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提到: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愛情也需要緣分,不要講究因果。其實佛家文化是一個極其系統的文化哲學,並且作為中國人一直所推崇的文化,佛家思想也深入人心,影響到了中國人世世代代。現在佛語當中也有很多經典用語,直到現在人們還經常掛在嘴邊,比如說:「四大皆空,回頭是岸」等等。
但是人們經常所提到佛家用語:「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其實南無阿彌陀佛,它並不是漢語,而是梵語。如果翻譯成漢語之後,很多人才會發現南無阿彌陀佛的讀法,漢人容易發錯音。公元64年,漢明帝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了類似於佛祖一般的人物:身上冒著金光,所以在夢醒之後很快就召見了自己的心腹大臣,想要破解夢中的奧秘。
然而大臣很快就解釋到:冒著金光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西方人所信仰的佛祖吧。於是漢明帝便派了使者前往了東南亞進行拜佛求經,而這樣的故事也就是佛學入中原的第1次官方傳道。公元502年,南北朝時期的佛學大受推崇,公元618年之後的唐宋時期,佛家文化已經貫徹百姓生活內外,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三教合一的局勢。
自佛學傳入中國以來,中國人的接受程度還是比較高的,一直對於佛學有著最為崇高的敬仰,不僅有很多信仰佛學的中國信徒們定期拜佛頌經,而且在社會當中,大家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佛學寺廟,以供奉佛祖讓人禮拜。然而佛語中經常提到的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僧人們經常說的一句佛語。
可是漢人們在看到這6個字的時候,很有可能會發音讀錯,其實南無阿彌陀佛的正確發音是南(na)無(mo)阿彌陀佛。2015年第7期《法音》中就著重點到了:南無阿彌陀佛,是出自於《阿彌陀經》。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說信奉阿彌陀佛,自然會得到無限光德。也就是講究一個清靜而為,不要過多的留有貪慾。南無是梵文的音譯,意思就是說致敬。
阿彌陀佛也是梵文的音譯,它不是一句口語,而是一位佛的名字。據說阿彌陀佛原本在得道成佛之前,是百姓們眼中功德無量的國王,後來為了追從佛學文化,果斷放棄了國王的身份,出家追隨佛家文化,並且最終得道成佛,一直供人所信仰。
所以阿彌陀佛並不是一句祈禱的佛學用語,而是佛學中的信仰之一。所以南無阿彌陀佛,這6個字的意思就是說致敬阿彌陀佛,也就是說要用阿彌陀佛的思想來為自己做約束,不要過分貪婪,要心歸淨土才會擁有善根無量無邊,最終可以進入極樂國土。
公元650年,高僧玄奘曾經翻譯了《阿彌陀佛經》,並且著重講到了念佛的兩個法則,第一是心要不亂,第二是不可缺少善根,所以善良可以積少福德也是佛家的重要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