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畢竟生活在這個人員密集的世界裡,人類作為群居生物總是要和身邊的人進行交流的,如果大家沒有專屬於自己的姓就很難區分彼此,給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古代中國從數千年前開始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於是就有了姓氏的起源,此後華夏民族先後出現過上萬個不同的姓氏,發展到如今也有五千多個姓氏,也形成了我們國家獨有的姓氏文化。
不過,姓氏並不是所有國家在文明出現伊始就有的,比如說和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在很早以前就是沒有姓氏的。不過當時這裡的人口數量也不多,統治者在治理國家的過程當中也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帶來的弊端,所以一直也就沒有進行糾正。直到時間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以後,日本政府才開始關注沒有姓氏對於政府管理帶來的諸多不便。
首先,在戶籍管理上非常的混亂,很多家庭都給兒子們取名為大郎、次郎等,這讓政府部門很難分清楚他們彼此之間的區別,導致很多政令的發布和實施很難推行下去。其次,在徵兵這個問題上也遇到了很多麻煩,來自各地的同名士兵太多,讓部隊很難管理。
所以,即便是在民間眾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沒有姓氏的生活,政府還是決定要讓所有人都安上一個姓氏。從一開始的倡導推行到後來的強制性實施,日本在短期內就從無到有,衍生出了十餘萬個不同的姓氏。
這一點相比於我們國家來說簡直是比較誇張的,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很現實的。由於最初倡導推行姓氏政令的時候,國內的很多平民都沒有文化,政府又不限制他們冠上何種姓氏,所以眾人就充分發揮各自的想像力,給自己安上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姓氏。
大多數人都是效仿別人的做法,用所居住的地方或者是從事的職業來定下姓氏,也有人使用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或是動植物名稱來給自己冠上姓氏。
比如說,木村、中村、井上、山本、山野等這些姓氏就是根據他們當時居住的地方來取的;再有就是羽生、望月、白鳥、小熊等和日月星辰、山鳥魚蟲有關的姓氏;還有一些人乾脆用自己所從事的營生作為姓氏,比如說「犬養」,意思就是養狗的人。
不過,翻譯成中文的話總是會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不得不說這些日本人的祖先,因為自己當初的學識貧瘠,坑害了不少後人啊。不過,這還不是最悲催的,有些日本姓氏讓後人覺得分外尷尬,都不好意思在外人面前提及全名,比如說「我孫子」,真的是取什麼樣的名字都很丟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