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個勵志短片,短片裡講述了一個胖女孩的故事:女孩生活在一個石家莊的小城裡,因為從小就胖,遭受到同齡人數不清的嘲笑和欺負。
「肥豬,豬頭」無數次,當女孩從噩夢中驚醒,耳邊總是迴響著這樣的嘲笑聲,她只能窩在角落裡默默哭泣。女孩很痛苦自卑,也想要變得更好一點,但自己不僅胖,學習也不好,出身也不顯赫,不知道該怎麼辦?
女孩的媽媽告訴她:「你有最靈巧的工具,還有最完美的照相機,你是世界上最神奇的生命,你要只要你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聽完媽媽的話,女孩抹乾臉上的淚水,對未來對夢想升騰出無限的希望。女孩的伯樂也出現了,發現女孩是練鉛球好苗子,帶領著女孩走上了運動員之路。
為了得到奧運冠軍,女孩邁動步伐,堅定地開始一遍遍漫長艱辛的訓練之路。不管別人如何嘲笑,也不論風吹日曬,就算訓練累癱下也不停下,還剪掉了引以為豪的頭髮。終於到了奧運會獎牌追逐的那一天,女孩成功了。
她就是亞洲女子鉛球第一人鞏立姣,十五年專注鉛球一件事,即使中途跌入谷底面臨淘汰,但也相信著自己的努力。
短片裡有句話:「我知道我訓練不夠,我會加倍訓練,加倍訓練不夠我就加十倍訓練,練到我練不動為止,練到我死掉為止,我從小就長得不好看,讀書也讀不好,你相信我,我一定會拼了命努力。」
說白了,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那有什麼天賦異稟,也沒有什麼運氣使然,要讓夢想照進現實,就必須更努力一點。
否則,你連自己都管不住,生活憑什麼優待一無是處的你?很多時候,事情並沒有我們中那麼難,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律。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話題:什麼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卻沒有?
一個高贊答主回答的是:用肉體操縱精神的能力。
自律,理由很簡單,自律的人擁有真正的自由,真正的控制和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會聽從欲望的控制和擺弄。
前段時間,被稱為娛樂圈完美男星陳道明因走姿再次刷屏,視頻中的他無論是儀態還是身形,看仰首挺胸,儀表堂堂,風度翩翩,不出是一個65歲的老人的狀態,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對他路轉粉。
為什麼呢?因為他的高度自律,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活成了不少人期待的樣子。
陳道明曾說:「我覺得節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的是節制。所以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
在物慾橫流、誘惑泛濫的娛樂圈,人脈和潛規則是大家約定俗成的規定,但陳道明卻特別討厭所謂的人際社交。
在一次和魯豫訪談中,他表示:在酒桌上,有一個人喝醉了一句話重複給你說了四五遍,一張名片反反覆覆遞給你七八次,你就會感到一種窩火和憤怒,對我來說上酒桌應酬就是一種煎熬。
在平時不社交的日子,陳道明最愛的就是獨處看書。他喜歡古典文學,家裡的書架擺滿了各種圖書,還寫得一手好字,每天都練書法,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季羨林曾說:「陳道明的文學水平,可以勝任北大研究生導師。」
陳道明老師幾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讀書,寫字,消除外在物質欲望早就成熟認知能力,促進了自律行為。
能夠自律的人,都活成了我們想要的模樣,當自律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人生似乎也開了掛,當你吃不了自律的苦,你就只能一輩子都吃平庸的苦。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年初嚷嚷著要瘦成一道閃電,卻總是克制不住多喝一杯奶茶,多夾一塊肉;
吵著周末要去健身房運動,卻又總沉迷於偶像劇和遊戲之間無法自拔;
計劃著一周看一本書,結果書頁翻開在前面幾頁就再也沒有動過。
想要變好的理由,總是抵擋不住放棄的藉口。養成自律,千萬不要依賴於強大意志力。
日本行為科學第一人的石田淳所說:「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幫助我們取得成功的並非「意志」而是行動。」
我們從小認為努力、自律、學習好都是意志強大的結果,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失敗並不是因為意志力薄弱造成的,這種想法是錯誤。
石田淳認為,導出的結果是行動,光是在腦海中重複無數個意志力,但不採取可行的行動,都是毫無意義的。
因此,我們想要破除意志力,形成自律,就不要依賴意志力而是採取可行的行動。
在《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這本書,石田淳提高一個「5分鐘行動」法則,能夠有效促進自律養成。
他在40歲那年計劃跑馬拉松,但他沒有像大多數馬拉松初學者,一上來就天天跑幾公裡,訓練自己耐力和爆發力,而是選擇了每周運動兩次,每次走30分鐘,在走30分鐘之前嘗試著跑5分鐘。
一開始設定的行動很小,小到忽略不計,但也不會增加運動負擔,畢竟一天24小時,誰還不能拿出5分鐘跑步呢?
事情發生轉機,石田淳從最開始的5分鐘,到10、15分鐘甚至30分鐘,成就感一日日劇增,結果從未跑過馬拉的石田淳相繼完成了10千米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100千米馬拉松和撒哈拉馬拉松。
如果一開始用意志力強迫自己每天下班後,還要跑10公裡,能量早就被耗盡了,跑馬拉的任務也會就此擱淺。
「5分鐘行動」的關鍵在於,不再依靠意志力,從小行動入手,不消耗任何意志力得到了好結果,好的結果是好的行動不斷重複帶來的,但若一開始目標達到完不成產生挫敗感,意味著你不斷重複壞的行動只能帶來壞的結果。
當你啟動的行為消耗的精力越少,不會造成任何負擔,你才越有可能堅持下來,活成別人眼中自律的人。
「5分鐘行動」,促成我們變自律變優秀的開端。
為什麼有的人自律只能持續一段時間,三分鐘熱度是常有之事;但有的人卻能保持持續性自律,最大的區別在於習慣。
有不少人將自律當作是對生活樂趣的剝奪,事實上卻是,自律不是一種強迫性行為,當自律成為你根深蒂固的習慣,變成人的本能,成為跟刷牙洗澡一樣的事情,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而非痛苦。
亞里斯多德說:「正是我們不斷在做的事情造就我們。因此,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想要改變自己,從自律開始,從改變自己行為開始,在未來能夠自律的人只會越來越優秀,而不夠自律的人,人生或許只會越來越頹廢。