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老祖:不染紅塵,拒絕周世宗和趙匡胤,看透天機還是不屑

2021-01-09 姜雲霆

修道抱山中,道遵黃老學,養生素浩然氣,不謁王侯語。

中國從自古以來有不少名人雅士,乃至九五至尊都信奉道教,可見道教在中國中古思想文化史上佔有多重要的地位。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位曾在五代宋初時期出現的一位道家傳奇人物;由於他本人比較低調,不像廣為人知的呂洞賓、張三丰那麼有名氣;但這個人絕對是一位道門高隱的學術大師,他學識淵博,功修精進,他就是被譽為"白雲先""扶搖子"的陳摶老祖。

能被稱為"老祖"那絕對不是一般的人物。陳摶確實不是徒有虛名之輩,他知識淵博,志向深遠,精通陰陽八卦、風水山脈、手相命理。這麼厲害的人物身上一定有諸多傳奇的故事,接下來,就由筆者帶您走近這位道學大師。

陳摶老祖——出生異象,必是奇人

古時候很多傳奇人物在出生的時候都會伴隨著神秘色彩或有異象現象發生,這就預示著這個孩子必定不平凡。話說清世祖福臨,孝莊即將分娩屋內紅光沖天,香氣四溢,遂生聖祖,取名福臨。陳摶的出生就顯得不平凡,有個傳說是他母親為了生他吃盡了苦頭,就連家旁的溪水流向都呈奇異狀;另一個傳說是一個漁夫撒網捕魚,魚沒捕到卻捕到一個紫紅色的肉球。

這不是和哪吒一樣麼,所以這才是個傳說啊!據說那個漁夫嚇壞了,過了沒多久這個肉球竟自己動起來了,霎時間,天空雷電交加,肉球突然裂開,響起了一聲嬰孩的啼哭生,而這個孩子就是陳摶。

仕途失意,浪跡天涯

陳摶從小生活在普通家庭,循規蹈矩,家裡對陳摶寄予了厚望,陳摶自己也奔著這個目標開啟奮鬥模式,開始通讀各種名著,希望能科舉入仕,成為年輕人都嚮往的職業——官員。人力終究輸給了現實,陳摶生活在唐朝最混亂的時期,後來五代亂世,十國紛爭,陳摶一家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苦不堪言。因著看到父母的勞苦,陳摶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幫父母撐起一片天了,後來陳摶覺得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自己只有入了仕途才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因此陳摶的讀書生涯拉開序幕。

可無奈學堂的開銷讓陳摶的家庭承擔不起,更別說官員的舉薦費;沒辦法,陳摶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他堅信只有自己肯下功夫,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於是,陳摶參加了五代後唐舉辦的科舉,雖說陳摶文筆不錯,見解獨特,可無奈後唐朝政混亂,科舉腐敗不堪,再加上沒有錢打點,陳摶就這樣名落孫山。

"屋漏偏逢連夜雨",等陳摶回到家才發現,原來父母在自己科舉期間不知所蹤,連家也成了斷壁殘垣,就這樣陳摶開始浪跡天涯、四海為家。也有歷史記載,說陳摶淡泊名利,科舉後頓悟了許多,於是便常寄情於山水間。

人生低谷,醍醐灌頂

真實情況是陳摶落榜後十分沮喪,歸途後又遭遇了很多變故,可以說這段時間是陳摶人生最黑暗的。就這樣,陳摶孑然一身,只能到處遊歷;說是遊歷,實際上是天下之大何處是我家?陳摶去過很多地方,最初落腳在武當山的九室巖。後來,據陳摶自己說,是有一天自己十分疲憊在某個山洞睡著了,這時山洞中出現了兩個道士,其中一個道士告訴陳摶,可以隱居武當山九室巖。

後來,陳摶就在隱居在武當山九室巖,至於那兩個道士只知道他們叫孫君仿、璋皮處士,別的一無所知。值得一提是,陳摶在九室巖隱居後,仿佛醍醐灌頂,開竅了一般,沒看過多少家道家經書,竟然能無師自通的通曉黃老之學的高深道法;陳摶覺得現在腦子裡的東西是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自己也比較喜歡,於是認真的研究其了養生及黃老之學。

