析極為實用有效。 《大六壬大全·課經集》要反覆地讀,但著眼點應在於「理氣」,看先賢是 怎樣把單一的吉兇類象組合起來, 獲得對事物發展的整體認識的。 在判斷事之成 敗方面,不要對課格期望太高。
《畢法賦》是六壬判斷的綱目,對課體各個要素的分析也極為細緻。 《大六壬大全》中的幾篇重要賦文,如《心印賦》、《照膽秘訣集》、《軒 轅肘後經》、《大六壬玉成歌》、《括囊賦》、《兵帳賦》等極為重要,必須熟 讀。
三、研究類佔,訓練技巧。
要精研分類佔,把握每個佔類(包括其小類的取類和察類方法,掌握具體 的判斷技巧。
把握六壬判斷思路、 研究課式要素、 掌握分類佔技巧是互相促進、 循環往復 的, 沒有整體式法思維水平的提高和對課式要素認識的加深, 分類佔斷極易陷入 盲目狀態; 沒有分類佔斷水準的提高, 整體易學思維水準也會停滯不前。 二者實 際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緊密不可分割。
六壬判斷實質上就是看主象是吉旺還是兇休, 所以首先要取準主象, 然後對 主象進行考察,看它是吉旺的還是兇休的,吉旺則事吉,兇休則事兇。 佔斷不同的事情 (俗稱「佔類」 要取不同的「主象」, 同一類事情會有不 同的具體情況, 每一種具體情況也可以取出「主象」, 我們把前者稱為通類, 把 後者稱為專類。無論是通類還是專類,都要求我們取類正確,察類精準。這個在 後文中有詳細論述。
壬書中幾乎都有取類的專門論述,可以選取比較精當的來應用。 《大六壬指南·指掌賦》的後半部分專講月將和天官的取類,最為精當,一 定要熟記。
《大六壬大全·神將釋》對神將象意總結得相當全面。
《大六壬苗公射覆鬼撮腳》上卷的類象也是屢試屢驗。
《六壬斷案》、《一字訣玉連環》課體中的取類也要大力吸收。 分類佔的方法,以《大六壬會篡指南》最為精要準確,百佔百驗。 在以上學習的三步中, 都要不時地結合古人的經典佔例來觸摸實際, 這一點 是至關重要的。
不要急著為他人佔課, 不要見事就起課, 尤其是那雞毛蒜皮的事情。 怕沒有 實踐機會不能提高水平嗎?古人留下了大量的經典佔例,夠我們思考幾十年的 了。
師父領進門,通神靠個人。六壬學習的主體部分,別人是代替不了的,一方 面,大量的知識積累偷不得懶,大量壬學內容的記誦不可避免;一方面,斷課的 感覺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那種直覺的靈動,是理性積澱和感性積澱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