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易經》講:
「安於節制,亨通;心甘於節制,吉祥。」
天地有節制,四季才能正常輪轉;國家有節制,才能國泰民安;個人懂得節制,才能順遂如意。
《格言聯璧》有云: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愛慕知節,則營求少;歡樂知節,則禍敗少;飲食知節,則疾病少。」
人生,在這五個地方保持節制,才能少惹禍患,亨通吉祥。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一個人說話不知節制,沒有分寸,很容易招惹禍端。
曾國藩三十歲之前,說話不過腦子,刻薄戲謔,讓人很不舒服。
父親過生日,同鄉鄭小珊前來祝壽,曾國藩剛入翰林院,志得意滿,拉著鄭小珊誇誇其談,口無遮攔。
鄭小珊心中惱怒,憤而離席。
事後曾國藩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反省自己亂說話的毛病,著力改正。
他說:「立身以不妄言為本」,時刻檢省,管住自己的嘴巴。
從政的後三十年,無論對待同僚還是朋友,他說話都謹慎小心。
清末政局動蕩,勳貴倒了一批又一批,曾國藩卻始終不受牽連,反而創下了連升十級的奇蹟。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說話有分寸,知節制,一個人才能少怨少禍,平安順遂。
愛慕知節,則營求少
再喜歡的東西也要克制自己,不要過分貪求。
人心有限,欲望無窮。
如果不加節制,人心只能被欲望攜裹,不斷淪陷。
清代第一貪官和珅,年少有為,屢立功勳。
乾隆對他青眼有加,破格提拔,從御前侍衛成為軍機大臣。
隨著權位的成長,和珅的欲望日益膨脹。
賣官鬻爵、放高利貸、收受賄賂、剋扣禮金,任何能撈錢的機會他都不放過。
據記載,和珅在位聚斂的財富近10億,加上古玩、珍寶,約等於清王朝十五年的財政收入。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乾隆死後,嘉慶帝一紙詔書就把和珅打落塵埃,抄家賜死,妻子自盡,兒子豐紳殷德也被圈禁至死,血脈斷絕。
再多的財富,死後也不能帶走一分,到頭不過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知足者富,懂得知足才是最大的富有。
節制欲望,控制自己的貪婪,一個人才能順遂平安,身心自在。
舉動知節,則悔吝少
懂得節制自己的行為,不衝動,才能少後悔。
衝動是魔鬼。
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節制自己的行為。
一個被情緒左右,行為無法自控的人,就是一顆行走的定時炸彈。
18年重慶公交墜江案轟動全國。
一位劉姓乘客因為坐過站和司機發生爭執,辱罵撕扯中甚至去搶奪方向盤。
最終車輛失控,衝入江中,葬送了一車人的性命。
本來只是錯過一站,結果卻錯過一生。
拿破崙說: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偉大。」
會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修養。
遇到事情先緩一緩,先別急著下結論,平靜下來,不要衝動,事情才能朝著好的方面發展。
如果情緒爆炸,抓緊離開現場,千萬不要多做糾纏,等情緒平復,再作打算。
歡樂知節,則禍敗少
古人說:樂極生悲。
人有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
如果笑得太大聲,就會吵醒隔壁的悲傷。
前幾天,江西南昌一個女生。
查詢高考成績之後,因為分數超預期三十分,興奮過頭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醫。
宋代陳亮,屢試不中,在五十二歲時,時來運轉,高中進士,被皇帝欽點為狀元。
但是因為興奮過頭,在衣錦還鄉的途中突然猝死。
《退庵隨筆》有言:
「大喜蕩心,微抑則定。」
大喜使人心神激蕩時,略微抑制便可安定。
凡事都有兩面性,禍福相依,太高興的時候,往往蘊藏著危機。
讓自己稍微清醒一點,冷靜一下,避免大喜變大悲。
飲食節制,則疾病少
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常說:能吃是福。
但是如今物質豐富,吃得多,病也多。
《黃帝內經》中說: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不僅如此,長期飽食還會誘發三高、膽囊炎,甚至導致大腦早衰。
白居易一生坎坷,但是卻有75歲高壽。
他喜歡喝酒,但是從不貪杯,酒至微醺便停。
提倡素食,不喜葷腥,對於大魚大肉更是敬而遠之。
每次吃到半飽就停下,不再動筷。
百歲高齡的宋美齡更是格外注意飲食。
她的官邸有一臺磅秤,每天都要稱重。
一旦超重,就把正餐換成蔬菜水果沙拉,直到體重恢復,再吃一點肉類。
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有言:
「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常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爾。」
長壽的秘訣是少吃,準時限量,似飽非飽,才剛剛好。
現代科學也證明,降低進食量,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減緩細胞氧化速度,有助延年益壽。
王陽明說: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真正為自己著想的人,都懂得節制。
自我節制,自我約束,一個人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達到更高境界。
萬事有度,過猶不及。
所有的最好,不過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