奇特修煉,獨嘗孤獨

時間長了,常有行人看到九室巖上金光閃閃,有好奇的人走近後,發現是個年輕人獨坐在山崖上盤坐修行;行人嘗試著呼喚他,這個年輕人卻渾然不覺。後來,這個事情越傳越廣,也常有遊人來九室巖看此異象以及陳摶本人。不知不覺,陳摶竟在九室巖修行了近20年,每天簡單地喝上幾杯藥酒,其餘時間都在打坐修行。

隨著陳摶的名氣越來越大,來看他的人也絡繹不絕,整個九室巖門庭若市,於是陳摶的清修徹底被打斷了,隨後他就帶著行李去了華山雲臺觀,後又因為一些原因輾轉到少華山的石洞中。也就是在這裡,陳摶的修為陷入了瓶頸,大部分時間就是睡覺。好在陳摶挑選的石洞十分隱蔽,從那以後陳摶在這裡度過了漫長的時光。

婉拒權貴,不染世俗

陳摶的修煉異象驚動了後周朝廷,一些有心的官員把陳摶的事跡加以描述並報給了皇帝周世宗柴榮。這周世宗對陳摶很感興趣,還親自派人邀請陳摶,陳摶並不想過去,無奈皇權為大,他還是被世宗帶來的軍官請到了宮裡。

見到陳摶的第一面就讓世宗直呼仙人下凡;原來,世宗見陳摶一身仙風道骨,超凡脫俗,對陳摶是畢恭畢敬。陳摶轉問世宗把自己請過來的緣由,周世宗說希望陳摶傳給自己點石化金的本事,好給朝廷做貢獻。

陳摶聽後對周世宗說,自己是鄉野道士,不會點石化金;皇帝作為萬民之主,應該好好治理國家,而不是偏聽偏信這種邪門歪道;此話一出,周世宗反而覺得陳摶此人深不可測,當即就要授予陳摶官職,但陳摶堅決反對。

後來,周世宗觀察到陳摶每天除了修行就是睡覺,就不在強人所難,放了他;因世宗個人崇道,還特意囑咐官員逢年過節要孝敬陳摶。在此之後,逢年過節,當地官員都會給陳摶送來大批高檔補品和金銀,陳摶每次都秉持拒絕的態度,後來索性就放在那裡,連看上一眼都不願意。

每當官員派下人來看的時候就會看到上次自己送的禮物落滿了灰塵,於是把這現象報給了世宗,沒想到周世宗十分感慨,說陳摶絕非凡夫俗子,境界豈是我們這等凡人可比的;從那以後,世宗對陳摶愈發敬仰。

洞觀天命,更朝換代

五代後期戰火繽紛,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有意思的是,就在前一晚,陳摶沒有修煉,而是夜觀星象,直到天初破曉,對著天空再三點頭;巧的是這一天正好是後周發生了皇權一位,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為帝。

趙匡胤本人和周世宗和趙光義不同,他覺得"吾命由吾,不由天",就在手下人提議找陳摶測一下大宋未來的命運時,被趙匡胤回絕了;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派人去問了自己的命數,下人回來後只得了幾個字"後代綿長",這四個字讓趙光義頓時覺得陳摶此人絕不是等閒之輩。

再後來,趙匡胤病逝,傳位趙光義;就在第二年初,趙光義就派人把陳摶請了回來,剛想問陳摶大宋未來命數,就被陳摶都回去了,陳摶也不好博了帝王的面子,留下了九個字"天機洩露,則後患無窮",此話一出,趙光義便不再追問。

話說,這時候的陳摶已經一百歲了,身體卻十分硬朗,依舊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趙匡胤問他如何養生,於是陳摶就把自己的養生法告知了趙光義,趙光義苦修試了一段時間也就放棄了。這時的陳摶早已名滿天下,覺得陳摶就是一個活神仙,再加上陳摶對命理的預測超級準確,在世人心中,陳摶就是神一樣的人物。雖說陳摶會看命理,看他也只給有緣人看,這些人雖然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可一生卻活得十分順暢。

