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十年前的高中時期,我在書店看到了《基督山伯爵》,那是一本內容十分厚實的小說,翻開看是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
未曾想到的就是這樣一本多達125萬字的書,我只用了四天便看完了。
這本書是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所作,講述了年輕水手唐泰斯被仇人陷害關入地牢,又逃出生天,報恩復仇的故事。幾百年來風行不衰,連金庸也受其影響。
看完《基督山伯爵》這本書以後,很多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本書的主要思想就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是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要傳達的思想根本不是復仇這麼簡單,而是想要彰顯主人公埃德蒙鄧蒂斯在獲得了巨額財富以後還能夠不忘初心,不被財富蒙蔽雙眼的獨特品質。
在這個故事裡,有貪婪和罪惡,有仇恨和謀劃,有忍辱負重和快意恩仇。然而其中最溫暖的力量,卻是希望和愛。
今天,筆者就借用這本書中最經典的10句話,看看《基督山伯爵》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01.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樣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於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你就從未擁有過它。
02.上帝給了人們有限的力量但卻給了人們無限的欲望。
03.無情的教訓,教會人用怎樣的眼睛才能觀察危險,用怎樣的忍耐才能忍受痛苦。
04.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05.因為上帝掌握著時間和永恆,這兩樣東西是人掌握不了的。
06.凡是一個深陷在愛情裡的人,是決不肯讓他的鐘表安安穩穩地向前走的。
07.凡希望旁人遭遇不幸者,他自己也必定遭遇不幸。
08.痛苦真好,它告訴我,我還活著,還擁有生命和希望。
09.人生是這樣易於變幻,當快樂來到我們前面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地抓住它。
10.人生何所求,致富和自由。
放在一起可能看不出,單拎出來這些話時才會發現,原來《基督山伯爵》絕對不僅僅在講復仇,而是一種"大丈夫,即使泰山崩於前,也面不改色"的難得品質,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埃德蒙鄧蒂斯正是這種人。他所獲得的財富,他幾輩子也花不完,他沒有選擇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反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儘管這次復仇有可能失敗,令他失去一切,但是他依然選擇如此,這種勇氣並非人人都有。
基督山的伯爵在大仲馬的筆下更趨完美,他正直、聰明且不貪心,而他的優秀則映射了人的劣根性:貪婪、嫉妒、自私、背叛……
這個故事之所以受歡迎,也因為這正是我們想看到的:善良的人得到祝福,惡人受到處罰,心碎的人有完美的結局。
餘華不吃不喝不睡,瘋了般讀完《基督山伯爵》!
2005年,有機構邀請《活著》作者餘華給讀者推薦幾本書,餘華說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我是二十來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它,當時我不吃不喝不睡,幾乎是瘋狂地讀完了這部巨著,然後大病初癒似的有氣無力了一個月。"
而我國武俠小說的巔峰——金庸先生在被稱為"中國的大仲馬"時,更是謙虛地表示自己跟大仲馬沒法比,並多次說是大仲馬教會了他寫通俗小說。
除此之外,《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也向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推薦過《基督山伯爵》,稱這是他最喜歡的長篇小說。
大文豪雨果更是盛讚道:
"沒有人能比大仲馬更受歡迎了,他的名字已經勝過了法國,勝過了歐洲,他是整個世界的。"
時至今日,《基督山伯爵》出版已近180年,但它的生命力毫不衰減。它在江湖上的地位,也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夠撼動!
《基督山伯爵》在全球範圍內,發行了幾億冊,即使是在中國,也出版了數不清的版本,但各個版本的豆瓣評分,清一色9.0以上,最高達到9.6分,可以說是神跡了
如果你在尋找一部能夠讀的進去的世界名著,如果你希望在幾百年前的老作品中體會到酣暢淋漓和曲折離奇,那麼這部《基督山伯爵》是最佳選擇,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