結語

陳摶羽化登仙是在某夜修煉完,他告訴自己的徒弟,讓他們在張超谷鑿出一間石室,說自己要在那裡壽終正寢;就這樣,陳摶傳奇的一生就在這間石室裡結束了。據說,陳摶去世的時候,天象發生很大的異動,周圍地區的百姓都看到了,還有不少人說是天上的仙人來接陳摶做神仙去了。

縱觀陳摶的一生充滿了神奇色彩,為道家也做出相當大的貢獻,研究出不少精妙的黃老之學,還寫出了諸多道家經典和養生方面的書籍,實乃道家高人。在政治上,他從並不參與俗物,秉著一切自有天命,來看破紅塵的。有關他的太極思想對北宋大家影響甚深,在道教中,他又是"老華山派"的開山鼻祖,後人稱"陳摶老祖"。

相關焦點

  • 趙匡胤奪了周家的天下,周世宗柴榮七個兒子結局如何?
    文/王國棟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江山,建立北宋王朝。然而對於後周世宗柴榮的家人,如何處置成了一大難題。周世宗柴榮一生共有七名兒子,長子柴宗誼,次子柴宗誠,三子柴宗諴都在柴榮生前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所殺,分別被追封為越王、吳王、韓王。
  • 陳摶老祖10條識人術,看透世道人心
    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陳摶老祖,他對《周易》和相學非常精通,後來的傳奇人物邵康節,都是他的私淑弟子。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陳摶老祖所作的《心相篇》,學習他的識人術,幫大家看透世道人心!有的人就不能擔當重任,遇到一點小事,比如別人說句風涼話,或者對他有所嫌疑,他就坐不住了,他就不幹了。他不願意承擔一點責任,不能吃一點虧,受一點冤,這種人,你怎麼能把他作為心腹之交,寄託大任?
  • 周世宗如此憎佛,趙匡胤為何重視佛教?
    趙匡胤安太祖趙匡胤這位大宋的開國之君,當年是周世宗駕前的殿前都點檢,也就是周禁軍的最高統帥,手裡掌握著兵權。他雖然和周世宗沒什麼血緣關係,可在思想上卻始終和這位皇帝保持高度的一致,都希望實現國家的統一。
  • 後周世宗柴榮與北宋宋太祖趙匡胤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柴榮可以類比唐太宗,趙匡胤可以類比漢高祖。這個類比可能有些牽強,但足以強調柴榮和趙匡胤的各自特色。而類比唐宗漢祖,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別用一個否定另一個。因為這兩個人的歷史任務,不僅不一樣,而且是一種承前啟後的關係。沒有周世宗的基礎當然不會有趙匡胤的成就;而沒有趙匡胤的成就,周世宗的基礎也只是曇花一現。
  • 這人因睡覺開了天眼一語道破未來天機
    睡醒了的陳摶騎著驢兒滿世界觀光考察,突然他抬頭看見天際出現奇異的五色祥雲,當時就大笑不止,樂極生悲跌下驢來。有尊老愛幼的上前扶起他,陳摶拍拍人家看著對方面善就透露個天機說:「好了,好了!       這三人就是後來的大宋開國者:太祖皇帝趙匡胤太宗皇帝趙光義和被拉下宴席主位的宰相趙普。再後來趙匡胤登上皇位,陳摶正好乘驢觀光到華陰縣,聞訊他在驢背上鼓掌大笑。       有好奇的人問了「先生笑個什麼?」        陳摶道:「你們這些百姓的福運來了!天下終於太平了。」
  • 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們下場如何?
    總體來說,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對周世宗柴榮的子嗣眷屬待遇還是不錯的,並沒有恩斷義絕或趕盡殺絕。歷代趙官家的對柴氏後人也都不薄,柴氏世襲王位也相安一隅,從未謀反。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周世宗柴榮意識到此時的睡皇帝根本無心政事,攤上這麼個活寶只需趁你病要你命就能一舉奪下幽雲十六州,而一旦有了幽雲十六州這塊屏障就不需要再懼怕遼國的鐵騎,周世宗是一個有想法的人,想到就幹。此時由於趙匡胤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上的位,所以也有點不光彩,一方面他需要迅速平復後周舊臣,另一方面他需要建立功勳來證明自己來顯得其名正言順。但是趙匡胤的性格和柴榮來說也不相同,柴榮有點李世民的影子。高平之戰面對敵軍居然敢身先士卒,就如同當年李世民「虎牢關大戰」三千玄甲精騎對陣三十萬竇建德的大軍。
  • 趙匡胤和柴榮,真的就那麼「一丟丟」差距,卻怎麼也超越不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33歲的年齡登上皇位,成為開國皇帝裡最年輕的一檔。很多人都說,趙匡胤此舉有撿漏的成分,但趙匡胤的天下並不是完全是撿漏,大部分都是自己打下來,趙匡胤早年投奔郭威屢立戰功,後來跟隨柴榮南徵北戰更是戰功卓著。趙匡胤和周世宗柴榮比起來,他的弱點就暴露無遺了。
  • 趙宋的政治密碼——後周世宗必須姓「柴」
    大周柴世宗就是大名鼎鼎的後周世宗郭榮,後周世宗被後世公認為五代十國第一英主,如果不是因為他英年早逝,那麼統一天下的很可能就是周世宗。而也正是因為周世宗的猝逝,導致後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對後周宗室還算比較厚待,至少沒有物理消滅,但為了展現宋朝的正統性,宋朝的皇帝們還是玩起了政治遊戲,比如郭榮的子孫後代全被恢復本姓"柴",而後周世宗郭榮,也變成了柴榮。
  • 陳摶老祖識人術,一看一個準
    陳摶老祖,本名陳摶,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喜歡聽小說的人,一般都知道。他是五代末宋初的一位道家隱士,在少年時期就無心於功名,發心出世隱居,相傳活了一百多歲,他對道家學問非常精通,對《周易》和相學研究得也非常透徹。
  • 為何趙匡胤如此崇拜他?
    後周世宗皇帝柴榮是一代雄才大略的人物,但僅僅活了38歲(921-959)就去世。他在位時間只有六年,滿腔的熱血抱負尚未得到施展。如果後周世宗柴榮能夠多活十年,建立那樣的不世之功業也未嘗不可以。出身不同,柴榮經歷更加豐富,趙匡胤學識更加系統商人出身的柴榮,祖上常年居住在邢州堯山(現河北隆堯縣)柴家莊。
  • 後周柴榮與趙匡胤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柴榮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悅史君看來,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複雜,需要深入分析。柴榮,是後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十五歲時便隨著郭威徵戰殺場。趙匡胤,洛陽的軍人家庭出身,二十一歲離家,尋求建功立業之路。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為什麼就算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呢?下面筆者就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呢?第一,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促成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
  • 《凡人修仙傳仙界篇》陳摶老祖祭命測天機,凡人修仙傳結局大揭秘
    在此大功即成的關鍵時刻,在中土仙域祈天大陸,補天宗的龍起峰上,古或今最得力、最借重的助手,天道七君之一的預言道祖陳摶,卻再也等不到天地重開的時刻,油盡燈枯之際,把自己僅有的生機、僅剩的法則之力,全部投入到最後的一次問天之卦中。
  •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柴榮的7個兒子下場如何?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手握軍事大權的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在眾人的擁護下「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江山,建立北宋王朝。歷代帝王對待前朝皇室遺留者,向來方式不一,有「趕盡殺絕」以絕後患的,有分官賞銀以求安穩的,那麼,趙匡胤是如何對待後周世宗柴榮的家人呢?
  • 柴榮對趙匡胤如此好,後來為何會選擇叛變呢?
    趙匡胤渾然不知身邊發生的事情,自己覺得還很奇怪睡一覺後就成了天子了。不過呢事情肯定是沒有那麼簡單的。雖然現在趙匡胤在六軍的擁立下成為了天子,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都城裡的文武百官能不能接受這個事情,所以趙匡胤就把帶兵回朝了,回朝之前趙匡胤跟手下這些士兵約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